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正常人类研究所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日)冈田尊司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日本出版10年,加印30次。长年占据日本亚马逊心理学图书榜单第1名。

精准扫描你身边的每一个“不正常人类”:自恋型、表演型、分裂型、偏执型、依赖型、强迫型等十种人类。每一个“不正常人类”的行为特征背后,都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根源。

冈田尊司创作的《不正常人类研究所》是一本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有趣的知识读物。书中大量引用了全球各领域名人(如香奈儿、卓别林、萨瓦尔多等)的亲身经历,将每一种“不正常”的成因、表现、应对方法生动地介绍给大家。

内容推荐

你身边绝大多数貌似正常的人,实际上都潜伏着怪异、病态的“不正常”一面,心理学上称之为人格障碍。

冈田尊司创作的《不正常人类研究所》拒绝杀人狂、性变态这类重口味的猎奇对象,而是隐身于表面上再普通、再正常不过的“不正常人类”中间,对心理学最诡异、最微妙的领域作了一次冷静而彻底的探索。作者在几十年的研究生涯里,与上万名“不正常人类”直接接触、交流,并将他们逐一归结为边缘型、自恋型、偏执型、分裂型等10种典型人格障碍,其中,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一种到多种人格障碍,每一种人格障碍,从细小的行为特征到深层次的心理根源,都在书中被一一精准扫描,并给出全方位的应对方案。

翻开本书,从这一刻起,生活中原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上司、同事、朋友、情人……都将在你的全新眼光中,彻底暴露他们的冰冷真相。

目录

序章 “不正常人类”其实都有人格障碍

如果你有痛苦,那就意味着“不正常”

只要有一个“不正常人类”,其他人也会为之痛苦

重要的是,要有办法对付“不正常”

第一部分 一眼认出“不正常人类”的科学方法

 第一章 “不正常人类”喜欢干的事

有过激思维和过度行为的人,要小心了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他们都是有共性的

有没有听说过自恋其实是一种病

你以为“有童心”是好事么

“不正常”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第二章 “不正常人类”不是自愿的——人格障碍的根源

父母应该为你的“不正常”负责——遗传和环境

好妈妈坏妈妈——个体化时期的障碍

自恋真的是一种病

那些年所受的伤

人生不顺怪环境,也有道理

“不正常人类”研究史

第二部分 “不正常人类”的症状和对策

 第三章 贪恋爱情也是病——边缘型“不正常人类”

其实你没那么怪,只是个边缘人而已

患上想死病的女大学生

徒有其表的温柔也举双手欢迎

怪人都喜欢在高潮与低谷之间游走

自杀症患者

别老玩自杀了——畏惧抛弃与自我否定感

其实,还是怪父母

《移魂女郎》与薇诺娜·赖德

还是只能怪父母

如果你真的喜欢怪人——如何跟这种人交往

1、以不变应万变

2、不要与他同归于尽

3、同情会招来“背背怪”

4、别再跟着团团转了

万一你是怪人——自救的方法

1、两个极端之间的其他选项

2、感情和日子一样,细水长流才是真

3、自助者才能得到天助

 第四章 求求你赞美我——自恋型“不正常人类”

我是最特别的

你们这么刁难我,我要回家

优雅的冷酷

宇宙我最美

两位萨尔瓦多·达利

失爱经历与名为傲慢的铠甲

香奈儿式的孤独

你们的世界装不下我的梦想

如果不幸遇到“我是最特别的那一个”——如何跟这种人交往

1、世界上的上司或同事都很自恋

2、特别的你遇到特别的他

3、罗丹与卡蜜儿的悲剧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不是“最特别的”——自救的方法

1、睁开眼睛,多向他人学习

2、找一位杰出的管理者当人生伴侣

3、齐心协力

 第五章 世界不为我倾倒,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表演型“不正常人类”

与生俱来的诱惑者,与生俱来的骗子

马龙·白兰度与“抑郁”

卓别林的童年

可可·香奈儿与谎言

在影像媒体时代大放异彩

还是怪父母—为什么爱表演

有个演员在身边也挺好的——如何跟这种人交往

1、不要强行扯下他们的面具

2、有时候,这种人类真的是生病了

假如哪天你不想表演了——自救的方法

1、与自己对话

2、除了大事业,也干点小事情

3、找个有内涵、靠得住的人生伴侣

 第六章 一个人活着也是不错的选择——反社会型“不正常人类”

除我之外,其他人都是工具

规则是为弱者制定的

不断被否定的人生——《复仇在我》

遇到谁也别遇到这种人——对付这种人的方法

1、其实他们没有表现的那么强

2、让他体验一下“生命无常”,也许有治愈功能

假如有一天你内心有了一丝善意——自救的方法

1、既然好斗,就找个能战斗的合法职业——武藏的活法

2、找到人生挚爱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七章 全世界都是坏人——偏执型“不正常人类”

“你们人类根本不值得信任”

你到底有什么目的

我不独裁,是你们不听话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俄狄浦斯

你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怀疑主义者——如何跟这种人交往

1、没有感情就没有伤害

2、退避吧,你跟他们冲突不起

3、千万不要跟他们斗

信任的滋味也不错——自救的方法

1、偶尔听听别人的想法也没什么

2、地球人都很弱,就体贴一下他们吧

3、大度一点,心态比胜负更重要

 第八章 有些人没生活在地球上——分裂型“不正常人类”

我们是超然物外的,你们地球人不理解

我有我的世界,跟你无关

荣格的灵异爱好

如果你身边有个完全不活在地球上的人——如何跟这种人交往

1、完全抛弃自己吧,万事按他的步调来

2、既然他不是地球人,那你就替他跟地球人打交道吧

假如那一天你从宇宙回到了地球——自救的方法

1、放过身边的那些琐碎杂事吧

2、偶尔也问问身边人的感觉

3、万一觉得自己不行了,就换个活法吧

 第九章 喜欢社交的人,内心都是贫乏的——类分裂型“不正常人类”

人生总要独自前行

他们的世界每一天都是一样的

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很丰富

拆了他们世界的堡垒——如何跟这种人交往

1、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慢慢地拆

2、真是爱无能啊,还是保持一点距离吧

普通人对你们是没办法的——自救的方法

把自己变成全宇宙的中心,就让其他人自己玩吧

 第十章 为什么受伤的人总是我——回避型“不正常人类”

你这么胆小,还谈什么生活

这样的人生跟豪猪有什么两样

可怜的你,从小没得到过表扬

江湖上总会有些刀光剑影

你们到底有没有想过我要什么

《怕飞》

如果你的他那么胆小——如何搞定这种人

1、算了,就尊重他们的玻璃心吧

2、压力自己抗,自由给他们

3、给他们点时间,他们会醒悟的

4、他们的痛苦够多了,别再否定他们

5、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哪天你想出来走走——自救的方法

1、失败有什么好怕的

2、只防守的缩头乌龟会被人嘲笑

 第十一章 我能把人生交给你么——依赖型“不正常人类”

上帝最合适你,既是保姆,也是人生导师

人类就是无法独活的

明明做不到的事,说个“不”会死吗

《不一样的天空》——被无力的母亲困住的孩子

如果你不幸被这种人缠上——如何搞定这种人

1、别搭理他们,下次他就会自己判断了

2、急死他,就是不告诉他答案

假如有一天你意识到人生要靠自己——自救的方法

试试那个一直没说出口的“不”

你不说,别人怎会懂—说出自己的感受吧

这辈子干脆就奉献到底吧

 第十二章 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才是完美的——强迫型“不正常人类”

我们都是讲规矩、有责任感的好人

“努力总有回报”才是人生唯一的信条

“断舍离”什么的不适合我

战胜一个有强迫症的人很难——赢得友谊的方法

1、他有他的规则,我有我的底线

2、虽然很累,但还是得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要是哪天你实在累了——自救的方法

1、人不是机器,该休养的时候就休养吧

2、你不是救世主,不需要对所有人负责

3、用你的标准去要求人,会害死人

结语化人格障碍为动力

曾几何时,陶冶人格才是学习的目的

磨掉性格的棱角

摸索全新的社会形态

附录一 人格倾向自我诊断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与生俱来的诱惑者,与生俱来的骗子

“要是我无法让他人倾倒,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就是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本源。为了吸引周围人的注意,让他们惊讶,让他们拜倒在自己的脚下,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可谓绞尽脑汁。因为不这么做,他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因此他们不会在他人面前展露真我,而是扮演惹人注目的角色。时而化身为人人艳羡的女主角,时而变为清纯可人的千金小姐,时而沦落为可怜的受害者,时而脱胎换骨,成为妖艳性感的妖妇。他们塑造的角色都有些矫揉造作,但角色的完成度非常高,总能将周围人骗得团团转。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最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但表演型患者则不然。只要能迷住他人,吸引他人的注意,他们甚至愿意贬低自己,或是伤害自己。从这个角度看,表演型人格障碍比自恋型人格障碍更不稳定。

事实也证明,表演型人格障碍是冲动性最高的人格障碍之一。这类患者极易自杀,还会沉迷于危险的情事,滥用药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对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唯一重要的就是他人的视线与评价。然而,他们对自己的爱不如自恋型患者那般深,所以他们不会用真正的自己去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而是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假我”。他们会误以为,那个活在空想中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当然,想象与现实肯定会有差距。而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会用演技与谎言去弥补。因此谎言癖也是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谎言,好似迷倒他人的小道具。患者会被自己骗到,沉醉在自己的谎言中。谎言的内容必须夸张到能震住听话人才行。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说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欺骗对方,而是享受谎言所带来的反应。他们会伪装成重病患者,或是犯罪案件的被害者,甚至说一些很容易败露的谎言。周围的人免不了为他们担心,提心吊胆。而患者本人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他们也会伪装学历,以名门之后自居,总而言之就是在身份上造假。因为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很注重面子、外表与社会地位等“身外物”。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迷倒他人为己任。他们尤其热衷于迷倒异性。他们是为了“迷倒”而“迷倒”。这种行为与爱情没有任何关系。只要能让对方晕头转向,俘获对方的心,与那人共度良宵,表演便会落下帷幕。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从头到脚都极其性感。他们必须不断释放出魅力,诱惑他人,否则就无法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是绝佳的性伴侣,却不一定是最完美的配偶。在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看来,家庭生活只会让他们起鸡皮疙瘩。演员不能在舞台上过日子。话剧已经落幕了,他们却还要和观众打交道,那该有多扫兴啊。

他们也许会因为种种机缘巧合步入婚姻殿堂,但要不了多久,他们便会察觉到自己已铸下大错。这类患者需要不断吸引新的观众。要是有人禁止他们这么做,他们便会发“蔫”。他们与同性朋友建立起的联系总是流于表面,因为他们无法用自己的性魅力去勾引对方。P109-111

序言

如果你有痛苦,那就意味着“不正常”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在痛苦中度日。“一切向钱看”的时代悄然落幕。如今的人们已无法在生活中发现希望与喜悦,进退维谷。

打开电视,调到新闻节目,便会看到无数惨不忍睹的恶性犯罪案件。报纸杂志上看不到人性的信赖与希望,反倒充满了绝望与怀疑。

将视线转向我们周围,也能发现许许多多心怀痛苦、烦恼与担忧的人们。抑郁、“家里蹲”、虐待、家庭暴力、酒瘾、赌瘾、家庭矛盾、与家人断绝关系、与同事之间的摩擦……连暴行与犯罪案件都与我们咫尺之遥。

人们都无比孤独,都很容易受伤,心中都无比空虚。有些人只能埋头于某件事中,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可他们也十分畏惧自己抽身而出之后,空虚会卷土重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如过去那般稳定了。不少人为孤独与空虚发愁,却也时常因人际关系受伤。有些人明明很想与他人亲近,却无法与他人建立起联系。有些人渴望去爱,却无法对他人推心置腹。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更加深了现代人的痛苦,及日常生活中的不安与不快。

人际关系怎会变得如此艰难?社会怎会变成一个如此折磨人的地方?我们的人心,究竟是怎么了?

其实,痛苦与蔓延在整个社会的问题背后,都有一个共通的背景——那就是在现代人中极为常见的“人格障碍”问题。换言之,只要我们能充分理解人格障碍,“现代人为何容易受伤”、“现代人为何如此空虚”、‘‘现代人为何如此痛苦”等问题的本质都会浮出水面。

‘只要有一个“不正常人类”,其他人也会为之痛苦

人格障碍不仅会折磨我们自己,还会牵连我们周围的人。人格,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q陛格”,它还会表现在人际交往模式和我们的人生态度上,所以它也会对人际关系乃至社会形态产生重大影响。

其实近来媒体热议的虐童案、跟踪狂问题与父母子女互相残杀的恶性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受害者与加害者明明“拥有不同的意志与感情”,但加害者并不认可这一点。加害者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他们只“爱”那些“顺”着他们的人。所以一旦遇到“违背’’他们意愿的人,他们便会将这些人视作攻击的对象。这种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也是本书将要论述的人格障碍的特征之一。

此类案件频繁上报,正说明有人格障碍的人在不断增加。

且不论那些引人瞩目的案件。其实在我们的家庭、学校与职场中,也有种种有关人际关系的摩擦。其中也隐藏着人格障碍的问题。人格障碍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对自己的过度期待,以及过度的期待所导致的脆弱。近年的社会热点“抑郁症”、“家里蹲”、各类依赖症、赌瘾等问题,也与人格障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抑郁症、“家里蹲”还是依赖症,都是因为当事人的人格本就不太平衡,再加上他们太过勉强自己,或是被人逼得太紧,于是就酿成了悲剧。

然而,要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人格障碍所导致的问题,就无法理解问题的本质,进而选择错误的解决方法,让问题进一步激化。有了“人格障碍”这一全新的视点,我们便能认清自己与周围人的种种行为是怎么回事了。如此一来,我们便能看透“痛苦”和“难受”的本质,解决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当然,我们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也能有的放矢,用最妥善的方法去帮助他们。

不过我们对“人格障碍”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连专家都没能完全解开它的谜团。有许多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敲开了精神科医院的大门,却被医生告知“人格障碍是性格的问题,我们没法给你开药”,只得悻悻而归。除非你表现出了抑郁、失眠、焦虑等症状,医生才会对症下药,但问题的根源出在“人格”上。可是在一般情况下,医生绝不会处理你的人格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医院也要赚钱,更是因为医生还没有掌握处理人格问题的有效技能。

且不谈医学界的难处。笔者以为,当今社会已到了不得不正视人格障碍问题的时候。光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绝对治标不治本。

重要的是,要有办法对付“不正常”

只要能充分理解“人格障碍”为何物,我们便能读懂现代人心中的痛苦,以及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在不了解“人格障碍’’的情况下探讨“现代人”,就好像在跟一个不懂什么是“电”的人解释“打雷”与“电视”的工作原理一样。

每个现代人几乎都有人格障碍,只是程度的轻重各不相同罢了。许多人因重度人格障碍无法过上正常的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人们无法找到一个让自己过得轻松快乐的活法,在迷宫中团团转。有些人无法与他人建立起人际关系,有些人在孤独中驻足不前,有些人在人际关系中苦苦挣扎,累得筋疲力尽……

我们要如何让自己过得如鱼得水呢?怎样才能与他人轻松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呢?

为此,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然后还得充分了解他人。加深对人格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找到更符合自身特征的活法与人际沟通方法。如果你选择的活法与人际交往方式并不适合你,那你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无果。要是你不看清对方属于哪个类型,就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就不可能取得成效,一个不小心还会被人记恨,受到意料之外的攻击。

本书不仅仅是对“人格障碍”的解读。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人格障碍,就可以按照书中的克服要点与帮助要点来做。这些要点都是笔者在与众多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归纳出的精华,也是笔者从自身的人生经验中总结出的经验。因此本书也是一本从精神病学角度出发的人生启示读本。

人该怎么生活?怎么样才能活出自己、活出精彩?我真能认清真正的自己,收获真正的幸福吗——这些都是我从小思索的问题。这也许是因为我成长在一群不甚幸福的人中间吧。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毫无意外地受到了上帝的作弄。

我想在前人的智慧中寻求那些问题的答案,于是我选择了文学、哲学与心理学。我最初选择的专业是哲学。我为那思维与抽象的世界所倾倒,但我同时萌生出了这样一个念头:一直活在这样的世界中,实在算不上是“活着”。我愈发觉得,搞哲学是在逃避现实,只是说出来比较好听罢了。当时我在家里宅了整整两年,几乎闭门不出。因此我希望多见见有血有肉的人,过上真正的“人生”。

之后,我下定决心要当一个医生。于是我便战战兢兢地敲开了哲学科的主任教授山本信老师的房门。我本以为他会把我臭骂一顿,没想到他竟为我的决定拍手叫好:“这敢情好!”看来他也在担心我这个总也不露面的不肖学生。

在漫长的学生生活之后,我终于如愿成了一名医生。那时我已经27岁了。但我喜欢四处漂泊的毛病还是没好,便跑去了九州的精神病医院。不料我竞在那里遇见了我的人生导师——精神疗法的泰斗、神田桥条治老师的门生柴田史郎老师。一见到这位老师,我便心想:我一定要成为与他一样的医生!老师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温情,洋溢着智慧的气息,拥有十分神奇的气场。柴田老师不喜欢写论文、搞研究,却能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品味到无限的喜悦。柴田老师将精神疗法手把手传授给了我。我如今的诊疗风格和与患者打交道的方式,基本都延续了柴田老师的作风。

若干年后,我回到了关西,一边担任临床精神病医生,一边去母校的研究生院进行精神医学与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其间接受了林拓二老师、大森治纪老师与姜英男老师的悉心指导。当时我心中仍怀着同样的问题意识。为人格障碍所苦的患者、前人的业绩与我的人生经历,都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材料。

十多年前,我开始了在医疗少年院的工作。对我而言,这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患有严重人格障碍的孩子们。这些孩子都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只走过了不到二十年的人生路,却已遍体鳞伤。不过正因为他们还年轻,还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他们也会在我眼前呈现出显著的成长与变化。医疗少年院的病例都处于人格障碍的初期,尚可治疗,因此这些病例都非常宝贵。孩子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环境能害人,也能救人。人就算是跌倒了,也能重新爬起来。

我将从众多病人身上总结出来的精华归纳成了这本书。为了让文字不那么枯燥乏味,让大家便于理解与想象,我加入了许多具体的案例。本书中的案例不仅有孩子的,也有其他年龄层的人。案例中有普通人,也有名人。有十分极端的案例,也有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总而言之,这些案例都有助于大家理解本书的内容。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涉及临床病例的部分都做了改动。大家可以把本书看成从真实病例中取材而写成的“小说”。

本书最后附有“人格倾向自我诊断表”。这张表根据正式的医学诊断标准制作而成,只需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便能了解自身的人格倾向,对人格障碍进行筛查。大家可以亲自尝试一下,定会发现它是如此简便易行。这张表不仅能帮助大家更客观地认识自身与周围的人,更能加深大家对本书内容的理解。

本书的内容并不是“纯理论”。将临床病例中获取的经验知识与人生的智慧介绍给大家,才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我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这本书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如果大家能从他人的失败与成功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活法”.那我就心满意足了。如果你身边就有为人格障碍而苦恼的人,也请多多参考书中提供的方法。

人格障碍虽然会引起种种痛苦与困难,但也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能否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活法”,正是命运的分水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3: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