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夏东民教授多年研究成果,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进程,探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科学价值,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贡献思想力量。 作者简介 夏东民,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及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先后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学术论文14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探析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及其核心要素 比较对照: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方法探析 环境建设的伦理观 交流、理解、沟通: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明对话 唯物辩证法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立党为公、科学执政,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论求真务实的政绩观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论邓小平的执政为民思想 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理论思考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与基本特征 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开放和促进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论“五位一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 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国主流价值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新体系 敬畏生命观与生态哲学 后敬畏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理论结构与现实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结构要素及其优化 ——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域 论生态保护与生态支持的有机统一性 原点结构:社会转型的路径依赖与模式选择 ——从发展哲学的视角探析 我国社会转型起始点论析 社会转型原点结构理论模型的构建 借鉴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一条重要规律 中国共产党近九十年来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人才发展关系探析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价值 试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的科学依据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 论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关于本次金融危机的若干哲学思考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误区的澄清 ——兼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特色及未来发展 ——胡锦涛“7·23讲话”学习体会 “美丽中国”内涵的哲学思考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个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