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要答题就行
“为什么有的商品越是涨价,
消费者反而越要购买?”——商品悖论
我们终于在天黑之前走进了这个像是虚幻的城堡。
麦力问我要住什么样的宾馆,我说当然是越舒服越好了。可是麦力笑笑说:“住什么样的宾馆都要付出代价的,越好的越麻烦。”
我奇怪地问:“什么叫越麻烦?难道你没带钱?”
“我本来就没带钱。”
“什么?!”
麦力为什么总爱笑,“我们碰碰运气吧。”
我们找到一家门面蛮不错的宾馆,麦力看了看说:“进去吧。”
服务员很热情:“请问两位客人想住什么级别的房间?”
兜里连一块钱都没有,还谈什么级别,让住就不错了。
麦力说:“普通房间。”
“好的,”看来服务员不是势利眼,他随手从架上拿了两张卡片,“请两位回答。”我赶紧说:“他是麦力,我是……”
“对不起,不是问两位的姓名。请回答问题。”
回答什么?住店还要回答问题?麦力这小子事先什么都不对我说,让我出洋相。我干脆还是装聋作哑吧。
服务员拿出其中的一张卡片念道:“一只有六个面的骰子,前九次的投掷结果都是一点,那第十次呢?仍然出现一点的可能性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六分之一?”
麦力露出一丝得意:“当然还是等于六分之一。这是一个简单的概率题嘛。”看他得意的样子,我心想知道这么弱智的问题有什么值得得意的。我插话道:“必须保证这只骰子没被灌进铅或水银什么的,否则我认为大于六分之一的可能性更大。”
服务员看了我一眼说:“这位客人如果回答出下一个问题,两位就可以入住了。”
“什么?这么简单?还额外收钱吗?”
服务员愣了一下,“这位麦力先生没给您说过吗?只要对问题作出合理回答的人都不收钱。实际上,我们这个城堡根本不用钱,但如果不能回答问题,就什么都得不到。”
哇,这种冒险还是蛮安全的嘛!
“来,问吧!噢,什么叫合理的回答?”
“只要你自己能解释清楚。”
“如果答案并不是真的正确又怎么办?”
“我们欢迎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这么自信,难道他们都是深藏不露的此道高手?这一下可激发了我的斗志,来吧。 服务员拿出第二张卡片。“为什么有的商品越是涨价,消费者反而越是购买?”
“有这种情况吗?”我想了想,“但这个问题我好像在哪儿听过,这种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大家都知道,一般的商品价格与消费者购买是成反比的,意思就是,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此种商品,转而购买可以替代的类似商品,比如今年西瓜不断涨价,也许我们就会倾向于多买点哈密瓜或者其他水果。但是当一个商品没有替代商品时,我们就会有点担心了,如果米面粮油都在不停地涨价,每天商场里的标价签都在更换,也许我们就开始考虑囤积点粮食了,只要这种趋势没停下来,我们就会在财力范围内越买越多。通货膨胀会增加物价持续上涨的心理预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
所以我说:“这种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般都是指那些缺少其他替代品的商品。”
服务员又问:“还有补充吗?”
我一愣,原来都知道。
麦力说:“我想可能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在物资紧张的时候,比如大的自然灾害,或者战争时期。”
我说:“但是那时候的汽车恐怕降价也没人要。你说的物资是不是太笼统了?”
“的确,应该说是生活必需品,越涨价说明这类物资越缺乏,所以大家就更积极地购买。”
服务员说:“我想你们已经基本说明白了。”
后来才知道其实麦力和我一样,对经济学一窍不通,只是顺着思路“猜猜”而已。
这时我想起另一件事。“麦力,我们想要吃饭怎么办?是不是也要答题?”
“当然了,刚才不是告诉你了吗,这里的货币就是‘回答问题’。”
我还是先睡一觉吧。
第二天一早我们用两个答案换来了一顿丰盛的早餐。
出了宾馆,天气真好,今天可要好好地找几个问题,多买点贵重物品。可是麦力却催着我跟他走:“我先带你去城堡的后花园。”
后花园?那是个什么地方?有东西赚吗?
这时我的电话响了,是公司总部打来的。“你的返程机票已寄去,大后天启程没问题吧?”
“你们都把机票寄来了,还要问?有问题,能不回吗?”
“对不起,不能。”
“好了,现在你帮我一个忙,查查我在什么地方。”
只听那边敲击键盘的声音。“找不到你的位置,难道你迷路了?”
“没有,谢谢,再见。” 我明明记得带的是那部全球定位的手机,难道又搞混了?我决定回去就把这个手机扔了。P22-25
这是一本向青年学生敞开哲学之门的好书。它融合了中西方哲学的精华。但又是如此有趣生动……——北大教授,刘壮虎
无论如何,本书让我们记起一个不该遗忘的东西——思考。它出现在这个时候的确有些偶然(因为早该有了),不过在这个时代出现这样的书却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有些东西不该被忘记。——读者,马铭阳
最初的“说谎者悖论”和“理发师悖论”没有给予解答,但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其实“说谎者悖论”与“这句话是错的”是同一种悖论的不同说法,而广为人知的“理发师悖论”则是“罗素悖论”的通俗说法,这个说法是1918年由罗素本人提出的。罗素悖论是说“一个集合是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这句话说起来有些别扭,它涉及更多的关于集合的知识,如果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就会显得简洁许多,当然意思还是一样的。这时,如果它包含自身,根据定义,它不能包含自身;如果它不包含自身,根据定义,它要包含自身。
另外,探秘海德村本身也是一个悖论的变体:
祖父悖论:如果你乘坐时间机器返回到你的祖父和祖母结婚前的时代,并阴差阳错地,或者是想尽办法地,也许仅仅是恶作剧地拆散了你的祖父与祖母的婚姻,现在的问题是“你是谁”。当然我们知道时间机器至少至今还只是一个科学上的幻想,但我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想证明科学需要幻想,或者相反想证明科学不需要假设。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个悖论很好,至少它令我常常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
书中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属于悖论,不过悖论的种类很多,其中严格的逻辑悖论是指肯定一个命题——我们将作出判断的一句话称作一个命题——的结果是得出否定的答案,而否定这个命题又会得出肯定的答案。
而不严格的悖论常常是一个方向成立,也就是说无法循环。当然还有专家进一步将悖论分为可形式化的悖论和不能形式化的悖论,至于要讲清楚什么是“形式化”,恐怕又要哕嗦了。
我们看到“指向自身”是产生悖论的一大根源,还有就是语言的混淆、概念的不清,以及循环互指等等。其中有些是可以分辨清楚的,有些是可以解释明白的,还有些却是无法彻底解决的。于是有些人将这些无法解决的,或者一部分可以解决的统统称为无意义的而加以摒弃,这是不负责的态度,因为我们至少从中发现了语言还可以被混淆,概念原来还是如此不清不楚,循环原来还会给我们的思维带来如此大的麻烦,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思考时原来会如此的不负责任……这些意义难道都是“无意义”的,难道一个精神病人说自己是精神病是无意义的吗?难道我们说自己是正常的是有意义的吗?
也许“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才是这些问题最能给予我们的真实意义。
还有许多悖论之所以没有选人的原因,是由于它们需要更多的知识背景,不过这些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却是类似的,例如集合论悖论、分球悖论、席位悖论、电梯悖论等等,这些悖论正如本书中已有的例子一样,涉及哲学、拓扑学、博弈论、统计学、语言学、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等学科领域,有些更是综合了好几个学科的思想,属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研究范围,不一而足。我相信以后如果读者遇到它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方法揭示它们的秘密。
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启发大家的思维方式,并通过管中窥豹的方式对各个学科作一个小小的揭示,这种揭示是有限的,但我想同时也是有益的,因为有些东西我们总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通过这些有趣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很远的所谓“学术”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我希望读者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的理想,哪怕是在一个不太讲自己理想的时代里,即便由此仅仅只是产生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又有何妨!
毕竟未来的时代属于热爱创造的人!
最后想用诗人卞之琳的一句诗作为结束:“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自从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就不仅努力探索客观世界的奥秘,也执著地探索着人类思维的奥秘;既寻找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寻找人类思维的规律。在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类发现自己的面前有许多未知,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在探索人类思维的过程中,除了那些情况外,还有一种特别的现象——悖论。
正是在开始总结人类思维规律时,人们发现了在思维中的悖论。最早的悖论(说谎者悖论)几乎和最早的逻辑理论(亚里士多德逻辑)同时产生。悖论既不是未知,也不是错误。悖论的特点是:按照正确的逻辑推理,却得到逻辑矛盾。由于这个特点,悖论一直是逻辑学所关注的问题。19世纪末,现代逻辑学的诞生,使悖论的研究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现代逻辑学为悖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悖论研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逻辑自身的发展。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却发现了更多的悖论,不过,纵观历史,人类所有知识的获得不正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循环中不断前进的吗?在本书中,作者用通俗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形形色色的悖论,能使读者在轻松愉快中体验到悖论的特点,也会使读者产生解决悖论的愿望。然而,看似简单的悖论,解决起来却很不简单,需要很坚实的逻辑基础,也要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和语言学知识,所以在本书中不可能详细讨论如何解决悖论,而只是提出一个开放的空间。
几千年的文明,使得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研究的范围,广可以到200亿光年,早可以到宇宙诞生之处,深可以到量子内部……但人们对自己思维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悖论就是一个例证。对于人类的思维来说,悖论问题是一个初级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
这是一本向青年学生敞开哲学之门的好书。它融合了中西方哲学的精华,但又是如此有趣生动……本书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期间,就对如何在全社会普及逻辑知识十分关注。本书虽然并不直接讲述逻辑知识,但通过悖论的展现和讨论,势必对普及逻辑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
和读了本书的读者一样,我也希望能看到作者更多通俗生动的新作。
刘壮虎
于北大燕北园
《非是非非(世界经典趣味悖论)》介绍了:如果有人说他在说谎,那么他是不是一个说谎者?只给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的理发师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理发?长跑冠军为什么追不上乌龟?全能的上帝能否造出一辆自己开不走的车?……
悖论,就是按照正确的逻辑推理,却得到矛盾的结果。孟云剑编著的《非是非非(世界经典趣味悖论)》汇聚了世界各国千年来最经典的悖论,让你和绝代智者做一番脑筋较量。
孟云剑编著的《非是非非(世界经典趣味悖论)》自从2005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并售出繁体字版和韩文版,被誉为继《苏菲的世界》之后最耀眼的哲学小说,作者也被誉为中国的乔斯坦·贾德。本书是北大博导热情推荐,读者好评如潮。它融合中西方哲学的精华,但又非常有趣生动,是一本向青年学生敞开哲学之门的好书。悖论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命题,引人思考,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