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斯》是十九世纪意大利民主主义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代表作。一八七三年开始在罗马的进步刊物《范夫莱》上连载,一八七四年以单行本出版。小说讲述了公元前七十三年由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革命,描写了以斯巴达克斯为代表的奴隶英雄的形象。这是意大利乃至欧洲文学史上描写劳动人民武装斗争领袖形象的为数很少的优秀作品之一,也是乔万尼奥里最出色的一部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斯巴达克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意)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斯》是十九世纪意大利民主主义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代表作。一八七三年开始在罗马的进步刊物《范夫莱》上连载,一八七四年以单行本出版。小说讲述了公元前七十三年由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革命,描写了以斯巴达克斯为代表的奴隶英雄的形象。这是意大利乃至欧洲文学史上描写劳动人民武装斗争领袖形象的为数很少的优秀作品之一,也是乔万尼奥里最出色的一部著作。 内容推荐 《斯巴达克斯》是意大利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著名作品,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据,描述了古罗马发生的一场奴隶起义,角斗士斯巴达克斯率领的起义军多次重创罗马军队,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乔万尼奥里以作家的细腻笔触和历史学家的渊博学识,复原了真实的古罗马场景,刻画了斯巴达克斯不朽的形象,以及角斗士争取自由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目录 译者序 原版序言 加里波第给乔万尼奥里的信 第一章 苏拉的慷慨举动 第二章 角斗场上的斯巴达克斯 第三章 “丧神维纳斯”酒馆 第四章 初获自由的斯巴达克斯 第五章 卡提利纳的三榻餐厅和瓦莱里娅的幽室 第六章 威胁、阴谋与危险 第七章 死神比德莫菲洛和梅特罗比奥先到一步 第八章 苏拉死后的罗马 第九章 一个醉汉以为自己拯救了共和国 第十章 起义 第十一章 从卡普阿城到维苏威山 第十二章 斯巴达克斯的远见卓识使队伍从六百人扩大到一万人 第十三章 从卡西利诺之战到阿奎诺之战 第十四章 仪仗官森普利恰诺显示了自爱 第十五章 斯巴达克斯打败另一个将军并战胜巨大诱惑 第十六章 雄狮拜伏在姑娘脚下 使者死在路上 第十七章 流浪艺人阿尔托里杰 第十八章 执政官出征 卡梅里诺之战 奥克诺马奥之死 第十九章 摩德纳之战 哗变 克拉苏斯在行动 第二十章 从加尔加诺山之战到克里索葬礼 第二十一章 斯巴达克斯在卢卡尼山中 捕鸟人自投罗网 第二十二章 最后几次战斗 布拉达诺惨败 死亡之歌 尾声 试读章节 在普布利奥·塞尔维利奥·瓦蒂阿·伊萨乌里科·和阿皮奥·克劳迪奥·普尔克罗任执政官的那年·,十一月望日·的前三天(罗马纪元·六百七十五年十一月十日),曙光初露,人们就从罗马城的四面八方赶来,在街头汇集成一股洪流,涌向大斗技场·。 从埃斯奎利诺和苏布拉平民区狭窄、弯曲、人口稠密的街巷里涌泻出的人流,即刻便淹没了城中塔贝尔诺拉街、陶器街和新街等主要街道。人流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斗技场进发。 工匠,贫民,获释奴隶,遍体创伤的老年角斗士,荣耀的罗马军团的残废老兵——当年亚细亚、阿非利加和琴布里人的征服者,普通女人,丑角,喜剧演员,舞女,还有成群的孩子川流不息。人群中个个喜笑颜开,互相逗乐打趣,大家急匆匆地赶去看那喜爱的表演。 这嘈杂、纷乱的人群使这座伟大的城市陷于一片混乱的、模糊的,却又欢快的轰响之中,只有把千万只蜂箱放在大街小巷而发出的声音可与之比拟。罗马人太高兴了;天上堆满灰色的阴云,即使不下雨,也绝不会有好天气。但这丝毫也没破坏他们的兴致。 从拉齐奥山和图斯科洛山刮来的晨风穿过罗马的街道。人们已感到它的刺脸寒意了:有的公民已把罩袍的风兜扯起护住了头,有的则戴上宽檐帽或圆毡帽;男人们裹紧冬天的罩袍或宽袍,女人们束紧又长又宽的裙袍和斗篷。 这座斗技场由罗马第一个国王老塔尔奎尼奥·普里斯科在攻克阿皮奥拉之后,于建城第一百三十八年建造,后经罗马王政时代的最后一个国王骄傲的塔尔奎尼奥扩建装修。从建城第五百五十三年起称为大斗技场,以与同年监察官·昆托·弗拉米尼奥另建的以其姓名命名的斗技场相区别。 这座建在帕拉蒂诺山和阿文蒂诺山之间的穆尔齐亚谷地的大斗技场,在本书描述的历史事件开始时尚未达到后来朱利奥·恺撒和奥塔维亚诺·奥古斯托时代的规模和辉煌。然而,它仍是一个巨大的、雄伟的建筑,两千一百八十尺·长,九百九十八尺宽,可容纳十二万以上的观众。 这座斗技场近乎椭圆形。西半部为直线分割,东半部封闭为半圆。西部横着一道坚实的连拱,建有十三个拱门,中间的那个是斗技场的两个主要进出口中的一个——正门。斗技之前,手捧诸神画像的行列由此进入斗技场地。两侧的十二个拱门内是畜厩或“囚室”,那是进行战车竞赛停放车马的地方,在举行罗马人喜爱观看的血腥角斗时,这里则用来关角斗士和猛兽。从那道连拱开始,便是一排排半圆形的石阶,这是观众的坐席,各层石阶与台梯交叉,观众可沿台梯而上找到自己的座位。这些台梯又与看台后的许多台梯相接,观众经由这些台梯到达斗技场的各个出口。 斗技场顶部有几排圆柱拱廊座位,专供贵族妇女使用。 正门对面是凯旋门,是胜利者通过的。而那座连拱的右面还有一道门,叫死亡之门,被杀死的角斗士的残缺不全、血肉模糊的尸首,或奄奄一息的躯体,便是从这个丧门由斗技场的杂役用长长的钩竿拖走的。 在连拱的平台上安放着一些凳子,那是执政官、高级官员和贞尼、元老们的专席。除此之外就没有特定的或分配给别的什么人的席位了。 斗技场上从连拱到凯旋门是一道五百来尺的矮墙,叫“脊墙”,在战车比赛时用来测距离。它的两端有两组小柱,叫“标柱”,沿着“脊墙”,在中部矗立着太阳方尖塔,两侧分列着圆柱、祭台和雕像,其中以凯莱斯·和穆尔齐亚的维纳斯神像最为出色。 斗技场内周有一道十八尺高的栏杆,叫“护墙”,台梯就在它上面。墙下是灌满水的壕沟并架设铁栏,这些都是为了使观众免受场上暴怒野兽的意外伤害。 这就是建城第六百七十五年时罗马专门用作观看角斗的竞技场。在这硕大的斗技场——罗马人为之骄傲,他们胜利的雄鹰已飞遍了全世界——中,时间一分钟、一点钟地过去了,人流有增无减,平民、骑士、贵族和贵妇,大家都很开心,如逢喜庆一般。 今天有什么事情?是什么喜庆?什么表演把这么多的人吸引到角斗场? 幸福的卢齐奥·科尔内利奥·苏拉,意大利的主宰者,其威严震撼整个罗马。几个星期前,他通令全城狂饮并狂欢三日,用以驱除折磨他已两年之久的皮肤溃烂的烦恼。 在前一天的晚上,按照这个凶暴的前独裁官的命令,罗马市民们就已围坐在马尔齐奥广场和台伯河畔设下的宴席旁了;这个与卡约·马略不共戴天的死敌设下的宴会可谓空前奢侈,在露天匆匆布置的三榻餐厅中摆满了四处搜寻来的美酒佳肴,使全城人大饱口福。 苏拉的慷慨是空前的,为筹备赫拉克勒斯庆典的宴会和表演,竟耗费了自己十分之一的财富。备下的饭食如此丰盛,每天都有大量精美的食品倒入河中。喝的是四十年前酿的陈酒。 苏拉就是这样用左手把右手抢来的财富的一部分拿来款待罗马人。奎里诺人·心底恨透了卢齐奥·科尔内利奥·苏拉,但表面上还是泰然地接受了这个为全罗马人深恶痛绝的人为他们安排的宴会和娱乐活动。 一天中最美妙的时刻快到了。温暖的阳光时而撕破这里的云团,时而穿透那里的云层照射大地,把罗马的七个山丘、神庙、宫殿和贵族宅第的白色大理石的高墙映照得金碧辉煌。阳光将自己的温暖洒给坐在大斗技场坐席上的平民们。斗技场里已坐满十万多臣民,他们在等待罗马人最喜爱的表演:角斗士之间以及他们与野兽的血战和厮拼。 在这十万余众之中,坐在好位置的是贵妇、贵族、骑士、市民、包税商、钱庄主和富有的外国人。他们是从意大利和世界各地赶到这座永恒之城的。 P1-3 序言 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斯》是十九世纪意大利民主主义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1838—1915)的代表作。一八七三年开始在罗马的进步刊物《范夫莱》上连载,一八七四年以单行本出版。小说讲述了公元前七十三年由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革命,描写了以斯巴达克斯为代表的奴隶英雄的形象。这是意大利乃至欧洲文学史上描写劳动人民武装斗争领袖形象的为数很少的优秀作品之一,也是乔万尼奥里最出色的一部著作。 这部小说被译成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多种语言。“在前苏联,《斯巴达克斯》是一本非常流行的小说,与《约婚夫妇》一样,发行量高达一百多万册。”这部小说曾被从俄文版译成中文,而读者现在看到的则是从意大利文直接译成中文的第—个译本。 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斯巴达克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有必要了解小说作者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生平和他的创作道路。 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优秀的历史学家、作家和文艺评论家。 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人民争取独立与统一的革命运动。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十九世纪初拿破仑侵入意大利和烧炭党的形成开始,最初主要是反对法国和奥地利的奴役。一八三一年马志尼创建青年意大利党,传播共和主义思想,并提出较为明确的政治纲领。第二阶段是一八四八至一八四九年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交织着君主立宪派与共和主义派反对封建分裂、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斗争,但由于君主立宪派的妥协和共和主义派的软弱,革命失败。第三阶段是以撒丁王国为核心力量统一意大利的时期。一八五九年对奥战争爆发,撒丁首相加富尔利用加里波第所领导的革命战争的胜利,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解放,和帕尔玛、罗曼那等地人民起义的胜利,于一八六一年正式成立意大利王国。其后一八六六年收复威尼斯地区,一八七零年合并罗马,完成意大利的统一。 《斯巴达克斯》的作者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革命运动的年代里。一八三八年五月十三日,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出生在罗马一个法官家庭。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熏陶。他刚满二十岁,毅然投笔从戎,带领三个弟弟及一个堂兄弟加人罗塞利军团,对血洗佩鲁贾的教皇瑞士卫队进行反击。拉法埃洛英勇善战,受到加里波第的赞赏,被任命为总参谋部军官。少年时代受到自由主义战士的父亲的教育,青年时代受到民族独立英雄的指引,加上亲身体验的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这一切对乔万尼奥里的世界观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他的《生活与美学》(1855)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命题,指出艺术依赖生活,应充当“生活的教科书”。进步的革命艺术,从实际生活出发,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生活本质,具有认识社会生活和鼓舞、教育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作家、艺术家在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形象的过程中,能否很好地对社会生活现象加以选择、集中、提炼和加工,以求所描写的对象鲜明突出,具有典型性,也就是艺术概括的广狭深浅如何,取决于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及思想水平,包括他对生活熟悉和理解的程度,及其艺术修养等。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就是根据时代的要求,以同情奴隶起义的思想和参加革命运动的切身体验,对古代社会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这一人们熟悉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写出了《斯巴达克斯》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八七零年,罗马庇护门被突破,教廷军队被解散,意大利的统一终于完成。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退伍后转向写作,并很快成名。他一生共写了六部历史小说,两部现代题材长篇小说,两个剧本,一部诗集和两部文艺评论集。这些作品内容广泛,涉及中世纪及古代罗马社会,也涉及当时的现实生活,都表达了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正如路易吉·鲁索在《斯巴达克斯》的序言中所说:“因为他希望教育人民,使他们摆脱愚昧,去开垦人民文化的土地。”加里波第也认为乔万尼奥里写斯巴达克斯这位杰出英雄,是要“让我们的同胞,记住带着我们同样的躯体、长眠在再没有角斗士也没有奴隶主的土地下的英雄们,重新振作起来吧。” 《斯巴达克斯》是以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为蓝本写成的。斯巴达克斯是意大利卡普阿城角斗士学校的角斗奴隶,因不堪忍受奴隶主的虐待,于公元前七十三年密谋起义。举事被泄露,他带领同伴七十余人逃至附近的维苏威火山(当时尚未爆发)上。各地奴隶和贫民纷纷而至,其队伍迅速扩大,连续打败罗马军队的进攻。起义军转移到塔兰托湾,再沿亚平宁半岛东部北上时,人数已达到七万。起义者继续攻击城市和庄园,分享战利品,但禁止个人持有金钱,也不侵犯小农。公元前七十二年,元老院派两名执政官带兵跟踪,起义军途经阿普里亚(半岛东南部)时,以克利克苏为首的一支队伍分出,但很快被官兵消灭。斯巴达克斯所率起义军(据说已达到十万人以上)直抵意大利北部的摩德纳城,拟翻越阿尔卑斯山,各自返回家园(色雷斯、高卢),但未成功,中途回军,击败两执政官,指向罗马城。罗马元老院授独裁官克拉苏斯以权力,倾全力镇压起义者。斯巴达克斯未攻罗马,将队伍带至半岛南端的布鲁提亚,欲渡海去西西里,仍未成功。这时,克拉苏斯从背后挖掘了一道两端通海的大壕沟,企图切断起义军的后路。斯巴达克斯虽冲破敌人的封锁,但师旅疲惫,陷入困境。这时又有一支队伍分裂出去,起义军力量又受到削弱。公元前七十一年在阿普里亚与官军决战,起义者英勇不屈,但因力量悬殊,终遭失败。斯巴达克斯牺牲。 对斯巴达克斯及其领导的起义,马克思和列宁曾做出高度的评价。马克思在读斯巴达克斯起义这段动人的历史时,激动地写信给恩格斯,称颂这位奴隶领袖是“整个古代史中表现最为辉煌的人物。他是一位大将军(而不是加里波第),具有高贵的品格,为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的代表”。列宁在《论国家》的讲演中,也热情洋溢地赞扬说:“斯巴达克斯是大约两千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斯巴达克斯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一切进步人们的心中。 乔万尼奥里抓住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奴隶起义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以满腔的热情成功地塑造了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的光辉形象。小说不仅写出了斯巴达克斯这位起义领袖的英勇善战和杰出的指挥才能,而且还深人地刻画了他敢于斗争、视死如归,“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在起义密谋暴露后,斯巴达克斯不顾个人安危,忍受着肉体上、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和折磨,拼死去挽救面临毁灭的起义事业。他不顾手臂脱臼,忍受致命的疼痛,爬过角斗学校的围墙去组织起义,在他痛得丧失知觉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责备自己不该在此时昏厥过去,这种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巨大的精神力量令人肃然起敬。在最后一次的大血战前,斯巴达克斯用短剑刺死了自己心爱的骏马,激励将士决一死战。他身负重伤,左腿不能站立,但他跪着一条腿作战,英勇无畏,可歌可泣,催人泪下。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以高昂悲壮的风格,生动有力的描写,热情奔放的语言,加之传奇情节和夸张手法,使《斯巴达克斯》这部作品处处闪耀着战斗的激情和理想的光辉,充满崇高的英雄主义思想,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斯巴达克斯与恺撒那场谈话,他与那个前往诱降的罗马执政官的针锋相对的辩论,更是集中表现了这些思想。加里波第最深切地理解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他读着,“泪水不止一次地淌湿了脸庞”,他狂喜地“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小说并挥笔写信给作者:“我希望我们的同胞重视这部作品的伟大价值,希望他们能阅读它,从中尽可能多地学习到为神圣的自由事业坚定不移地奋战的精神。”当然,乔万尼奥里不止一次地让小说中的斯巴达克斯表明,他献身的事业不止是争取奴隶自身自由,而且要实现更广泛的“自由、人权和平等”,建立一个“正义与智慧的世界”。很显然,这已超越了奴隶革命的任务,它表达了作者的希望:从斯巴达克斯身上再度找到革命的精神,继续进行社会变革,把资产阶级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斯巴达克斯》也是一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的优秀作品。乔万尼奥里人生阅历丰富,历史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他有着激荡的革命情怀,再加上精湛的艺术功力,使得小说《斯巴达克斯》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小说中的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大都与历史资料的记载相吻合。然而,乔万尼奥里创作这部小说,并不拘囿于历史,而是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有意识地突出或扬弃某些情节,加之采用夸张手法,大胆地进行了艺术的虚构和加工,以至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更富传奇色彩,感染力也更强。 在写作技巧上,小说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活似人间地狱的竞技场。前独裁官苏拉为了在病中取乐,举行三天狂宴,驱使一百名角斗士在竞技场上互相残杀。这一骇人听闻的鲜血淋淋的画面,真实地展现了古代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残暴统治。乔万尼奥里用他的充满激情的笔,把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奴隶、角斗士,被卑贱和贫困折磨得几乎“失去了人的面貌”的人唤醒,让他们投人到争取自由的神圣斗争中去。乔万尼奥里又以淋漓酣畅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展开了奴隶起义的伟大风暴,热情歌颂了他们的英勇斗争。请看小说中关于同克拉苏斯进行的一次激战的描写:一万两千三百名战士奋勇杀敌,全部捐躯战场,在他们的尸体中,“只有两具是背部受伤的,其余人的伤口统统在胸前”……真是催人泪下,可歌可泣!乔万尼奥里还善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一方面热情讴歌奴隶的革命风暴和革命精神;一方面深刻揭露奴隶主的黑暗统治和恶德败行。一面是斯巴达克斯高瞻远瞩,雄才大略,英勇奋战,顶天立地;另一面却是苏拉、克拉苏斯的荒淫无耻,昏庸残暴,和恺撒、卡提利纳的阴险卑鄙,狼子野心。乔万尼奥里的文笔洗练自如,既豪放又柔美。他用雄浑有力的笔墨塑造了叱咤风云、统率千军万马勇猛冲击奴隶制的斯巴达克斯英雄形象;他也用细致人微的笔墨描摹了深沉、炽热,充满对生活的挚爱,对幸福的追求,对爱情忠贞的斯巴达克斯的丰富情感。一边是万马奔腾、刀光剑影的大鏖战场面;一边是瑰丽恬静、诗意浓郁的大自然风光。这两者交织和交融,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较好地结合,给读者以思想上的收获和艺术上的享受。整部小说结构紧密,剪裁精心,安排巧妙,情节引人人胜,故事一气呵成。在揭示主题及刻画人物方面,小说在艺术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当然,乔万尼奥里是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所处的环境及思想观念肯定也会给《斯巴达克斯》带来某种局限和不足。乔万尼奥里从小对古典文化、历史和意大利文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在小说《斯巴达克斯》中,有些地方过多涉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小说的情节游离主线。作品最大的不足是斯巴达克斯与苏拉的妻子瓦莱里娅之间既无共同语言又无感情基础的爱情纠葛,这使小说落人了中世纪骑士传奇英雄美人的俗套。瓦莱里娅出身名门,后来又做了苏拉的妻子,从所属阶级来看,她与斯巴达克斯是敌对的。小说写到了瓦莱里娅对自己的处境不满,同情斯巴达克斯及其妹妹密尔查,但是没有深刻地写出瓦莱里娅情感的演变和发展,使这个本来在历史事件中不存在的虚构人物显得肤浅、苍白。更有甚者,作者借密尔查的话说,只要罗马贵夫人都效法瓦莱里娅,“奴隶制度早就被罗马的法律废除了”,这无疑夸大了爱情对革命成败的作用,宣扬了抽象的人性论,更不用说另一个虚构人物,名妓埃乌蒂彼德了。小说将起义队伍的分裂和失败归咎于名妓埃乌蒂彼德的挑拨和破坏,这掩盖了起义队伍内部纲领上的分歧和奴隶革命失败的社会历史原因。在小说中,斯巴达克斯英勇奋战到死,发出的最后一声呼唤竟是:“瓦……莱……里娅!……”而不提他拼死追求的“平等”、“自由”,这种安排设计,似乎也反映了乔万尼奥里作为民主主义者的思想局限,难怪他在晚年竞拥护君主政体。尽管有这点不足,《斯巴达克斯》这部有着高度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的作品,无疑将永载世界文学史册。 周莉莉 二零零一年八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