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小鱼
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的情感是否是一眼枯井?
每天傍晚开晚饭的时候,小鱼就会从学校里溜出来,走很远的路,跑到网吧来。他推开门,并不完全进去,只眼巴巴地望向吧台——他期待着我抬起头看他一眼,给他一缕温暖的目光,或是浅浅的一个微笑。每次他来,我就会丢下手里的活计,抬起头对他说:“小鱼,你又想妈妈了?”
小鱼便很虔诚地点点头。
小鱼每次来,并不玩游戏,他只是为了看我一眼,然后转身飞快地跑掉。
每次看见他消瘦的身影和寂寞的眼神,我的心就一颤,真想拥他入怀。
小鱼的家并不在这座海滨之城,而是在遥远的北方的一座深山里。深山里,没有河流,也没有小溪,到处都是石头和树木。这条可怜的小鱼到哪里去游泳呢?
小鱼出生前一天,妈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是一个宽阔无边的蔚蓝大海,妈妈站在海边举目望向远方,一条调皮的小鱼在她的脚边轻轻咬着她的脚丫,不忍离去。第二天小鱼就出生了。妈妈便给他起了一个奇特的名字——于小鱼。
“小鱼是游向大海的。亲爱的小鱼,你什么时候才能在大海里游泳呀?”望着襁褓里不会说话的小鱼,妈妈禁不住这样对他说。小鱼听不懂妈妈的话,只会咿咿呀呀。
半年后,爸爸妈妈离开了家乡,到县城打工去了。把小鱼留给了爷爷奶奶看管。为了小鱼游向大海的梦想,爸爸妈妈有许多事情要做呢!一年后,妈妈回来看小鱼的时候,小鱼已经会蹒跚走路了,可是小鱼还不会叫妈妈呢——他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或许他已经忘了妈妈的样子。妈妈只抱了抱小鱼,亲了几口,很快就又走了。小鱼还没有和妈妈亲够呢,妈妈就走了,望着妈妈远去的背影, 小鱼眼睛里只有空落落的失望。剩下来的时间,孤单的小鱼只有和年老的爷爷奶奶为伴,而陪他玩耍最多的,是院子里那只叫老黑的家狗。小鱼一哭,一笑,或者一叫,老黑都会冲黑洞洞的屋子里,汪汪地狂吠几声。多半时间,奶奶是不会出现,奶奶有她忙不完的活计。
三岁的时候,小鱼被妈妈带到县城里上幼儿园。小鱼的幸福日子终于来到。小鱼和爸爸妈妈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出租屋里,最大的家具就是一张双人床。屋子虽小,可是很温暖。每天一早,小鱼就坐在妈妈的后车座上,一边和妈妈说话,一边用好奇的眼睛望向熙熙攘攘的四周。每天放学后,小鱼就站在幼儿园门口,盼着妈妈早点来接他回家,可是每天妈妈都是最后一个出现。天要黑下来的时候,妈妈才骑着一辆叮当作响的自行车慌慌张张地赶来。
六岁那年,爸爸妈妈和小鱼商量,离开小县城到南方去。小鱼眼睛睁得大大的,不解地望着他们。妈妈看了看小鱼,高兴地对小鱼说:“因为这里没有大海,我们只有把我们家的小鱼送到大海边,我们家的小鱼才会奔向大海,在大海里快乐地自由自在地游泳呀!”
为了小鱼成长的梦想,爸爸妈妈把小鱼带到了这座海滨之城,然后把他送进一家临近海边的私立学校。一个月妈妈才来看望小鱼一次。
班里有几个小鱼这样的孩子,想妈妈想得厉害的时候,就会哭,可是小鱼不会。想爸爸妈妈了,小鱼会推开窗户,让咸湿的海风吹进来,望一望远处的大海——他想,这一刻,爸爸妈妈或许就在远处某一艘渔船上忙碌着。渔船很小,只能看见冒出海面的尖尖的桅杆。小鱼的眼泪便像咸涩的海水,扑簌簌、默默地从眼睛里落下来,灌进嘴巴里。此刻,小鱼的心里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汹涌。班里有个叫小莫的男孩悄悄对小鱼说,想妈妈厉害了,他会拼命地打游戏机,只有沉迷在游戏中他才会把妈妈忘掉。可是小鱼没有游戏机。但小鱼知道,网吧里是可以打游戏的。
那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小鱼第一次找借口从学校里溜出来,跑了几条街道,才找到一家网吧。
推开门的那个瞬间,小鱼愣住了。小鱼望着坐在吧台后面的我,轻轻叫了一声——妈妈!
可我并不是小鱼的妈妈。只是和他的妈妈长得有点像的年轻妇女。
那天,我拉小鱼坐在身边,听小鱼讲他和爸爸妈妈的故事。
再后来,每次看见小鱼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就想流眼泪。
我没告诉小鱼我的故事。我也有一个和小鱼一样大的,长得虎头虎脑的男孩子,现在他还在老家深山的一座石头房子里读书。我也想把他带过来,送进和小鱼上的那家一样好的私立学校。但是现在我攒的积蓄,还远远不够他来到这座海滨小城生活和上学所用。作为一个离乡背井长年漂泊在外的打工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奢望呢?P2-4
侯拥华的文字质朴凝练,文字下的故事多半是平凡的人与事,只是他总是锲而不舍地把故事往生活深处挖、向灵魂深处探,于是那些平凡的人与事就有了鲜活的面孔与感人的力量。
——《意林·作文素材》《意林·图解作文》主编 王立莉
在这浮华焦灼的时代,侯拥华这些充满温情、理解、宽容、悲悯的文字,是否过于平实,然而读过之后,深潜内心的美好,一一浮现,眼睛里可以闪烁欢乐,亦可涌动哀伤,更是深切地感知,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些温润而不乏力量的文字,让我们的内心丰满充盈,在这复杂的世界里,为岁月而成长,不忘初心!
——《疯狂阅读》杂志编辑 刘军峰
侯拥华的作品擅长从细节去打动人,在生活中那些不经意之处,他总是能捕捉到精彩的细节,把这些细节展示给我们,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美。在每一个人物背后,都可以看到一个精彩的故事。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笔法展现给我们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读者》《意林》等签约作家写作培训讲师 郭龙
有些人的文章给人以力量,有些人的文章给人以温暖。侯拥华的文字属于后者,有时候我在想,那一掬暖一捧光,看似微弱,却抚慰着一颗颗心,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活,生生不息。这何尝不是一种更持久的力量呢!
——美文作家 朱成玉
时光一晃,写作已近十年。这样一想,忽然感觉自己一下子老了十岁。回想当初,提笔写作的初衷,不是为了名利,而是自然而然地对于表达的渴望。当一篇稿子写完后,内心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那种空,使人觉得一身轻松,甚至连灵魂都是轻盈的。
后来,写作成了一种习惯。于个人而言,也算是心灵自洁的一种方式。心情不舒,提笔写字,内心的块垒就慢慢消融了,等文章写成后,内心已是一片阳光。当然,要写作,就要读书,要思考,个人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渐渐写得多了,就有了写作的责任感。有了感悟,就想和人分享。仿佛别人读了文章,会有醍醐灌顶的效果。实际的效果或许是,一篇文章能有一个两个打动人心的句子,就不错了,自己就心满意足了。其实,自己读文章也是这种感受,像蜜蜂采花蜜,一点一点汲取。
这样劳心伤神的事情,一做就是多年。我想,我今后还会坚持写作。写作中面对更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通过写作,走进自己的内心,发现那个神秘而未知的另一个“我”。同样,也期望自己的文章能够走进读者的心中,留下一点难以磨灭的痕迹。
成长路上的青春正能量
李红都
认识侯拥华,最初是源于他的作品。那一段,我在给各类知名刊物投稿,经常会在《思维与智慧》《意林》《格言》《读者》等大刊上读到他的作品,因了他作品中蕴藏的阳光思想和励志力量,我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
对侯拥华进一步的了解,是在2008年。那年,我们都是国内某家小小说刊物的特约作家,并且写作风格也都是励志的青春美文或温暖的亲情、爱情故事,彼此的关注和欣赏,让我们互加了对方的QQ号,经常在网上交流写作经验和生活感悟。
认识他之前,我以为写得这么一手好文字的人一定是供职于省市级媒体的记者,加上QQ后,才了解到,他当时只是一位在城郊接合部学校任职的小学数学教师。“一位小学老师的文章居然写得这么好看、有深度,更何况还是教数学的老师,真不简单……”我暗自佩服。那一刻,我有一种预感,侯拥华日后定会有更开阔的职场发展空间。
我没看错,一年后,侯拥华就接到调令,调至政府机关工作。写作不仅成就了他的作家梦,还为其仕途增加了光芒,侯拥华也因之成为所有认识他的人眼中的励志人物。
励志的人,自然有一颗阳光、积极的心。就像他笔下的那一篇篇启迪心智、激励梦想的精品美文,总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真情、梦想和品质的力量。
有位中学生很喜欢阅读文学刊物,却又感叹学业紧张、空闲时间有限,不知如何少而精地阅读书籍汲取成长的营养。她迷茫地问我:“哪些是有益于青少年阅读的好图书呢?”我很负责地告诉她:“那些收录能让人看到希望、感到温暖和积极向上精神力量的图书,都是好图书。比如侯拥华即将推出的《第一百朵玫瑰》……”
一直觉得,当代青少年生于盛世,衣食不缺,缺的只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完善,而好的文学作品通过生动感人的语言艺术,能起到引领思潮、教化人心的作用,从而照亮读者的精神世界,带给他们奋斗的激情和前进的力量。而这些对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引领作用,在阅读侯拥华这本《第一百朵玫瑰》的过程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得到。
《第一百朵玫瑰》收录了侯拥华近年刊发在国内诸多刊物上的60多篇代表作品,并根据内容划分成“藏在心底的话”“人生因什么而不同”“图书馆恋情”“亲爱的宝贝”和“时光的暖”五辑,分别向读者分享了他对生活、成功、爱情、亲情、真情的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深层次的思考。他的文章,有一种别样的魅力:那些与亲情、爱情、友情有关的散文和小小说,能让人透过平凡常见的生活片段,发现平时被自己忽略的那些美好,听到藏在心底不轻易说出来的声音,从而激起读者对真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珍惜之情;那些励志类小品文,则通过对一个个血肉饱满的真人真事的叙述,让读者看到闪烁在逆境中的那些鼓舞人心的智慧光芒。
侯拥华是一位善于把握情感和新闻素材进行创作的优秀作家,在《藏在心底的话》一文中,他通过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讲述了父母对子女的那些深埋在心底不说出来的爱。这种爱,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相似的痕迹,正是因为熟悉或相似,才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正如作者在文中归纳的那段话一样,“年少时,我们有许多藏在心底的话,无法向父母言说。多少年后,我们成了别人的父母,才恍然发觉,身为父母的他们,一样也有着藏在心底的话难以言表。那些藏在心底的话,是无奈,是心酸,也是一种体谅和温暖……”读到这里,我也找到了为什么侯拥华的作品拥有庞大读者群的原因——为什么别人愿意读他的作品呢?那是因为他写的东西让读者产生了共鸣,所以别人才有兴趣和耐心仔细地阅读完全文,也才会在阅读中受到正确的教化和引导。
幸福的人生,不仅要有对情感的正确把握,还需要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谁不希望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光芒万丈呢?但想成功,我们得找到通往成功的那条轨道。而这些轨道,侯拥华已在“人生因什么而不同”一辑中向读者做了分享。
在《给自己留一把匕首》中,他通过一位下岗工人的成功创业经验,告诉了读者一个道理:成功永远是一把刺向自己的匕首,刺向自己的软弱、无知,以及退缩;在《人生因什么而不同》一文中,他通过讲述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将自己的成功归为“健康→爱→智慧→积极→诚实→热情→感恩→快乐→学习→成就→投资→奉献→创造”这样一种有先后次序的链条,与读者共享这位国际成功学大师的成功奥秘,让读者悟出:“原来,每个人的现实生活状况都是由你过去的选择所造成的,而你的选择,又源自你在内心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只要清楚个人心中的价值观,适当调整自己的价值体系,每个人都能为自己找到准确的方向,并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令人读来心头清澈敞亮,精神为之振奋,感到成功离自己原来也并不是之前想象得那么遥不可及。可以说,这本书不仅能帮助在校读书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感受亲情、爱情的美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找到人生的幸福密码,还能帮助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营建培植真善美的精神家园,让自己也成为影响身边人的青春正能量。
《第一百朵玫瑰》精选了作者侯拥华近年来创作的60余篇美文佳作,收藏世间感动,铭刻青春思绪,沐浴岁月风雨,感悟生命真谛。
本书所选文章皆富有个人特色,情感浓郁,思绪深沉,文字灵动,不仅仅是岁月文章,亦是人生感悟。作者妙笔生花,常能“小处见大”、“深入浅出”,无论是在内容选择上,还是在写作技法上,均能给读者启迪。作为高考学生作文摹写的样板,定能为读者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掩卷静思,亦能为读者开启新的写作之旅。
这是一部青少年成长陪伴读物,解读青春,铭刻记忆,也是一部提高写作能力的实用手册。作者行文构思精巧、意蕴深厚。文中的点评观点独特,解读到位,能巧妙地引导读者换位思考,对于读者迅速掌握写作技巧、开拓写作思路帮助极大。
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百朵玫瑰》是《高考语文热点作家作品精选与分析》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侯拥华编写的《第一百朵玫瑰》共分为五辑,都是作者侯拥华多年来撰写的精美散文,其中有的被多家媒体杂志收录,有的还被选入多地高考语文试卷。侯拥华,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读者》《格言》签约作家,中考、高考美文作家。
书中的一篇篇文章,犹如一颗颗珍珠在读者的心灵中散发光芒,这些或温暖抒情、或清新隽永、或富含哲理又抑或针砭时弊的散文,凝练素朴,温情厚重,意境悠远,让爱在情感浪涛与智慧之花间闪转腾挪,抒写对人生的体悟与人性的关照,使人读后总有一份感动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