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的研读,大抵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范畴,秦汉前后的文章敦实厚重,对于胸襟的扩展壮大,葆有奇效。他选择读书环境,绝见其博大的气象,那时他喜欢携书前往周边的山林里面,在深山乔木间,让山水的气息浸透古贤的文字。竹雨松涛,瓜黄李碧,一水飞光,干峰流翠,对于读书思索的深度大有助益。可以说他在弱冠前后,一心一意,读经法古,同时参以诸子、史传,此时康有为首次向皇帝上书,影响土林巨大,他的眩晕的病症偶有复发,酿成一种长期伴随他的慢性病,虽然读书思考未受波及,但他一生脾气蛮大,不能说没有该病症的影响。然而他此时生发了明显的写书的欲望,又多少可见康有为的影子,当时康有为已公开提出变成法、通下情,凡在京师的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多惊走耳语,以为康氏得了严重的病狂症,然而这对于太炎却无所谓,他的眩晕症,对此具有免疫力。
到了二十三岁的时候,那是光绪十六年(1890)的春正月,他父亲一病不起,很快驾鹤西去。太炎亲以深衣装殓慈父。还在他幼年时,父亲在他读书间隙,就和他谈起过死后的事情。谈到生死,他父亲很从容,但强调,在他身后,装殓前必须着深衣,虽然曾任清朝职官,万不可着清朝章服!又说他们家进入清朝已有八代人,每有亡故,均殓以深衣。这种切割乃是民族传承的心脉所在,其言对太炎的震动极大。在他父亲身后,即遵从遗命,以深衣殓装。深衣即直筒式长衫,衣、裳相连,上下缝合,其特征是被体深邃,为汉人古服,与清人服装大异。
父亲的亡故,太炎悲痛逾恒,父亲对其影响特大,这年他已经二十三岁,但因父亲去世,自称此时成为孤儿,可知父亲在他心中的分量,对于清廷更加痛恶。对于一般知识阶层通常要走的仕进之途,公然弃若敝屣了。
擦干伤心的眼泪,遂前往近处的杭州,找到他后来再传弟子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在俞先生主持的诂经精舍受业。
章太炎拜俞樾为师的时候,后者已是七十来岁的老人。当时俞樾主持西湖孤山的诂经精舍,原是阮元资助建立的。其时章太炎正当弱冠之年,在此开始他的七年的寒窗研读生涯。其间经历甲午海战,备受刺激。他所研读的经籍训诂,无一不打上纷乱时代的投影。
俞先生的学问渊深博大,其学术脉络,传承自顾炎武、戴东原、王念孙这一脉,为有清一代朴学巨子。俞先生绝缘声色,具有独行赴渊的深邃人格魅力,太炎断断续续从学八年,在相对很长的这段时间里,出入相得,以师事敬之。俞先生治学,与前人不同,与时人有异,所谓学无常师,左采右获,年深日久,自成一家。一天俞先生询问他的读经心得,说道:《孝经》有先王有至德要道,先王谁耶?郑注谓先王为禹,何以孝道始禹耶?”《孝经郑注》乃是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郑康成)的传世之作。俞樾这一问,问得深沉,而太炎也几乎不假思索,答道:“《经》云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者,明政治上之孝道异寻常人也。夏后世袭,方有政治上之孝道。故孝道始禹。”对于这样的解经,扯到政治上,俞樾也不加干涉,反而时予称善,或颇以为然。同时期,太炎也尝从同乡前辈谭献问学。谭献,字仲修,号复堂,杭州人。他比章太炎大三十多岁,曾在安徽等地做地方小官,这时正值辞官归隐的乡居岁月。谭献为有清一代大词人,而其文章则导源于秦汉,是故太炎甚觉亲近。太炎后来和汤国梨结婚,媒体或后人捧场多说是他的初婚,又说他四十多岁初婚可谓晚婚的典型,实为不审之言。太炎的自订年谱,说他在l二十五岁这年,纳妾王氏。并未有妻,却称纳妾,实为一大怪事。似乎在冥冥中,为后来的汤国梨留下名正言顺的地位。这时他对于战国诸子文字音训的考订,已积累厚厚的两大册,以札记体行文,从训诂到经义再到史地、历法、典章制度……以方法论而言,乃是乾嘉以来治学的正路。纳妾的次年,大女儿出生了,后来还有两个女儿,这三个女孩的名字都起得古怪,大女儿强、二女儿殁、三女儿翌,分别读作章IT,章zhu6,章zh6n。这里面,渗透着他在诂经精舍课艺作业的投影。这些课艺乃是对经籍文字的诠释,工程量相当庞大。
读书、学业、婚姻、子女,填满了太炎的时问,他在二十七岁时交上一个腹笥充盈的好友夏曾佑。夏氏也是他的同乡,比太炎大五岁,和梁启超、谭嗣同为莫逆之交。夏曾佑辩才无碍,颇多怪论,两人怪得相似、怪成一处,后来太炎更怪得出奇,不无夏氏的影子。夏曾佑精研《成唯识论》,认为只有法相宗才算真佛学,他劝太炎买佛教典籍来研读,且一再叮嘱。他是第一个劝太炎读佛典的人。
甲午战争爆发,中国一败涂地,次年暮春签订《马关条约》,大清朝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内忧外患一时俱来,民情震恐。康有为恰值在京应试,遂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稍后,呈递《上清帝第四书》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八月中旬,筹建强学会,秋季正式成立。
也是在甲午战败的刺激下,太炎才开始集中浏览东洋西洋书籍,强学会得到张之洞的支持,予以拨款襄助。对于此会的构架,康有为是以财务垫定为经、名人要人担纲为纬,南北两处开设,即北京强学会及上海强学会。太炎递交十六圆银元会费,就近加入上海强学会。加入的原因,因康氏所有议策,对于知识阶层具有巨大吸引力,太炎也不例外。
康有为的政治主张,隐藏在其《新学伪经考》中。当时,该书已出版五年,悬挂公羊派的旗号,宣扬托古改制思想。他以为这个时候的汉学乃王莽新朝所遗,古文经传,都是伪造,其学说来源于清中期经学家刘逢禄。刘氏以《春秋公羊传》为中心,承接董仲舒、何休学说,强调务通大义,不专章句。到康有为那里,更加恣肆不羁,在清末颇吸人耳目。早年曾过杭州,把他的书拿给俞樾看,俞樾笑着给太炎说,你还说你私淑刘歆刘子骏,这位康有为专门与刘歆为敌,你俩真是冰炭水火啊。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