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思想家,随笔作家。以博学著称,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的先河。主要著作有《随笔集》三卷。
《蒙田随笔》熔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炉,是16世纪的人文智慧炉火纯青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被誉为欧洲近代三大哲理散文经典之一。150余幅精彩插图与美文相映成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蒙田随笔/人生文库/理想图文藏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国)蒙田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思想家,随笔作家。以博学著称,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的先河。主要著作有《随笔集》三卷。 《蒙田随笔》熔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炉,是16世纪的人文智慧炉火纯青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被誉为欧洲近代三大哲理散文经典之一。150余幅精彩插图与美文相映成趣。 内容推荐 《蒙田随笔》是“欧洲随笔的鼻祖”,因其渊博与洞见备受尼采、孟德斯鸠等推崇。该书熔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炉,是16世纪的人文智慧炉火纯青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被誉为欧洲近代三大哲理散文经典之一。《蒙田随笔》中150余幅精彩插图与美文相映成趣。 目录 第1章 殊途同归 第2章 论忧伤 第3章 论心态失衡 第4章 论散 第5章 论谎言 第6章 论预言 第7章 论坚毅 第8章 论惩罚怯懦 第9章 大使的职责 第10章 论恐惧 第11章 人死方知幸福与否 第12章 一人得利,他人受损 第13章 不可坐井观天 第14章 论节制 第15章 天机不可妄测 第16章 苍天有眼 第17章 论穿衣的习俗 第18章 悲喜交集 第19章 论良知的自由 第20章 研究哲学即是探索死亡 第21章 论限制奢侈 第22章 论睡眠 第23章 论言过其实 第24章 论恺撤的一句话 第25章 无用的技巧 第26章 论人性无常 第27章 论授勋 第28章 逝者如斯 第29章 金无足赤 第30章 物要防烂,人要防懒 第31章 论无病呻吟 第32章 论怪胎 第33章 天差地别话人间 第34章 不可掠人之美 第35章 论荣誉 第36章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第37章 论勇敢 第38章 刀光倩影 第39章 数风流人物 试读章节 说到记忆力,恐怕满世界去找,也找不到一个比我的记忆力更差的人。我天生愚钝姑且不论,还要加上记忆力不好,不是一般的不好,而是鼎鼎有名的不好。这一缺陷使我十分尴尬(智者柏拉图有言:非凡的记忆力犹如女神巨大的权势)。在我们家乡,说某人愚蠢,就是说某人没有记性。我怨自己记性不好,他们不信,怪我不该自贬为蠢人。他们把记忆力和理解力混为一谈,令我更加尴尬。他们错怪我了。生活中的经验每每告诉我们,记忆力强的人,判断力往往就弱。更有甚者,他们冲着我易忘事的毛病,众口一词地说我忘恩负义(敝人确实爱忘事,但从来不忘友情),说我记性不好是因为寡情薄义,把忘事和忘情强扯到一起。某人说:“他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记这样就是忘记那样,多半是不把朋友放在心里。”“他从来不记得为我做些什么,为我说些什么,为我不该说些什么。”我的确易于忘事,但我从未忽略过朋友托付我的任何事情。忘记朋友决非我的天性,我的天性只是记不住我不该记的事情。 我的记性不好确实令我欣慰。首先,它弥补了一个极有可能生成的更加糟糕的错失,即名利熏心。记性差的人休想在社交界找到立足之地。有一弊则有一利,这是自然规律。上天让我短于记忆,就会让我长于思辨。假如我长于记忆,把别人的思想观念统统牢记在心,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就会失去发展的天地。正因为我记不住太多东西,说起话来就不会喋喋不休。假如我对自己的记忆力很有信心,就会尽其所能地把脑袋里的东西抖将出来,让朋友们听得耳朵麻木还不停止。可惜我无此特长。如我所见,我的几个较为亲近的朋友,他们依仗强势的记忆力,讲起话来旁征博引,离题千里而不自觉。开始听时感觉是个好故事,越往下听就越觉得索然无味。你会烦他记性太好,或者烦他判断力太糟。平心而论,有所取合,适可而止,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你看那骏马,欲行便行,欲止便止,动作干净利落。即便是一些讲话不很哕嗦的人,话匣子一打开,稍不留神就会漫无边际地讲下去,仿佛是拖着一双不听使唤的腿,在该停的地方停不下来。至于老人,讲起话来更是无休无止。他们记得非常久远的事情,只是不记得这些事情已经讲了多少遍。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只要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因为他们会对同样的人讲同样的事千遍万遍。 我的记性差另有一个好处,诚如一位古人所言,我不大记得曾经受过的凌辱。我不会像大流士那样,念念不忘雅典人对他的侮辱,每次吃饭都要命侍从在他的耳边重复三遍: “老爷,不要忘记雅典人!”我重读一本书,重游一个地方,都会从中找到新意,感到快乐。 “他说记性差,多半是在讲假话。”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语法学家对假话的定义和谎话不一样。假话是指说话的人把不真实的事信以为真地说了出来;而谎话(源于拉丁文一我们的法语亦源于拉丁文)是指讲出来的话不是真心话。我现在论说的谎话指后者,即有意不讲真心话。说谎话的人要么全盘捏造,要么遮遮掩掩。他们由着自己的想象凭空编造一件事情,而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间讲出来就不一样,不可能没有破绽。真实的东西实落落的,很容易记住,而虚假的东西无凭无据,难以依持。说谎者说来说去,自己原先说了些什么,他们自己都不可能一一记清。这些人为了虚荣和野心不惜牺牲自己的信义和良心。同一件事情对这个人这样说,对那个人又那样说,黑的说成是白的,白的说成是灰的,无根无据的事情翻来覆去地讲了又讲,其记忆力之非凡简直不可思议。他们深信不讲谎话办不成大事,从未想过是否能够得逞,是否可以维持下去。 撒谎是一种恶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全靠语言维系。谎言之丑恶与危害更甚于其他罪恶,理应将它赶尽杀绝。有的父母管教孩子,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过失,为了一些既不伤大雅又不会引起任何后果的恶作剧,动辄打骂。我以为,最要防范的是撒谎和顽劣。这两种恶习一旦在幼小的心灵中发育生长,长大后就会根深蒂固。说谎成了习惯,不说谎反而不习惯了。一些原本诚实的人,不知不觉染上了撒谎的恶习,然后恶性循环,习以为常。比如我那位貌似老实巴交的裁缝,我难得听他不讲谎话。明摆着能够给他带来好处的真话,他也不讲。若谎言和真理一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还好应付,因为我们可以把它倒过来看。但是,谎言稀奇古怪,千变万化,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善者有形可定,恶者无形无定;真理只有一个,谎言则不计其数。一位古代神父说: “与心气相通的狗为伴,胜过与话不投机的人为伍。” 陌生之人,如同非人。——普林尼 在人际交往中,谎言难道不比无言更令人难堪吗?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因为把有名的能言之士弗朗西斯克’塔维纳驳得无言以对而颇为自鸣得意。弗朗西斯克是米兰公爵弗朗索瓦·斯福扎的使者,因为一桩后果严重的事件,前来向国王赔罪致歉。事情经过如下:弗朗索瓦一世被逐出意大利,但他想同意大利及米兰公爵领地继续保持联系,遂派使者前往米兰公爵处。为掩人耳目,该使者以私人身份出现。其时,米兰公爵刚刚和罗马帝国皇帝的侄女洛林订婚。洛林是丹麦国王的女儿,继承了亡夫的巨额遗产。公爵此时更加依赖于皇帝。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公爵不能让皇帝察觉他跟法国人有任何联络。担当法国使者的人是法国国王的亲信,米兰人梅维伊。梅维伊到米兰后,以操办私事作掩护,暗中履行国王的使命。久而久之,皇帝对此事有所觉察。公爵为保全自己,制造谋杀假象,抢先杀人灭口,派人在夜晚将案犯处决,两天之内将该案了结。法国国王致函所有的基督教国王和米兰公爵本人询问此事缘由。弗朗西斯克精心编造好该案的全部经过,代表公爵来到法国向国王陈述。在国王早朝时,他以雄辩的口才,堂而皇之地陈述了梅维伊遇害的理由:梅维伊到米兰仅仅是从事他个人的私人事务,从未显示过他的使者身份。公爵并不知道他是国王的人,也不知道他是否认识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对这位能言之士提出一连串的质疑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在夜间行刑?这不明摆着是做贼心虚吗?弗朗西斯克理屈词穷,急忙应辩道:公爵怕冒犯国王陛下,不敢在白天行此极刑。事实终归胜于雄辩。这位能言之士栽倒在弗朗索瓦一世手中,回去不知作何交待。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遣一名使者去煽动英国国王反对法国国王。使者面见英王禀明来意后,英王说:攻击如此强大的国王实非易事,困难诸多,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他还列举了一系列实质性的理由。使者跟着回答道:他本人也有同感,而且也对教皇本人说过。如此回答英王,有悖于他挑起英王即刻对法开战的使命。英王却因此找到了理由——连教皇派来的使者都向着法国,并将使者所言通报教皇。使者一言不慎,获罪于主子,连累自己财产尽数抄没,险些把小命也跟着赔了进去。P28-33 序言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作家。他作品的英译本于1603年问世,立即为培根、莎士比亚、拜伦、爱默生、斯蒂文森、赫胥黎等人所接纳。20世纪以来,蒙田被公认为伟大的作家。他的读者遍及全世界,大多视他为良师、益友和写随笔的巨匠。 我最初知道蒙田,是从房龙《宽容》中读到的。房龙在书中专辟一章(第18章)论述蒙田,称他有开明自由的见解,是划时代的人物。他的全部作品以常识和实际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要比文学作品更胜一筹,已经发展成为明确的生活哲理。大臣们的演讲和政治家的论文极少受人欢迎,而蒙田的书却在以智慧之士座谈会的名义下聚在一起的文明人中阅读、翻译和讨论,并且持续达三百年之久。房龙如此盛赞蒙田,我认为道理很简单,《宽容》全书表现的主题,是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人类的良知最为推崇。当我把《蒙田随笔》读过一遍之后,我看到,蒙田的人道主义思想博大深刻,感人肺腑,处处体现出作者对人类的挚爱。 读《蒙田随笔》,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蒙田与其他任何作家都有明显的不同,很难想象出他类似于哪个作家,他的创作手法跟谁相同。他的文章通俗易懂,但他绝不是一个通俗作家。他的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其深度和广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哲学家。如果说他是一个哲学家,他的文章却没有通常所见的哲学术语。他笔下的人物、事件,都是可感可知的,而且写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如果说他不是哲学家,他对事物的探讨又是那么执著,不肯有半点疏忽,对某个事物从不轻下定论,总要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力图把该事物看得更加明白,更加透彻。 我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常常被书中的内容引出会心的微笑,觉得翻译他的文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又常常为书中的内容所感动,思绪万千,感慨不已。当我译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有千言万语要向读者诉说,可我拿起笔来,又不知从何说起。为什么?我思索良久,似乎领悟出一个道理,蒙田的文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浸润到我的心田深处,浸润得太深太沉。那一份深沉,不是贫乏的言词所能够表达的。 当这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时,我相信,读者诸君和我当初拿到蒙田的书一样,不再关心别人的评论,只会一头扎进书里,亲自去感悟,去体会,去欣赏,去品味……只有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李桂德 书评(媒体评论) 蒙田以一个智者的目光,观察和思考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对许多人类共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有时似乎是奇特的见解,给人以深思、反省的机会,能提高人们对人生的理解。 ——季羡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