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三千余年的建城史,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相继在这里建都,留下了无数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珍贵文物古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首都,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在这期间,我们积累了大量可贵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教训。相信这些都会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财富。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系列丛书以北京旧城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为线索,配以精炼传神的文字及图片,从城市规划的视角观照北京城市建设的历史与今天,探索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的途径。
全套共9分册,包括《北京城》、《明清皇城》、《什刹海》、《前门大栅栏》、《琉璃厂》、《东交民巷》、《国子监·雍和宫·白塔寺》、《宣南·法源寺》、《胡同·四合院》。
这套丛书以北京旧城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为线索,配以精炼传神的文字及图片,从城市规划的视角观照北京城市建设的历史与今天,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的途径。
名人已逝 胡同留痕
在北京城内密密麻麻、交织如网的街巷胡同中,有一类特别引人注意、也最令人产生一无所知的困惑,如麻状元胡同、石驸马大街、王驸马胡同、李阁老胡同、武定侯胡同、广宁伯街、石大人胡同、无量大人胡同、王大人胡同、巴将军胡同、杨夷宾胡同、张皇亲胡同、定府大街等。显然,这类街巷胡同的得名与这些状元、驸马、阁老、大人是有关系的,然而,他们又是何许人呢7真需要打破砂锅问(璺)到底。
在这里,选一些主要的,略作介绍。
麻状元胡同:今为群力胡同,在西城区厂桥街道办事处辖域。北为护国寺街,南为平安里。清顺治九年(1652)科举选士,满洲正黄旗人麻勒吉中壬辰科满榜头名状元。人称麻状元,任修撰官。康熙间,官至抚蛮灭寇将军兼广西巡抚。在清军进攻云南时,负责转运粮草,立有战功。一年后调回北京,任九门提督步军统领,但不久病故。麻勒吉得中状元后,状元府就在这条胡同,故称麻状元胡同。据说麻勒吉曾改名马中冀,胡同也随之改称马状元胡同。1965年改名群力胡同。
张皇亲胡同:今称尚勤胡同,在西城区厂桥街道办事处辖域。北邻刘海胡同,南邻延年胡同。明代已称张皇亲胡同。为什么呢7因为明孝宗弘治皇帝的皇后张氏,其父张峦为河间府兴济县人,被封为昌国公,后晋封寿宁侯。张峦死后,大儿子张鹤龄承袭寿宁侯,二儿子张延龄封建昌侯。鹤龄、延龄二兄弟恃势逞强,屡次犯法,但皇帝照顾皇后脸面,不仅不加治罪,正德中张鹤龄还官升太傅,位居三公。虽然嘉靖皇帝以旁支登基时,太傅张鹤龄起了关键作用,但毕竟因劣迹斑斑,积怨太深,后来还是被逮捕入狱,死在狱中。身为皇亲国戚的张氏一门的府第就在这条胡同里,所以称张皇亲胡同。民国后改为尚勤胡同。
石驸马大街,今称新文化街。在西城区宣武门内街西,二龙路街道办事处。南邻太平街,受水河,北邻文华胡同、东铁匠胡同。明代称石驸马大街。这个石驸马何许人呢?是永平府昌黎县人,名为石景。正统二年(1437),明英宗的长女顺德公主下嫁于他,于是他成为驸马。天顺五年(1461),曹钦谋反,驸马石景率众杀贼,立有战功,受褒奖。成化十五年(1479)卒。石驸马大街就因驸马石景的府第在此而得名。
王驸马胡同:今称南颂年胡同。在东城区海运仓南,北邻西颂年胡同,属北新桥街道办事处。明代已称王驸马胡同,属南居贤坊,见《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但这个王驸马是哪位公主的驸马7目前尚不清楚。考《明史·公主传》,从明太祖朱元璋到庄烈帝朱由检,共有96位公主,其中有39位夭折,只有57位公主体味到新婚之乐。在这57位驸马中,王姓共有6位,即太祖福成公主驸马王克恭和怀庆公主驸马王宁,仁宗真定公主驸马王谊,英宗嘉善公主驸马王增(王骥传作添),景帝固安公主驸马王宪,穆宗延庆公主驸马王爵。太祖时驸马王克恭与王宁的府第不可能在北京。因此,王驸马胡同的由来只能是与明驸马王谊、王增(添)、王宪、王呙四人有关。其中的哪一位住在这条胡同,难以肯定。
林驸马胡同:在东城区朝阳门内,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北邻竹杆巷(胡同),南邻新鲜胡同(今为竹杆胡同东段)。北距王驸马胡同不足三里,但是,却不像王驸马胡同那样难以得知其详。虽然《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未有记载,仍可以断定这是一条明代的胡同,而不是清代的。因为清代诸多公主的额驸(即驸马)都是满族人,《清史稿·公主表》中记载得清清楚楚。所以居住在这条胡同里的林驸马,不可能是清代皇室的额驸,只能是明代皇室的驸马。据《明史-公主传》记载,明皇室的驸马只有一位姓林的,名叫林岳,是明宪宗成化皇帝的三公主即德清公主的驸马,弘治九年(1496)下嫁。林岳是南京人,少年读书应举,有孝悌名。正德十三年(1518)卒,与德清公主共同生活了22年。林驸马死后,德清公主又守寡31年才离开人世。由此看来,林驸马胡同的豪门高第,非林岳家莫属。
王大人胡同:在东城北新桥北,曾经居住在这条胡同里的“王大人”,就是明末有名的太监王承恩。王承恩是崇祯朝司礼监太监。崇祯末年(1644)三月,李白成农民军围攻京城。崇祯帝命王承恩提督京营以守。但因大势已去,京城终于失陷。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景山),王承恩也随之在明朝末代皇帝身旁自缢而死,表现出对主子的愚忠。1965年,王大人胡同改名北新桥三条。
石大人胡同:在东城东单以北路东,今称外交部街。曾经居住在这条胡同里的“石大人”,就是明景泰、天顺朝的武臣石亨。石亨是陕西渭南人。四方大脸,身躯魁伟,美髯及膝,能骑善射,尤擅长用大刀。正统间,以战功升官至都指挥佥事。正统十四年(1448),皇帝御驾亲征蒙古瓦剌。在专横跋扈的太监王振的操纵下,演成”土木之变”的惨剧,正统皇帝被蒙古军俘虏,数十万明军在怀来县土木堡覆没。瓦剌乘势挟大明皇帝围攻北京城。这时,北京城里在震悼之余,皇弟朱祁钰已登基即位,改元景泰,启用于谦为兵部尚书。于谦在危难中受命,组织并指挥京城军民进行了一场紧张悲壮、可歌可泣的北京保卫战。石亨也多立战功。侵犯的瓦剌军未能得逞,只得退兵,并将正统皇帝放了回来,居住在皇城东面隅的小南城,当他的“太上皇”。七年后,景泰皇帝病重。石亨便趁机率领同谋徐有贞、张轨、太监曹吉祥等,拥戴“太上皇”复位,建元天顺。“太上皇”复辟后,因石亨居头功,封忠国公,被宠信备加,言无不从。石亨的权势可谓倾压朝野,不可一世。因石亨进谗,对保住大明江山社稷、保全北京城建有大功的于谦,蒙冤被杀,制造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冤案。石亨还在禄米仓东建造新的豪宅,奢华侈丽,规格违制,这就是著名的智化寺。这位“石大人”居住过的胡同,因民国后外交部设于此而改名外交部街。
李阁老胡同:在西单北,今名力学胡同,是明中期曾为朝廷首辅的李东阳的故居所在。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祖籍为湖南茶陵,生于北京,故也自称北京人。4岁能写尺大之字,被奉为”神童”,深得明景泰皇帝赏识。天顺七年(1463)中进士,年仅17岁。官任编修、侍讲学士、侍郎等。弘治中入内阁,参预机务,官至太子太傅、文渊阁、谨身殿大学士。后顾命辅佐正德皇帝,官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为朝廷首辅。李东阳为明廷重臣五十年,清廉一身,节操不改,为世尊重,人称“李阁老”。他居住的胡同就称李阁老胡同。
类似上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东城遂安伯胡同是因有明永乐年间爵封遂安伯的陈志的府第得名的;西城武定侯胡同是明武定侯郭英的后人府第所在西城的太宁侯胡同(今西四北七条)原有明太宁侯陈圭的府第,清道光间因避讳而改名太安侯胡同。其北的武安侯胡同(西四北八条),则是明武安侯郑亨的居地等等。
P32-35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三千余年的建城史,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相继在这里建都,留下了无数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珍贵文物古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首都,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在这期间,我们积累了大量可贵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教训。相信这些都会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财富。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东易和文化交流中心组织编撰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系列丛书就要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丛书以北京旧城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为线索,配以精炼传神的文字及图片,从城市规划的视角观照北京城市建设的历史与今天,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的途径。是很有意义的。我对这一成果感到高兴!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我相信这套丛书会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关注,会成为他们深入了解北京,感受北京独特魅力的好书。
侯仁之
二00四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