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那么荒远、偏僻、风俗迥异的草原毡帐里,打发谁去呢?散朝后,元帝让手下官员去后宫征求意见,寻找自愿外嫁的宫女。得到这个消息,昭君的心情难以平静:与其把青春消耗、虚掷在后宫这不见天日的活地狱里,倒不如去遥远的边陲。此时的王嫱,虽闹不清自己将要去的地方是好是坏,但她非常清楚,时下所处的后宫只能是活活地捂死一条路。于是,她“请掖庭令(掌管后宫之长官)求行”。这位秀外慧中、意志坚强的女子,既不屑贿赂画师冀图召幸,更不甘心就这样幽死在活地狱内。性格决定命运,她便在关键时刻勇敢地亮出了自己倔强而磊落的性格。
呼韩邪单于回返草原前夕,汉王朝为之举行盛大的欢送会,当王昭君由四个盛妆的宫女簇拥着款款上殿向汉元帝辞别谢恩时,王安石这样描述:“昭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此时的昭君仿佛一道灿烂的朝霞照亮了整个未央宫,左右为之竦动,汉元帝两眼发直,惊诧地张大了嘴巴……然而此时此地,这个至尊的汉元帝也只有强颜苦笑,忍痛舍之,眼睁睁地看着年逾半百,又大喜过望的呼韩邪单于携着王昭君飞马而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昭君一行经过北地郡(甘肃庆阳)、上郡(陕北榆林)、西河郡(内蒙古东胜县)、朔方郡(内蒙古杭锦旗)、五原(内蒙古包头),历尽风雪严寒,越过干山万水,最后到达了单于的朝廷里。
王昭君他们走后,未央宫里安静下来了,汉元帝这时则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怪罪后宫里的画师欺君罔上,当追查出王昭君的肖像出自毛延寿之手时,便立刻下令将其斩首弃市。王安石的《昭妃曲》里写道:“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前一句是事实,后一句则未必。毛延寿倘是没有因钱财而做什么手脚,而是汉元帝自己在观画时有眼无珠,或许倒真是“枉杀”了一个艺术人才。
汉元帝是未能享用美色而动怒,毛延寿是因为侮弄美色而挨宰,美丽绝尘的昭君本人呢?她在众多宫女中得到的是凄凉而周折的遭际。在当时的中外交往上,她在客观上仅仅是一宗高雅无尚的尤物,属于礼仪往来中的极品而已。
大约正因为昭君的性格决定了她一生中从长江畔到黄河边的坎坷命运吧。有人做过统计,古来咏昭君的诗作竟有600多首,李白、杜甫、自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这些大手笔都围绕王昭君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作之所以如此众多,因为这件事涉及民族关系、边塞安危,触及君臣关系及帝王与后宫的隐秘,也牵扯到金钱与艺术的关系,而且那么曲折,又那样深刻地触及到了一个美丽少女千里万里、大起大落的性格和命运。
王昭君倘是苟活偷生于后宫,没能在塞外留下一座引入瞩目的青冢,她能引起史学家与文学家如此注目吗?神秘青冢之耐人寻味,2000年里仿佛超过了中国大地上众多的帝王冢陵。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青冢显然是一个特例。
并蒂于汉宫的罂粟花
赵飞燕、赵合德是一对双胞胎姊妹,母亲姑苏郡主是刘邦之子刘建的孙女。郡主的丈夫是江都中尉赵曼。出身如此高贵,而其生父却是音乐家冯万金。冯经常出入赵家,与郡主勾搭而致使其怀孕,郡主怀孕不敢告诉丈夫,回娘家生下这对姊妹,出生后也不敢收养,“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汉书》卷97下)。
冯万金穷困抑郁,只教小姊妹学习些歌舞,自己早早病故了。她二人白天卖艺,晚上为集市上打点草鞋。有一天买到2斤米回家时,天降大雨,到家时干柴也淋湿了,二人只好脱下湿衣,紧紧地搂抱在一起互相取暖。姐姐名叫宜主.妹妹叫合德,妹妹醒来时,发现仅有的一条薄被全都裹在了目己身上,姐姐赤条条地蜷缩在旁边……冯万金死后,阳阿公主(史书未见其名)的管家赵临收养了赵氏姊妹。成了阳阿公主家的舞伎之后,宜主苦练轻功,跳起舞来如仙女一股,阳阿公主特别喜爱这个女子,便把宜主改名为飞燕。
P31-P33
“人类世界是妇女的世界。”重男轻女吗?这可是泰戈尔说的。
本书里记述的,只是中国历史知名女性群体里很少的部分,更多的正派、聪慧的女子,是大地上隐蔽着的珍宝,她们没能在身后留下痕迹,只是因为别人没有去寻找她们。
男女之间,彼此接近是天经地义的。而女人的一生,更近于一部爱情的历史。总体忖度,庸俗的、物质性的东西是天下男人所追逐的,这就决定着男性对女性的接近侧重于外相与表征,是简单肤浅的;而女性则崇尚灵魂之类玄妙的东西,对异性的接近必然是沉潜复杂的、深邃神秘的(世间诸多情爱悲喜剧的形成,皆源于斯)。正因为爱情之于男性,仅是其生命途程里的一段插曲,本书对于所涉及的男性,便取的是不事深究、一笔带过的方式。
值得留意的是,女性心底里固然是埋藏着人类原始的美德,可这美德在变迁的环境里也是会发生异化的。在江河山野间,她们像春风与鲜花一样的纯洁、温馨、善良;一旦步入风云政坛,染指权柄,则可能变得极度的卑鄙、残狠、险恶。本书里提及的个别女性,可让读者自另一角度窥知一斑。
男人经历沧桑,见惯世间伪恶丑之后,在精神上愈益成熟,也便愈为赏识女性之美,尊崇女性之真。古今中外各个艺术领域,不约而同,昭示女性美质的比重远居于男性之上。纵然是无意为之,也难掩其内蕴的光芒。且不论域外,在我们的文学巨匠曹雪芹、鲁迅、孙犁的笔底,也能透露出此中消息。为什么中外艺术家将挚爱之心血逾外地付之于尘世上的年轻女性呢?究其原委,不就是由于她们对真善美的固守与追求更为执着、更为坚韧么!然而,我们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所谓的四大美女,也还是俗套的编排。
卞氏小乔梅之魂,
萧绰红玉驱战云;
清照严蕊霜篱菊,
秋瑾小娥真女神。
上述八位,较之秦淮八艳,怎么样呢?
女人,不论古今中外的人们怎样去研究、探讨,她们将永远是一个猜不透的谜底。笔者晚年闲静,红尘意远,消磨于书堆,在这里将得到的点点滴滴聚集成书,只是为后来的有心人提示线索、提供些许相关的资料而已。
代人写序者,一般为关系亲密者,或是权重名闻者,像我这样无名且又迷恋隐居的写序者,是否是天下第一人呢,不得而知。
学养丰厚、沉稳大气、襟怀云水者,便会以平视的心态来对待他人。与杨先生的文字相遇,是一种机缘。未曾与先生谋过面,他对我可谓是一无所知。先生曾问过我的简历,真诚地回答是,爱读闲书的女人,不求甚解,过目即忘。作为晚辈,我欣然为杨先生的《佳丽风景三千岁》一书写序,原因很简单,是这本书里飘溢出来的千年香魂萦绕在心间,久久地让我感叹、思考、回味、反省……
女人谈女人,进一步去感受美丽的女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在青春时代,准确地说是少女时代,我曾写过不少赞美女人或女孩的文字,因为涉世肤浅,不了解社会,想象中的种种纯净、美好,宛若天空中的一道七彩长虹。现在,回眸那个时期的文字,只能尴尬地微笑了。
而今已是中年的我,生活在还是男权的社会中,体会到了女人的艰辛、酸疼和种种不幸。诚如先生所言:一般女性都愿意跟个当官为宦的男人,自己好做官太太。实际呢,当上官太太之日,也就是纯挚爱情消亡之时。爱情是飘荡在旷野上的纯洁高尚的雪花,官帽是豪门府第中绚丽摇曳的花簇,繁盛之乡,缤纷、炫目之时,雪花就于无形中融化得干干净净……(《两行红粉一时回》)这样清醒的语言,是来自于先生心灵深处的声音,它会以雪落无声的方式融进读者心灵深处的。
透过历史的尘埃,一个个妙龄韶华、风姿绰约的美女,虽然倩影已逝,驾鹤远去,但她们的香魂依然滞留在东方大地上……虞姬、卓文君、小乔、关盼盼、谢小娥、朝云、李清照、朱淑真、董小宛、梁红玉、柳如是、严蕊、秋瑾、赵一曼、丁玲等关女、才女,在先生的笔下,不唯再现了一尊尊动人美丽的身影,而且以各自的方式重演了她们悲欢离合、曲折跌宕的人生。历史文化散文,要写好并不容易,原因很简单,是需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美学、哲学上的学养,还要充分发挥文学的想象力。真正的艺术,无不蕴含着人类深厚的情感;无情则无艺术,唯真情方可动人。杨先生以史为基,以叙述为体,以描写、诗词为枝叶,以议论、抒情为花蕾,把自己深厚的感情蕴含渗透于字里行间,从这样的文字里飘溢出的是最迷人的芬芳——那就是对女人的同情、理解和挚爱!桃李无言一队春,自其文字里走出的是一个个风彩迥异、个性卓然而真正具备着中华民族的“国色天香”的女性。
在《聪慧闺秀误国女皇》里,先生分析道,慈禧登上了权力顶巅,却未必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幸福者,因为最高权力对任何人也未必就意味最高享受。信修明(老太监)发现,慈禧太后“时常暗泣”。权力至重,血凝龙椅,她作为一个女人,本性势必受到别样的压抑和扭曲,会严重地影响其天赋的本色与个性,慈禧的乖戾与反复无常,与她“时常暗泣”是自然对应着的。慈禧个人很像是从巨大的封建废墟里开放的一支罂粟花:落日残照,血色黯然,活气有限,与封建王朝的最后沉落形成了一个色调统一的整体。本来,我对慈禧是很反感的,但是正因为有了先生这段深刻独特地理解,让我第一次从一个女人的角度上去理解她,一个女子,在那个独特环境的逼迫下,为了合理生存而异化成了多年以后仍被唾骂鄙弃的人,整个封建王朝的沉沦与灭亡,难道是她一个女人的罪过吗?
《不该摔碎的绿珠》里,先生用平静的口气叙说了西晋的石崇用三斛珍珠换来的绿珠,为石崇这么一个不值得去爱的人殉情。谈到她的无知,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她智识上的天然局限。先生写道,战乱年月,权要豪强自众人的鲜血里逐鹿问鼎;太平时世,富贵人家则从众多少女的毁弃里寻欢作乐。世道是波荡起伏的,人的青春是短暂的,女性之关貌一旦陷入金钱与权力融汇成的巨大旋涡,整个生命的进程便更其短暂。这样的提醒,不仅仅是针对绿珠的。今天的社会,物欲横流,全球扰攘,人心更其浮躁,道德整体性的下沉,而那些秀色夺人的年轻女性要经得住诸种现代化与高科技的诱惑,更需要具备淡定非凡的自制力。
《风刀霜剑逼严蕊》,叙说了严蕊被朱熹严刑逼迫招认与台州知府唐仲友有私情,严蕊宁死也不愿意说假话来伤害他人,她把自尊、真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并吟出了“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的千秋佳句!她所追求的那一种真爱与大爱,将永远感动着后继的千百万儿女。我是每每读来,泪水潸然……先生满含深情地写道,天地间优秀的女性,温柔与刚烈在其躯体上是和谐统一的。严蕊其人,至少有以下超越凡俗的气质:令人销魂的姿韵,叫人惊叹的才情,极具魅力的美德,磊落坚卓的节操和意志。面对严蕊,古今中外所推重的“女神”,不过尔尔。
每一篇里,都有一个卓异的美女撼动着读者去思考,去反省……阅读三千佳丽,也好像在审读自己,虽然不是美女、才女,因为我也是一个女人,在忖度她们的命运际遇的同时,也在忖度着自己……红颜俱薄命,才女常早夭,还真是一条无可抗御的命运规律!一次次涌出的泪水,为自己,也为天下所有的女人!深深感动,竟然还能有杨先生这样的男人去理解、来体悟。
在前一个夜晚里,与朋友电话谈起这本书的内容,谈了很长的时间。说着说着,竟然直接读起了书中的片段给她听,她和我,竞然在电话的两端呜咽抽泣起来……面对这些砸人心扉、烙进心灵深处的文字,再去谈论文章的风格、结构、语言色彩之类的技巧手段都是多余的了。我相信,这些文字,还会在许多读者的心湖里激荡开一层层瑰丽的翻卷的浪花。 清泉慧子
2013/12/13夜
历史上那些动人的女人们早已香消玉殒,黄鹤远去,但在长长的史册上,在人们久远的记忆里,却永远留存着她们挥之不去的香魂。《佳丽风景三千岁》书写了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女性七十余位,时间上上至周幽王时代的褒姒,下至现当代的张爱玲,所书写的这些女性们既有历史上实有其人的真人,也有文学虚构中的人物。
《佳丽风景三千岁》由杨闻宇编著。
本书透过历史的尘埃,一个个妙龄韶华、风姿绰约的美女,虽然倩影已逝,驾鹤远去,但她们的香魂依然滞留在东方大地上……虞姬、卓文君、小乔、关盼盼、谢小娥、朝云、李清照、朱淑真、董小宛、梁红玉、柳如是、严蕊、秋瑾、赵一曼、丁玲等关女、才女,在作者的笔下,不唯再现了一尊尊动人美丽的身影,而且以各自的方式重演了她们悲欢离合、曲折跌宕的人生。历史文化散文,要写好并不容易,原因很简单,是需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美学、哲学上的学养,还要充分发挥文学的想象力。真正的艺术,无不蕴含着人类深厚的情感;无情则无艺术,唯真情方可动人。杨先生以史为基,以叙述为体,以描写、诗词为枝叶,以议论、抒情为花蕾,把自己深厚的感情蕴含渗透于字里行间,从这样的文字里飘溢出的是最迷人的芬芳——那就是对女人的同情、理解和挚爱!桃李无言一队春,自其文字里走出的是一个个风彩迥异、个性卓然而真正具备着中华民族的“国色天香”的女性。
《佳丽风景三千岁》由杨闻宇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