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淡(立德立言立行的人生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范宸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高尚的品格建立在不自私、不贪婪、不争名夺利上。

人,可贵的情操建立在有底线、有原则、不趋炎附势上。

范宸编著的《看淡(立德立言立行的人生课)》讲述了我国先贤大师的为人处世智慧,帮助人们提高自身修养,严于律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的养料和精华,是一部哲理性比较强的图书。

内容推荐

范宸编著的《看淡(立德立言立行的人生课)》为人生励志读本,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分别从自省、豁达、包容、平和等方面阐述了弘一法师为人处世的智慧境界。

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修养,严于律己,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目录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

 智慧和美德最重要

 注重身心的健康和灵魂的净化

 从我做起,倡导持戒自律之风

 善意待人,争取他人的谅解与合作

 真正的美丽,就在自己的心里

 惜福和培福才能营造美好的生活

 爱国,爱众生,爱一切生命

回归本色,审视自我

 淡泊名利,舍弃名闻利养

 人们最容易忽视改过迁善

 抛弃世俗名利,提升人生境界

 崇尚简单的生活,力行勤俭节约的美德

 了无牵挂,把身心世界全部放下

 拥有“随缘”之心,让心平静恬淡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

 世事万物皆有变化,人要学会享受生命

 精神上“营养”自己,生活上简单、清净

 放宽眼界,校准人生的方向

 事当快意处“需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看脚下!看今生!看现在

 以坦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

豁达忍让,不计较得失

 原谅别人的过失是善良和智慧

 拓宽心胸,包容他人

 以德报德,以恩报怨

 学会“忍辱”,培养人格道德

 闻谤不辩,宠辱不惊

 要“少言”、“寡言”、慎言,甚至“无言”

 勿抢先争胜,少造一点“口过”

常反省自我,不抱怨别人

 不务虚名,谦虚为人

 嘉言懿行,注重人格的自我完善

 “悟到这念心”,时刻让内心光明

 主动承认错误能减少很多纷争

 以静观动,守拙若愚,适当糊涂一点

 要学会以慈爱代替愤怒

 淡忘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心地清净平和,不烦恼,不生气

 停止抱怨才是聪明的做法

 把胸怀放宽,保持平和的心态

 保持感恩心,去除计较心

 心不迷失才能活得自在

 要时时净化自己的心灵

 清扫不洁之心,追求真实的自我

 “一切唯心造”

 学佛也要爱国

试读章节

古人云:“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人“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人生在世“修行”,贵在“正当”二字。言正当言,思正当思,行正当行。人谨小慎微地恪守正直之道.不做投机取巧之事。

弘一法师指出,善于约束自己,专注地精勤用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行、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想”,才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智慧和美德最重要

弘一法师认为,修行是一种积极的“活法”,修行是要人们活得更健康、更理智、更聪明。普通人与天才之间本没有不能逾越的鸿沟,“下下人也有上上智”。人要懂得智慧和美德才是自身最重要的,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去修炼,去追求。

弘一法师认为出家人一定要有高尚的僧格。僧格是僧人特有的品格,是在世间优秀德行的基础上,特具出世精神的人格特质。拥有高尚僧格的僧人,一定具有强大的道德感染力、宗教感召力,对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兴隆佛教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弘一法师的言传身教中,了解圆满僧格首要的内涵就是人品端良。

优秀的人格是僧格的基础。试想,如果连做人都做不好,做僧人怎能成为合格的僧人,又怎能堪称师表?弘一法师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的开示中说:“要晓得我们出家人,就所谓‘僧宝’,在俗家人之上,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品行道德,也要在俗家人之上才行。倘品行道德仅能和俗家人相等,那已经难为情了,何况不如?又何况十分的不如呢?……咳!……这样他们看出家人就要十分的轻慢,十分的鄙视,种种讥笑的话,也接连的来了。”

一个人应有很多的优良品德,诸如正直、善良、孝顺、勤俭、谦虚等,而做僧人除了这些外,还应有胸襟开阔等更多好的品质。

弘一法师对母亲的感情甚笃,感人至深。亦幻法师曾回忆:1930年10月15日,天台静权法师来金仙寺宣讲《地藏经》、《弥陀要解》。弘一法师参加听法,两个月没有缺过一次。静权法师从经义演绎到孝思在中国伦理学上重要性的时候,弘一法师当着众人的面哽咽不止,涕泣如雨,全体听众无不愕然,座上讲师也被弄得目瞪口呆。后来亦幻法师才知道,弘一法师滚热的泪水是追念母爱的天性流露。

弘一法师的勤俭深为人所称道。他常说,出家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财物通常来自信众的供养,应该分外珍惜,要常怀惜福心、惭愧心、报恩心而受用。

弘一法师认为,谦虚是为人的美德,出家人必须谦恭才能真正学有所成,所谓“我慢高山,法水不入”。弘一法师为人十分谦恭,他虽有很高的身份、地位和成就,却从不以师长自居。“平常学生去见,谁去谁见,你给他磕一个头,他照样也给你磕一个头。”

弘一法师曾手书《行事钞》警训赠圆拙法师:“应自卑下,如拭尘巾。推直于他,引曲向己。常省己过,不讼彼短。”即人应有谦虚的心,应有律己宽人之心。

所以说,虽然人的身份有不同,思想层次有高低,但人不能忽视做人的基本品德。因为,高贵的人格必定建立在端良的人品基础之上,而具有这样品德的人值得我们敬重。P3-5

序言

备受世人推崇的弘一法师(1880~1942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高僧、艺术家、音乐家、书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革新家。弘一法师在出家前就蜚声海内外,是集绘画、书法、音乐、金石、篆刻以至诗、戏剧等多种才华于一身的全才艺术家和教育家,也是近代中国文化艺术史和艺术教育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卓越人物。

弘一法师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侯,后改名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亦称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在上海就读于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868~1940年)。后留学日本,学习美术,旁及音乐、戏剧。1907年在东京参与组织春柳社,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的女主角,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10年回国后,任编辑及音乐、美术教员。

1918年弘一法师入空门,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他对弘扬南山律宗尤其不遗余力,被佛教界人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抗战开始后,他提出“念佛不忘救国”的主张,在佛教界深入人心。1942年秋,逝世于泉州温陵养老院。

弘一法师出家后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佛学的研究上,主要佛学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律学要略》、《地藏法门》、《弘一法师晚晴集》等。

弘一法师的伟大成就,不仅仅在于他对文化艺术、佛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开拓与贡献,他还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品性,为世人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楷模与典范,为后人留下了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对于他这样一位文化名人、高僧,人们敬佩他、景仰他,各有各的视角、各有各的理由。但是,敬重大师的高尚人格却是共识。换言之,弘一法师凭其为人的高尚品德、处世的严于律己,以及行事的特立独行,至今仍然活在人们心中;他的各种遗著,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珍视;他所走过的地方,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瞻仰;他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乐道。

弘一法师主张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严律自己。他专注地精勤用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行、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想”。他注重内心的开发和自身潜力的挖掘,强调回归本色,正确审视自我。在做人方面他豁达忍让,不计较得失,常反省自我,不抱怨别人,心地清净平和,不烦恼,不生气,通过反思,修正自己所走的“道路”,化解抱怨和不满。弘一法师是处身立世的典范和榜样。

让我们来学习和借鉴一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吧,如果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启迪,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愉快,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广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