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现实改变了他,还是他选择了突破时代?
一个以卫道士自居的倔强大儒,开始了旧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改革进程,维系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令万人企羡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伟大抱负。他,就是晚清中兴的中流砥柱——曾国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国藩(时代的大人物古今互动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于东来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是现实改变了他,还是他选择了突破时代? 一个以卫道士自居的倔强大儒,开始了旧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改革进程,维系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令万人企羡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伟大抱负。他,就是晚清中兴的中流砥柱——曾国藩。 内容推荐 本书描写了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一生。作为一代名臣的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小山村,他自幼便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表现出非同常人的上进心。长大以后,他以一介书生的身份进京赶考,并高中进士,留在京师做官。之后连升十级,官至兵部侍郎。因母丧回家守制,又恰逢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临危受命,创办团练,历尽艰难险阻,为清朝平定了天下,成为清代第一个以文人而封武侯的人,后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曾国藩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没落衰败的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目录 第壹话 梦中巨蟒可成龙 第贰话 为识文墨入家塾 第叁话 小试锋芒铩羽回 第肆话 脱胎换骨曾涤生 第伍话 乡试中举上层楼 第陆话 背靠大树好乘凉 第柒话 诚惶诚恐谒帝尊 第捌话 墨经出山办团练 第玖话 湘军统帅曾剃头 第拾话 血战赢得空头衔 第拾壹话 直犯龙颜请恩泽 第拾贰话 军中来了李鸿章 第拾叁话 血屠安庆留骂名 第拾肆话 天京枉遗千古恨 第拾伍话 效尽愚忠不死心 试读章节 湖南湘乡,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湘乡荷塘二十四都(今双峰县荷叶乡)更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好地方。绿水环绕着秀丽的青山,青山的怀抱里郁郁葱葱。 高湄山麓山势雄伟,林木茂盛,涓水河从山脚下流过,河水滋润了万亩良田,养育了勤劳而又善良的湘乡人。他们祖祖辈辈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大地,大地则馈赠给他们丰富的物产。淳厚、朴实的人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清顺治元年(1644年),一位姓曾的人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高湄山下的湘乡荷塘二十四都白杨坪,他便是曾参的后代曾孟学。从此以后,湘乡曾氏便在这儿繁衍生息。 曾孟学以自己是曾参的后代而感到无比骄傲。在孑L老夫子的弟子中,曾参被称为一贤,虽然曾参在世时并未享受过什么荣华富贵,但是他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可以倚仗的资本。 既然是曾参的后人,曾孟学时刻告诫自己:“曾孟学,你必须牢记:你是贤人的后代!日子过得再艰难,也不能荒废了子孙后代的学业。只要一天能吃饱肚子,就要让孩子们读一天书,他们若能及第,便是我曾氏的光荣。”于是,湘乡的曾氏很重视后代的教育,男孩子们一过七岁便入私塾学习,女娃们则学习针绣。曾家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可令人遗憾的是,曾家竞没有一个人学业有成,连个秀才都没出。曾孟学的重孙曾应贞苦读一生无所成后,把希望寄托在孙子曾竟希身上。 在曾竟希这一辈上,曾家遭遇了一些不幸,使曾竟希没有机会读书。他的三儿子曾玉屏年轻的时候是有名的花花公子,直到结婚生子后才有所醒悟。曾家的希望仍然寄托在曾玉屏身上。 一转眼到了嘉庆十四年(1809年),这一年,曾家迎来了两件喜事,一是曾玉屏实现了父亲曾竟希多年来的理想——建曾氏祠堂;二是曾玉屏的大儿子曾麟书(派名毓济)与江良济之女喜结良缘。 屈指算起来,曾竟希已是六十多岁了,他天天盼望着能早一点抱上重孙儿。这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他对自己说:“当太爷爷的感觉一定很好,那种奇妙的感觉什么时候才能体会呀!”长孙曾麟书尚未婚娶,老人怎能不着急! 着急的何止曾竟希一个人,曾玉屏夫妇也急着抱上孙儿,他们决定今年就给儿子成家。一旦曾麟书成了家,他就是地地道道的成年人了,便可以帮助父母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其父曾玉屏也就不用再那么辛劳了。再说,山村里和他同龄的小伙子们早已结婚生子,如果他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那“颜如玉”也早已娶到家了。曾麟书参加过几次乡试,每次都名落孙山。每当想起自己还只是个童生时,他便感到有一种巨大的压力压在自己的肩头。可是,曾麟书对自己说:“不要气馁!不能退缩!你是贤人曾子的后代,前人能做到的事情,难道你就做不到吗?” 曾麟书决心刻苦读书,将来若能考取个功名,既是个人的进身之阶,也是家族的荣耀。 可是,埋在书堆里的他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也清楚地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渴望自已能有个温馨的小家庭。爷爷、父亲经常教导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自己心里也想:一黄金屋’与‘颜如玉’一定很诱人,不然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为之奋斗终生?” 二十岁的年轻人,怎能不渴望有一位女子相伴?曾麟书记得小时候读过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当时,先生教,学生学,先生让背,学生就背。但其中的含义,他没去深刻理解,如今,他一遍又一遍地玩味其内涵。突然间,他好像顿悟了! “哦!古人咏叹的是男女之间的愉悦之情。我还记得有一首古诗,写的也是男女之情,诗句好像是这么写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古诗中描写的爱情真是太美了,如果有一天,我得到了一位好女子,我也一定会倾心于她,好好地把握人生、享受人生。”自古以来,天下的男儿都渴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曾麟书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功名要靠自己去追求,娶妻还需父母来成全。 几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曾麟书正埋头于书堆,他隐隐约约听见隔壁房间里,父母正在谈自己的婚事。出于好奇,他偷偷地听了一会儿。当父亲提及当年戏言时,曾麟书心里扑通、扑通直跳,他觉得脸上在发烧,可是心里却十分甜蜜。他偷偷地问自己:“江世伯有女儿吗?如果有,她今年多大了?她长得漂亮吗?父亲什么时候才能去提亲?”一连串的问号,真是急煞人也! 就在曾麟书有些心烦意乱时,父亲曾玉屏决定出门。曾麟书悄悄地问母亲:“父亲要远行吗?”知子莫如母,母亲一下子就猜透了儿子的心思,她凝视着曾麟书,笑着说:“你父亲将去做一件大事情,如果顺利的话,两个月后,我们家将娶来一位新媳妇。” 曾麟书脱口而出:“真的?那太好了!”说罢,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母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接着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一生追求的应该是功名利禄,娶妻后千万不要被儿女柔情所牵累。你不会忘记你父亲早年的事情吧!如今他悔恨已晚,中年人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你是他的长子,也是读书最用功的一个,千万不要让他失望呀!” “母亲,儿子是怎样一个人,难道您还不了解吗?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儿子都会以学业为重的,这一点请母亲放心好了!儿子自知父母的辛劳,只有读好书才能光耀门楣,为曾家争气。儿子一定会接受父亲当年的教训,少走,甚至是不走弯路。” 曾玉屏来到了老朋友江良济家,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江良济,字沛霖,号云峰。他年轻时与曾玉屏一起就读于陈氏私塾,两个人有过一段密切的交往。那时,他们还很年轻,不过,当时江良济已娶妻生子,曾玉屏尚未婚配。 有一天,江良济的大儿子江永熙、二儿子江永燕同时患了腹泻。邻村郎中给两个孩子把了把脉,然后干咳了两声,吞吞吐吐地对江夫人说:“夫人,两个小儿病得不轻呀!先开两服药吃一吃,不见好转的话,赶快送往城里,老夫从来没见过这种上吐下泻不止的病。” 听了这话,江夫人急得直流眼泪。无可奈何之际,她差人来向丈夫传信儿,希望丈夫能回家一趟。江良济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心急如焚,可是天色已晚,无处去寻马车。就在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时,好友曾玉屏牵来一匹马,把缰绳塞到他的里,催促他说:快上路吧!嫂夫人一定盼着你早点儿回去!”江良济感激不已,他跃上马背,飞奔回家。 五天后,江良济回到了陈氏私塾,从他那含笑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来,他的两个孩子一定安然无恙。江良济还给曾玉屏马时,还给曾玉屏带来了一大堆好吃的东西。曾玉屏笑着说:“嗯!这烤鸭好吃极了,嫂夫人的手艺不错,她一定是贤妻良母。” 江良济自豪地说:“当然了,你嫂子可贤惠了。她地里活儿样样能干,家中事务井井有条,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好女人。” 曾玉屏小声嘀咕了一句:“将来,我的妻子也会那么能干吗?” “老弟,我相信未来的弟妹一定也很贤惠,因为我们湘乡的女人个个是好样的。你嫂子当初嫁给我时,也算得上大家闺秀,可是,第二天早上她就进了厨房,给我父母做好饭、沏好茶,全家上下十几口人无不夸赞她是位好媳妇。而且,她教子有方,我的两个儿子十分懂规矩。他们两个,一个九岁,一个才七岁,但已能熟读《诗经》,《三字经》也朗朗上口。这全是她一手调教出来的。”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