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相约马背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七院的有痣青年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2013级七班,是一个充满爱与活力的团体,这个团体里有着一群有“瑕疵”、有志气的孩子,他们自嘲为“七院的有‘痣’青年”。这群可爱的“疯孩子”在班主任“黑暗生物博士”王大大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立志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

2014年夏天,有“痣”青年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悄悄踏上了飞往贵州的航班……  

希望七院的有痣青年的《相约马背梁》是水,让本来有所不知的人们去了解真实的他们,让计划的小船越跑越远,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内容推荐

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一群自称“七院的有‘痣’青年”的初一学生,带着爱与真诚,不远千里,来到贵州省纳雍县昆寨乡,为大山的孩子们送衣物、送文具、送电影、送演示实验、送山外的缕缕清风……向山里的孩子学唱《相约马背梁》,学跳彝族舞蹈,体验困苦与艰辛,感受阳光与笑容……回来后,孩子们用稚嫩的文字、非专业的相片、引人发笑的漫画记录了行程中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感受,期望以此激励懵懂的自己加倍努力,期盼以此唤起更多的爱,让爱伴随所有孩子共同健康成长。

七院的有痣青年的这本书主要是通过这群孩子和老师们的所见所闻,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目录

缘来如此 

特别的行前会

改期的签证

给妈妈的任务

被“打包”的我

“吝啬”的爷爷奶奶大方了

有“痣”青年的“红包”

倪老师的心意

一路向西

贵州,我们来了

下了飞机,我们傻眼了

又一场硬仗

原来真的不是旅游

在路上 

黔路难,难于上青天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长途车上的晕车

无声无息的雨

最大的敌人——辣

你会怎样,我又会怎样

成长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花总会盛开

不同的生活景致  

城里人,乡里人,旅人

家,温暖的家

那个上午的故事 

昆寨中学

六月的歌声

你们温暖的背影

没有答案的谜语

让我们一起成为我们的阳光

相约马背梁

友谊信条

同心圆,同心舞

走进课堂(尴尬的游戏)

聊一聊

不要责怪她

泡腾片、冰糖和石子

无可挑剔的食堂

厕所

滚山珠和“滚山猪”

肩膀上的电影院 

走近了,才知道 

走近了,看到的第一颗“种子”,叫艰苦

走近了,看到的第二颗“种子”,叫阳光

走近了,看到的第三颗“种子”,叫担当

拥抱你,抚慰你

昆寨的学霸

李莉的梦想

安静的女孩

成熟是什么?

我愿意拥抱你

无奈

泥泞路上的身影

司机也疯狂

泥泞路上的身影——通往希望小学的路程

悬崖上的小学 

小女孩

姐姐老师

英语课

摄影师

不上来就没有奖励了

钢琴课

漫画小剧场

遗见

收获

老师篇

学生篇

家长篇

让我们,为你们放飞梦想!

后记

奉献者与打扰者

我们的活动在继续,

爱心在接力

试读章节

特别的行前会

夕阳还未西下,从超市走出来的我突然被一声叫唤给止住了脚步,发现门口的小桌子边,坐着六七位自己班的同学,其中有一位陌生的大哥哥边操控着笔记本电脑,边滔滔不绝地为周围的几位同学讲解什么。

我凑上前,听这位哥哥的介绍,同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上一些破烂的房屋的照片。原本不明所以的我这才猛然醒悟:自己差点错过了去贵州助学的行前会!前几天就听Leny说今天有个行前会,千交代万嘱咐,让我不要迟到了,偏偏我这脑子不记事,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吐吐舌头,悄没声息地坐在角落里听起来,一边还想着妈妈那天回来说起的助学之行。这次和之前若干次的所谓助学会有不同吗?貌似这次有点大动干戈。

环顾四周,大家都很专注地听着,有人甚至凑到电脑前面去看,看贵州孩子们的教室,看那半山腰上疹人的教室。听着讲解,我也开始思考到底该怎么参与这项活动。前几天妈妈也问过我,说由我自己来决定。思考了一番后,我心中有了自己的打算。

周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人露出羡慕的眼神,似乎也想得到这般的机会。于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最初只是想着打出助学的名号,实则与小伙伴们一同出游,想想也是欢快,可是听着哥哥的介绍,看着同学们越来越严肃的神情,我突然意识到这一次可能是我生命中第一次与众不同的旅程。

(文/Happy)

改期的签证

很多人曾问起过我,为什么想到要跟妈妈要求,将签证的时间改一下,以赶上去昆寨的行程。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想来,貌似我也不知道是为何,只是觉得不想错过这个重要的经历吧。

第一次面对这个抉择是在一个夜晚。晚自习下课,我一如既往地走出校门,坐上了车。这时,妈妈开口道:“我来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吧。”“嗯?”我有些迷惑。“我定了签证的时间,但是和我们去贵州的旅程冲突了,要不我们先去办签证,第二天再坐飞机去和大伙会合,你看怎么样?”我皱了皱眉:“那我们到的时候,大家是不是已经结束了和昆寨中学的交流了?”“应该是的,你怎么看?”妈妈询问我道。我有些犹豫,毕竟签证确实很难约,何况还是为了去南美洲义工行的面签,可若我选择去办签证,那么便会错过昆寨这边的行程。再三思索后,我开口道:“妈妈,就是——可不可以把签证时间给换一下?”我收起了先前上车时的悠闲,略为严肃地向母亲征询道。“改时间吗?这个有点麻烦的。”妈妈也有些为难的样子。“换一下也差不多的不是吗,就改成比大家早一天走好了,毕竟后面的旅行并不是很重要。我仅仅是不想错过这次相遇,不想错过那个与大山里的孩子相遇的瞬间罢了。”我继续向妈妈阐述着我的观点。“这样啊……”妈妈答道。“这场旅行的重点我想应该是前面和昆寨的交流,我不想错过这个经历,所以——能不能把时间改一下?”我又试探着问道,换来的是一阵沉默,妈妈似乎还在思索。片刻之后,她才开口道:“那好吧,我去试试看。”“嗯。”我长吁一口气,靠在了座椅上。

(文/Han)

给妈妈的任务

一回到寝室,我便拎起电话:“老妈,去贵州的时候……睡袋、防蚊液、呕吐袋、压缩饼干……给小朋友们准备些礼物,最好是学习用品和运动用品,还有闲置的衣物,要求洗干净,不能有破损……哦,对了,最好还能准备一个投影仪、幕布,我们想放电影给小朋友们看……”  

“好的。”老妈说。

我一边努力回忆着刘峰叔叔在行前会上说的种种细节,根据那里的需要再加上我的理解罗列了一个清单。一番嘱咐后,我放下电话。眼前浮现出老妈一边听电话一边做笔记的样子。我如释重负,任务交给老妈了,就可以放心了。

那天晚上,望着窗外的月色,我躺在床上幻想着贵州的景象。直到浓浓的倦意彻底代替了心中的悸动,我才沉沉地睡去。睡梦中,我听见从重重的大山里传来一声悠长的呼喊声:“来吧,我们在这……”

(文/James)

序言

在反思中成长

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先生在《南方周末》“我的中国梦”专题中,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的经历时说,他曾把老师的命题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改成“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但这一改却被老师定性为不可教的学生,最后不得已退学。今天看来,郑渊洁先生当年改题的想法,表明了他具有可贵的逆向思维,或批判性思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这是一个很紧迫很深刻的课题。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固然有很多途径,但能触及灵魂的途径可能就是开展那种能够颠覆孩子最为熟悉、与生俱有的生活条件,以及由此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活动。

郑渊洁先生改作文题,表现形式虽然朴素,但隐含了事物相生相克的道理。对于享受着多元文化熏陶和良好教育与生活资源的孩子,就像早起的鸟儿虽然获得现代化带给他们的丰富的物质与精神食粮,但同时也失去了在精神与物质相对匮乏的生活环境下,磨练意志和吃苦耐劳品格的机会,从深层次意义上讲,甚至可以追究到缺乏培养孩子“活着就要改变世界”这种社会责任感的成长资源。

初一(7)班暑期赴贵州山区的游学活动,使学生在巨大的生活与教育环境落差中,体验到城市孩子与山区孩子头脑中对“烦恼”与“幸福”的那种不同的认识。这种现实的对比致使他们已有的价值标准发生颠覆性改变。它不仅促使孩子持续的思考,而且推动了孩子对原有价值观的重塑。这无疑是一种最深层的,触及灵魂的自我批判。相信这种批判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持久的正向作用。学校积极倡导这种实践与体验教育的形式,愿更多的老师与家长能为孩子创造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

后记

奉献者与打扰者

坐在电脑前写稿子的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着那虽短暂却充实的四天,而这个过程就好像是矿工在检查被开采过的富饶土地,虽然早已了如指掌,但是每一次,都会挖掘到珍贵的矿石。再将这些矿石小心拼凑,总会折射出不一样的光。不得不说,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是收获者,我们是打扰者,他们才是主角。

他们是奉献者

一开始,我们是抱着“去看看”的心态走的,坐在飞往贵州的飞机上,我还在想象他们的样子应该是闷闷不乐的,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与我们格格不入。但是真正接触到了他们,才发现现实中的他们却是开朗的,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不顺,他们总是挂在嘴角的笑容比起我三天两头的无病呻吟,是成熟的表现。

家里和学校无不是他们将自己的生活彻彻底底向我们展示的地点。而如果角色互换,我们又是否愿意将自己的隐私贡献出来?我多次将这个问题抛向自己,经过痛苦的抉择,最后我还是难以说服自己回答“愿意”。不得不承认,我的胸襟还不够开阔,还不能做到这般大气,我并非有贡献者的气概。

而他们,有。

他们是奉献者。

我们是打扰者。

我们像一群不速之客,闯进了他们的视野,打乱了他们原来的生活。这次活动是在他们准备期末考的前两天进行的,这让我们着实抱歉。光从这点上,就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打扰者,但好像我们的打扰不止如此。

他们来自大山,布满老茧的手是务农的标志,朴素的装扮,他们,代表大山;我们来自城市,人手一个智能手机,身上或许穿戴着其他国度的东西,我们,代表城市。“开阔眼界”是否过于牵强?无法逃避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有了更多对于城市的欲望,从而抛弃了山寨里最纯正的东西。他们本来依赖甘冽的山泉,但现在,他们更希望喝到经过复杂工序的瓶装水,殊不知,山泉才是水的本质,瓶装水只是拥有了水的肉体。

他们中,注定有一些人的想法会因为这一群突然闯进的城市人而改变。

我们是打扰者。

而怎样才可以在奉献者与打扰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自从我们确定还有下一次的助学活动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想这个重要的问题。最后,我们找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便是与他们同吃、同住三个月以上。有了共同的生活,有了共同的话题,我们才不会如此陌生。而这种形式的助学对于仍然要完成学业的我们来讲,很难去实行,所以,我们将这个看似圆满的计划推向了社会。希望我们的书是水,让本来有所不知的人们去了解真实的他们,让计划的小船越跑越远,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本书,是奉献者与打扰者的故事,而我们,希望这个故事被改编得愈加完美。

(文/Lerw)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7: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