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国学大讲堂主讲国医绝学《黄帝内经》系列。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化现象入手,解读《黄帝内经》的养生大智慧以及儒释道三家的养生理念和秘诀。具体而微、平易近人中直透事物本质,潜藏洞藏生命的力量。
本书从日常生活中尽人皆知、司空见惯但往往不明就里的种种现象和细节入手,以国医圣典之最《黄帝内经》的理论为基础,详细解说男人女人的生命节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和谐中华丛书/中译经典文库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曲黎敏 |
出版社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国学大讲堂主讲国医绝学《黄帝内经》系列。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化现象入手,解读《黄帝内经》的养生大智慧以及儒释道三家的养生理念和秘诀。具体而微、平易近人中直透事物本质,潜藏洞藏生命的力量。 本书从日常生活中尽人皆知、司空见惯但往往不明就里的种种现象和细节入手,以国医圣典之最《黄帝内经》的理论为基础,详细解说男人女人的生命节律。 内容推荐 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本性天真,处于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格局之中。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最精确、最自足的自组织结构,凭借其自身的能力,以无为的方式达到非常有为的状态。所以,所有的疾病都是人违背人体的本性自造的,所谓“积劳成疾”、“习性造瘸”,直至不能尽享天年。只有在了知了人体的本性之后,我们的生活与生命才能真正改观。 本书从日常生活中尽人皆知、司空见惯但往往不明就里的种种现象和细节入手,以国医圣典之最《黄帝内经》的理论为基础,详细解说男人女人的生命节律:一年二十四节气、一天十二个时辰的自然与人体规律以及养生要诀;如何对待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们的“人生四惑”酒色财气;“三离症”、情志瘸、忧郁症、亚健康等当下常见病症的中医对治法,等等。 作者融会贯通《黄帝内经》等中国传统医学经典的要义、儒释道三家的养生学说,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灵动、透彻地阐释“医道即生存之道”的究竟,表明中医不仅是救人之术。更是解决人类生命困境之道。 古人说,学医“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可以保身长全”。医学是生命之学,它不仅是帝王之业。而且是大功德、大慈悲。本书无论是分析医理和医道。还是传授具体的养生智慧和方法,均以关爱身体、 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为指归。这是一本充满人性关怀的书;是一本让你回昧无穷、福至心灵的书:是一本赋予你内在的沉静力量,敞开和谐美好人生的书。 目录 第一讲 从生活到经典:《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 引子:日常生活中的“道” 从《黄帝内经》学习养生之道 学中医就是学“道”,学道就是学方法 第二讲 一天之中如何养生 子时(23:00-1:00)好好睡觉 丑时(1:00—3:00)养养肝血 寅时(3:00—5:00)要“肃降” 卯时(5:00~7"00)应大便 辰时(7:00~9:00)要吃早饭 巳时(9:00~11:00)如蛇 午时(11"00—13:00)小睡片刻 未时(13:00~1 5:00)吸收精华 申时(15:00—17:00)好好学习 酉时(17:00~19:00)“肾”最重要 戌时(19:00~21:00)要快乐啊 亥时(21:00—23:00)阴阳交和 第三讲 中医,说远并不远 引子:从故事讲起 “巫文化”和“史文化” 中医与占卜 《黄帝内经》为什么用“黄帝”命名 研究医学为什么要研究女性 两本秘笈——《黄帝内经》和《伤寒论》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第四讲 本性最天真 小孩子生而神灵 病是造出来的 怎么才能不生病 女七男八:女人男人的生命节律 男女有不同 修炼有真伪 第五讲 随着节气调情志:一年之中如何养生 为什么叫四气调神 春季发陈 夏天一定要出汗 秋天“与鸡俱兴” 冬天“无扰乎阳” 不治已病治未病 第六讲 谈谈中医的五藏 中医讲五藏——“意象”思维 五藏与五行 《黄帝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 第七讲 讲讲人的五脏六腑 五藏 六腑 第八讲 经络与养生 引子:洗脚与养生 经脉与阴阳 经脉的循行规律 奇经八脉是关键 头发胡须和奇经 奇妙的穴位 第九讲 疾病与治疗 中医与亚健康 人生四惑——酒色财气 百病生于气 情志生克法 忧郁症的治疗 人为什么会生病 中医怎样治病 第十讲 儒释道养生 人的寿命有多长 人活不到自然寿限的原因是什么 儒家——生活对洽法 佛家——宗教对治法 道家——法自然 道教与养生 外丹与服食 内丹与房中 脑部的保养 第十一讲 中医与流行病 中医会算命吗 中医,在与流行病的抗争中发展 第十二讲 天天养生与求医问药 举手之劳养生小窍门 寻医问药的学问 摆脱医药对你的控制 结语 有感恩的心,人就幸福 附录 妙文分享 儒释道的性论 儒释道的生死观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作者专访 国医圣典,给予我们无尽的爱 试读章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一个词,就是“买卖”,做企业就是做买卖,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这个问题跟《黄帝内经》中医文化的理论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 在中国文化里面,所谓的“东”代表的是“木”,“西”代表的是“金”,“北”代表的是“水”,“南”代表的是“火”,中央是“土”,这就是中医学很重要的理论概念:“五行”。简单画一下,就是上面这个图,在我们以后的讲课当中,会经常涉及到这个图的内涵和外延,会把这个图所包涵的广阔的涵义逐渐完整地体现出来。可以说,整个中国文化都是涵盖在这个图里面的。 那么,为什么是“买东西”不是“买南北”呢?以五行所具体代指的实体来讲,木和金都是可以盛纳之物,而火和水在远古是很难盛纳在器皿当中的,所以呢,一定是“买东西”而不能是“买南北”。进一步讲,以五行所代指的应象来讲,术、东方代表生发,金、西方代表收敛;而火、南方代表输布,水、北方代表收藏——因此,从做买卖的意义上来讲,我们所有要买卖的东西,主要是看中它具有的性质:比如说办朝阳产业,就是看中它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性质。要不然就是做具有收敛、聚集性质的买卖,比如能源类产业。可以使你赚大钱。而火的象是什么呢?是永远在发散!比如慈善活动,就是要向外输布,无私地给予。北方的“藏”的意义是什么呢?“藏”是你认为这个东西很好,所以你才会把它收藏起来。比如说收藏品,这是你不应该拿出去买卖的东西,是你喜欢的东西,特别心爱的东西,你要藏起来的东西。 其实,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读经典,还有一种就是从实际生活中去体证。刚才讲的“买东西”这个例子。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中国人买卖的是文化,是生发和收敛的性质;而西方人呢,他们着重买卖的是“物”。所以呢,中国人只可以买卖“东西”,不可以买卖“南北”,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就是都知道是去买东西,可是呢,真正的理在哪儿,却不太清楚。所以我们学习中医,学习《黄帝内经》这本书,好像看着很难,可实际上只要你懂生活,生活的道路你走明白了。很多类似的、相关的事情所蕴含的道理你也就明白了,中国文化就是这样。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还有一点,比如说“南、北”,可以在感情上应象为“热情似火”和“柔情似水”,两者都是你花钱买不到的东西,是不可以进入到买卖层面的。所以呢,现在“东方”这个概念就谙熟于心了。东方代表着生发。我们中国作为世界的东方,就是重文化、讲文化的;而西方代表着收敛,所以西方社会是重物质的。 再说说五行,木在中医里代表肝,火代表心,金代表肺,水代表肾,中央土代表脾胃。肝(木)就是要生发,心(火)就是要疏布,所以心脏从来不会说因为搏动得累了,就会歇一会儿,它要是歇一会儿人就死掉了,心脏永远在那儿跳动着。还有呢,肺(金)主收敛,肾(水)主收藏。 在中国古代,我们说五行是“木火土金水”,而现在我们却说“金木水火土”,从这里面就很明显地看出古代思维和现代思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古代思维是“木火土金水”,这是一个相生的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有运动的、活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就是说在中国古代。人们言行举止中体现的都是文化,重视的是生发,从“木”开始。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现在我们的生活都是重物质的,所以我们现在说五行都是从“金”开始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古代都发生了很大的不同。 上面的内容算是一个引子,一个抛砖引玉的开场白。相关的内容在我们后续的数讲中会经常提到。P2-4 序言 2006年,国学热开始升温,许多企业老总和政府官员在广泛地学习了西方的管理体系后,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这时便有几家国学讲堂的策划人来找我,因为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讲儒释道与中医的课程,他们希望我能就国学的部分做一些推广。让我去讲儒释道方面的东西,我是不肯的,毕竟术业有专攻。直到有一家国学堂约请我讲六天的《黄帝内经》,我才答应下来。没想到,这一开讲就再也停不下来了.从讲课第一天起,就被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盯上了.一向低调生存的我之所以最后答应了上《名家论坛》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当时正是网上有人倡议取消中医的时候,《名家论坛》制片小组的年轻人有勇气宣传中医,我赏识他们的魄力和热情;二,如果老百姓能够接受《黄帝内经》,并真正地让这本古老的经典有益于人们的生活,那就是做功德;三,我的籍贯是山东,对养育了我父母祖先的生发之地有深深的情结。于是,我便拿出六天课程里的两天的内容去了山东教育电视台。后来,我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工作的大学同学李虹坚持要把我六天课的内容全部出版,以作为我们大学毕业二十周年的一个纪念,于是就有了这本《养生十二说》。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之所以现在成为最狂热迷恋和鼓吹中医的人,是经历过漫长的痛苦和曲折的。就像我在我的另一本书(《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后记中写的那样:在被分配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之前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本叫《黄帝内经》的书,也不知道《伤寒论》和《难经》,除了原始神话、诗词、歌赋和哲学,我不知道对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另一种解读。那是一个神秘:陌生的世界……第一次读《黄帝内经》时我竟然呕吐了,我被这个庞大精密的系统弄得晕头转向,但很快我就乐在其中了,一个新的大门就此打开……在《黄帝内经》中,我发现了一个沉静的、理性而感性,并且充满人性的世界,那是一个拒绝一切浮躁与铅华,只为一些根本的东西而存在的世界…… 其实,能讲《黄帝内经》是我多年的夙愿,正是这本伟大的经典让我结识了天下最可敬的老师和天下最可爱的学生。毋庸讳言,由于西医教育体系的冲击,中医教育多多少少有些失败。是坐以待毙?还是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继承祖训,并完成中医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对话?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习经典,并寻访各地名医,请他们来给真心热爱中医的学生上课,我和我的学生都非常享受那种师带徒式的学习的夜晚……渐渐地,每周末我们有了个中医沙龙,各路神仙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对中医医理及各种病例进行深入的讨论……后来。学习变得越来越主动,我们不仅研习经典,练习把脉(这种中医对生命的独特体悟曾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而且学习炮制中药(这真得感谢我的家人,因为这通常会弄得我家厨房一片狼藉,厨房成了药房。但也熏陶出我的小儿从味道就能辨别桂枝汤还是麻黄汤的本领)……最后,我们更拿出了“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把《伤寒论》里的方子一个个地试吃,直到吃得中了毒.但从麻木中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记录下整个的过程和感觉…… 我真的为我这些可爱的学生感到骄傲,有这样一群人在立志传承伟大的中医,我们无需忧虑中医的衰落与式微,正是《黄帝内经》的深沉与博大、宽厚与仁慈把我和朋友、学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将来他们走到哪里,都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回忆,共同的追求可以把我们重新聚合,那种快乐、那种勤奋、那种忘我,会成为联系我们内心的美丽的纽带。我常常想:如果他们将来不放弃追求.如果他们能在一片荒芜中坚持对经典的信念,他们的成功将大大地有益于社会,历史也会记录下他们。 如果读了这本书,能让大家都爱我们伟大的中医,都爱那些圣人的经典,让中医药文化这个几近衰老而又睿智的老人重新回到我们身边,护佑我们,并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生将多么美好。 这本书是根据我六天的讲课录音整理、加工而成的,其间我的几个研究生申斌、付雅丽、于川在编辑整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此致谢。 曲黎敏 2008年2月28日写于北京问天阁茶楼 书评(媒体评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