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是他们的。”当70后从迷茫中走向世俗,80后在房奴、车奴的身份中挣扎,90后,一个崭新的群体正在走向历史的舞台。
在90后的字典里没有苦难,没有落后,他们自接触这个世界起,看到的就是一个蒸蒸日上、愈加强大的中国。他们眼中的中国是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是金融危机中坚挺的中国,是成功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的中国,是全球GDP第二的中国。
袁岳和张军主编的这本《我们90后》全面剖析90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们眼中的婚姻和爱情、成功和幸福,他们的圈子和追崇的文化,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他们的情绪情感和压力。
集万千目光于一身的80后已走在奔三超三路上,90后带着更多的新鲜感和神秘感也登上了舞台。80后、90后虽具有很多共同特点,但如果你把他们混为一谈就会大错特错。
作为90后,你是否对自己所属的这个族群,有清晰、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作为90后的父母,也许你已经比其他代际的父母都更了解子女与子女有着更亲密的关系,但离开你视线范围内的他们,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作为90后的领导,也许你已经做好了迎接职场生猛一代的心理准备,但与90后相处的策略和技巧,你准备好了吗?
作为商家,也许你已经看到了90后已经带来或即将带来的商机,但,90后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看透了吗?
袁岳和张军主编的这本《我们90后》全面剖析90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们眼中的婚姻和爱情、成功和幸福,他们的圈子和追崇的文化,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他们的情绪情感和压力。
《我们90后》是一本书让你全面读懂90后!
序一 当90后长成\8
序二 快乐的力量\10
自我认知:有压力,但快乐、自信
青春:强健体魄让位绚丽外表\15
骄傲我的骄傲\20
淡定快乐的90后\24
成人礼前“遭遇战”\30
成功观:不求功成,但为过程
成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35
草根正当道\40
幸福:从“小我”及“大家”\43
以淡定求平衡的职场新秀\47
婚恋观:婚姻与爱情是两码事
婚与恋:恋得爽快,婚要谨慎\53
同志:90后叛逆者的红苹果\58
国家观:无论如何,我爱你!
美国左边,日本右边\65
中国,我爱你爱得深沉\68
消费观:崇尚“我”标签的“经济人”
消费:谁说我们不算计\73
消费决策:由“我”及“家”\77
引领90后消费,你可以更出位\82
钱不够?去网购!\88
80后、90后消费差异面面观\92
社会关系:笃信品行、平等和才华
父母,依靠与理解\101
亦师亦友还是经典款\105
从青苹果到象牙塔:烦恼进化,兴趣衰减\109
“求真、务实”择友观\115
Who is my super star?\119
青春不死圈子永存\124
公益:社交混搭型,浅尝暗恋式\128
网络生活:活在私密空间里
Have fun,放松不放纵\133
虚拟世界,谁来做我的“麻吉”\136
网络热潮,深呼吸\144
90后的最爱:玩味刺激,热爱极催
浅尝深醉,“乐识”主义正当道\149
玩味刺激的广告风正劲\153
我只想这样简单地长大\156
我的穿越我做主\158
中国风强势登陆\164
90生人潮榜\172
形形色色90后:横看成岭侧成峰
90后女性:爱家的新独立女性\175
无畏可以走多远\180
千城一面道不尽\186
个性90后,兼容并包\195
未来:银色翅膀,飞向金色未来
90后眼中的未来10年\205
一个典型90后的典型一天\210
后记\212
骄傲我的骄傲,生活我的生活
一份90后的简历,特长一栏里写着:“善于研究淘宝的主题商品;善于观测星空;会跳国标舞”。可能你会觉得把“逛淘宝”当做特长简直是个笑话,但你也许还没意识到,能力的定义始终在随着时代而进化:60年代是干活麻利,工分多挣;70年代是又红又专,一呼百应;80年代是主意活泛,能折腾、有产出;90年代是托福高分,海外镀金。所以,你可别轻易对这份简历撇嘴,说不定咱们真的到了网购能力要摆上台面的时候呢。
但换句话说,进化归进化,敢大摇大摆地把这样的“特长”归为竞争力,需要的自信心可不是一点半点,能做到的恐怕也非90后莫属。本次调查显示,90后对自己各方面能力都给予了肯定,其中在生活自理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上自我评价相对更高,六成多(63.7%,60%)打分在80分以上;相对而言,在洞察问题、组织领导、决策能力等更需阅历的方面自我评分稍低,但达到80分以上的也均有四成。
看到这样的结果,90后的父母和老师们也许会大跌眼镜吧?不会炒菜、懒得做饭、洗衣论斤、洗碗论筐、不屑砍价、月月精光的90后们,竟然把生活自理能力排在了首位。究竟这些在前辈眼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乖张小子们是怎么想的?——其中奥妙在于“自理”依旧,而“生活”已然不同。在90后眼中,洗衣做饭已是无足挂齿的小事,独立自主地经营酷派生活才是正解。
“本人90后,主流,具团队精神,最近打算去老挝露营,有没有人同行?”发帖的牛牛是一个典型的90后,热衷户外运动,希望自己的旅行经历越酷越好。他骄傲地说:“无论去哪里,我都可以跟当地人一般,自如地在地铁里穿梭来去,并且找到又便宜又好的住所。”曾经在尼泊尔安纳普娜山的徒步行,是他旅游生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一谈起这件事,他就眉飞色舞。“安纳普娜山健行有三条热门线路:一是布恩山小环线6天,二是安纳普娜大本营10天,三是大环线1个月。我选的是第二条线路。爸妈不能理解,也不放心,认为去那究竟有什么可看的,我告诉他们,乐趣就在翻山越岭。当妈妈发现我可以把旅程安排得很好,她觉得很惊讶,也因此对我更放心了。”也许可以这样说,90后口中的“自理”,已经跳过了“油盐酱”的物质生活,直奔“诗酒花”的精神生活而去了。
当人们担心这群小皇帝是否需要保姆去陪读大学时,他们已经独自走上了远行的路。在指责与怀疑中成长时他们,更具反叛的勇气和逆境向前的意志力,批评与质疑没有打击他们对自己的赞赏,反而更加激发他们对自己能力的挖掘。生活的理想模式已经完全不同,但同样是生活,又何必计较是哪一种!倒是作为前辈的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谨慎思考,挖掘他们徒步穿越、发行专辑、制作杂志背后的那些闪亮财富。网络泡沫化的社交能力
本次调查中,有六成90后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给予了80分以上的评价,仅次于生活自理能力。同样,90后心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内涵也已经发生转变。事实上,当我们开始拥有线上线下两个世界的时候,就应该预见到今天社交模式的变化。从电子邮件到即时通讯,从BBS到社交网络,从博客到微博,虚拟世界的社交模式快速裂变。2010年7月,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宣布“电邮已死”,而如今甚至有专家预测,短信即将在这一代人手中消失。网络社交的泡沫迅速膨胀,新新人类又怎能不紧追潮流。
90后李毅星的房间几乎没有白天黑夜的差别。任何时候光临,必有一台电脑在窗帘微开的幽暗室内闪烁。下载视频、MP3,玩游戏,泡论坛,查资料,QQ,SNS网站,跟国内和国外的朋友们聊天。他去过的地方不多,却拥有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朋友。“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太多了,我们交朋友也不大看别人来自哪里,兴趣相投就会加好友聊天。”90后一代“生在电脑前,长在网络中”。他们是技术时代的宠儿,靠一根光纤电缆就能轻而易举地跟世界各个角落、各种肤色的陌生人结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渐渐突破“间隔6人”的原则,他们为地球村做出了最真实的解读。
“没人上街,不等于没人逛街”,淘宝的广告语恰到好处地提示了90后作为“网生代”已经坐拥丰富的社交资源,完全转入了“宅生活”。网络购物、网络会友、网络相亲、网络提问,甚至利用社交网络找工作,凡是需要与人打交道的活动,现在几乎都能通过网络完成。“听说海南香蕉降价,上淘宝吧”;“想念小邓子了,去人人看望她吧”;“桃花运不佳,上‘百合’还是‘珍爱’呢?要不还是发微博求关注吧”;“经常在我那里偷萝卜的那谁,好像是楼下公司的HR呢,不如传个简历吧”;“BETTY雅上次在空间晒了她做的红烧肉,周末我要请教下”……在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今天,只有想不到的人,没有联系不到的人。
90后作为含着网线出生的一代,或许已经习惯并将继续保持这种社交方式。皮尤研究中心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67%的受访者预测,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到2020年仍将积极使用社交网络。为了保持联系,并充分利用社交、经济和政治机会,他们将继续“披露大量个人信息”。网络已经为他们建立圈子和个人声誉提供了渠道,经过充分的经营,这个网络与现实的网络或许一样不容舍弃。
但关上路由之后,有人开始担心90后的线下社交能力是否跟线上一样出色。当不能再敲“囧”字、不能发送表情、送礼物不能用Q币、买东西不能用旺旺,90后能否一样应付自如?网络泡沫化了90后的“社会交往能力”,而网络沟通的技巧不能简单迁移至现实生活中,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否也感觉良好呢?本次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对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自我评价低于中学生(80分及以上的比例分别是:大学生54.9%,中学生65.2%),而通常人们认为,大学中的社交环境能够部分折射现实生活,在其中生活的三四年,对90后现实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预检验。或许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自评的下降,正是虚拟世界在向现实世界交接社交责任吧。P20-23
一群零点公共呼叫中心的呼叫员站在我们面前,她们是我们公司第一批规模化的90后员工。在她们背后的80后员工,只是显得老成一些。很多人说80后与90后之间没有明显区别,也有人说两者之间差别很大。至于实际情况如何,我们用数字说话。1999年,零点第一次做80后中学生调查,现在我们手头正有一份90后中学生调查,同时我们还有可以作对比的80后和90后大学生调查的数据。在这些数据的映衬下,90后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我们面前的形象更加清晰了。
人人头上一片天,当90后长成的时候,我们正好与他们共一个天。90后的父母基本上是我的60后同龄人。相对而言,60后生长在最为顺畅的时代:他们小的时候正有“文化大革命”的打打杀杀,稍微长成就有了正经的大学可上,而且在学校里面还是有不少同学与老师争分夺秒地一起学习,到了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可以自己选择理想的工作、实在不行国家还给兜底的时代。相比较而言,60后更多地给予孩子放松、空间与条件,而且他们又吸收了50后养育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的经验教训,因此90后在成长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90后与80后一样早早接触大量信息,网络人群,喜欢好玩的事情,有宽广的想象力,唯美,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90后不在乎有人把他们标签为一代人,而且索性自嘲为非主流。相比较而言,他们更注重社交与协作,更会注意协调好关系;啥都沾一点,尽量寻求平衡;想到的事情会努力去尝试,虽然也偶尔纠结,但动手动脚是他们的主流;在生活中也会有偶像,但是相对更接受自己生活中的榜样与模范;虽然他们也批评,但成事却是他们更主要的想法;他们的视野也更宽一些,对于全球化的兴趣更浓,对于融合国际事务更积极。
我们做这份90后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主要是80后,他们真的是一群热诚而且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人。他们在那些系统的数据分析之后,决定用90后的方式完成这本既有专业性但是又不希望只成为少数研究人员故纸堆的90后著作,所以大家看到了这本数据、解读、对比、场景故事、叙述与图片俱丰的书。在这本看起来有点碎片化的书后,我希望大家看到那群有趣而又生动的90后,他们将会给我们带来活力、改变、创造与新样式。90后不只是会玩的一代,他们早早成熟,也早早行动,在偶尔带点冷峻的幽默之后,他们愿意建设出带有他们风格的新事物,就像他们创造与挪移来的网络语言,又多又杂,在你还没习惯前一堆的时候,很快又给你来一堆。
自1992年创建至今,零点几乎每年都会出版几本书籍,书籍的内容从最初舶来转化的基础市场研究方法到适合中国社会的创新研究体系;从简单的社会调查结果到系统、生动的中国城市消费描摹;从聚焦市场研究商业领域扩展为对中国社会群体文化大脉络的洞察……
我们能够欣喜地看到出版书籍的变化也正镜像了零点发展的二十年——我们总是坚持用客观、深入的数据记录分分秒秒发生在中国的变化,也正是这些积累,给予我们创新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变革背后的真实与缘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把这些看成是“责任”与“事业”,而不是“噱头”与“生意”,所以在零点,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富有激情的创新者、坚毅执著的探索者和勇于承担的实践者。而这些也正是袁岳先生的自豪所在,在他的开篇序中特别提到“他们真的是一群热诚而且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人”!
这本对90后生动描摹的书籍确实让大家期盼了很久,但相信它是值得期待的。清楚地记得从书籍开始筹划到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初稿撰写以及最后的修改提炼,指标团队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因为笔者多是80后,为了加深对90后的理解,让每一个主题都活灵活现,生动在目,他们倾注了无数个夜晚和周末,混战在90后喜欢的论坛、网站、博客、电影和音乐中,甚至连做梦都在考虑奇思异想的火星文与天马行空的穿越。所以第一要感谢的人一定是最富有创造力的80后主创团队:蔡焱、钟璐、张媛、陆誉蓉、古雪、朱丽娟、刘晓波和丁江,是他们让一串串枯燥的数据用立体灵动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还要特别感谢对研究热爱到极致的张军,谈到90后,她总是激情满满,在书籍风格的策划中给予了非常宝贵的建议,也正是因为她的鬼马想法,才有了今天这本有趣活泼又不失洞察本色的好书。也要感谢撰写指导的70后团队:张慧、王佑、姜健和我,我们中的每个人看过与修改的文章都不下十次,因此被生动地比喻成四棵大油菜带着一群小油菜。我们的指导更多是启发式与鼓励式的,因为我们坚信只有开放的创作环境,才能够产出创新的精品。最后还要感谢本书的支持团队,吴雪、张贤、关植芳、张红美、周为和刘谦,有了你们,才有各个环节的高质量的无缝衔接,让我们的90后书籍如期出版,谢谢你们的付出与努力!
明天,我们仍会一如既往地用我们的脑袋去思考,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用我们的耳朵去聆听,用我们的四肢去体验,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让我们一起期待零点推出更好的研究来见证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的精彩瞬间吧!
曲媛媛
2011年8月10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