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塌的老房子》、《家有贤妻》、《石门的门》、《在城市和乡村间流浪》、《被朋友惦记着是一种幸福》、《半个苹果的爱》……这些散文是作者吴琼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对朋友的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半个苹果的爱/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琼 |
出版社 | 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倒塌的老房子》、《家有贤妻》、《石门的门》、《在城市和乡村间流浪》、《被朋友惦记着是一种幸福》、《半个苹果的爱》……这些散文是作者吴琼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对朋友的爱。 内容推荐 《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半个苹果的爱》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80多篇,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在作者的word文档里有一个名为“心灵呓语”的文件夹,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的文章不是小说,也不是传奇,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对朋友的爱。《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半个苹果的爱》由吴琼所著。 目录 第一辑 倒塌的老房子 父母的开关 倒塌的老房子 母亲的地界 兄弟树 两棵核桃树 给父母拍张照片 向父亲借钱 把父母放到石头上 下跪的父亲 我的父亲母亲 给父亲过生日 父亲的手机 山的儿子 记忆深处的冀寨 第二辑 家有贤妻 家有贤妻 我陪老婆逛超市 生日快乐 女儿今天上网校 女儿谈钱 贴在手机上的照片 女儿月考没考好 直面人生的挫折 女儿,你好 一个男人 女儿送我玫瑰花 家 第三辑 石门的门 石门的门 养石 春草 干枝梅 枯萎的千头菊 虎子 还有一条路可走 少年梦 山里人家 奋斗数字 坚持 世上没有后悔药 年味 又见端午 第四辑 在城市和乡村间流浪 屁股底下的文学 诱惑和坚守 陕西速度 和名人零距离 在城市和乡村问流浪 第五辑 被朋友惦记着是一种幸福 被朋友惦记着是一种幸福 在州河里游泳 君子之交 听君一席话 像艳慧一样当编辑 小城名媛 刘朵儿 旧时光,再见 点燃一支烟 活着 第六辑 半个苹果的爱 半个苹果的爱 大肚佛 酒事 放手 穷人的富贵病 谷雨的传说 暖暖的北京 北京碎片 洗书记 一切已经过去 浮光掠影说陈勇 马非马 小人物的悲哀 丝瓜花开 试读章节 父母的开关 我做生意的县城距父母所在的老家也就15千米的路程,坐公交车不到一个小时,骑摩托不到30分钟就能回趟老家。可就是这样短的距离,我也是常常几个月,甚至半年才回家一趟。这中间的原因表面上是因为穷忙,骨子里是没有关心父母的心。 我最近买了基金,看看收益还不错,就想多买点儿。可手头钱没了,想到父亲退休了也没花钱的地儿,应该还有些积蓄,便想向父亲借一万元买基金。前天晚上骑车回了家,隔着院墙看到院里的灯亮着,知道有早睡习惯的父母还没有睡。父亲开门见到我,很高兴,说:“你回来了,坐到上房间去,你妈正擦澡呢。”我坐在凳子上,父亲却去院坝收拾席上的苞谷。我说不收拾不行吗?父亲说:“夜里有露水的,潮。”我也帮父亲收拾。这其实是我应该做的,而我现在竟如客人一般做得小心翼翼。母亲知道我回来了,也就匆匆洗完,很客气地和我打过招呼,对父亲说,你没给娃把咱熬的豆角端出来让他吃。我说我刚吃过饭。父亲说:“那是冷的。”母亲说:“没事,晌午才熬的。好着呢,让娃尝尝,好吃着呢。”母亲说着话就进屋端来了一碗蒸面,一塑料盆豆角。昏黄的灯光下,面和豆角都呈黑灰色。我没有一点食欲。母亲把筷子递到我手上,说:“吃吧,很好的。” 看到父亲佝偻的身影,看到年迈的父母身上穿了几年的衣服,我张了张嘴,还是没有把借钱的话说出口。我说:“我回来取户口本,有几个稿费单要取,身份证没下来。”父亲取了我的户口本,母亲则忙着找个蛇皮袋子,给我装洋芋,装豆角,装南瓜,装她早上才蒸的黑馍。母亲总说,你妻子爱吃我的黑馍的。母亲边装边说:“你回来了,就给你拿些,你不回来,又给你拿不成,你们两个(二哥和我都在县上做生意)都是儿,给你不给他就不好。”我心里说,其实现在谁还把这事看得那样重啊。 父亲说:“没事了就走早些啊,也不留你。天黑了,路不好。” 母亲也说:“路上走慢些,每次你一走我们就担心,家里又没电话的,你到了也不知道。” 我说,没事。我骑得很慢。 就要走了,父亲忽然说:“帮我把你妈的洗澡水端出去倒了。你不回来我就要用小盆往出舀的。”我说行。走进父母住的房子——那是大哥在世时修的厦屋,两间。一间做灶房,一间做父母的卧室,每间面积不足十平方米。一个土炕,再放一些乱乱的家什,余下的地方就只能放一个洗澡的大铁盆子。把水端出去倒了,放下盆,我才意识到,父母的卧室里点着煤油灯。我问:“怎么了?灯?” 父亲说:“开关坏了。让周伟(我妹夫)来修,他这一向很忙。” 母亲说:“想叫社教(隔壁和我年龄一样大的邻居)来修,看着人家庄稼地里活忙,就不好开口。” 我说:“多长时间了?” 母亲说:“快一个月了。” 我的心忽然就很痛。说:“我二哥常回来的,给他说一声不就得了。” 父亲说:“他回来也总是忙。回家还没站稳,就要走的。” 忙,我们都忙。忙得连回家一趟的时间都没有,连过问一声父母有什么困难的话都省了。 我说:“让我看看。买了开关没?” 父母都说,算了,黑天里,危险。我说:“没事,我看看。”母亲又说:“先是要拉五下灯才亮,后来灯绳一松手,灯就灭了。” 父亲说:“你妈着急了,就用一块石头把灯绳压着。” 我的眼窝一热,打断了父母的话:“给我找一个木凳子来。” 父母还是说,不要,危险。我说,真的没事。 母亲拿来一个木椅子,我把它放在土炕上。我对母亲说:“把手电照好,不要挨着我身子。” 原来开关的弹簧片只剩一个在,已经不起作用了。我对站在地下的父亲说:“找一把螺丝刀,我把这个开关换了。”父亲拿来螺丝刀还是说,不要换了。有电,危险。我说没事。母亲就让父亲去隔壁社教家让他把电闸关了——电表都在他家集中安着。我说:“真的没事。晚上了不要打搅人家。” 不到10分钟就搞好了,屋子里又亮堂起来——虽然只是一盏15瓦的灯泡。 我看见父母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用了一个月的煤油灯。 10分钟就能解决的事。 我们做儿女的对父母的关心就是开关的“关”,关上了,就总是忘记“开”,借口总是“忙”;父母对我们的爱就是“开关”的“开”,一辈子都“开”着,哪怕我们是四五十岁的“孩子”。 P3-5 序言 一篇散文的传奇(代序) 这是我2005年重新写作后发表的唯一一篇散文。就是这篇不足2000字的散文创造了我写作史上(截止目前)两个第一。单篇作品转载率第一,单篇作品稿费第一。 先说发表、转载。 2008年,忆石文学论坛举行散文大奖赛。网站要求参赛者必须在该网站发帖100以上才有资格参赛。我恶补帖子,终于发上参赛作品《父母的开关》。这年三期《辽河》杂志在“牵手忆石”栏目发表了这篇散文。同年4月,西安《感悟》杂志转载。后人选华南师范大学《2008年最值得中学生珍藏的100篇散文》。 这篇唯一发表的散文能人书我已是诚惶诚恐,激动万分。2009年初,忆石大赛初审结果出来,这篇散文入围108篇。虽然这篇小散文最终没有获奖,虽然这篇小散文在忆石论坛稍有微词,但让作者始料不及的是2009年,第12期《人生》(综合类杂志)又选发了这篇小散文,稿费出奇的高。 2010年春节,网友在我博客报喜,祝贺我上了特别关注旗下刊物《爱你》,并且说,那个杂志稿费不错。我找到《爱你》杂志博客,看到杂志目录。虽然作者是我的名字,但文章题目不是原来的,而是《厦屋点着煤油灯》。我怀疑不是我的,也许是同名者的文章。复制了这篇文章里牵涉到“厦屋·煤油灯”的部分文字,和博主沟通求证。也许是春节吧,博主一直没有回音,我就把这个事忘记了。3月的某一天打开博客,在评论回复里见到《爱你》杂志博主的回复,确认那就是我的文章,是我这篇转载率极高的散文。 稿费: 《辽河》 60元 《感悟》 45元 《2008年最值得中学生珍藏的100篇散文》 75元 《人生》杂志 320元 《爱你》杂志 145元 创造了单篇作品645元的高价稿费。 是不是一个传奇呢?虽然它最终没有获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