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南京保卫战,世界战争史上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前的英勇抵抗!此战,以身殉国的国军将领就达十数位,而且,没有一人尸首从战场中运出,中国军队伤亡五万余人!他们的死将永远被国人铭记!
无数中华儿郎血洒沙场,多少铮铮铁汉埋骨他乡、战争是悲剧,但战争能铸就民族精魂!面对外敌侵略,他们誓死卫国,寸土不让!
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战争记忆!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战略战术实战史!一本让所有热血青年奋起的军事小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岁月(Ⅱ国殇金陵)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绿窗幽梦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南京保卫战,世界战争史上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前的英勇抵抗!此战,以身殉国的国军将领就达十数位,而且,没有一人尸首从战场中运出,中国军队伤亡五万余人!他们的死将永远被国人铭记! 无数中华儿郎血洒沙场,多少铮铮铁汉埋骨他乡、战争是悲剧,但战争能铸就民族精魂!面对外敌侵略,他们誓死卫国,寸土不让! 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战争记忆!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战略战术实战史!一本让所有热血青年奋起的军事小说! 内容推荐 1937年12月,中国军队在江苏南京(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抵抗日军进攻的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加之国民政府在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的策略,使守军处处设防被动挨打,最后决定突围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大量部队困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此役之后,世界战争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爆发,30万同胞惨遭屠戮。 目录 第一章 淞沪退兵 第二章 死守望亭 第三章 南京外线 第四章 淳化阻击 第五章 首都告急 第六章 血战一门 第七章 再次溃乱 第八章 南京悲歌 第九章 部队辗转 试读章节 南京,1937年11月16日,最高国防军事会议。 这是最近三天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的第二次有关南京局势的高级军事会议了。此次会议的列席将领除了军政部长、总参谋长何应钦,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军令部长徐永昌,作战厅厅长刘斐等人之外,还有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兼军法总监唐生智,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部副监、南京卫戍司令兼宪兵司令谷正伦。 上海全面开战后的第三天,即1937年8月15日。日本海军就开始对南京进行渡洋爆击作战了8月15日当天,20架隶属于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的三菱G3M九六式陆上攻击机空袭了南京。这是日本海军首次对南京进行长途空袭。 9月19日,日本方面开始了“无差别”空袭,医院、水厂、电厂……一切军用民用目标尽皆成为日机轰炸的对象。9月25日,日本海军、陆军航空队出动飞机约百架,从上午9点半开始,对南京进行了长达七个小时的猛烈轰炸。在这次轰炸中,逾千名南京市民伤亡。 1937年的这个秋天,南京,中国的首都,第一次感觉到了战争的逼近,有人已经开始隐隐约约地担心起不过300公里之外的淞沪战火是不是会烧临到南京城。 早在1932年1月28日,突然发生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就促使南京国民政府在开始拟制国防计划的同时考虑首都的防守问题。当时,参谋总部就判断,一旦中日战争再度在上海爆发,日本陆军必将在优势空中力量的掩护下,以精锐部队沿京沪铁路进犯首都,而海军则会溯长江向南京进攻。 1932年12月,参谋总部内部秘密成立了城塞组,以参谋次长贺耀祖为城塞组主任,主要任务是在德国军事顾问团队的指导下,整修长江沿岸的江阴、镇江、江宁等各要塞,并准备在南京以东地区构筑国防工事。 然而,随着国民政府作“安内”作为主要作战目标,而且随着中日《淞沪停战协定》的签署,拟定的首都防御作战计划并没有能够得到实施。准备修筑的国防工事也没有能够修建。 1935年,“绥远事变”爆发后,一场由日本人在背后唆使,由一些汉奸逆贼上演,旨在使华北脱离中央的所谓“华北自治运动”,闹得沸沸扬。南京国民政府再也坐不住了。 对于日本的蚕食侵略政策有着清楚认识的国民政府,立即开始了全面抗战的作战准备工作。 1936年2月,由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督促建设的吴福线和锡澄线两道国防工事线基本完工。这是两道在京沪之间的主要防御方向上修筑的国防工事线,它们不但是南京外围的主要防御阵地,也是整个京沪之间的重要防御地带。 而在南京地区,国民政府则构筑了外围和复廓两道阵地。沿大胜关、牛首山、方山、淳化镇、青龙山、栖霞山至乌龙山要塞这一条线是内卫线的外围防御阵地。 以明代修建的绵延数十公里的南京城垣为内廓,以雨花台、孝陵卫、紫金山至幕府山要塞炮台之线为外廓,构成了内外廓相呼应的复廓阵地。而城内北极阁、清凉山等高地则筑成坚固的核心据点。 1935年12月,国民政府曾经在南京附近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演习,演习的地点就是在南京的外廓阵地之间。参加演习的部队是中央军的主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87、第88和第36师等作战部队。 当时这次演习分为东、西两军,由训练总监部总监唐生智上将直接指挥。以攻防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为目的,双方在南京东南地区进行了一次激烈的“厮杀”。 与此同时,各地区也进行了局部演习,重点是各要塞防守区。演习科目为对敌舰射击、各炮台之间的联络、步炮协同、对陆上之敌攻防以及夹江临时封锁等。海军的演习则是封锁江面的布雷作战。 这场大规模的陆、海军冬季大演习是在较为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主要是国民政府担心会刺激到已经蠢蠢欲动、军国主义思想泛滥的日本,同时也是为了保守战术、技术上的秘密,为以后随时会发生的中日战争做好准备。 事实上,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国民政府在开始秘密制订《京沪保卫战设想和计划》的同时,就开始在上海与南京之间准备针对日本进攻的作战部署。在那次冬季大演习中,国民政府更是直接以日军为假想敌,以南京遭到攻击为假想模式。当时的作战思路是:候敌至汤水一线,利用复廓阵地消耗日军战力,最后诱敌深入到紫金山以南地区而歼灭之。 然而,无论是当时亲临演习现场视察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还是裁判长——训练总监部监唐生智上将都没有想到,短短一年之后,日军真的开始向南京进攻! 8月下旬,淞沪战场日军上海派遣军由吴淞口、川沙镇登陆之后,面对日军由守势作战转为强大攻势作战的状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不得不开始面对着南京的防御问题。 9月2日,大本营下令责成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与南京卫戍司令部迅速修整南京地区工事、制订防御计划,同时责成第3战区派军修整、加强吴福线、锡澄线两道国防工事,以备淞沪作战部队在万不得已时,退守后方既设阵地,作韧强之抵抗,以巩固首都。 同一天,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致电军政部长、总参谋长何应钦:“首都附近各线阵地,应即编成。招募民夫,由教导总队派兵指导赶筑工事。” 随后军事委员会又电告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部副总监、南京卫戍司令兼宪兵司令谷正伦将军:“已电令第53师、77师、121师迅速开赴南京,归南京卫戍司令部指挥,加强首都附近之工事。预定第77师担任常州、宜兴、长兴一带守备作战;第53师担任浦镇、滁州一带防御;第121师担任句容、天王寺一带防御。” 南京卫戍司令部在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部的敦促下,迅速制订了南京防御阵地编成计划。其主要思想为:以大胜关至龙潭之线原国防工事为南京东南主阵地;以雨花台、紫金山、银凤山、杨坊山、红山、幕府山、乌龙山、栖霞山一线为复廓阵地;在长江北岸,以浦口为核心,由点将台、江浦县为主阵地,与东南主阵地夹江形成环形要塞。 预计使用兵力为:江南阵地为四个军,其中主阵地部署三个军,复廓地部署一个军,江北阵地部署一个军,总计五个军的兵力。 但该计划虽经统帅部核定批准,却没有得到实施,甚至就连预定调用的部队都未能落实,第53师、77师未能按时进到南京,第121师及167师到达南京后又立即被调走。整个作战计划在制订之初就成了一张废纸。 自从11月5日,柳川平助率领的日军第10军在金山卫成功登陆,并向上海方向开始迂回包抄作战,致使淞沪战场上的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之时,南京防御作战才第一次紧迫起来。然而这一次,留给最高军,事委员会的时间太短了,仅仅在第10军登陆成功的三天后,也就是11月8日,第3战区长官司令部便下达了从上海战场撤退的命令。 整个淞沪战场上的数十万国军部队的撤退是仓促而混乱的,甚至可以用“溃退”来形容。P3-6 书评(媒体评论) 南京保卫战是南京大屠杀前夜国军最后的抵抗。屠杀是为了让敌人屈服,南京大屠杀恐怕也存在着这样的因素。但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千百年来的古训告诉那些侵略者,想折断中国人的脊梁是不可能的! ——起点阿友 二档起步 南京会战是场“窝囊仗”,虽然日本兵多势强武器精良,但国民党政府消极防御。作战目的也不清楚,最后连撤退都没有规划。甚至有将领在撤退途中被踩死,当时的混乱可想而知,《岁月》把这段历史记录得很真实。 ——天涯网友 暗月翔 看了这本书,安静回想历史,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能舍身报国、浴血沙场,是何其壮哉!!这既是小说。又是历史。更是热血青年的必读书! ——新浪网友 男人自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