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君赵匡胤)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江南提学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后汉隐帝时,陕西凤翔节度使王景崇造反,投降了占据四川的后蜀。赵弘殷奉朝廷之命,跟随主将郭威前往征讨。尽管有后蜀两万多部队的增援,但是王景崇还是没能顶住,最后被后汉军队平灭了。在这次战斗中,赵弘殷表现异常勇敢,虽被射瞎了左眼,但他还是像《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悖那样,依然奋力击杀敌兵,立了很大功劳。赵弘殷因为军功,被提升为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可是这时,已经是公元949年了。千里送京娘

就在赵弘殷刚刚升任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的第二年末,后汉大将军郭威带兵进京,抢夺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赵弘殷顺势被留下,成了后周的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病逝,遗命养子柴荣继位,这位就是五代时期最有名的明君圣主周世宗。

公元956年和957年,也就是后周的显德三年和四年,后周世宗柴荣为了统一全国,三次亲征盘踞在淮河流域和长江以南最富裕繁华地区的南唐,赵弘殷都参加了战斗。可是尽管他依然很努力,在正阳与李重进、韩令坤共同击溃了后唐援军,但这次却没有自己的儿子所立的功劳大。他的儿子赵匡胤,斩杀、生擒敌军大将若干员,占领了滁州(今安徽滁县)、六和(今江苏六和县)等重要州县,击溃了敌军二十万众。

就在这次战斗刚刚结束的一天夜里,赵弘殷领兵来到赵匡胤驻扎的江苏六和县。赵匡胤却没有放他进城,说是父子虽亲,君命如山。害得这位老父亲硬是在城外的野地里露宿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亮,才被放进城里。因为这件事,赵弘殷更加相信自己的这个儿子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他满怀信心地跟随周世宗回驾还京,可是就在回京的路上,赵弘殷病死了。这个在乱世里浮沉了差不多整个一生的可怜武夫,只要再活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能看到自己的儿子登上金銮宝殿。可是,他却没有这个福分了。赵匡胤呢,也因为那天没有陪父亲共同度过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夜晚而伤心了很久,很久。

赵匡胤何时参加了后周的军队,怎么又和父亲在征讨南唐的战斗中通力合作,各显神通了呢?

这话要是说起来,就得稍费点时间了。

赵匡胤从小就不是一个温顺听话的孩子,跟他的弟弟赵匡义根本就是两类人。赵匡义从小就很听话,能说会道,讨人喜欢,读书也比较认真;而赵匡胤却像一位豪侠一样,读书只观大意,喜欢练习弓马,还经常四处游荡,伺机打抱不平。历史上盛传的“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就是发生在赵匡胤年轻时候的一件事情。

这则故事说的是蒲州解梁县小祥村的一个十七岁的少女,叫做赵京娘,因为随父亲到北岳恒山烧香还愿,路上遭遇两个土匪:一个叫满天飞张广儿;一个叫着地滚周进。两个土匪把京娘掠入一个道观,准备再抢一个来,捉对成亲,各得压寨夫人。  京娘的哭声引来了赵匡胤,赵匡胤救出了京娘。

但这可怜的女子已经身处家乡千里之外,独自一人,怎能回到家乡?赵匡胤救人救到底,只身亲自送京娘回家。一对孤男寡女,夜住晓行,赵匡胤目不斜视,心不歪想,与京娘相伴而行,兄妹相称。一路上免不了翻山越岭,涉涧过溪。赵匡胤在路上还除掉了追赶上来的张广儿和周进。把个京娘喜的,感激涕零啊!

当京娘试图以身相谢时,赵匡胤却说出了如下一番话语:“贤妹差矣!俺与你萍水相逢,出手相救,只是同情你的遭遇,不是贪恋你的美色。不要乱说,惹人笑话。”京娘说:“我不是水性杨花的人,我真的是个好女孩儿!幸蒙英雄舍命相救,小女子实在无以报答,不求为妻匹配,只愿做个小妾,您就拿我当个丫鬟使,让我给您铺床叠被,在身边服侍您,就是我三生的造化,死也瞑目了。”赵匡胤听罢,厉声呵斥道:“赵某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一生正直,不生邪念,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一个施恩图报的小人?一个借着行善而心中藏着企图的坏蛋?你赶紧收起这个念头,要不然我就会把你放在半路,立马走人!”

京娘听罢,拜服于地,既感慨又惋惜,只得请求赵匡胤原谅自己,并说自己今生不能报答重生之恩,来世愿意“衔环结草”,就是变成畜生,也要报答大恩。

赵匡胤身上没几个钱,一路护送京娘,逢店只能吃点土豆丝。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考证说:“千里送京娘,靠的就是土豆丝。”

就这样,太祖一直把京娘送回家中。

女儿失而复得,家人异常高兴。

P10-11

后记

终于写完了书稿,抑制不住激荡的心情,约好朱锦程和陈晨两位学生朋友,分别从深圳和长沙启程,于2015年6月3日赶到河南,去瞻拜宋太祖。

在洛阳的两天里,没人能够告知宋太祖出生的准确地点,只是说这条路叫“夹马营”。老人们说,这条街过去也叫“火街”,显然与宋太祖出生时“红光满室”的历史传说有关。当地人指来指去,竟然把宋太祖的出生地,指向了我们住在其中的瀍河区夹马营路132号的汉庭宾馆。

出租车带我们绕着洛阳城跑了大半圈,宋太祖家乡的“邙山”,却是茫无踪影。司机说,洛阳城的北面,都是“邙山”。眼见着茫茫的一片,都在忙着盖高楼,烟尘有些呛人。大下午了,才惘然若失地回到宾馆附近。瀍河,正从这里经过。

宋太袒小的时候,或许经常会来这条河边玩耍。如今的瀍河,却早已成了城市污水的排泄管道。

洛阳一行最深的感受,或许只是黄昏后站在洛水河畔的那一刻,夕阳照射下的洛水,泛着粼粼的波光,令我想起书中写的一个章节——落水红霞。

洛水就是洛河,洛阳本在河的南岸,现如今,沿河两岸都已经是洛阳的市区了。市民们成群结队,在洛水的岸边上,尽情地享受着休闲的生活,人们已经不必去刻意想起宋太祖。这就是第二天的全部收获。

6月5日,的士把我们直接带到了宋太祖的陵寝旁边。

宋太祖的陵寝,叫做“永昌陵”,在今天的巩义市,过去叫巩县。这是他生前自己取的名字,意思是保佑赵家的子孙和大宋朝的江山永远兴旺,永远昌盛下去。

太祖的永昌陵,就在马路边上,高大得像一座丘山,上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矮树和高草。因为还没有被开辟为旅游公园,连门也没有,只能在田垄间走到近前。这样更好,更能体现太祖是天地的儿子,他永远依偎在辽阔的天地怀抱中。这里虽然没人看管,但也没人破坏,还不收门票。

绕过田垄,没太留意路边残损的石象、石马、石人之类,径直就到了太祖的陵墓前。

就在祭拜太祖的时候,隐隐地,感觉后面好像有个人,一直在注视着我们。起身离去的时候,才看到身后不远处的一尊石像,孤单单地站立在黄澄澄的麦田里。这是当年陪葬在太祖身边的大臣。这尊石像,造得太过灵气,都快一千年了,风吹雨淋的,竟然像个活着的真人一样,眼睛似乎还一眨一眨的,连眼神都能感觉得到。

“他是曹彬,他一定是曹彬!他在欣慰地看着我们祭拜太祖。”我动情地对两位学生说。

曹彬,宋太祖最信赖、也最欣赏的武将,英勇善战,宅心仁厚。太祖让他去平定江南,除了战争必要的杀伤以外,秋毫无犯。对被俘的江南国主李煜,绝对礼数有加,仁至义尽。  曹彬,虽然也是从五代那个乱世里滚爬过来的,身上却很少沾染凶杀、嚣顽,还有欺瞒之类的恶劣习气。入宋以后,在太祖的引领和感召下,更加长进,成了一位伟大的儒将。这就叫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也正是因为有像曹彬这样的将军,才更能体现太祖的悲悯和慈爱。

开车送我们的,是位洛阳的士司机,难得的好人。他不仅一直在等候我们,还尽量把汽车开到离我们返回时最近的地点上。我们这次在河南三地(洛阳、巩义、开封)所见到的所有河南人,都是像他一样的好人。河南怎么了?怎么遍地都是好人!难道是太祖的遗风,还没散尽不成!

带着一份说不清的怅惘,我们离开了太祖的陵寝。转身回望,真想退休以后,就在附近盖间小土房,把此生剩余的时间,全都“摆放”在这里。一面给太祖守灵、扫墓,一面写些有关中国思想文化方面的书籍。还可以跟真心来这里看望宋太祖的人们,讲讲宋太祖,说说他的理想,谈谈他的为人、处世之类的事情。

离开太祖陵寝,我们乘火车到达开封。当晚又约好一位开封的出租司机,6日一大早赶赴陈桥。

出城之前,司机先带我们到了宋太祖没当皇帝前赵家在开封的旧宅。房屋早就没了,但是那条巷子至今还在,狭窄、凌乱,好像正在改造。巷口处,立着一个很大的牌坊——双龙巷。“双龙巷”的意思,是说在这座普通的巷子里,出了两位皇帝——宋太祖和宋太宗。

出开封向北过黄河,司机把车停在桥边,我们下来歇息,观赏这座大桥。我惊异地发现,这座简单但却坚固的黄河大桥,跟我在书中所描绘的“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几乎一模一样。

那座由宋太祖亲自设计的历史上真正的第一座长江大桥,被我成功地在书中“复原’’了。那座桥的桥墩,是由赛龙舟用的近干条木船组合而成,桥身是木船驮着的排箫一般的竹竿。而这座黄河大桥,却是用几十条铁船驮着一连串的厚铁板连接而成。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大桥,愈加相信自己复原的宋太祖设计、建造的长江大桥,该是多么“逼真”!心里不免欣赏起自己的想象力来。一时兴奋,竟把自己的写法,眉飞色舞地描述给出租车的司机。想不到那位姓张的司机,竟是那般好学,听得那样认真、那么着迷。我的心里愈加感觉自得了。

看完大桥,我们沿着黄河大堤赶往陈桥。

大堤两旁,林荫浓郁,凉风习习,一时间,竟然忘记了正处在盛暑的夏季。

陈桥,旧称陈桥驿,是后周时期的一个驿站,就是军队和信使等停下来休息的站点。公元960年正月初四那天早上,宋太祖就是在这里,被兵将们“黄袍加身”,从一员普通的后周武将,渐渐成长为一代千古明君。  陈桥驿,现在叫陈桥村。宋太祖的“黄袍加身”处,是一个不大的纪念园。园内有一口井,说是供太祖皇帝当年饮马的。当然,太祖和将士们的生活饮水,也全靠这眼井了。园内还有一颗老树,是棵黄槐,跟我办公室边上的一样。

其实这株老树早就枯死了。大约是在边上后种了一株,种得很巧,像是从老树的根部重新生出来的一样。一匹石马,说是太祖皇帝当年的坐骑,昂首挺立在树荫的下面。马的缰绳就拴系在这株老槐树的躯干上。

从陈桥返回开封,我们又去看了开封著名的佛塔。

这座高高的佛塔,虽然是宋仁宗的时代,在五代的基础上加高、加固而成,但在宋太祖的时候就有,而且就在宋太祖扩建的开宝寺里。

宋太祖在开宝年间,下令扩建那座原有的寺院,并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开宝寺。在此之前,宋太祖还在开封扩建了一座道观,也是使用自己的年号命名的,叫做建隆观。

太祖一生使用过三种年号:建隆,修了个道观;乾德,提出了“任宰相当用读书人”的政治原则;开宝,建了一座佛教的寺院,儒、道、释三教并重;孔、老、佛三圣兼崇。这是太祖的襟怀,也是太祖的胆气。

对俘虏和主动投诚的“降王”们,宋太祖给这些人封大官,建大宅院。还给他们的子侄、兄弟和大臣们封大官,让他们全都住在京城里。既不担心生出变故,更不担心他们联合起来造反。这是自信,这是古往今来难以匹敌的自信。依我的理解,宋太祖不是自信自己的军事力量强大,更不是自信朝廷刑罚的严酷,而是自信他自己的慈悲恻隐,足以感化这些已经战败了的“割据王者”。他的自信主要不是掌控的武力,而是心里的仁德。

尽管宋代的汴京城,早巳被埋在地下六七尺的深度,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都是为了旅游而修整的清代以后的格局。可是太祖对文化的中华民族的贡献,却早已传留世间。就像永昌陵四周的麦田一样,黄澄澄、金硕硕的。不必自己宣说,也不必人们想起,只那无边而又无际的累累,真是累累得无边而又无际了。

瞻拜完这位“重光破碎旧山河,再造清明新社稷”的睿文、神武的大宋真天子之后,我把这篇后记改写成了如上的样子。

值此《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君赵匡胤》即将出版之际,谨向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舒岚编辑,致以深深重重的谢忱!她的信赖、督勉、把关,给了我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借此之机,也向一切关心本书写作的朋友,期待阅读本书的读者,表达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本着严格遵循历史事实,除了江南国主李煜被俘北上,本在第二天的早上,为了行文情境的需要,被作者放在了头一天的晚上之外,其他事件和情形,基本都是按照历史的“原样”和先后顺序书写的。特向读者说明。

2015年中秋后三日写成,两月后改定。

目录

第一章 浊世烽烟

 谶语漫天飞

 后梁的建立

 在乱世里攀爬

 千里送京娘

 漂泊不定

 神异传说

第二章 黎明之前

 劫窃皇陵

 各族皇帝的宰相

 北汉的由来

 风云变幻的高平之战

 一封意义深远的上疏

 轰轰烈烈的毁佛运动

 难啃的寿州城

 智取滁州

 忠勇不二

 村学究

 龟头里的国君

 “点检做天子”

第三章 陈桥兵变

 含着眼泪微笑

 有个南汉国

 两个太阳

 酒醉了当皇帝

 韩瞠眼不及韩罗锅

 闲话陈桥兵变

 民所欲,天从之

 神仙怎么倒骑驴

 街市依旧太平

第四章 平定叛乱

 北汉的蜡书

 李筠疯了

 “动物”联军

 柴荣的表哥

 铁券丹书

 李重进昏头了

 失效的铁券

 迁都南昌

 真假难辨

第五章 当国之初

 焦头烂额

 元宵灯会

 长春节

 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县令和检田使

 一条人命三十斤食盐

 藏在军中的制假窝点

第六章 张冠李戴

 三佛齐国的贡品

 国都汴京城

 “同桌的你”怎么了

 躁人之言多

 杯酒释兵权

第七章 楚地湘天

 两湖易主

 不战而胜

 整个湖南我做主

 马殷的儿孙们

 周行逢再据湖南

 张杨大战

 不知算不算“鸿门宴”

 轻取湖南

第八章 两湖八闽

 午夜东京

 知州和通判

 让有文化的人管理国家

 赈灾救民

 又是一出鸿门宴

 王氏据闽

 虎父犬子

 打留从效到陈洪进

第九章 大事小情

 负土成坟

 梁周翰的奏章 

 人命关天

 将帅争端

 鼻青脸肿的宰相

 改换年号

 宰相的签署权力问题

 陶谷诬人

第十章 虎视眈眈

 参知政事

 割据一方的王者们

 呼声:打北汉,夺幽燕

 硌牙的獐子肉

 一只想要撞死在木桩上的兔子

 被俘和投降的王者们

第十一章 巴山蜀水

 两路军团

 又一个谯周

 川中复乱

 赏功罚罪

第十二章 铜镜春秋

 后蜀李太后

 欧阳炯和欧阳迥

 孟昶的夜壶

 宰相当用读书人

 悄然之间

第十三章 改写记录

 冯瓒被陷害了

 赵普的另一个目标

 宋延渥的女儿

 围困太原

 东方威尼斯

 侥幸

第十四章 座右条幅

 苏澄的养生秘诀

 回京以后

 雷德骧揭发赵普

 王处士的格言

 儒家、道家和佛家

 薪俸

 “我当救此一方民”

第十五章 春暖花开

 连下数州

 三千破六万

 长驱直进

 岭南的春光

 春天在哪里

 一副马鞍一杯酒

第十六章 水灾人患

 亏本生意

 黄河决口

 知州行医

 可靠的小道消息

 七十五岁的新县长

 计除林仁肇

 媚川都和宫禁女

 尽扫岭南残敌

第十七章 罢免赵普

 云里雾里

 后周末帝

 科考

 建材风波

第十八章 征讨江南

 跳槽的书生

 诚恳的使者

 渡江战役

 历史上的第一座长江大桥

第十九章 围困金陵

 边境贸易

 辽、宋议和

 保卫长江大桥

 东线战斗

 虱子和尧舜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太祖上当

第二十章 时光凝滞

 最后一次演奏

 火烧云天

 恩赦侯奚落违命侯

 曹彬和曹翰

 李煜和钱俶的心情

 洛水红霞

 突如其来的龙卷风

 再也不能去战斗

绪余

参照书目

跋:沿着宋太祖当年的足迹

序言

把书名叫做“大宋真天子”是一个临机的想法。临机的原因虽然不能彻底说清,但还是可以讲出两点理由。

理由之一,就是历史上的帝王们都自称是天子,他们的臣民们也就不得不管他们叫天子。可是天子本来应该是“天之骄子”的意思,光是占据“九五至尊”的宝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力,肯定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而所谓天,不仅包括时势所趋、机缘凑巧、民心所向等现实元素,也蕴含着仁德和智慧等更加深邃的内涵。

上天养育仁德,上天需要有智慧的贤能之人出来帮助他维护仁德,成就仁德。时势之所趋、民心之所向,其实正是上天需要仁德、养育仁德和成就仁德的一种直接或者曲折的客观征兆。那些真正的天子们可能是时代的宠儿,比如宋太祖;也可能是时代的弃儿,比如王莽。但他们肯定都是历史的精英,同时也是人类的精英。因为上天是善的,上天的目标也是善的,所以,只有那些尊天行善,助天成善,替上天除邪恶,代上天清腐臭的英明君主,才配称做天子。

理由之二,中国人相信天命,尽管这种相信不像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信奉他们的教义和教主那样张扬、那样露骨、那样不容置疑、那样督信痴迷,但在中国人的心底里,确实相信有一种叫做“天命”的存在。这种存在,从一开始就决定着,向后也始终跟随着自己。

相信天命,至少也有两重含义。一重是相信自然天命,好像生下来就如此,生死祸福、贵贱穷达,一开始就被上天给定了,无法改变,无法移易。停留在这种理解上,人只依赖上天的恩赐就行,自己也就不必作为了,因为努力是没用的。另外一重,是相信上天虽然“授命”于自己,给定了自己位置和条件,但还需要自己用心去领会、认真去完成。

就帝王而论,上天会“委托”可以信赖的人,帮助自己去经办人间事务。这重含义显然有“期待”人为努力的成份,承认人在命运面前主观努力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你不努力,或者努力程度不够,没有把上天交给你的事情办好、办妥,上天就会失去对你的信赖,会把已经发放给你的“委托书”收回去,转交给别人。如果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上天还会把这份“任务书”,暂时掐在手里,一直等到有更合适的人选的时候,再“密授”给他。

当宋太祖的时代,很多割据的军阀都认为天命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但是他们所理解的,显然只是天命的第一重含义。只有宋太祖“领悟”和“体贴”出了天命的第二重含义。他为此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为此而劳神劳心,寝食难安。通过他孜孜不懈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上天交给他的任务。只有宋太祖,才没有辜负上天之父的殷勤嘱托和谆谆教诲。他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这就是这本书叫做《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君赵匡胤》的理由。

“天子”一词,虽然高深难测,听起来也十分吓人,可一旦落到生活的实处,不过就是个值日生的意思。

在我的感觉中,任何一个王朝,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过是替历史当班,他们都是中国历史的值日生。秦始皇、汉高帝、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康熙皇帝;还有,夏桀、商纣、汉恒帝、汉灵帝、陈后主、隋炀帝、明嘉靖、明万历,同样也是替历史当班。无论是哪位帝王,替历史值日的效果好,历史就会表扬他,嘉奖他,赞美他;值日效果不好,不负责任的;态度恶劣,消极怠惰的;尤其是那些借着值日的机会和由头,徇私枉法,损公肥私,甚至残害生灵,作恶多端的,历史就会批评他,批判他,鄙视他,甚至还会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虽然不小心当了值日生的那些王者们,可能自视过高,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权力,无人敢惹,从而放肆地为所欲为起来。说到底,都是因为不懂时间的无情。苏东坡的《赤壁赋》讲得很明白,只一句“而今安在哉?”就彻底道破了这个道理。

历史上所有的统治者和达官显贵们,其实也如舞台上的演员一样,都只能在特定的历史场合“表演一段时间”,很快就会散场。就算当时很显赫、很不可一世,其实也只是像《庄子》书中的“朝菌”和“蟪蛄”一样,可能连一天或者一年都过不完整,就必须离开表演的舞台了。因此,真正有智慧的统治者,不炫耀一时的“唯我独尊”,只是想着尽到当下的责任而已。至于身后能否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历史记忆,那就全看当时的值日表现了。

我觉得宋太祖是个出色的值日生,他值日很认真,很负责,很为后世着想。我喜欢这位值日生,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处在不同岗位上的工作者们,无论工农商学兵,也无分官不官、长不长,都能向宋太祖学习,学习怎样当好值日生。据此,这本书也可以叫做《一位优秀值日生的故事》。

上过小学的人都知道,在班级里,所有人都得轮流值日,轮到谁,谁都应当尽心为大家服务。要不然,老师批评,同学也不会满意。如果把历史上的政治统治者看成值日生,那么老师是上天,同学就是平民百姓。帝王们“受命于天”做君主,其实就是老师选派你当值日生,值日生就得为同学和班级服务。我写宋太祖,就是想写一个值日生的故事。从他值日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学习到认真负责的精神、尊重历史文化的态度、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资源的用心、仁爱天下苍生的情怀,还有勤勉工作的热忱。如此而已。

是为序

内容推荐

由江南提学著的《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君赵匡胤)》的主人公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内容围绕宋太祖的生平活动展开:包括宋太祖出世的五代背景,宋太祖早年的磨砺,宋太祖在后周的成长历程,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重新统一祖国、设立文官政治制度(通判、转运使、文官知州、县,文官负责地方税收等),整饬、改造科举制度,统一规划兵制、全国刑律、财政收支,惩治腐败、倡导读书、官员任免、督查、考课、奖惩,还有兴修水利、减轻赋税、关怀天下苍生,处理身边官员家事、植树造林、保护动物等等,举凡宋太祖一生的政治作为,均为本著书写的内容。

本著以吸引人的笔法,激情洋溢地书写了一代天之骄子——宋太祖的一生。传奇而又真实,认真而又诙谐,热情而又理性,是本著区别于其他同类或相关著述的明显特征。

编辑推荐

由江南提学著的《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君赵匡胤)》严格遵守历史事实,时间顺序基本依循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而参证《宋史》《十国春秋》《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辽史》《契丹国志》等著作,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对话符合身份和场景,令人读来不易停目、不忍释卷。  本著还尝试揭示关键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对宋太祖、赵普、赵光义、李煜、钱俶等,在特殊场景中的心里所想,心中所感等的描绘,确实给人以真实、感动,甚至震撼。  详细内容,皆在著述之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3: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