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林信步/全民阅读书香文丛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林伟光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万紫千红才是春

关于散文

文坛上有过各种争鸣,关于小说、戏剧、诗歌,唯独于散文则少有争鸣的。这同当前的散文的繁荣极不相称。是散文已不需要争鸣了吗?显然不是。因为就鄙人不宽泛的阅读,关于散文的阐述就众说纷纭,有不少写作者都呼啦啦地抖搂着各种的旗帜。终于这一沉寂的局面被打破了,文学评论家陈剑晖首先在发行量很大的《羊城晚报》上,向新锐的风头正健的散文家祝勇发难,矛头直指其刊在《一个人的排行榜》上的那篇长达两万多字的序。这不由令我们这些平时喜欢写点散文者欣然,因为不管怎么,争鸣总证明了散文界的觉醒。

什么是散文呢?虽然大家都在写着,但概念始终没有清晰过。检手头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其解释如下:“(1)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区别于‘韵文’)。(2)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但我们看后还是一脑子糨糊,因为很准确的词语却表达出一种模糊的概念。“不讲究韵律的文章”,是不是包括公文、论文,甚至请假条之类,也未免太令人找不到边儿了。而所谓“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又失诸笼统。曾见有模糊科学,难道散文就该是模糊散文吗?之所以如此,或者因为散文是一种被最广泛地运用着的文体,广泛就让人丧失掉敬畏感与神秘感,仿佛散文不是一门艺术似的,无必要搞得很清楚。这无疑是散文的一种悲哀。

严肃的散文作者,总不愿掉以轻心,总希望把散文当成一种“手工的艺术”,在一种谨慎的态度下来创作。这种谨慎相对于整个散文界的粗疏与浮躁,无疑是一种力不从心的愚蠢。  米兰·昆德拉在《笑忘录》中说:“著书癖在人群中泛滥,其中有政治家、出租车司机、女售货员、女招待、家庭主妇、凶手、罪犯、妓女、警长、医生和病人。这向我表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作家,没有谁例外,所有的人都有权力冲到大街上高声大喊:‘我们都是作家!’”这很像在说现在的中国散文界。也不见得不好。只是那种世俗里的权力与地位,却令人吃惊地也被带进散文界。艺术是平等的,与权力地位漠不相干,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权力与地位竟成了某些人衡文的标准,仿佛首长和学者的文章就一定好的,于是在各种年度散文选集中,被一选再选。当然也不排除若干的官员学者的散文是顶呱呱好的。

个性写作

如今散文界虽然是风扯大旗呼啦啦的,但归结起来,无非是传统与新潮之争。新潮无非是以颠覆传统为终极,对载道及言志极不感冒。好像散文可以全不要主题的。这依我这不成气候的习作者的经验,好像行不通。因为散文总是得要阐述一点什么,即使揭示人性也还无法排斥主题的存在。当然,主题可以多样,甚至不止一个主题,也不一定像传统散文似的非明确提出来不可,可以给人留下思索的空间。

题材当然不妨尽可能地宽广,但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贯彻个性化的精神,就正如李敬泽所说的,“真正的写作就必然是‘个人写作’,你想不‘个人’都不行”。现在写散文的很多,颇有泛滥趋势。跟风的现象十分普遍,大家人云亦云的结果就丢失了自己,因此个性的写作很是必要。因为只有真的出自肺腑的文字,才能打动人。

关于散文的真实,我赞成祝勇的提倡散文真实,不如提倡散文真诚的说法。因为即使自诩真实的往往也存在着虚假的可能,如杨朔的散文,多写于大跃进年代,却赞美人民生活的富足,如果不是昧着良心,就是故意造假。因此提倡真实,不如提倡真诚。真诚就是巴金晚年高呼的说真话。这当然需要勇气。散文家也是平常人,不必伪充高尚或伟大,只要本本分分的,秉着人的真诚去写就可以了。

现在的散文是越写越窄了,缺乏动人的大家气象。当然不是说小情小调的内容不好,但都这么写就让人受不了了。还有一种余秋雨始作俑者的所谓“文化散文”,如果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还有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话,那么其追随者就多半沦落到只是对历史的图解而已了。

那种主题先行,那种文散意不散,乃至篇幅上的限制必须打破。文无定体,设置种种清规戒律,是自设心狱,束缚手脚,是极不利于散文的创作和繁荣的。

有的人瞧不起散文,如劝人别忙于写小说,先写写散文。仿佛散文是小说的练习。其实小说重叙述,诗重抒情,而散文则常常兼而有之。如何处理,才能妥当,是颇费心思的。我写散文很多时候是要求自己“辞达而已”。辞达,别瞧简单,做起来却难。许多时候哕哕唆唆说了很多,却不知所云。周作人的散文是越到老年,抄书越多,也越写越短。在他看来,述比著更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表达完就好,至于长短都是次要的。当然,长短不是划一的,倘有许多的意思要表达,更多的篇幅也不嫌其长。风格上当然还是百花齐放好。俗话说,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P1-5

后记

自己为自己的书写序或后记,我是不胜其烦的,多半是敷衍,以代序方式来搪塞,但后记总还要写的。怎么办呢?以短为度,反正说得清楚即止。这儿也还是如此。

这书其实可谓是《书难斋书话》的续集,明眼的读者自然明白的,也无须我多来饶舌。

读书是最快乐的事,有所得更佳,但此中乐却难以言说,偏要说甚至于写出来,自然往往辞不达意,这是没有办法做得好的事。就只好如此了。有许多话其实已说够多了,再说就不但复制自己,也是多余,打住吧。

林伟光于书难斋

目录

闲情岁月半床书

 万紫千红才是春

 如花初发别样香

 闲话书话

 华光灿烂若云霓

 歌诗合为事而作

 涵咏工夫兴味长

 一树樱桃带雨红

 手机文学:乱花渐欲迷人眼

 为有源头活水来

 花褪残红青杏小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你方唱罢我登场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山排闼送青来

 数峰无语立斜阳

 李国文与易中天

 却话巴山夜雨时

 月朦胧,鸟朦胧

 江上数峰青

 半床闲情半床书

 缱绻心情淡欲无

 青山依旧夕阳红

 晚窗分得读书灯

 弦外别解知韩羽

书架风景最堪赏

 夜深还照读书窗

 书架上活色生香

 信手拈来妙趣横生

 寻常风物入华章

 现代女性的“啼笑姻缘”

 卢前笔记梦家诗

 萧乾的“旅欧通讯”

 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岁月伴纸一齐老

 何处园林不忆君

 屐痕处处携书香

 读《遍地风流》

 《一氓题跋》读后

 沁满琐碎的怜惜

 美从寻常得味向淡中寻

 芳草更在斜阳外

 寂寞里开出的花

 一种风流吾最爱

 对亘古的叩问

 一个书虫的2005年

 八十后的姿媚

 爱心倾注绿红与蓝紫

 读吴芄散文

 靳飞其人其文

 一枝一叶总关情

 坐看云起

 青春的雨丝风片

 小白的风月

 旧时明月今日风

 边缘姿态的探微

 烤火暖手的炭火

 黄灿然的“虚拟文章”

 聆听历史

 清简的雅韵

后记

序言

观照散文(自序)

因为喜欢写些散文,总想结合自己的实践作些探索,厘清自己的写作思路。无可否定的,在所有的文体中,散文是最没有神秘性的,几乎连贩夫走卒、初习写作的稚童,只要乐意也完全可以操作。然而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散文易学而难工。”想想也是,举眼文坛,报纸副刊、网络几乎充斥着散文,但令人遗憾,真正好的,能够给我们心灵震撼的竟何其少哉;更多的滥情煽情矫情,说教说谎说假之平庸作品,使我们从眼睛到心灵都弥漫着疲倦。

我们常说写散文要有真情实感,就连这也仅仅是少数的人才能做到;更多的人,包括鄙人则是在不断地复述转述着别人,甚至是几千年前的古人的思想,而我们仍津津有味,乃至志得意满地在连篇累牍地写,这是我们的悲哀!每思及此,我就更多地觉得下笔之艰难:当然检点以往之所写者,就不只是汗颜,几乎冷汗浸身了。

散文的神态

对散文的叙述,很多。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譬如散文的散,有强调其“形散,神也散”;有强调其“形散神不散”,老作家师陀更是持一种“散文忌散”的观点。其实散文,散是“一种神态”,是其魅力之所在。散是一种写作时的心态,一种行文时的姿态,是弥漫于散文的一种神态,如苏轼所谓的“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类”。然而,散文的散必须“以气为统摄”(谢有顺语),这才有机会到达“笔力曲折,无不尽意”之妙境。韩愈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即气质、胸襟、识见,气质高稚,胸襟阔大,则识见独特,则文脉流贯,不滞不碍,圆融浑穆,文自是妙文。而所涵盖的宇宙之大,蚊蚋之小,皆无不可。

我们经常读散文者,总会不时地读到些宏大的作品,动辄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不论谁,都是一副叩问天地的哲人状;结果给人一种误解,以为写散文一定要大。宏大并非不好,但驾驭却难,没有深厚的积累,宽阔的视野,诗人的气质,哲学家的思想,大必流于空,流于矫情,这样的大,就不如小了。何况大小也不是绝对的,那些以所写者强分散文大小,实乃乡愿之见,文之大小,关乎气局,与宇宙蚊蚋何关?而某些外表吓人的,因缺乏“人生的安稳做底子”,却常常掩盖不住骨子里的“小”;倒是那些看似琐琐屑屑的描写,比如汪曾祺的茶与食,周涛的狗,余华对儿子第一次喝可乐后打嗝的描写,却都因写得生动,有体验而出彩,其中蕴涵的踏实的人生经验,使它有一份扎实之美,因此奇才的张爱玲说:“好的作品,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散淡的写作

如前所言,散文是一种人人能写的具广泛性文体。古往今来,写散文的更是车载斗量。像这样被大家写烂了的文体,要写得新鲜而好的,其实甚难。目前,许多有识者总在不断地努力着,并揭橥起革命的大旗,但究其竟,多半还只在枝节末梢的技巧处翻筋斗,根本成不了事。

在散文上我也实践了二十余年,不敢说心得,教训总是有的。不佞以为,写好散文,除了责任感、真诚之类外,还有一个趣的要求。周作人说过自己的写作有两个标准:“一是有意思,二是有意义,换句话说也即是有趣与有用。”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谁也不能否定,周作人的散文,是现代中国散文中最具魅力的,这魅力多半就来自于有趣。

曾经有一个时期,我们给趣味按上了阶级性的头衔,一讲趣味则色变。其实人活着就因为有趣味存在,倘连趣都失去,何异于行尸走肉,还有什么活头?同样,我们读散文在内的众多文学作品,首先是因为有趣,有趣才能达到更高的宣传与教育的目的。

有趣首先就要求写作者要散淡的写作。何谓散淡的写作?就是写作时要贯彻自由的理念,打破条条框框,以及种种“八股气”“匠气”,坚持从生活中去发掘和升华美,坚持用心,“用生命的火花来点燃”(韩小蕙语),而不是笔去写作。只要真诚,我们就能渐臻自由之境,并最终获得充分的自由。这当然是散文的最高境界,我承认能达到的凤毛麟角。但正如前人所说的,“不自由毋宁死”,倘一辈子都戴着枷锁写作,就不如不要写了。

内容推荐

《书林信步》系作者林伟光的随笔新集,分为“闲情岁月半床书”“书架上活色生香”两辑,以读书、淘书、谈书为乐。《书林信步》作者服膺周作人、孙犁、张中行、黄裳诸名家之文,其文笔简约传神,字里行间不乏书卷之气。

编辑推荐

这本《书林信步》由林伟光著,为《全民阅读书香文库》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本丛书组织汇编了当代知名学者、作家撰写的书评、书讯和读书心得,其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婉约、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万宇、南京大学教授徐雁、《汕头日报》副刊主编林伟光等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