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2没有讲不听的孩子,只有不懂他们的父母
责骂,是侵蚀孩子的毒药
虽然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但许多人对于教养子女的观念依然很传统。我其实最怕听到爸妈说孩子和他“八字不合”,或者孩子是“生来讨债”之类的话,即便是开玩笑,但在听到的当下,他们的小小心灵也会受到伤害。
因为这一类的话充满“攻击性”,很容易让年幼的小孩产生误解,甚至在“大脑情绪中枢”造成重度伤害。这是由于负面情绪会在大脑的“长期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而这一类的无心之语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潜意识,进而干扰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但可惜的是,知道这项关联的父母很少!然而,当我们一旦了解自己的用字遣词与孩子正负感受的紧密联结后,相信爸爸妈妈将特别留心往后与他们的“沟通”,以确保其心灵健康成长!
还记得大约两年前的某一天,小儿子身体不舒服,下班后便赶紧带他去医院看病。在候诊室等待时,遇见一位妈妈以非常严厉的口吻大骂孩子长达十五分钟以上,一直到我们离开时都尚未停止。
从这位妈妈断断续续的呵斥声中,能隐约听到:“……跟你讲多少次才会记得?你以为这里人多我就不敢骂你吗?我就是要让你没面子,让大家知道你有多坏……”这时,同在候诊室的我们彼此交换了眼神、忍不住低头叹息,深深替孩子的处境捏了把冷汗。我想,这位孩子的内心深处,一定会因为妈妈的威吓言语而受到打击,甚至影响到他的自信心!
小儿子米豆从小到大只要犯了错就会及时承认,直到七岁还不曾出现被家人或老师严厉处罚,甚至大声斥责的情形。因此,当时的他突然看到这番景象,不免受到惊吓,一反常态地不敢继续到处乱逛或大声讲话,而是静静地坐在我身边。这时,我发现米豆的眼神中透露出担心和紧张的神情,在还没有轮到我们进去诊疗室前,我只好拿出手机给他玩游戏,希望暂时转移他的注意力。 虽不清楚那位妈妈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发火,但就她所使用的情绪性语言听起来,完全是处于失控状态;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再怎么逼问孩子事发原因,或者强迫孩子做出改善的承诺,都是很难获得成效的!即便孩子当下回答爸爸妈妈或允诺改进,其心理也是处在极度不安的状态下,而孩子依旧无法知道自己错误何在。假使事后我们再问起小孩这件事时,他们可能完全不清楚当时发生了何种情况,甚至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让大人那么生气。
其实,活泼好奇的米豆,与那位正被训话的小朋友年纪相仿。但我认为小孩犯错是件稀松平常的事,要教导他们主动认错,关键在于爸爸妈妈的态度与教养方法,如果只是一味情绪化的训斥,只会让孩子的焦点放在“爸爸(妈妈)现在很生气”、“我很害怕”等情感上,这时他们是不会知道或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只会加深心灵受创的程度与对爸爸妈妈的忤逆感。因此,唯有理性地对待孩子的犯错行为,给予他们正确的改善方法,孩子才能知晓自己的错误,进而反省改正!
爸妈要懂得学习控制情绪
当父母或照顾者情绪失控时,一定要学习让自己先冷静下来,避免继续与孩子“缠斗”。我个人就常用“深呼吸”来调整自己即将冒火的情形,每当出现呼吸心跳加速,以及愤怒情绪逐渐高涨时,我就会开始反复深呼吸,冷静快要爆发的怒气,通常重复几次之后即可改善,心情自然平和许多!除此之外,父母也要懂得“走开”的智慧,因失去理性的谈话,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加深亲子间的鸿沟。
其实,情绪调整是可以学习的,东方或西方都有很多控制情绪和修炼身心的方法,大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静坐、运动、听音乐或任何能够让自己舒缓情绪的方法,只要我们愿意学习沉静下来,一切都会变好!以下将介绍针对孩子和大人培养好EQ的方法,供爸爸妈妈们参考!
※教出好EQ孩子
1.婴幼儿哭闹不停时,可以抱他去照镜子:“看,这是谁啊?”让孩子发现镜中自己的影像,并说:“看一下妈妈的笑脸和宝宝的哭脸,可爱的脸在哪里呢?”
2.用玩偶讲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借此勇敢说出自己的感受。
3.和孩子一起阅读童书,让孩子看图讲故事,说出主角在做什么?问孩子:“他遇到这件事有什么感觉呢?他在想什么?”
4.让孩子利用涂鸦、画图来表达情感,但是必须尊重孩子的创作,别用大人角度评论好不好看或像不像。
5.看影片时,可以引导孩子讲出带有情感的话,而不是只有讨论剧情的合理性。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