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畸零人(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吉欣璋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小说,离不开情节,更离不开细节。对于百年前的衣食往行,若凭空想象,写的便不是那个时代。尤其1900年以后,社会急剧变革,思想、制度、机构、设施,日新月异,一些东西改变了,很快便会被人忘却……

《畸零人(上下)》故事是虚构的,情节却紧贴历史,力图展现京、豫两地的历史画卷。

《畸零人(上下)》的作者是吉欣璋。

内容推荐

《畸零人(上下)》内容介绍:一个半瓶子醋的读书人,经历了晚清迄于民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他具有叛逆性格,举凡世道人心,无不批评痛骂;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言行两途,演绎出一段悲情人生。

故事是虚构的,情节却紧贴历史,力图展现京、豫两地的历史画卷。

《畸零人(上下)》的作者是吉欣璋。

目录

楔子

一、皆为系虏

二、京城情状

三、途次成婚

四、族戚温凉

五、多情公子

六、慈禧回銮

七、守制犯奸

八、黑道寻仇

九、服□优游

十、目兵怀怨

十一、公干探亲

十二、宣统新元

十三、路政风波

十四、国歌谶语

十五、出逃际遇

十六、豫西造孽

试读章节

一辆蓝车嗣、绿油障泥的==尺八大鞍车尤其匆忙,出了地安门,绕过庄王府,从马状元胡同折进大街,径直往宣武门跑。

车子刚过石老娘胡同,驾车的骡子便开始捣蛋,车轮在两寸深的浮土中迟迟疑疑。尽管牵骡子的车夫不停地甩着响鞭儿,骡子仍然惶恐不安,左摇右晃,两只耳朵不停地变换着接昕方向。围攻西什库北堂的队伍正在发动新一波攻击,越走枪炮声越近,越走火药味儿越浓.人已经习惯了,骡子仍然不能适应。

车总算过了这一段儿,驰过西四牌楼,骡子开始狂奔,很快便拐进绒线胡同,在一家门前停了下来。门框的右边挂着一块发乌的黑漆金字牌子:刑部郎中乔寓。

车夫取出一只矮凳摆好,掀开车帘,伺候老爷乔旃下车。乔旃握着一柄折扇走下来,立即打开扇子猛摇。他的蓝色葛纱袍褂已经湿透,水晶顶子的万丝帽下,一张让汗水泡成灰白的脸,比他的骡子更加不安。

门内有抽门栓儿的声音,门随即打开,一位身穿短褡儿的老者显丁一下身,闪在一边。乔旃走进门,急不可待地说:“三叔,快准备,明天一大早儿就走!”

老者栓上门,回过头叹口气说:“怕是雇不来车!今天咱这胡同儿又走了几家儿,我还见有女眷跟着车走哩.”

“咱不是有车,还挤不下仨人?你跨辕,够坐了。”

“咋,你不走?”

“别管我,你带着她娘儿仨走。”

“您不走我也不走!”乔旃的独生儿子乔章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

“走!叫你走你就走!”乔旃平时同儿子说话,用的都是京腔,这回却沿着豫西话的调子,不耐烦地挥挥手,然后下了门洞的台阶,匆匆走进内宅。

西厢房住着二房赵氏,上午太阳西晒,赵氏躲在挡着月亮门儿的影壁下摇扇子。见乔旃进来,跟着丈夫猛扇了几下儿,“这么早就回来了!没事儿就干脆甭去,大热天儿的,瞧这热的。”

乔旃望见大太太钱氏从窗子里往外看,没敢停,边走边交待:“快收拾东西,明天一大早儿,都去你们家。”

乔旃到了r房.一面甩掉身一卜的行头,一面向钱氏说,“裕禄全军覆没,洋人几天就能打进北京,快走,明天一大早儿就走。”

赵氏端来擦身子的水,乔章也跟了进来,进门儿就嚷嚷:“要走早该走了。打从杀公使、攻使馆,洋人打进北京是迟早的事。您瞧人家多聪明,一面上着折子,喊着杀杀杀、打打打,一面就开溜。上个月底,工部、刑部的人就跑光了,就您在这儿硬挺。现在走也来不及了。这城里头还乱杀乱烧,城外头指不定多乱呢!就这您还不走,让我走。儿子把老子扔下不管,以后我还怎么做人!我也不走,就不走……”

打从义和团在京烧杀,京中的汉官便纷纷遣送家眷出京。当时芦保铁路一线极其混乱;有人取道山东,到通州又退了回来,天津已经同洋兵开仗,混乱情况相同;只好转向京西昌平一带暂避。乔旃的小老婆赵氏是怀来人,那里好歹是个落脚的地方儿,但京城尚如此之乱,到那儿也未必安全。所以乔旃想来想去,决定等等再说。

后来官员们也开始跑了,乔旃却舍不得跑。

京官每逢子卯午酉年考核。说是考核操守、才能、政绩和身体状况,守清、才长、政勤而且身体健康为称职,叫京察一等,实际上全看现任差使。拿刑部来说,京察一等历来归秋审处提调。乔旃三甲进士出身,熬了二十年,才谋到这个职务,今年闹个京察一等。这之后引见、记名,堂官出具考语,再引见一次,就静等着外放了,运气好弄个道员,运气不济也弄个知府。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比穷京官儿阔多了。京官儿苦哟,以他秋审处提调的差使,每年的正俸、恩俸、印结银、饭食银以及杂七杂八的收入.包堆儿不过几百两银子,谈什么攒家业,攒京账倒是真的。他也五十多岁了,,为自己、为子孙,这个外放的机会无论如何不能放过。目前他正等着外放,一离京,肯定全完。

您瞧真的不是?六月初二奉旨,六部点名,查司官之擅离职守者。六月十八有旨,京官擅离职守者皆革职。

到了六月二十八,工、刑二部的官员几乎全跑光了,乔旃仍在硬挺,心里岂能不急。

乔旃起初只是擦身子,任凭儿子嚷嚷,听得烦了,才打断乔章:“你也瞧瞧人家的儿子,谁敢跟老子这么说话。——我敢走吗?做了二十年京官儿,攒了两千两京账,好不容易闹个京察一等。上月十八有旨,擅离职守者皆革职。我不说革职,就是不能外放,多少年的辛苦也白扔了。”

“外放,外放,命大还是外放大?”钱氏虽然像平时一样冷着脸,还是露出了焦急。

“其实也不像恁想哩,”乔旃同钱氏说话变回了豫西调儿,“听北京老户儿说,四十年前,洋人打进北京,其实也并没有咋着,一直住在城外,很少进城。叫恁走,不过是以防万一。其实我也难。叫恁走,路上就是一关;不叫恁走,想想还是怕。是该义和团一进城就叫恁走了。——我再跟他三爷商量商量。”乔旃长长叹了口气。

三爷敢拿主意:“遇上兵慌马乱,是福是祸,命中注定。论之他不想走,一是孝心,二也是命在那儿做怪。叫我看随他哩便,反正啥都是运气,走路儿也是运气。就这,我送侄儿媳妇儿一到,折身儿就回来,大家都放心。”

三爷是乔旃的本家叔,一锤定音。

第二天,钱氏、赵氏,哭着上路了。

乔章字论之,尚不满二十岁,平日好读闲书,就是对举业打不起精神。戊戌年让他高兴了一阵子,废八股儿,改策论,再不用闹那些破烂玩艺儿了。谁知道不过百日,一切全完,还得去抱高头讲章。乔旃怕他真的荒废了,给他捐了个监生,希望送进国子监肄业。进国子监肄业并不容易,先要考试,正牌儿的贡生、监生考列一、二等即可人监,捐来的必须考一等才有资格。乔章的运气不错,考卷儿的批语是:“以一当十,左右逢源。”居然录取。录取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补内外班,像做官儿一样等着补缺。内外班的区别在于每月膏火不同,内班每月一两,外班每月二钱。乔章报的外班,居然很快得缺,进了国子监六堂的诚心堂。乔旃想,这下子好了,三十六个月的肄业期,月课季考,能收束他紧些。可这一闹义和团,他还是他。

京城刚开始烧教堂、杀教民那阵子,乔章吓得在屋儿里愣了_二天。他实在想不透。人为什么这么狠。若是有仇,那还说得过去。你是远乡的,他是京城的,风牛马不相及。只因为他是教民.你就下得了手?就算是教民,也得分有过犯、无过犯、首犯、从犯、妻孥,也该i推六问,然后明正典刑,岂能连烧带杀,不留孑遗。更可恶的是,弹压内城的步军营、弹压外城的外营汛,连同五城巡城御史、五城兵马司,统统无影无踪,由着杀人的杀人、放火的放火。上谕?狗屁上谕全是骗人!辇毂之下,首善之区,又不是荒僻之地,情况不明,烟都瞧得见,血腥味儿都闻得着,只听放屁,不见动作。P6-8

序言

精神与物质生活深广无涯,艺术家带着胆识、特定时空给他的视角与情感,有所强化有所筛选地创造艺术品。现代思潮涌现出的主义已超过半百,作家出发点与表现力各异,从普通自然主义的镜子到局部好笑放大的哈哈镜,无奇不有。但告诉我们的还是两句老谚语,都源于奇而不奇的现实:

“阳光下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强调不变或少变。

“月光下没有永恒的东西。”成住坏空变动不息。

我们从丰富到单纯,从有限到达无限,从仪态万方到九九归一,让欣赏者感动的,只能是作品中和他们心灵有无形隧道相通的内容,孤岛没有触须的虹桥伸到海岸,就永远与大家隔膜。

中外经典名作浩如烟海.人活千岁也看不尽,广泛为人们喜爱的只有几十本书。说的话仅三句:

“人应当怎样活着?”

“人不该这样活着。”

“他只能这样活着。”

两读梅翁《畸零人》,还在随手不断前后翻阅,感慨良多。限于表达能力,因说不尽反而说不出,为一群不该这样活着的芸芸众生咀嚼着挥之不去的抑郁。我没有悲悯的资格,从万米高空的飞机上遥望人间,自己小到连蚂蚁也不够格。而抑郁正是艺术冲击波的后劲,早该仰天大笑.我多迂啊!

……

三爷云游倦而思妻,单骑返里,住人破庙,因患痢疾,几次上厕所,山道忽来蒙面三骑,入庙便使手枪朝三爷住房射击,策马而去。三爷逃出,几日后夜探乔章,定下一计,由乔章扶空棺还乡安葬,三爷云游天下。尾声中,仇杀将动手,千钧一发,三爷大喝一声,制止滥杀无辜,赠金双方,再次飘然隐遁。京中乔章正陷入不安,三爷突然来访,卸下乔章心头重压,乔章想出家,三爷教诲,他欲望仍在,出不了家,只能在矛盾中做畸零人。三爷了却世缘,将与老妻团聚,孙布筹已另有安排。结束前,乔章的思考不改。连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荒诞无稽,录供作者参考驳议,也是一乐。这已跟批评作序出了五服,犹如老猫伸爪转动五分硬币,自己哄着自己开心,没准儿算破格。开心也要创作,否则怎能和它一晤?它的住处太高了!

兄弟!只要世上还有严肃的耕夫在播种,我们就会深感欣慰地为之祝福!至于是否分享到地母对耕耘者的赐予跟咱们已经没有关系了。

后记

《畸零人》终于付梓,区区六十余万字,断断续续,前后写了十年之久,是诚含毫至腐也。

是作起意于张辉先生。先生怜我失意无聊,劝我写一部大时间跨度的小说,盖期用资消遣,稍纾烦郁。我遂轻率地拟由1900年写起。然而我对于晚清迄于民国,并无多少了,解,不曾、也无法先做整体的构思,更难以写什么提纲。写什么,只有临机生发,随遇而安。好在有历史的线索摆在那里,我便如一根藤蔓,攀着历史慢慢爬行。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读书、找书、比对、思索、跳着叫骂“可怜无补费精神”的过程。

小说,离不开情节,更离不开细节。对于百年前的衣食往行,若凭空想象,写的便不是那个时代。尤其1900年以后,社会急剧变革,思想、制度、机构、设施,日新月异,一些东西改变了,很快便会被人忘却。例如服丧,我曾说过父亲为儿子穿孝,1919年生的先母闻听大怒:“我活了八十多岁了,还没见过爹给儿子戴孝!”我只好拿出《大清律例》,其《服制》说:“齐衰不杖期:祖为嫡孙,父母为嫡长子、及嫡长子之妻、及众子、及在室之女、及子为人后者。”可见清亡不过十余年,由西周因《仪礼》延续至清末三千余年的旧礼,早已泯灭不复存世。至如某地电报何时开通,某铁路线何时建成,何时设某机构官职,何时开始歇星期天,凡须涉及者,均不能不搜书查找。

还有太多的闹不清。例如疏通旧学举贡考试:

废除科举,将涉及许多旧读书人的学路,因而袁世凯等人在《奏停科举折》中有“宽筹举贡生员出路”一条:“请于十年三科内,优贡加额录取,己西(1909年)选拔如旧,朝考用京官、知县。”

据《清史稿》记载,政务处曾详议且议决,但对优、拔贡“朝考用京官、知县”语焉不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举行第一次“疏通旧学举贡考试”。关于参加者的资格,孙宝暄的《忘山庐日记》说:“时举贡应考者,纷纷至都。盖朝廷颁特恩,使凡被举于乡而未成进士者,或仅得副贡生者,犹得再试国子监,畀以出路。”这里只提到举人和副贡,没提优贡、拔贡。

宣统二年(1910年)举行第二次“疏通旧学举贡考试”。《荣庆日记》日记说:“卯正至内,带各省贡生引见,此近年疏通旧学举贡第二次也,计三百余人,如会试法均授主事以次官。”从中式人数及授官规格看,几与会试同,资格要求当稍高。但从“带各省贡生”一句看,又难免使人产生疑窦。因为举人也可以叫举贡(举人人国子监肄业,正式名称叫举监),副贡必是副榜,孙宝暄所说的“副贡生”,是否副榜和贡生呢?

当然,有关问题对于握有资源的学者或许不是难事。但就我而言,找到有关资料难,找到了又语焉不详、旁生枝节,徒费脑力和时间,写时仍不免寻求方便,自我放任。

我二十年前即患脑萎缩,脑力日见衰退,最大的毛病是脑子中似乎有,却辗转百遭,总也想不起来。即便忆起,也不敢自信。尤其前年痛失长女,如惊弓之鸟,昼夜忧心,还谈什么创作,失神兀坐而已。

小说本来也写到无法继续的地步:乔章患了心病,百计罔效,在那个时代,似乎学佛是唯一办法。但1929年编纂的《河南新志》说:“本省寺庙虽多,而释教殊为不振……僧众陋傻,无精于禅悦者。”学向谁学?即便抖搂烦恼,也须抵罗汉境界,又当读何经,如何参,如何悟。读了一个月佛经,直如读黑格尔,红笔画、蓝笔罔,除了头痛,一无所得。治不好乔章的病,只好随他病废。原计划的第一部写十八章,只写了十六章,先前的铺垫没了下文,写不来了,也算写完了。2010年夏天,我便已经搁笔,原拟之大时间跨度,只跨了十五六年,堪发一笑!多年的功夫,既觉弃之可惜,又觉难以问世。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言谈,那个时代的文辞,不照道儿描没那个时代的味道,照道儿描又离当代太远。想来想去,不如让一场鼠灾了结为好。

挚友徐炜宇先生坚以为不可,多次催促,见必提及,是亦强赶鸭子上架。我也只好企身鼓翅,勉为其难。因浼柯文辉先生赐序。

柯老年事已高,数十万言之芜杂文字,粗翻一过亦大费精神。不意先生审阅两过,费时两月有余,赐序六千余言,谬奖固所惭愧,而所示通书之病灶及修改意见,诚迷津宝筏,敢不心悦诚服。奈脑力已无可如何,深负先生厚意矣。于此再拜致谢。

张辉先生,儒商也,十余年前造意,复斥资锓版,是诚此书之真作者。张灿先生亦于此书多所费心。大德不言谢矣!

古欣璋

2012年7月29日于吟奈何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