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俘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显明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显明所著的《战俘营》以发生在日本战俘第二收容所重庆分所里的真实故事为素材,结构故事。选取日本战俘第二收容所原主任管理员康大川(康天顺,中共地下党员),原上校管理员沈起予(重庆巴县人,曾留学日本,左联作家,中共党员),原收容所编译员李兰等为原型,塑造了吴侃之、王玉琳等形象。小说为了还原历史,记叙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蒋介石在重庆南温泉小泉的中央政治学校的活动及校长官邸被炸,冯玉祥、宋美龄率领记者到收容所采访、与日军俘虏晤谈,国民政府军政部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日本反战同盟会长鹿地亘等到收容所的活动,日本汪伪政府派遣特务破坏收容所管理等等。小说虚构了部分故事和人物之问的关系,形成了现在的故事情节。

内容推荐

1939年,国民政府在重庆巴县设立了关押日军俘虏的日本战俘营。战俘经过中共地下党员的教感化育,有的恢复了人性,有的转变为反侵略、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士。陈显明所著的《战俘营》以地下党员与日本军国主义者之间展开的反侵略与侵略、教育与反教育的残酷斗争中所发生的故事为主要情节,以地下党派到战俘营的管理员吴侃之、王玉琳等对日机飞行员杉本一夫、女战俘池田敏子等日本战俘进行反战教育为主线,与日汪特务史怀书、袁贞平等争夺紫密码情报为副线,力图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血腥罪行,反映共产党领导的另一条战线上的抗日业绩。通过塑造吴侃之、王玉琳等形象,揭示正义战争必胜、侵略战争必败,警示人们勿忘国耻,珍视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

五辆黄色大卡车,载着俘虏、警卫士兵,在码头上坑坑洼洼、脏水横溢的公路上颠簸着,驶向江边的车渡码头。

这些乘车人,有的西装革履,穿戴整齐,衣冠楚楚;有的百结纳褂,破绽百出;有的长袍马褂,皮革锃亮;有的目光阴鸷,面无表情,若有所思;有的满脸沮丧,神情呆滞,精神委顿。随着车身的颠簸,车上不时爆发出阵阵叽里呱啦的谩骂声。敞篷车厢两边,几名荷枪实弹的士兵,不时用枪托推挡着那些晃来荡去、骂声不绝的男女。

一辆卡车上,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一只手抓着车厢的烂木板,一只手将手腕上套着的铁链子摇得哗哗响。他想挣脱那链子,但显然徒劳无益,只得将愤怒发泄在那木板上。他这一抖动,将链子连着的另一个汉子的手牵上去,甩下来。汉子气恼地用手拐子在男子腰上狠狠撞了一下,骂着粗话。被骂的男子哼了一声,继续摇晃着手腕。由于铁链子还连着同一方向站着的人,加上车子摇晃不已,那些人便前倾后倒,骂声不断。

车厢的另一面,一群男人中间,站着三个年龄都在三十多岁的女人。她们头上高高地绾着宫娥似的发髻,脸色苍白而光亮,如同一张有光纸,目光闪烁不定,迷惘而飘浮。她们被几个战俘挤压在车厢一角。其中一个男人趁着卡车的摇晃,将手伸到一个女人胸前,不停地掐着,女人不敢吱声,眼里噙着泪水,无助地望着天空。

卡车上装载的是一批日本俘虏。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军队在对日作战中,俘虏了大批日本鬼子。国民政府为了关押这些俘虏,在陕西宝鸡、重庆太阳山、湖南常德、贵州镇远建立了日本俘虏收容所。后来,国民政府先后在重庆巴县鹿角乡刘家沟、王家湾、孙家沟等地也建立了日本俘虏收容所,这些收容所,各自取名为“博爱村”、“和平村”、“新亚村”、“正义村”,战俘在收容所里,一律叫“村员”,不过,当地的人们,习惯上将俘虏收容所称为日本战俘营。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军政部在重庆临江门附近一个名叫太阳山的地方,关押了一些俘虏。后来,军政部决定将这批战俘转移到巴县俘虏收容所新址和平村。今天,从储奇门码头过河的这批战俘,就是送往鹿角俘虏收容所和平村的。

转移日本俘虏卡车车队五辆车后,还跟着一辆吉姆牌黑色小轿车。车上坐着两个男人,目光机警、表情冷酷。

蓄着山羊胡子的人问:“保山,杉本一夫真的背叛了天皇?我们真要把他消灭?”

叫保山的胖子回答:“据我们隐蔽在战俘收容所的人提供的情报,敌人盯着杉本一夫很久了,不让他永远闭上嘴巴,会给我们带来极大威胁,机关长命令我们,见机行事,不能救他出来,就地消灭。”

“国民政府的士兵看得那么严,我们怎么行动?”

“还早。紧盯着,伺机行动。如不能得手,我们的飞机来轰炸时,趁混乱再下手!”

卡车摇摇晃晃驶过浮桥,停在车渡渡船上。

车渡渡船在运载车辆时,需要来渡江的车辆基本载满后,才开船。所以,转移俘虏的车队,需要在车渡渡船上等候一段时间。

停在最前面的一辆卡车驾驶室里,除司机外,后排还坐着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这个男人叫吴侃之,是刚刚才任命的日本俘虏收容所上校副所长。

吴侃之跳下车,站在车渡渡船船舷处,望着滚滚长江,古老重庆城的江边吊脚楼尽收眼底,看到眼前的一切,他心情格外沉重,浓眉紧锁,脸色凝重。

P1-2

后记

我的老家,重庆巴南区鹿角镇(现为南温泉街道),有个叫梁家边的大院子,儿时,我曾在这里玩耍,后来,从父辈兄长处知道,梁家边,曾经是国民政府军政部政治部设立的日本战俘第二收容所重庆分所的所在地,收容所管理人员叫它“和平村”。这里曾经关押、收容了从重庆太阳山(重庆市中心的一个小地名)和贵州镇远县转移来的几百名日本战俘。这里曾发生过日本战俘逃跑、汪伪特务破坏收容所管理等故事,也发生过当地农民悉心照顾日本战俘的动人故事,特别是一个叫陈二嫂的农妇,不顾家人反对,也不顾家庭贫苦,悉心照顾一名日本女战俘的故事,至今还流传着。

我参加工作后,出于对抗战文化的好奇,收集了一些日本战俘第二收容所重庆分所的资料,企盼某一天能写点文字公诸于世,警醒世人:不忘国耻,维护和平,反对战争。

二○○三年,在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两年时,我根据采访、收集到的史料,创作了一部以反映日本俘虏收容所为题材的中篇小说《红灯行动》,该小说后来发表在河南的《传奇与故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专刊上。完成了《红灯行动》后,意犹未尽。二○○八年,我在完成了长篇小说《风雨晓月楼》之后,开始创作《战俘营》,写了十八万字的初稿,自己觉得不太满意,搁置起来,又投入到长篇历史纪实小说《杨沧白》的创作之中。待《杨沧白》付梓成书后,又即将迎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了。于是,我在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宣传部、巴南区政府文广新局的支持下,重新修改《战俘营》,经过近两年的艰辛,写成了现在的《战俘营》。

《战俘营》以发生在日本战俘第二收容所重庆分所里的真实故事为素材,结构故事。选取日本战俘第二收容所原主任管理员康大川(康天顺,中共地下党员),原上校管理员沈起予(重庆巴县人,曾留学日本,左联作家,中共党员),原收容所编译员李兰等为原型,塑造了吴侃之、王玉琳等形象。小说为了还原历史,记叙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蒋介石在重庆南温泉小泉的中央政治学校的活动及校长官邸被炸,冯玉祥、宋美龄率领记者到收容所采访、与日军俘虏晤谈,国民政府军政部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日本反战同盟会长鹿地亘等到收容所的活动,日本汪伪政府派遣特务破坏收容所管理等等。小说虚构了部分故事和人物之问的关系,形成了现在的故事情节。

小说《战俘营》以日军大轰炸重庆为背景,以地下党员与日本汪伪政府派遣的特务之间展开的侵略与反侵略、教育与反教育的残酷斗争为素材,以地下党派到战俘营的管理员吴侃之、王玉琳与汪伪特务史怀书、日本战俘日机飞行员杉本一夫、特务吉田太郎、女战俘池田敏子之间的斗争为主要情节,力图歌颂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精神,力图反映共产党领导的另一条战线上的抗日战争业绩,力图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血腥罪行。通过塑造吴侃之、王玉琳等形象,歌颂抗日战争中特殊战线上的英雄,揭示正义战争必胜、侵略战争必败的真理,警示人们不忘国耻,珍视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在创作《战俘营》时,得到了重庆市巴南区委宣传部的支持,将该书的创作纳入了巴南区实施的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得到了巴南区文广新局的扶持,专门安排副局长吕勇才带队,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黎明参与,到贵州镇远县的俘虏收容所原址考察,还安排与该县文物局、县政协文史委的同志座谈,和部分研究俘虏收容所管理沿革、反战同盟史的专家交流情况。小说初稿形成后,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文联、区作协,还联系组织了有重庆市作协、文联的专家参与的改稿会,与会同志就小说的故事、人物、语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建议。没有巴南区相关部门的支持,没有贵州镇远县文物局的帮助,此小说是难以顺利成书的。在此,谨表示谢意。

陈显明

2014年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1: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