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纯粹的青年诗家,一部纯粹的当代诗话。
青年作家龙平首次亮相,开创诗词赏析全新路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柯小刚教授特别作序推荐!
龙平著的《千秋寂寞心(古典诗词感发)》分五卷,分别为:诗之大义、诗之赏鉴、诗之修辞、诗之体类、诗与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千秋寂寞心(古典诗词感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龙平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纯粹的青年诗家,一部纯粹的当代诗话。 青年作家龙平首次亮相,开创诗词赏析全新路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柯小刚教授特别作序推荐! 龙平著的《千秋寂寞心(古典诗词感发)》分五卷,分别为:诗之大义、诗之赏鉴、诗之修辞、诗之体类、诗与人生。 内容推荐 龙平著的《千秋寂寞心(古典诗词感发)》以小品文的形式呈现,凡五十篇。一篇之中,大多分为两个部分:一则解释主诗,一则论述诗法。约而言之,一为诗词之大义,一为诗词之鉴赏,一为诗词写作之要点。可供广大诗词爱好者研习、使用。 目录 第一卷||诗之大义 诗心 说“真” 善同作者 诗之语 闲说宁静 理性与直觉 纯粹之观照 身心之自然化 论灵感 性情说 第二卷||诗之赏鉴 诗外求诗与诗内求诗 生命之色彩 诗之情味 出与入 语汇系统 主客体之转化 神韵与沉潜 诗与时间 情与景 写景与用事 说比兴 说笔调 漫说几种诗风 第三卷||诗之修辞 诗之衔接与逻辑 文字与意象 文字、明暗与感受 动静之间 诗境与用字 论开合 浅说择景 写景之画面感 略谈比喻 说用典 动词之妙用 说炼字 说虚词 说移情 说通感 第四卷||诗之体类 咏怀诗引论 咏史与诠释 咏史诗中之时间 略说宋人诗法 宋人哲理诗浅说 有关悼亡之诗 唐人边塞诗简述 闺怨诗浅说 有关少女心理的诗 第五卷||诗与人生 对人生之认识 性格之于际遇 情感及其悔悟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诗心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 天气微寒,窗外枝条垂下,绿芽轻抽,已是春起时候。此时独坐,不觉静默。万千生机,都来身前。蚯蚓在地,蠢蠢欲出;黄鸟入鸣,斜斜似坠。有时春雨渐发,春雷乍闻,丝毫不觉烦闷,唯觉有无限欢喜。而最美好者,即少游所谓“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其间意味,正自使人有烟波江上、迷离不清之感。恍恍惚惚,若有若无,半醒半醉,寒暖交复,非在春季,何能有之耶? 昌黎一生好作奇僻文字。其《与冯宿论文书》曰: 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为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即人必大怪之也。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又《答李翊书》自述其为文之道曰: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而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亦曰: 自吾居夷,不与中州人通书。有南来者,时言韩愈为《毛颖传》,不能举其辞,而独大笑以为怪,而吾久不克见。 是非独时人,即其自身,亦以其文为怪。然今之怪,适为后世之常;而今之常,则往往灭于时间之流也。且怪则怪矣,若能有所树立,则尤胜于不怪而无以立者。故陶明溶《诗说杂记》曰: 旁门小法,虽非诗之正轨,然作者直抒胸臆,自立面目,亦正有所不得已。孟子曰:“五谷者种之关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以是而观之,则宋明诸家,如黄山谷、陈后山、永嘉四灵与钟惺、谭元春之属,历来论诗者,虽多有诟病非议,然究其实,亦自有独立而不可磨灭之处,不当一概抹杀也。 昌黎为文如此,而作诗亦如此。其诗虽于思想、情感上几无创见,然结构、炼字上,则烁乎可追老杜。其次则是以文为诗,此点尤为宋人所取法。此类诗篇,如《山石》《石鼓》之什,皆为唐人中特立之作也。 然情之所发,有时常有不能自已,亦不待自已者。此时则一切手珐,皆弃而不复想及,而只是纯然发出,任心写去。而此等著作,于文学史中,又多为万古传诵者,如昌黎之《寄十四郎文》、东坡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袁枚之《祭妹文》等。《早春呈张水部》一篇,亦是如此。 首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御街也,宽而广也; “小雨”,非大雨也,若大雨,则不暇观察,亦殊无美感也; “润如酥”,极入微,极形象,正见其细滑而湿软也。当初春之时,小雨溶溶,此时打一把伞,漫步大街之上,则亦极美矣。秦少游《浣溪沙》词有日“无边丝雨细如愁”,正自有此情态。 次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接上句而写,言雨草交染之景也。雨中草色,只是浅浅淡淡一抹影子,远观则有,近看则无,此颇与王维诗“青霭近看无”相类。此句向来为千古佳句,即因其写出一种朦胧而不能细察之情味,而此种情味,又最是动人心怀,况周颐所谓“烟水迷离之致”也。 三四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以对比之法,升而总言之也。三句提振总言,直说一二句所述景,殆是一年中最好之时。末句则转而说三、四月间,烟柳满目,则无甚可观,反不如早春之时,若有若无,轻淡可爱矣。诚所谓扬彼之短,益见此之长也。 绝句如小令,律诗如长调,即在绝句、小令,大多直起直落,一下写毕,不需如律诗、长调般要铺陈、敷衍也,是以最见诗家才情。 P2-4 序言 有一次书法课后,我的学生鸿羽拿一本打印的小册子给我看,我当天晚上就看完了。就这样认识了他的朋友龙平。虽然到现在还没见过面,但似乎已是久违的故知。 这样的感觉确实久违了。无论对于中文诗话的书写传统来说,还是对于我个人生命的阅读感怀来说,都是久别重逢的感觉。一个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带来一些自幼就熟悉但又久已不觉的生命感受,正如在龙平的诗话书写中,每每能由外语文学的名字唤起熟悉的中国诗心。 这样的写作是旧的,又是新的,因为它是正在生长中的。在旧典和新文之间,用生命去感受和化育,岂不正是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诗人共同的事业?岂不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文化生成,总是诗人走在最前列?以及,无论哲学、宗教、艺术、科学还是政治,在其最精微、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总是有一颗诗的灵魂,无论他们写不写“诗”、是不是“诗人”。 在这个意义上,“诗学”绝不仅仅是“文学”“美学”或“文艺学”,而且是人类的基本学问、原初学问、普遍学问。为什么读诗之余要写诗话?写诗之外要有诗学?远不是“帮读者提高鉴赏能力”或“抒发一下自己的读后感”所能涵括。此外还能有什么?相信读者在龙平的这本书中可以找到很多。 乙未之夏于古典书院精舍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柯小刚(无竟寓) 书评(媒体评论) 这样的写作是旧的,又是新的,因为它是正在生长中的。在旧典和新文之间,用生命去感受和化育,岂不正是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诗人共同的事业?岂不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文化生成,总是诗人走在最前列?以及,无论哲学、宗教、艺术、科学还是政治,在其最精微、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总是有一颗诗的灵魂,无论他们写不写“诗”、是不是“诗人”。 在这个意义上,“诗学”绝不仅仅是“文学”“美学”或“文艺学”,而且是人类的基本学问、原初学问、普遍学问。为什么读诗之余要写诗话?写诗之外要有诗学?远不是“帮读者提高鉴赏能力”或“抒发一下自己的读后感”所能涵括。此外还能有什么?相信读者在龙平的这本书中可以找到很多。 ——柯小刚(同济人学人文学院教授,古典复兴书院创办人,道里书院山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