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他差一步改变历史(纳粹情报局长的阴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理查德·巴塞特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纳粹党掌权德国之后18个月,由希特勒指定,威尔海姆·卡纳里斯出任德国军事谍报局(Abwehr)负责人。不过卡纳里斯却暗中反对希特勒的纳粹政权,认为希特勒将会挑起一场德国无法获胜的战争。《他差一步改变历史(纳粹情报局长的阴谋)》为你描述这个丘吉尔认为英国最亏欠的人;杜勒斯认为“现代历史上最勇敢的人”;斯科尔兹内认为的“最大的叛国者”……

沃尔特·施伦堡在回忆录中说:让卡纳里斯去找叛徒,这简直等于让山羊给你看花园。他是苏联人眼中“欧洲最危险的人”。本书由理查德·巴塞特著。

内容推荐

希特勒的情报局长卡纳里斯,一个苏联人眼中“欧洲最危险的人”,一个丘吉尔认为英国最亏欠的人。一段敌国之问的秘密交往,数次提前结束二战的努力。

如果普林西普没有刺杀斐迪南,那会怎样?如果德国打败了苏联,那会怎样?如果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瓦解,那会怎样?这本《他差一步改变历史(纳粹情报局长的阴谋)》也带给我们无数的“如果”,包含着无限可能的遐思:如果英国慎重地考虑了卡纳里斯的和平试探,那会怎样?如果西班牙被希特勒绑架,一同占领了地中海入口,那会怎样?如果苏联间谍金·菲尔比没能截断卡纳里斯和孟希斯的接触,那会怎样?如果那瓶白兰地炸弹如约在空中爆炸了,那又会怎样?

《他差一步改变历史(纳粹情报局长的阴谋)》由理查德·巴塞特著。

目录

编者的话

致谢

序言

平装本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海军的传统

第二章 绅士之盟

第三章 豪门之子

第四章 消灭日耳曼

第五章 情报局长

第六章 西班牙

第七章 堡垒坍塌

第八章 沟通之路

第九章 帝国幸存

第十章 全面战争

第十一章 生死决

第十二章 寻觅和平

第十三章 无条件投降

第十四章 谍报局的终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

试读章节

在英国海军眼里,这场令人难堪的捉迷藏,罪魁祸首就是“德累斯顿”号上二十多岁的情报官。卡纳里斯中尉是语言天才,通晓六国语言,在南美如鱼得水,1911年在基尔完成军校学业后,便到此服役。

今天贿赂当地官员,明天发出假情报,“格拉斯哥”号在那个寒冷的三月清晨发现“德累斯顿”号的船影之前,首次客串登场的小角色卡纳里斯就已令皇家海军头痛不已。他的佯攻虚击使敌军循着假电报落入歧途。

福克兰群岛失利后,柏林命“德累斯顿”号取道大西洋返回欧洲,此举在舰长吕德克看来无异于自杀。听过卡纳里斯的汇报,吕德克决定另觅他途,转舵驶向北200英里的智利海岸。在驶入中立国领海之前,“德累斯顿”号将截击逃亡之路上的所有敌国商船。

卡纳里斯需要煤,德国补给船却没有回应他的紧急信号。12月12日,轻型巡洋舰行至蓬塔阿雷纳斯。卡纳里斯说服地方当局准许“德累斯顿”号停靠,直至其重新装满燃料。幸运之至,智利政府在英国逼迫下发布的禁止“德累斯顿”号补充燃料之令,第二天才传到当地,而这也不会是好运最后一次眷顾卡纳里斯。

卡纳里斯不愿久留,他知道“德累斯顿”号出现的消息会传到英国领事米尔沃德的耳朵里。如其所料,至少五艘英国战舰已受命扬帆而来。

闻悉吕德克逃离蓬塔阿雷纳斯,海军部旋即命斯图第“全力追击”。仿若疑虑斯图第在击沉对手之外别有打算,电报特别指出,“目标是毁灭而非扣押敌人”。

然而,就在皇家海军在巴塔哥尼亚海域严密搜索之际,“德累斯顿”号已行过荒凉的埃韦特湾,逃遁至更加遥远的圣诞湾。悍勇的米尔沃德收到“德累斯顿”号现身蓬塔阿雷纳斯的消息,但他的电报既未引起海军部的重视,也未触动接替斯图第职位的斯图达特。卡纳里斯在英国间谍中散布的假情报,使他们坚信猎物身在他方。

“德累斯顿”号的逃亡因2月14日的一场暴风雪而放缓,但到了2月19日,它便好整以暇,击沉了载着2400吨大麦驶往澳大利亚的“康威城堡”号。这自然又激起了费舍尔对斯图达特的一番苛责。

现在,已有多艘英国舰船报称发现“德累斯顿”号的踪迹。“肯特”号就曾与之狭路相逢,但“德累斯顿”号再度漏网而出,这一次,轮到“肯特”号副舰长艾伦为此愤懑怏悒了。几天后,因在福克兰群岛海战中的英勇表现获得巴兹下级爵士勋位的艾伦写道:“我应当追歼它,而不是在此接受荣誉。”

此时的斯图塔特愁容满面,一筹莫展。他深知伦敦命他摧毁“德累斯顿”号一事意义重大,也目睹了其前任与海军部的关系如何因此受损。他决定亲自接手追击。与米尔沃德见面时,他得到了一份可靠的报告,声言“德累斯顿”号仍在附近海域。不幸海军部却相信了卡纳里斯通过巴塔哥尼亚精心散布的消息:“德累斯顿”号藏身于司麦思海峡向北延伸的蜿蜒峡湾中最遥远的角落——盛望口。丘吉尔和斯图塔特落入了陷阱,直到运气不佳的米尔沃德无功而返,发回电报,两人方知是计。另一边,费舍尔也发来电报提醒斯图塔特,北海需要他的舰队。英国海军在此海域仅有的四艘军舰均被卡纳里斯这招险棋蒙蔽,急于歼敌的“布里斯托尔”号撞上珊瑚,舵机严重损坏,入坞修理,“德累斯顿”号则趁机星夜驰往太平洋。

六艘英国军舰已经追击“德累斯顿”号三个月了,海军部却又一次被卡纳里斯设计愚弄,判断“德累斯顿”号溜到了好望角。倒霉的舰长卢斯再次受命转舵,驶向意想不到的地方。

但这一次,卡纳里斯的好运到头了。在英国海军情报处传奇的40号房间内,精干的霍尔与手下的毕业于剑桥的密码破解员,以及拥有德国血统的古怪军官插手了。

班菲尔德称,霍尔于1908年造访基尔时,曾与卡纳里斯有过一面之缘。霍尔此行暗中搜集情报,无疑早已将见过面的军官一一记下,特别是英语流利、前途无量的军校学生们。而早在教师休斯对卡纳里斯的英语写作赞赏有加之前,后者便已熟谙这门语言了。

“能一眼看穿灵魂每一次悸动”的霍尔,或许是最能与“德累斯顿”号情报官分庭抗礼的人。多年后的第二次“对德战争”期间,卡纳里斯听闻伦敦为海军情报处任命了新长官时,直抒对霍尔的敬意:“海军情报部再也不像霍尔将军执掌时那般审慎了。”

用“格拉斯哥”号上信号官的话说,“运气来了”。霍尔的团队破译了卡纳里斯发给一艘运煤船的简短电报:“上午开往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3月9日在此见。少煤。”

对卢斯来说,这就足够了。“格拉斯哥”与“肯特”号、“奥拉马”号再次起程,截击“德累斯顿”号。与此同时,吕德克收到德皇的电报,得到了接受智利羁留的权力,随即通知其政府,他会在坎伯兰湾等待智利军舰前来监管。

卡纳里斯的狡猾早已激起伦敦的强烈反应,霍尔此次截获的电报再度点燃了丘吉尔的怒火。得悉“格拉斯哥”号已靠近“德累斯顿”号,他下命立即发动攻击。为免其一时冲动酿成恶果,霍尔不惜一改高级情报官单线联系的做法,暗中将丘吉尔之意通知了内阁秘书长莫里斯·汉基。汉基深知此事非同小可,智利中立,丘吉尔此举或将引起的严重政治影响自不待言。P8-11

序言

想为卡纳里斯作传的人几乎找不出比他更难描摹的对象了。尽管安德烈·布里索和海因茨·赫内等人为他写下了精彩的传记,但这位不知何故竟助英国取胜的德国海军上将,在其死后半个世纪以来留给后人的谜团却有增无减。纵然战后对他的评析不止千言万语,卡纳里斯与英国神秘莫测的关系依然为二战史的每个篇章都投下了暗影。因此,虽然心怀一丝胆怯,我还是颤抖着将手中的火把照向了曾为众人探寻,如今却幽暗阴森的国防军情报局地窖。

挖掘秘密行动资料是一个冒险的举动。与某个机构某人的交情并无助益,依然处于《公务员保密法》保护之下的事件尚未解禁,显然也无从讨论。有些部门的人员虽然能就其他话题滔滔不绝,但对我穷追不舍的询问和旁敲侧击的刺探只给予了庄重而友善的沉默。无论知名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卒,都证明了他们对诺言的忠诚。如果研究英国二战期间绝密情报行动的人能学到重大的一课,那便是不可能说服这些机构的人员背弃誓言。对相信没有高效而忠诚的情报机构,国家就没有未来可言的人来说,这确实令人放心不少。

不过,能够与参与刘易斯·纳米尔所谓的当代史“事务”的人们交往,始终是一件乐事。此外,正如他所指出,重大秘密总是会见诸文字,只要你知道要寻找什么,发现它们就并不困难。现有资料对得出令人信服的推理与精妙的演绎功不可没。然而,公开的文献常错误频出,未公开出版的档案又不时自相矛盾。

为了说明这一点,纳米讲了阿瑟·柯南·道尔爵士的一个小故事。从里维埃拉归来的柯南·道尔从巴黎里昂车站乘出租车前往巴黎北站。出租车司机为感谢他慷慨的小费便说:“真是太谢谢您了,柯南·道尔爵士。”当时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不觉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我是谁!”司机答道:“报纸上说您取道马赛从戛纳过来,我看您的发式是戛纳的风格,靴子上还沾着马赛的泥巴呢。”

“你只靠这些就把我认出来了?”困惑不解的作家问道。

“当然不是,”司机又开口了,“行李牌上写着您的大名哪。”

关注卡纳里斯和英国情报部门中与其地位相当的对手斯图尔特·孟希斯爵士的人,同样有大量资料可以参考。毫无疑问,在丘吉尔的默许下,卡纳里斯和孟希斯为实现英德之间的谅解通力合作,本可在1943年结束战争。

至于两人是否见过面,读者会得出自己的判断。记载此类会面的档案当然不会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孟希斯战后再三向记者声称两人从未谋面,似乎与间接证据矛盾。

掌权者的决策标准极少有浅而易见的,战争时期更是如此,尽管这些决策是在现代民主的光芒照耀下做出的。不过,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在我看来,无论见闻何等广博,我这一代人这么做都不恰当——对做出重大决策、改变二战进程的政治家与国家公仆妄下断语。正如利奥·埃默里所说,只有具备处理重大事件的实践经验,才能对公众人物的行为做出客观评判。而在谍报圈,面对更多混乱迥异的选择,对于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其情势与抉择自然是难以理解的。

卡纳里斯的故事将当权者在20世纪的危难时刻所面临的选择展露无遗。是抓住唾手可得的机会,提前两年结束战争,从而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还是按1945年战胜国苦心拟就的均势计划维持半个世纪和平,尽管中东欧国家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二者也只待读者去权衡了。

卡纳里斯在1943年的失败所带来的结果之一,是德国在20世纪经历了彻底的毁灭,但它在21世纪再度崛起,在国际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毫无疑问,在很大程度上,德国已成为基督教民主国。家,支持合作与共识,拥护与纳粹政权信条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念。纵然有瑕疵,联邦共和制依然被证明是欧洲两代人得以享受和平的基石。

没有1943年至1945年间的灭顶之灾,同样很有可能实现相同的转变。但看看激烈反抗战后德国新政权的家庭绝望而痛苦的经历,以及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重新融人社会的艰辛,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纳粹主义的病毒与其裹挟的强烈仇恨,只有在最全面的免疫计划之下方无生存之处。

也许,在卡纳里斯眼里,21世纪的德国或多或少已成为凯恩斯口中“浸润于西方文明”的德国,一个令海军上将卡纳里斯与共谋者为之奋斗、以死相许的德国。

书评(媒体评论)

“简洁而引人入胜……杰出而谦逊的卡纳里斯跃然纸上,他拥有钢铁般的意志、超凡的勇气与过人的智慧;他相信肮脏的间谍工作若由高尚的绅士掌握,便不会如此卑下龌龊。”

——《文学评论》

“这本书用精彩的细节描绘了复杂阴暗的国际向谍圈,以及看似忠心耿耿的卡纳里斯试图推翻希特勒统治的惊人故事。”

——《晚报》

“令人着迷。”

——《标准晚报》

“一部富有启发性的传记。”

——《金融时报》

“不同寻常,趣味盎然。”

——《卫报杂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