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想做好孩子(适合4年级阅读)/世界经典文学分级阅读文库/世界经典文学小学生分级阅读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英)伊迪斯·内斯比特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想做好孩子(适合4年级阅读)》讲述了巴斯塔布尔家的六个孩子和他们的两个同龄朋友之间的故事。他们因在自己家中闯了祸而被送到乡村过暑假。在乡村时,他们因为想当好孩子而成立了“好孩子协会”。他们确实做了一些好事,却被大人误解。有时他们又好心办了坏事,不过最终还是想出了弥补的措施。经过这样的混乱,他们不知不觉地成长了。尽管后来的生活中他们还是难以避免地会淘气,但丰富的乡间生活让他们变得更为自信。这本书的叙述者是巴斯塔布尔家的六个孩子们中的一个,但作者伊迪斯·内斯比特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他是谁,这就需要细心的读者自己去发现。书中充满了富有童趣的细节。

内容推荐

《想做好孩子(适合4年级阅读)》讲述了巴斯塔布尔家的六个孩子和他们的两个同龄朋友之间的故事。巴斯塔布尔家六个孩子因闯祸而被送到乡村去过暑假。在乡下,他们成立了“好孩子协会”,并做了一些好事。但更多时候,他们却好心办了坏事一一修好了牛奶室的窗子,却让牛奶锅子从打开的窗子掉进了壕沟里;费尽心机去捞锅子,有人却踩到空罐头盒,不幸割伤了脚;想让壕沟大宅的家畜组成一个马戏团,结果却被动物们搞得狼狈不堪;探险时,想学“海狸”筑坝,却引得河水淹掉了新收割的大麦……好在每一次制造混乱后,他们都通过努力弥补了过失。而在这样的磨砺中,孩子们不知不觉成长了……

伊迪斯·内斯比特的描述真切细腻、曲折生动,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富有人生的启迪。因此,非常适合小读者们课外阅读。

目录

第一章 丛林游戏

第二章 “好孩子协会”成立了

第三章 比尔的墓碑

第四章 去神秘塔

第五章 水的灾难

第六章 马戏团

第七章 做海狸的探险家

第八章 出身高贵的婴儿

第九章 猎狐狸

第十章 假古董事件

第十一章 慈善吧台

第十二章 坎特伯雷朝圣者

第十三章 龙 齿(又名:军队种子)

第十四章 艾伯特的舅舅的“奶奶”

阅读链接

精彩导读

阅读延伸

试读章节

很快我们就习惯了这里的环境。现在一切都好了,生活样样满足,可奇怪的是,它们不再让你感到特别欢喜,如果要是把这一切都收走,当然又会非常沮丧。因为习以为常了,于是你还会想再要些什么。要些什么呢?爸爸说,这是财富让人变得贪婪;可艾伯特的舅舅说,这是积极进取;而写诗的莱斯利太太说,这样的心理有一个名称,叫“神圣的不满足感”。印度叔叔开玩笑说,我们需要的只是面包、水和一顿揍。

我们是在圣诞节住到这座红色的房子里来的。过了圣诞节,我们就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我们读书非常用功,直到夏天天气热了,老师们的脾气变得很坏。两个女孩一直希望天冷的时候才考试,可这也只是希望,学校里的老师才不管你想什么时候考试呢。

接下来放暑假,我们又能自由呼吸了。可是才快活了几天,我们就感到失落,像是忘掉了什么,或者缺了点什么。希望有些事发生,却又说不清什么事。直到爸爸说:“我请福克斯先生让他的两个孩子到这儿来,和你们一起过一两个星期。他们圣诞节来过,你们还记得吗?你们要对他们好,让他们在这里高高兴兴,明白吗?”

我们很高兴有两个新伙伴即将加入。当然记得他们了——两个皮肤白白的小家伙,胆子很小,像白色小老鼠。圣诞节后,他们没来过,因为男孩丹尼(其中的一个)生病了,他们就在拉姆斯盖特和姑妈住在一块。

好客的艾丽丝和多拉立刻行动起来,恨不得马上给客人准备卧室。可是女仆简只让她们去花园里摘一些花来,插在壁炉架上的花瓶里,其他都不用她们操心。

客人的火车12点27分到,我们都跑去迎接。谁知道,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他们的姑妈。她穿着黑连衣裙,上面镶嵌着珍珠,头戴一顶看上去很紧的帽子。真是吓人!当我们摘下帽子时,这位姑妈很凶地问我们:“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说:“我们是来接戴西和丹尼的,我们是巴斯塔布尔家的孩子。”

“是这些小家伙吗?你们认识吗?”她问戴西和丹尼。

好吧,这位粗暴的姑妈令我们简直为戴西和丹尼感到难过。我们或许不是很整洁,因为我们刚才还在灌木林里玩捉强盗,不过还是

丹尼和戴西说记得我们。戴西的样子好像要哭了。

这位姑妈这才叫来马车,让丹尼和戴西上车,告诉车夫地址,然后说:“你们两个小姑娘可以坐车去,但你们这些小男孩得自己走。”

马车走了,我们也跟着走。这姑妈还回头对我们说了几句话,类似于梳好头发、戴上手套之类的。所以奥斯瓦德没让她再说下去,赶紧对她说了一句“待会儿见”,骄傲地转过脸,其他男孩也一样。只有那种穿镶嵌珍珠的黑裙子的太太才会说“小男孩”。

我们到家时,坐马车回来的四个人已经坐在了干干净净的起居室里。两个姑娘正在有礼貌地问两个客人一些问题,可他们只回答“是”或“不是”,要么就是“我不知道”。这可真别扭!新来的小客人永远不适合当骑士、游侠,也不会骑马穿过整个法国送红衣主教的秘密来信;当面临危险时,他们也不会有办法甩掉敌人。他们只会说“是、不、请、谢谢”,而且他们非常整洁,吃东西前后总要把嘴巴擦得很干净,嘴里有食物时也不开口说话。

午饭后更没劲了。

我们拿出我们所有的书,他们说“谢谢”,却不好好看。我们把玩具也全拿出来,他们也只说“谢谢,这很好玩”。越来越没劲,喝下午茶的时候,大家话也不说了。只有诺埃尔和霍·奥两个人在聊板球。

下午茶过后,爸爸进来和客人还有姑娘们打牌玩,这才好些。可到了晚饭时间,奥斯瓦德觉得再也无计可施,没劲透了。以前我从不爱睡觉,可这一天我希望就寝的时间快点到来。P3-5

序言

众所周知,读书,是一个人不可忽略的重要的精神活动和文化享受,是一个孩子成长为栋梁的捷径,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那么,读书是如何引导并帮助我们成长的呢?

第一,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扩充经验。因为一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很少,他的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在人生经历之外,我们扩充经验的唯一的办法大概就是读书了。书本所包含的丰富经验会帮助我们扩充生命内容,增加生命厚度,提升生命质量。

第二,读书可以创造经验。比如,我们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叫圣地亚哥的老人到海上捕鱼,历尽艰难,才捕到一条马丁鱼。在拖着这条马丁鱼返程的时候,却有无数鲨鱼紧跟船后,将马丁鱼吞食殆尽。回到港口,看见这条鱼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虽然失望却并不沮丧。这部小说告诉我们:这个老人,你可以消灭他,但你永远不能打败他;在重压之下,人可以有一种优雅风度。如果你看过这篇小说,理解了它的题旨,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就知道了什么叫失败,什么叫胜利。那么,你对胜败就会有一种非常哲理性的理解,你就创造了新的人生经验。

第三,读书使我们高贵。这是读书容易为我们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有些人,如果他不读书,我们无法想象结果会怎样。比如,鲁迅。鲁迅是一个瘦小、干巴的老头,如果他不读书,走在大街上,你未必会看他一眼。可是今天,每当我面对鲁迅当年的黑白照片的时候,我犹如来到了高山之下,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他压迫着我。这种巨大的力量是读书读出来的。是书本给了他一种气质、一种力量、一种境界。读书使他变得崇高而高贵。读书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改变你的内心,而且可以改变你的外形,影响你的谈吐、举止,使你获得一种气质。

读书,它就是一种宗教。在古代,读书人对书本是十分虔诚的。读书之前,必先净手清心,甚至焚香沐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行为。我们对书,应该有一种敬仰之心。如果,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丢掉书本,那么,我们什么也不会丢掉了。读书的问题,对社会而言,是读与不读的问题;对学校而言,则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而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他们手中的书,有些只是好玩、有趣、热闹,在我看来根本不值得一读的书。这些书对中小学生的写作无益,对成长有害。

其实,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书:有文脉的和没有文脉的。而那些所谓好玩、有趣、热闹,会破坏你的阅读趣味的书,就是没有文脉的书。而经典,文脉自存。阅读经典,文气——文学的精魂会由纸墨顺着你的指尖,渗透进你的血液。不妨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曾近乎痴迷地阅读鲁迅的作品。到了初中,我成了当时班上,甚至全校写作最好的孩子。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挥毫而就,竟写了三本作文本。作文的时候,我就觉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思想,鲁迅的境界,乃至鲁迅说话的语气,就顺着我的笔流淌到我的作文本上。当时,我不知道这叫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它叫“文脉”。大家审视一下,你们手中的书都是有文脉的吗?你有足够的鉴别力和自制力吗?

所以,中小学生应该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甚至监督之下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才可能是有效的;不能由着自己去追求所谓“快乐阅读”,因为85%的经典作品的阅读都不可能让你快乐。你读安徒生的作品能快乐吗?你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快乐吗?一味追求低层次的情感刺激和享受,只会让你变成一个轻飘飘的、没有质量的人,一个肤浅的、对世界缺少深刻认知的人。你愿意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吗?

阅读经典,让我们明锐、深刻而优雅。各位,我们不得不重视阅读所带给我们的影响。阅读之路,任重而道远!

(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经典阅读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书评(媒体评论)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鲁迅

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

——美国当代阅读研究专家 吉姆·崔利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中国当代教育家 朱永新

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没有这个底子,人性会很糟糕。从这个层面说,文学阅读属于美育范畴。当下,美育的空缺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误。因为这个失误,中国的教育系统成了一个残缺的系统。这个课一定要补。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 曹文轩

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是每位语文教师分内的职责。考试分数只代表当下,读书习惯影响一生。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教版《小学语文》主编 崔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