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塔利·比安基的代表作。这部书1927年出版,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了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是语文新课标阅读书目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森林报(插图典藏本)(精)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苏)维塔利·比安基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塔利·比安基的代表作。这部书1927年出版,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了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是语文新课标阅读书目之一。 内容推荐 维塔利·比安基著的《森林报》采用报纸的形式,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记述了森林居民生活中的各种故事,将动植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本书是《森林报》的插图典藏本。 目录 写给读者的话 我们的第一位森林记者 森林年 每年的森林日历 春 第1期 冬眠苏醒月·春季第一月 第2期 返回故乡月·春季第二月 第3期 唱歌跳舞月·春季第三月 夏 第4期 鸟儿筑巢月·夏季第一月 第5期 小鸟出生月·夏季第二月 第6期 成群结队月·夏季第三月 秋 第7期 告别故乡月·秋季第一月 第8期 储粮过冬月·秋季第二月 第9期 冬客来临月·秋季第三月 冬 第10期 冬雪初现月·冬季第一月 第11期 饥寒交迫月·冬季第二月 第12期 苦等春天月·冬季第三月 哥伦布俱乐部 基特的故事 打靶场答案 “锐眼”称号竞赛答案及解释 试读章节 第一只鸟蛋 群鸟里面,就数乌鸦下蛋下得最早。它把巢筑在高大的枞树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母乌鸦一直待在巢里,因为它生怕蛋被冻坏,蛋里的小乌鸦被冻死。它吃的食物由雄乌鸦专门送来。 雪里的吃奶宝宝 兔妈妈生下了兔宝宝,这时田野上还覆盖着积雪呢。 兔宝宝一出世就睁开了眼睛,身上穿着暖和的皮袄。它们生下来就会跑,吃饱了奶就四处跑开,躲到灌木丛中和草丛下,静静地躺在那儿,既不叫唤也不淘气。兔妈妈早已跑得不知去向了。 一连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兔妈妈早就忘记了兔宝宝,在田野里蹦来蹦去。但是兔宝宝们依旧躺在那里,它们不敢乱跑。因为一乱跑,它们就会被老鹰发现,或者被狐狸觅到脚印。 瞧,终于有只兔妈妈跑过来了。咦,这不是它们的妈妈,是别人的妈妈,是位兔阿姨。兔宝宝跑到它跟前吱吱叫:“喂喂我们吧!”行啊,吃吧,吃吧!兔阿姨把它们喂饱了,又朝前跑去。 兔宝宝又躺回到树丛里。这时,它们的妈妈正在别处给别家的兔宝宝喂奶呢。 原来兔妈妈们定下了这么一条规矩:所有的兔宝宝都是大家的孩子。不管兔妈妈在哪儿遇到兔宝宝,都要给它们喂奶。不管兔宝宝是亲生的还是别人家的,都一样对待! 你们以为兔宝宝没有兔妈妈照顾,就过得不幸福吗?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它们穿着皮袄,身上暖洋洋的。兔妈妈们的奶香浓可口,兔宝宝吃上一顿,好几天都不饿呢。 等到第八九天,兔宝宝就开始吃草了。 第一批花 开出了第一批花。不过,地面还被雪覆盖着,在地上找不到它们。森林边的水在潺潺地流,沟里的水满到了边沿。瞧,就在这里,在这褐色的春水上面,在光秃秃的榛树枝上,第一批花开了。 从树枝上挂下来一根根柔软的灰色小尾巴,我们把它们叫作菜荑花序,实际上它们并不像葇荑花序。只要把小尾巴摇一摇,就会看见从上面飘落下许多花粉。 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这几根榛树枝上,还长出了别的花。这种花,三三两两地长在一起,很容易被人当作幼芽。只是在每个“幼芽”的尖上,长出一对颜色鲜红的既像细线又像小舌头的带状物。原来这是雌花的柱头,它们吸收从其他榛树枝上随风飘来的花粉。 风毫无羁绊地在光秃秃的树枝间游荡,既没有树叶也没有其他物体阻止它去摇晃那些小尾巴,或者吸收花粉。 总有一天,榛子花会凋谢,葇荑花式的小尾巴会脱落,那些幼芽般的奇妙小花上的红线会干枯;到那时,每一朵这样的小花,都会长成榛子。 ■发自尼·芭芙洛娃 春天的计谋 在森林里,凶猛的动物经常攻击和善的动物,无论在哪里看见小动物,它们都会猛扑上去。 冬天,在洁白的雪地上,人们很难迅速发现雪兔和白山鹑。可是现在雪正在融化,好多地方的地面已经露出来了。狼、狐狸、鹞鹰和猫头鹰,甚至像白鼬和银鼠这样的小食肉动物,都能隔老远就看见白兽皮和白羽毛,在冰雪融化后的黑土地上一闪一闪的。 因此,雪兔和白山鹑就耍起计谋:它们开始脱毛,改换成其他颜色。雪兔变得灰不溜秋的;白山鹑脱掉了许多白羽毛,在原来长白羽毛的地方,长出了带黑条纹的褐色和红褐色的新羽毛。在兔子和山鹑换装之后,人们不太容易发现它们了。 有些攻击型的食肉兽,也只得换装了。冬天,银鼠浑身上下一身白;白鼬也一样,只有尾巴尖是黑色的。那时,它们很容易在雪地上悄悄爬到和善的小动物跟前去,因为它们的毛皮和雪一样白,不容易被发现。不过现在它俩都换毛了,变成了灰色的。银鼠浑身灰色;白鼬也变成了灰色的,只有尾巴尖还是黑色的。不过,无论冬夏,皮毛上有个黑点都不会坏事,雪地上不也有黑点吗?那是垃圾和小枯枝呀。而在地面和草地上,这种黑斑点就更多啦。 冬天的客人准备上路了 一群群的小白鸟飞在列宁格勒州各处的行车道上。它们长得很像鸦鸟。这是雪鸦和铁爪鸦,都是在我们这儿过冬的客人。 它们的家乡在北冰洋沿岸和岛屿上的冻原带。还要过上很多天,那里的泥土才会开冻。 雪崩 森林里,可怕的雪崩开始了。 松鼠正在温暖的巢里睡觉。它的巢搭在高大的枞树枝上。冷不丁,一团沉甸甸的雪从树梢上掉下来,正好砸中巢顶。松鼠慌忙逃了出来,可那些刚出世的无助的鼠宝宝,还留在巢里面。 松鼠赶紧扒开雪。幸好雪只压住用粗树枝搭的巢顶。里面那只由松软暖和的苔藓搭成的圆巢,依旧完好无损。巢里的小松鼠,甚至没有被惊醒。它们还很小,跟小老鼠一般大,又聋又瞎,浑身光秃秃的。 湿漉漉的住房 雪不停地融化。那些住在森林“地窖”里的动物,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鼹鼠、胸鼯、野鼠、田鼠、狐狸,以及其他住在地洞里的各种野兽,现在都觉得潮湿难耐。要是所有的雪都化了,它们可怎么过日子啊? 奇特的茸毛 沼泽地上的雪化开了,水在小草丘间蔓延。小草丘下,银白色的小穗在光溜溜的绿茎上摇曳着。难道这是去年秋天还没来得及飞掉的种子吗?难道它们在雪底下挨过了整个冬天?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它们实在太干净、太新鲜了! 只要把小穗采下来,拨开茸毛看一看,谜团就解开了。原来这就是花呀!金黄色的雄蕊和细线般的柱头,露在丝一般润滑的白茸毛外面。羊胡子草就是这样开花的。由于夜里还很冷,所以茸毛是给花保温的。 ■发自尼·芭英洛娃 P12-15 序言 1894年2月11日,维塔利·比安基出生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市。他动听的名字与艺术天赋来源于其意大利祖先。他的父亲是位著名的鸟类学家,在俄罗斯科学院动物博物馆工作。他从小住在博物馆对面,经常和两个兄弟到那里玩耍。博物馆的玻璃橱窗里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标本,而比安基的家简直就是个小小的动物园,里面饲养着猫、狗、小刺猬以及其他各种小动物。 每年夏天,比安基全家都在列别施耶的乡村度过。比安基还不到五岁的时候,就与森林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从此他深深迷恋上了森林和森林中的居住者,动物世界成为他心中珍藏的乐园。比安基的兴趣广泛,受到过各式各样的教育。从圣彼得堡大学自然科学系毕业后,他继续在艺术史研究院深造。但是比安基自始至终都着迷于动物世界、森林和森林中的居住者,因此他认为父亲瓦连京·里沃维奇·比安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父亲使他养成了观察和记录动物生活习性的好习惯,这让他受益终身。 在20世纪20年代初,比安基在远东阿尔泰地区的比斯克市地方志博物馆工作,同时担任中学生物课教师。他一边仔细观察神奇的动物世界和浩瀚无边的原始森林,一边不停地做记录。当时,这些记录毫无用处,只不过是躺在书桌抽屉里的一堆废纸,但是他坚持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几年之后,比安基凭借着这些素材,创作出许多有关大自然及其居住者的引人入胜的神奇故事和小说。 1922年秋,比安基返回圣彼得堡。在那里,他结识了当时一批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很快他在儿童文学杂志《麻雀》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红脑袋麻雀的旅行》,1923年出版了第一本小册子《谁的鼻子更好》。 比安基一生写过300多篇有关动物世界的作品,其中最著名和最优秀的无疑是我们手头的这本《森林报》。就形式的原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而言,这本书至今仍是不可逾越的杰作。在《森林报》上可以读到每月每日在自然界发生的最有趣、最不寻常的事。《森林报》一书由杂志的专栏文章扩充而成,从1924年起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比安基一直孜孜不倦地修改此书,不断增补新的内容。从1928年起,该书多次再版,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 比安基一生写森林写了35年。在他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和童话故事里,他巧妙地把精确的科学知识和优美的诗意融合在一起,成功地找到了诠释神秘的森林世界的神奇语言。比安基是迄今为止最杰出的描写和塑造动物形象的作家之一,他把自己和其他从事动物世界创作的作家称为“无声语言的翻译者”。他把鸟的啾啾声和其他动物的多种声音翻译成了人类易懂的语言,引导小朋友们走进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通过阅读《森林报》,孩子们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起对大自然的关心与热爱,从而培养起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生态美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读者的关注与重视。比安基笔下的动物与动物、人与动植物之间和谐融洽,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的生态美,这有助于青少年读者充分认识到自然的美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态观。但是书中的《打猎》一节有违目前流行的环保与生态美主题,所以在翻译时我们做了删减。 本书的中译本根据俄罗斯苏维埃联邦教育部儿童文学国家出版社1958年的版本译成。作者于1959年6月10日因脑溢血不幸去世,因此该版本是作者生前最后一次的修订版,也是目前在俄罗斯国内最流行的版本。 本译本第一次收录了《哥伦布俱乐部》和《基特·韦利卡诺夫的故事》两个章节。这两部分一共将近8万字,在我国首次被译成中文并收录进中译本,因此该译本是国内目前对《森林报》1958年俄文版(终结版)最完整、最忠实的翻译。《哥伦布俱乐部》讲述了《森林报》编辑部下设的少年自然科学家研究小组不同寻常的发现和奇遇,孩子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俄罗斯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探索。《基特·韦利卡诺夫的故事》由4个独立的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巧妙地融入了10个事实或现象,需要读者朋友们开动脑筋,作出判断。作者以这种新颖独特的形式,促使读者朋友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衷心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我国广大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亦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发现动植物世界的生态美,从小得到良好的生态美学教育! 周露 于浙江大学紫金文苑 2015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