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部地标(中国的沙漠戈壁)/西部地标系列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王涛//陈广庭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荒漠的分类

按组成物质不同,荒漠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和盐漠五大类。其中,岩漠和砾漠属于戈壁的范畴。

1.岩漠

岩漠(rocky desert)指岩石裸露的岩漠或石漠。干旱地区地势较高的地带,因风的作用,再加上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和暴雨的洪流冲刷作用,形成基岩裸露、地面起伏不平、水土缺乏、植物稀少(植被覆盖度一般在10%以下)的地貌景观,这样的地区就叫做岩漠。岩漠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很常见。石漠指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流水冲刷去土壤层,岩石裸露的山地,如云南、广西石灰岩组成的石林。

小型风蚀地貌在岩漠地区较为常见,如蘑菇石、风蚀坑、风蚀洞、风蚀残丘等。岩漠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风棱石相当普遍,多呈三棱形,表面十分光滑,这是它们经受风沙流夹带沙粒磨蚀的结果;二是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和碎石,它们表面水分蒸发时将所溶解的矿物残留下来,并经过磨蚀,天长日久,形成了一层厚约1毫米、乌黑发亮的深褐色铁链化合物——荒漠岩漆,地表呈现黑色,被称为“黑戈壁”。

我国的岩漠,集中分布在新疆东部、河西走廊的西部,包括中央戈壁、嘎顺戈壁及准噶尔盆地东部的诺敏戈壁。

2.砾漠

砾漠(greval desert)指小石子(有棱有角的叫碎石,较圆无棱角的叫卵石)堆积覆盖地面的砂砾石戈壁。砾漠的地表物质成分主要是砾石并夹有沙土,多见于山麓倾斜平原地带。砾漠的物源地区是山地,山地中风化剥蚀的岩石碎屑经流水搬运出山后,随着流水的面状分散,流速大减,所搬运物质沉积在山麓地带。这些山麓堆积主要有冲积和洪积两种:冲积砾石可分布较远,但多顺着河流呈线状,面积有限;暴雨形成的洪水,流量大,流速猛,山坡和山谷的碎屑极易被冲走,沉积在山麓地带,形成大面积的洪积扇,其组成物质砾径大而分选差。这些砾石层堆积很厚,一般越近山麓厚度越大,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风力在砾石层表层进行吹蚀,把较细的物质吹走,较粗的物质残存于地面,从而形成了砾面。

由于山麓河流较多,水分条件较好,砾漠的植被覆盖度可达10%~30%。砾漠形成时间较短,砾石表面岩漆化过程不充分,难以形成荒漠漆皮。砾漠表面仍保留着原来堆积时的灰白色,所以又被称为“白戈壁”。

在我国西北内陆大型盆地的周边,如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在一些山系的山麓地带如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都分布着这类戈壁。

3.沙漠

沙漠(sandy desert)指干旱地区地表为大片沙丘覆盖的沙质荒漠及其边缘的严重沙漠化土地。沙漠地表为沙丘所覆盖,致使地面起伏。沙丘一般高10~25米,低矮者在5米以下,巨大者高100~300米。这些沙丘,一般在风力作用下,都有显著的丘体顺主风方向前移的现象。沙丘移动速度的大小,与风力和沙丘高低有关。在相同风力条件下,沙丘愈高大,移动速度就愈慢。在水分条件较好(如降水稍多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流沙往往被植物固定形成草灌丛沙堆,多为圆形,高度不大,前移不显著。

根据沙丘活动的程度大小,一般将沙丘分为以下三种:

(1)流动沙丘:植被稀疏,覆盖度在10%以下,丘表甚至完全裸露,风沙活动极为显著。

(2)半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为10%~50%,丘表流沙呈斑块状分布,有显著的风沙活动。

(3)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丘表风沙活动不显著。

此外,在荒漠地带外围的半干旱草原地带,也有不少区域被沙丘所覆盖,这就是习惯上称的沙地。如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等。因其性质(特别是风成地貌)与沙质荒漠相似,通常也被泛称为“沙漠”。本书所介绍的沙漠,实际上是沙区,主要指干旱荒漠地带的沙质荒漠及半干旱草原地带的沙地。

4.泥漠

包括泥漠和土漠两种。

泥漠是由黏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形成于干旱地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黏土物质淤积的地方。黏土变干时会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土漠是由土状堆积,如黄土或黄土状岩石组成的荒漠。由于流水的不断冲刷,使地面被密集的流水沟切割。在复合侵蚀地区,雨季季节性流水的水蚀和干季的风蚀都很严重,形成了地面十分破碎的劣地或恶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5.盐漠

盐漠分布在大河下游和湖泊周围,因地下水位高,蒸发强烈,次生盐渍化严重,形成硬的盐壳或盐结皮,一般没有植物生长或只有很稀疏的盐生植物,地面景象荒凉。我国盐漠的盐分多是卤盐(氯化物)、硫酸盐或磷酸盐等。盐漠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分布,以疏勒河下游和罗布泊一带为多。P4-6

目录

第一章 沙漠溯源

 从流沙到荒漠

 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

 就地起沙——沙漠沙从哪里来

第二章 中国沙漠的气候特点

 典型的温带沙漠

 中国沙漠气候的形成

 控制中国沙区气候的三股大气环流

第三章 风沙环境

 风沙运动

 风沙堆积

 风沙危害

 风沙地貌

 鸣沙现象

第四章 绿洲

 绿洲的概念

 绿洲的特性

 绿洲的类型

 特殊的气候效应

 丰富多样的绿洲生物

 绿洲农业

 绿洲的形成与演变

 绿洲生态危机

第五章 沙漠化和沙尘暴

 什么是沙漠化

 沙尘暴

 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现状及发展态势

第六章 沙漠戈壁地区的自然资源

 沙漠戈壁地区自然资源与沙产业

 丰富的光热和风能

 珍贵的水资源和植物资源

 沙漠戈壁的矿产资源

第七章 中国的沙漠和沙地

 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充满生机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中国最美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天上掉下来的腾格里沙漠

 柴达木盆地的沙漠

 神秘的库姆塔格沙漠

 “红色公牛”——乌兰布和沙漠

 “弓上的弦”——库布齐沙漠

 赛乌素——毛乌素沙地

 距离北京最近的沙地——浑善达克沙地

 辽阔富饶的科尔沁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和松嫩沙地

第八章 中国的戈壁

 阿拉善高原戈壁

 新疆东部的戈壁

 河西走廊西北部戈壁

 准噶尔盆地戈壁

 塔里木盆地戈壁

 柴达木盆地戈壁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已加入前沿生活文化的行列。

中国西部的很多地理景观,如雪山、沙漠、戈壁、草原等都是中国之最。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西部自然野性的地理景观也逐渐为人所知。

在《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组织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中,在17类景观中,12类景观的第一名都位居西部。

本套丛书由一线的专业权威人士撰写,丛书主要从自然角度选取具有西部特色的地标性地 理景观作为主体,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出发,配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力求深入浅出、客观详尽地介绍西部地理景观知识。

本书为该套丛书之一《西部地标(中国的沙漠·戈壁)》。

编辑推荐

中国的沙漠,包括戈壁及半干旱地区的沙地,总面积达130.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其中沙质荒漠占45.3%,沙地占11.2%,戈壁占43.5%。在沙质荒漠及沙地面积中,流动沙丘占62.4%,半固定、固定沙丘占33.6%,风蚀地占4%。在戈壁中,以剥蚀作用为主的戈壁占戈壁总面积的32%,余为以洪积及洪积冲积作用为主的戈壁。

本书包括八章,介绍了中国的沙漠和戈壁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沙漠溯源、中国沙漠的气候特点、风沙环境、绿洲、沙漠化和沙尘暴、沙漠戈壁地区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沙漠和沙地、中国的戈壁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