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秋缘斋读书记/读书风景文丛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阿滢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阅读需要“境”——外在的环境,内在的心境。如能在书虫书痴们的熏染下,视读书为趣事,寻得思想的养料,进而达至光明通透的境界,岂不快哉!“读书风景文丛”即是这样一套引导读者与书结缘、与书友结缘的书话随笔集。

“读书风景文丛”第一辑合18个分册,作者大多是当今读书界较有名气的作家、书评人、媒体人,内容多为读书笔记、藏书题跋、文人逸事等。撇开丛书的知识性、趣味性不说,单是它传递的那种对书的尊敬,对书的痴迷,便构成了它的独特价值。相信它能引领读者朋友,感受阅读,领略书中无限风景。

本书为其中一册《秋缘斋读书记》,由阿滢编著。

内容推荐

《秋缘斋读书记》是读书风景文丛之一。

《秋缘斋读书记》收录了山东书爱家阿滢书里春秋的种种故事。他以自己独到的日记体书话写作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广博的知识天地;他以文会友,以书结缘的真性情,让我们走进了一个读书人的精神家园;他字里行间的真知灼见,引领着我们思考人生,收获信念。

目录

辑一 书里春秋

被需要的鲁迅

胡适,翱翔在文化时空的雄鹰

与巴金闲谈

为书籍的一生

吕剑自印本《半分园吟草》

与姜德明同行

周海婴的《镜匣人间》

暮年上娱

出卖文章为买书

刘春:打造《一个人的诗歌史》

科尔沁草原一书灯

岭南读书声

缘缘堂得书记

情系签名本

我的书房,我的书

抄书

辑二 悦读时光

《海星》和陆蠡

朱自清的第一本诗文集-

郁达夫选编《散文二集》

由《罗亭》想起丽尼

刘大白与《旧诗新话》

曾衍东与《小豆棚》

《万历野获编》琐谈

“文革”中的六十部“毒草小说”

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老山东

到东北,看场真正的二人转

《中华郭氏大典》小记

日记,是有生命力的存在

日文版《九月寓言》入藏记

《王建青诗词草稿》小记

回归,那片飘香的心灵花园

名不副实的《鲁迅书话》

家庭杂志《三馀书屋》

己丑冬日的情色之旅

将全民阅读进行到底

百年风流毛边书

蠹鱼的饕餮盛宴

文集自印亦风流——谈谈我收藏的自印本

复签本的魅力

趣味《百美图》

那一树藤萝花

再说毛边本

《书缘》三种

跨国书缘

邂逅旧读

绿茶书情

书外杂写

书香株洲

大爱无疆

可爱的小书

阅读的愉悦

溪上书香

辑三 弁言跋语

《寻找精神家园》后记

《寻找精神家园》台湾版后记

《秋缘斋书事》后记

《秋缘斋书事续编》自序

《秋缘斋书事三编》后记

《秋缘斋书事四编》后记

《九月书窗》台湾版后记

《放牧心灵》后记

《秋缘斋随笔》跋

《那一树藤萝花》后记

《泰山书院》之创办

《泰山书院》编后记

《泰山书院》百期小记

《我的中学时代》组稿编辑记

序《有风吹开故乡的门》

试读章节

胡适,翱翔在文化时空的雄鹰

丰子恺先生说:“无论何事都是大大小小,千千万万的‘缘,所凑合而成。”当收到万方正寄来由他责编的《胡适:徽州之符》时,我正准备作内蒙之旅,便随手把书装进了行囊,让她伴我畅游草原。该书作者陶方宣的作品以前没有读过,看作者简介才知他曾出版过关于张爱玲、胡适的著作,这都是我感兴趣的题材,无形中增加亲近感。到了包头,在作家冯传友暖石斋的茶几上放着一册陶方宣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胡适的圈子》,我对冯传友说,我出门也带了一本陶方宣的书,看来与陶方宣真是有缘了。

在领略内蒙古草原壮观辽阔、敖伦苏木古城深邃文化内涵的空隙里,我断断续续地读着这部《胡适:徽州之符》。草原的灵秀,徽州的远古,在我脑海里更迭闪现。

胡适的父亲胡传去世前留下遗嘱说:“糜儿天资聪明,应令他读书。”父亲的遗嘱决定了胡适的命运,胡适的母亲冯顺弟一心要把儿子培养成像丈夫一样被人敬重的人,不惜一切代价供儿子读书。当时,每个学生交给先生的束惰只有两块银元,而冯顺弟则给先生六块银元,后来逐渐递增,直到十二块银元,先生自然乐得在胡适身上下工夫。在徽墨里泡大的胡适受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的熏陶,幼年时便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才气,被乡人称为“糜先生”。

在飞翔中识别雄鹰,在奔驰中识别骏马,在疆场上识别勇士。如果胡适的母亲满足于儿子的学识,不把他送到上海求学,不让他感知外面的世界,或许中国文学史就会改写,而徽州也只是多了一位酸腐老学究而已。

雄鹰高飞万丈,总要回归草原。胡适一九一七年从美国学成回国,担任北大教授,因积极倡导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一九二。年,他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尽管不是很成熟的作品,但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打响了第一枪。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一生获得三十多个博士学位。先后出版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自传》《戴东赢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胡适日记》《齐白石年谱》,以及《先秦名学史》等英文论著。另外还翻译了都德、莫泊桑、契诃夫等人的短篇小说,以及拜伦的长诗《哀希腊》、易卜生的剧本《娜拉》(与罗家伦合译)等。一九三九年,胡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一心一意做“圣人”,在外面他是一位新文化运动的导师,是驰名遐迩的学者,是在文学天空任意翱翔的雄鹰。然而,在感情生活上,他这只雄鹰却被缚住了翅膀,不能自由地展翅飞翔。胡适是孝子,他接受了母亲强行安排给他的一桩婚姻,迎娶了小脚太太江冬秀。胡适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胡适的小脚太太江冬秀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是有名的“母老虎”。当江冬秀发现曹诚英(即曹佩声)写给胡适的信时,将胡适从床上拎小鸡一样拎起来,打开大门,对着四合院里的左邻右舍大喊大叫,吓得死要面子的胡适直哆嗦。胡适也曾想与江冬秀离婚,但江冬秀抱起儿子,拿着一把大剪刀要和孩子一起死,胡适再也不敢提离婚的事了,胡适怕老婆的逸闻也就传扬了出去。

在婚姻问题上,胡适没有鲁迅那样决绝,坚决拒绝母亲订下的媳妇朱安,与学生许广平私订终身;也没有徐志摩的果断,与张幼仪离婚,再娶陆小曼;更没有邵洵美的潇洒.家有娇妻盛佩玉,外有美国情人项美丽,而且在妻子、情人之间游刃有余,并使妻子和情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胡适的优柔寡断害得两位女人为他独守终生。一是胡适的红颜知己曹诚英。曹诚英,字佩声,是胡适三嫂的妹妹,曾在胡适与江冬秀的婚礼上当伴娘,对胡适一见钟情,后来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一直独居,诗人汪静之发疯似的为她写了很多情诗,最后汇聚成《蕙的风》出版,也没有打动曹诚英。一九二三年,胡适到西湖翁家山烟霞洞里休假,当时曹诚英正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胡适到杭州休假也是有意为之,他们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后来,徐志摩等人前来看望胡适,发现了他们的私情,徐志摩到北京到处乱讲,胡适与曹诚英的情事在文坛被传得沸沸扬扬,这才出现了江冬秀挥剪刀欲与儿子同归于尽的一幕。此后,曹诚英曾一度出家,在哥哥的劝说下还俗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曹诚英去世后,葬在村后的山坡上,守在绩溪去胡适老家上庄的公路边,死后仍守望着通往上庄的必经之路,期待有朝一日能看到胡适归乡的背影。多么痴情的一位女子呀!

另一位女子是美国画家韦莲司,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认识的,他们的柏拉图之恋横跨了长长的一生。胡适从在美国留学到出任驻美大使,先后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六年,他与韦莲司无数次地幽会,但确实始终保持着纯洁的关系。韦莲司对胡适的爱一直延续到胡适的孩子身上,胡适的儿子在美国留学也多次得到韦莲司的悉心照料。胡适去世后,七十七岁的韦莲司不能亲自去台湾送行,委托胡适的儿子替她送了一只花篮。P6-9

序言

春节前,在天地出版社任职的一位朋友说,现在的书店纷纷倒闭了,但读书人依然不减,这种风气正是美好社会的种子,是不是找机会做一套关于读书的书?这几年,我一直在编《天涯读书周刊》电子杂志,也早想着出一套这样的书。甚至在一两年前就跟一家出版社商谈出这类书,作者就找了好些位,但限于市场太小众,出版社最终放弃了计划。说来,还是觉得对作者不住,便随时在寻找机缘出这样的书。

我的这位朋友是实在人,做出版多年,此前也有合作,对做读书的书,自然是一拍即合。我随后提出做年轻作者的书,如阿滢、王国华,在读书圈早已享有盛名;如理洵、黄岳年则在网上拥有众多的“粉丝”,虽然市场小一些,但在未来是值得期许的。相对来说,年纪大一点的这类作者,差不多都出过书了,出他们的书,固然市场有保证,但新鲜劲似乎不足了。我如此说。朋友说,就按你的意思办。

有了这一句话,我就大胆放心地去组稿,一下子约了二三十位作者,但有的觉得写的文章固然多,还不够出书的分量;还有的担心市场……几经筛选,终于确定了十八位作者。于是,这套名为“读书风景文丛”的书就顺势而出了。

我曾在微博上谈论这套书说,这里展现了不同作者的阅读趣味,去除了时髦,回归了阅读。实际上,书话类的书出到今天,我们也在思考,书话的未来,以及书话学的构想。现在,我们期望通过读书随笔的形式,让阅读变得更有趣一些。读书随笔,更多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另外,这样一套读书随笔,作者基本上是年轻一代,他们在当今的读书圈中还属于被忽略的一群民间读书人,但他们活跃于网络、报刊,影响非凡。这次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可能观点少了一点,但都在文字中有所表述了。而这,需要用心去发现。

确实,读书风景很美丽,但如果缺乏发现,可能看完一本书就扔,或者读书过于功利,就难以发现阅读之美了。安武林老师说,《读书如同玩核桃》。这是怎样的玩法?确也令人好奇。而王淼兄《左手新书,右手旧书》,这样的一种状态也足够迷人。如若《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其展现的也是《书中风骨》了。不管是《枕边书》,还是《信手拈书》,都是《与书为徒》的一种《书式生活》吧。

这读书风景,既有董桥的书城黄昏即事的韵致,也有读书生活的素描,就像卞之琳所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不仅如此,透过这读书风景,我们看到的是读书人在浮躁的时代,依然心存美好,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精神所凸显的气息是优雅的,也是温暖的。

朱晓剑

二○一二年三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