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探险生涯/西域探险考察大系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瑞典)斯文·赫定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斯文·赫定所著的《我的探险生涯》内容涵盖了作者自幼到20世纪20年代的前半生。是这个世界最著名的探险家写的一部最畅销的探险著作。其中20世纪有关新疆、有关西藏的记述,发现楼兰古城、征服死亡之海,翻越世界屋脊、深入雪域高原的经历,是探险史上最经典的篇章。本次再版,作了精确校勘,增加注释,同时据英文原版,恢复全部插图。

内容推荐

《我的探险生涯》涉及的时段,涵盖了斯文·赫定自幼到20世纪20年代的前半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新疆、西藏就是全书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赫定的著作有以下特点:头绪清楚,细节生动,关注人文,文笔准确、洗炼,而《我的探险生涯》则是其典型的体现。这也是它问世后盛行不衰的原因之一。就全书而言,至少有这样两个段落是我百读不厌的,使我难以释怀。一个是自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一章,描写他在和阗河以北的沙漠死界的“死亡之旅”和走出绝境。另一个是第五十四章“神奇的庙宇——黑屋里的僧徒”,刻画了自我封闭在石室里苦修,以求灵魂解脱的西藏喇嘛(其中一个竞在暗无天日的石窟中苦思冥想了一个花甲)。通过前者,可以告诉读者,什么叫探险,探险家是怎样一种人。而后者所展示的精神的力量和对内心痛苦的自赎,使读者放弃了旁观的地位,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与世隔绝的密闭石窟——没有人生的一切乐趣和生意的炼狱……

目录

出版说明

新疆考古发现与西域文明 宿白

中国边疆研究60年与西域探险考察马大正

斯文·赫定及其《我的探险生涯》(代序) 杨镰

自序

第一章 怎样的起始

第二章 越过厄耳布尔士山脉到德黑兰

第三章 骑马过波斯

第四章 从美索布达米亚到巴格达

第五章 波斯西部的冒险骑行

第六章 君士坦丁堡

第七章 往见波斯王的一位大使

第八章 一片坟地

第九章 到德马温得山顶

第十章 经过霍腊散——太阳之地

第十一章 马什哈德——殉道者之城

第十二章 布哈拉和撒马尔罕

第十三章 到亚洲内地

第十四章 在布哈拉与艾米尔同处

第十五章 车行两千里——“世界屋脊”上的冬季旅行

第十六章 吉尔吉斯人

第十七章 我和“雪山之祖”的斗争

第十八章 我走近那沙漠

第十九章 沙海

第二十章 旅行队惨遭不幸

第二十一章 末日

第二十二章 荒野人迹

第二十三章 帕米尔高原

第二十四章 沙漠中的故城

第二十五章 野骆驼的极乐园

第二十六章 返回一千二百里

第二十七章 一段侦探小说

第二十八章 我第一次到西藏

第二十九章 野驴和野牦牛

第三十章 强盗的区域

第三十一章 到北京去

第三十二章 回到沙漠中

第三十三章 亚洲内地最大的河

第三十四章 和冰块战斗

第三十五章 在大沙漠中危险的旅行

第三十六章 罗布里的故城

第三十七章 塔里木河支流上的最后几个星期

第三十八章 西藏东部的探险

第三十九章 死里逃生

第四十章 戈壁沙漠

第四十一章 沙漠中的楼兰城

第四十二章 回到西藏高原

第四十三章 假装一个香客到拉萨去

第四十四章 西藏人的一个囚犯

第四十五章 被军队挡住

第四十六章 西藏-印度-西藏

第四十七章 和四国政府争抗

第四十八章 风涛中航行

第四十九章 冒死穿过北西藏

第五十章 过大白地——“未经考察”的地方

第五十一章 圣河中的香客

第五十二章 和班禅喇嘛在一起过年

第五十三章 扎什伦布和日喀则

第五十四章 奇怪的庙宇——黑屋里的僧徒

第五十五章 新的冈底斯山山路——穆罕默德·爱撒的最后一次旅行

第五十六章 雅鲁藏布江源流的发现

第五十七章 圣湖马纳萨罗发

第五十八章 魔湖刺卡斯塔尔

第五十九章 从圣山到印度河的发源地

第六十章 在西藏北部凄凉的冬天

第六十一章 我变成一个牧人

第六十二章 西藏人的俘虏

第六十三章 未知地的新旅行

第六十四章 到印度去

第六十五章 结论

编译说明

试读章节

第三章 骑马过波斯

夏季快到了,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我们向南的旅行不可再迟延了。但是倍克卡诺夫忽然发起热来,他只得回到巴库城去,我便于4月17日独自动身前进。

但是旅行人独自骑着雇来的马一站一站地经过波斯,那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马夫,以便到了一站可以将马送回去。租赁两匹马要用两个克朗,在站里住一夜也要用差不多的钱。马夫和马到了一站便换一次。旅行的人若是不嫌劳苦,亦可以日夜不停地走。两站相离从12里至18里不等。我所有的行李都放在马鞍后面的双层袋子里,我的银钱约有600克朗,都缝在腰上的皮带里。要用钱时,便将皮带上的口袋割开。一路食物都很便宜。

我一出德黑兰南门,便看见无穷的旷野,亚洲这种开豁的平原使我很快乐。骑马的人、骆驼队、穆斯林和各种动物,我都拿他们当朋友看待。我很可怜那些疲乏的小驴子,驮了盛着红西瓜和黄甜瓜的筐子挣扎在它的下面。那可疑的托比特的书中(Book of Tobit)所说的古城——“狂暴的塔”(Tower of Rages)立在我的左边。波斯皇帝阿卜都·亚西姆(shah Abdul一Axim)在这塔的黄金圆顶下长眠着。10年以后,那士勒登皇帝就在此处被狂妄的毛拉处死。

旷野更加荒凉,林园见着更少,过了大草原以后,便完全和沙漠地一般。我们的马有时急走,有时奔跃。我们遇见一队从麦加回来的香客。我的同伴下马去吻他们外套的边缘。

在库姆(Koom)有一个圣庙,里面葬着神圣的法蒂玛(Fatima),许多香客常来拜访。墓上有金制的圆顶在日光下闪耀着,旁边又有两个高而细的尖塔。

我们向南走经过商业要地卡尚(Kashan)后,道路便向另一山脉延伸上去。我离开卡尚的时候,没有注意我的马夫——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自己骑了一匹好马,反给我们一匹疲乏不堪的。等到了乡下,我便向他调换。他现在跟不上我,几乎要哭了,哀求我不要舍弃他。但是当时我狠着心说道:“这里的路你比我熟识些,你定可独自到库勒特(Kuhrud)站,我在那里等你就是了。”

“我虽然认识道路,但是你看天快要黑了,我不敢独自骑马经过树林。”

“不!没有一点危险,你尽力地快赶就是了。”

我便骑着马向南走去,那小孩落在后面很远渐渐地看不见了。太阳已经下去,天色慢慢黑暗。我只要看得见道路,便不要紧。但后来只得听我的马自己走去。它很快地跑到了库勒特山脉。我一点也看不见那处的风景。但有时我擦过一棵树杆,或有树叶从我面上拂过去。我的马也许走错了路,我还不如起初随着那识路的小孩走好呢,但现在只得完全仗着我的马了,它只顾往前走去。黑暗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微细的星光在山谷间闪耀着,有时隐约地可以看见远处的灯光。在黑暗中走了四小时以后,我看见树林中透出一条光线来,急忙奔去,原来那是一个游牧的帐篷。我便下马掀起帐帘问道:“里面有人吗?”一个老年人责备我不应当在半夜里惊扰他和他的家眷。但当我告诉他说我不过要问问我是否在到库勒特站去的路上,他便出来陪我在树林中走了一程的路。还指示我应当走的方向,便一言不发地回去了。我终于到了库勒特站,我狠心离弃的那个小孩已经立在门口,向着我笑。他比我先到了数小时,还以为我已被土匪绑去呢。我吃完鸡子、茶和咸面包,将马鞍子上的行李拿下来放在地上当做枕头。我躺下休息,不久工夫就进入梦乡。

穿过波斯的英印电报线在库勒特算是到了最高点——高出海面6400英尺。

我们快到一城了,路上的景致渐渐的不同。房屋和田园都是毗连着的。我们遇见小队的骡马和驴子,驮着水果和谷类。后来进了一条街就到了有名的伊斯法罕——波斯皇帝大阿拔斯的京城。

增达河(zendeh-rud)横穿这城,涡卷的泥水在已建造了300多年的大桥下流淌。城中不少的地方可供旅行的人游览。那里有2000尺长700尺宽的美丹益萨(Maidan-i-shah)游戏场,是世界最大的游戏场之一。门启特沙(Mesjid-i-shah)皇宫的前面用彩瓷砌成的墙壁很是辉煌。在奇黑尔萨吞(Chehel Sutun)或“四十根石柱的皇宫”,那里虽只能数到20根石柱子,但连宫前水池里照的影子计算起来,便可明白这个名称的来源了。

在贫苦的亚美尼亚人所住的约而发(Yulfa)乡里,我闻见桃子、梅子和葡萄的香味。

在那石墙筑成的大市场里,骡马队在拥挤不堪的人群里面行走,小贩叫卖货物声、铜匠做工声和其他种种的声音震得我的耳朵都要聋了。

从这城的高处,我在马上回头看见繁茂的林园中修着无数的房屋,光亮的圆形屋顶和耸立着的尖塔,都露在眼前,真是明媚入画了。

我又骑马走过一片荒野,这里只有些红的蜘蛛和灰的、蓝的蜥蜴在它们穴中伏着,还有些游牧的牧民放着羊群。我游览帕萨加地(Pasargadae)城的旧迹,在一间高阶沿上的大理石的小屋内休息了一刻。这屋子虽然经过了2500年之久,现在仍旧好好的存在那里。

P17-21

序言

自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文献中有了关于西域的正式记载,而历代对于西域的界定,又大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西域的主体部分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辖范围。因此,人们往往会把西域——新疆作为同一概念联系起来使用。

西域这一片位于中国西部的广袤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地理位置独特。几千年来,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与来自中原地区的先行者一起开拓经营,创造了辉煌一时的历史。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贯穿全境,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会,形成了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荟萃的特点。然而,自14世纪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世界格局的改变、海运的畅通,以及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片曾是东西交通枢纽、人类几大文明的交会之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沉寂之后,从17世纪起,在世界列强扩张殖民地、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西域重新吸引了人们关注的视线。随着中亚地理考察热的出现与国际东方学的兴起,不同国度不同学科的探险考察者纷至沓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了一个高潮。而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界的觉醒使一批抱着固边强国愿望的有识之士也形成了一股西行考察的热潮。尽管这些探险考察者的目的不同,一些人的行为受到指斥,但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和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观察与探索着新疆,他们让世界了解了新疆。因此有人说,20世纪是重新发现中国西部的时期。

20世纪末,中国了近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经济建设战略重点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设想被提出,而中国学术界也在西域历史文化、敦煌吐鲁番学与丝绸之路研究等有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总结10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域的探险考察历史,让人们真实、准确、全面地认识西域、了解新疆,并为今后的考察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共识。从出版者的角度来说,那些考察著述,不仅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也呈现了雄奇壮阔的西域风光、神秘诱人的古代遗址、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惊险曲折的探险经历,更是难得一觅的出版资源。于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一套大型系列丛书《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一版)。

丛书第一版总主编宿白,主编马大正、杨镰、陈重秋、荣新江,另设编委14人。丛书选题设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外国探险考察者的著述。(2)中国历史上关于西域考察的著述。(3)现当代中国学者的探险考察及其著述。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实际出版过程中,主要实施的是第一项规划。共计出版了十余种著作,部分图书还以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面世。在这一过程中,编译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炼句结章、索证求实,其艰难程度甚至会超出原创作品;而主编运筹调度、加工润色、事必躬亲的作风也体现了传统的学者风范。丛书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随之而来的相关出版热潮,促成新疆人民出版社塑造出一个自有品牌。

20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西域探险考察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解也更为深入。当更多的资料被发现、更多的研究成果呈现在面前时,新疆人民出版社决定编辑出版《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三版。在新版中,除保留原有的部分选题外,又新增了20多种,计划出版30种。在新版的选题中,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是基本原则。在西域探险考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富于生动细节、符合一般读者阅读兴趣的著作被优先选用。中国作者原创性著述占有一定的比重,是新版图书在选题结构上最明显的变化。图文合一、相辅并重是这次新版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近年来西域探险考察的研究进展与新的发现是修订整理的依据;读者定位与市场反馈是必要的参考:而由主编为每一部著作写一篇导读性序言,则是继续保持的风格。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大正先生为丛书撰写了总序,提纲挈领,开宗明义。读者藉此,不仅可对西域探险考察的性质与意义了然于胸,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将获益良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三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