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梁启超的《佛学十八篇》、黄忏华的《中国佛教史》和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三部作品,以时间为轴线,从佛教东传伊始至清代末年,详尽地叙述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给您一幅清晰流动的佛教卷轴画。另外,本书还分门别类地对佛教各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起源、学统、教义、教判等各方面。
在编辑过程中,对本书的体例进行了统一,对个别字进行校正统一,把“增一阿含”、“泥波罗”、“健陀罗”相应地改成了“增壹阿含”、“尼波罗”、“犍陀罗”,把各极标题中的助词“的”统一改为“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佛教十六讲/领导干部读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梁启超//黄忏华//蒋维乔 |
出版社 | 长征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辑录了梁启超的《佛学十八篇》、黄忏华的《中国佛教史》和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三部作品,以时间为轴线,从佛教东传伊始至清代末年,详尽地叙述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给您一幅清晰流动的佛教卷轴画。另外,本书还分门别类地对佛教各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起源、学统、教义、教判等各方面。 在编辑过程中,对本书的体例进行了统一,对个别字进行校正统一,把“增一阿含”、“泥波罗”、“健陀罗”相应地改成了“增壹阿含”、“尼波罗”、“犍陀罗”,把各极标题中的助词“的”统一改为“之”。 内容推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讲 印度佛教概观 第二讲 两汉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汉明帝以前之佛教东来说 第二节 汉明帝遣使西域访求佛道说 第三节 汉末西域译经师之相继东来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东晋时代之佛教 第二节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第四讲 隋唐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隋代之佛教 第二节 唐代之佛教 第五讲 宋元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宋代之佛教 第二节 元代之佛教 第六讲 明清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明代之佛教 第二节 清代之佛教 第七讲 禅宗 第八讲 天台宗 第一节 天台宗之起源及其开创 第二节 天台宗之学统 第三节 天台宗之教义 第九讲 净土宗 第十讲 成实宗 第十一讲 华严宗 第一节 华严宗之学统 第二节 华严宗之教义 第十二讲 律宗 第十三讲 法相宗 第一节 法相宗之学统 第二节 法相宗之教义 第十四讲 佛典之翻译 第十五讲 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 第十六讲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 附录一 《大乘起信论考证》序 附录二 佛教心理学浅测 附录三 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 附录四 《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文六种合刻序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四、鸠摩罗什 中国佛教,由鸠摩罗什而面目一新。由鸠摩罗什,而始有良好之译本,系统之教义。佛典汉译之泰斗,前有罗什,后有玄奘。言旧译者,必称罗什。言新译者,必推玄奘。然奘译之卷帙,虽富于什,而什译之范围,则广于奘。印度大乘,无过二宗,一则中观,一则瑜伽。什所弘者,中观法门。而奘所弘,则瑜伽法门。此二巨子,实中分中国佛教史之天下者也。 鸠摩罗什,具云鸠摩罗什婆,略云罗什,或云什,译云童寿。其先天竺人,父名鸠摩罗炎,其家世世为国相。鸠摩罗延,聪明有懿节,辞相位出家,去而东度葱岭。龟兹之国王,闻而甚敬慕之,请为国师,以其妹耆婆妻之,遂生什。所谓鸠摩罗什婆,则合取父母两称为儿一名者也。什年七岁,随母出家,学毗昙义。九岁,随母渡辛头河(印度河),入厨宾,就名德法师槃头达多,学杂藏、中阿含、长阿含等。十二岁,与母共还龟兹。寻至疏勒,习诵《阿毗昙六足诸论》及《增壹阿含》。又博览《四围陀五明诸论》、外道经书、阴阳星算。时有莎车王子兄弟二人,兄名须利耶跋陀,弟名须利耶苏摩。苏摩,专弘大乘,什师事之,苏摩为说《阿耨达经》,始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之妙义,遂专究方等诸经,受诵《中论》、《百论》及《十二门论》等。顷之,随母共进至龟兹北界之温宿国。时温宿有一道士,善辩,什与论议,破斥之。于是声满葱左。龟兹王躬往温宿,迎什还国。二十岁,受戒于王宫。次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自是留住龟兹之新寺,广说大乘诸经,四远宗仰。后于寺侧故宫中,得《放光经》,披阅之,停住二年,专研究大乘经论,洞其秘奥。旧师槃头达多,亦来龟兹。什为具说一乘妙义,乃入大乘。什既道流西域诸国,东土亦闻其名声。前秦建元十八年九月,苻坚遣吕光、姜飞二将,伐龟兹及乌耆诸国。光遂破龟兹,杀龟兹王白纯,立纯弟震。携王女及罗什而还。光回军至凉州,闻苻氏已灭,遂自立,称凉王。什见羁于凉,凡十八年,韫其经法,无所宣化。后秦弘始三年,姚兴遣将讨吕隆,降之,因迎什入关。以其年十二月,达长安。当道安寂后十六年,慧远六十八岁。兴待以国师之礼,甚加优遇。自大法东被,涉历魏晋,经论渐多。而支竺所出,多滞文格义。什既至止,遂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使沙门僧肇等八百余人,谘受襄译。四年,译出矬禅三昧经》、《阿弥陀经》等。五年四月,更令译《大品般若经》。什手持梵本,口自传译。兴亲执旧经,以相雠校。与诸宿旧义学沙门僧■、僧迁等五百余人,详其义旨,然后书之。至六年四月,译讫。王公以下,屡请什于长安大寺,讲说新出众经。七年十二月,译出《大智度论》。八年五月,译出《新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其次,译出《新维摩诘经》(《维摩诘所问经》)。十年四月,译出《新小品经》(《小品般若经》)。其余,传译《金刚般若》、《十住》、《思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实论》等,约三十五部。此外有自著《实相论》及《维摩经注》各一部。并显畅神源,发挥幽致。如《法华经》、《阿弥陀经》之文句,殆如音乐。意义与原文不悖,而文字典丽。于时四方义学沙门毕集,次第增达三千人。就中道生、僧肇、道融、僧睿又、道恒、僧影、慧观、慧严,称什门八俊。又生、肇、融、叡,谓之什门四圣,加昙影、慧严、慧观、僧■、道常(恒)、道标,谓之什门十哲。各有著述。僧叡常随什传写,什每为叡论西方辞体,言:“天竺国俗,甚重文藻,其宫商体韵,以人管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尊。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什尝作颂十偈,赠法和。其一云:“心山育明德,流熏万由延。哀鸾鸣孤桐,清响彻九天。”什稚好大乘,志存敷演。常自谓若著笔作大乘阿毗昙,非迦旃延比。今此秦地,深识者寡。因凄然而止。唯为姚兴,著《实相论》二卷。并注《维摩》。又对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一一开答,遗鸠摩罗什法师大义三卷。什为人神情朗彻,傲岸出群,且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倦。以弘始十一年(四○九),寂于长安大寺,年七十。 当时长安僧尼,以万数,颇多愆滥。姚兴以道■为僧正,又以僧迂、禅慧为悦众,以法钦、慧斌为僧录,以政僧事。 佛教东渐以来,唯传译之业为盛,未弘通之。至东晋时代,先有道安、慧远,发弘教之端绪。及罗什,始盛弘通之。而罗什所最用力而躬弘通之法门,则龙树之空宗即三论宗是也。当罗什入关以前,般若学者,已有如道安、慧远,依《舟殳若经》,研究空无相之法门,实为罗什作先驱。至罗什,传译《中》、《百》、《十二门论》,弘通龙树提婆之教义,因以开三论宗。此宗之初祖,为龙树。龙树之弟子,有提婆、龙智二人,同时布演之。龙智传之清辨,清辨传之智光,智光传之师子光。提婆传之罗喉罗,罗喉罗传之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须利耶苏摩传之罗什。故罗什者,此土三论宗之初祖。即其学说,三论宗之教义也。又如《法华》,竺法护已译之,而竺昙印之弟子竺法旷,以《法华》为会三之旨,《无量寿》为净土之因,常吟咏二部,有众则讲,独处则诵。及罗什之《新法华》出,取而代之,而《法华》之研究寝盛,因以肇天台宗之端绪。 又罗什译出《成实沦》后,流行于江南,因以开成实宗,与河北之毗昙相对。所谓“江南盛弘成实河北偏尚毗昙。”(《出三藏记集》第二第十四《高僧传》第二《晋书》第九十五第百十四《法华玄义释签》十)P26-29 后记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早年提倡变法,晚年不谈政治,专务著述讲学,亦研究佛学,为武昌佛学院第一任董事长。 蒋维乔,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佛学家,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秀才。著有《孔子与释迦》、《中国佛教史》、《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等。 黄忏华,近代佛教学者,广东顺德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归国后,随唯识学大师欧阳渐学唯识法相学。后组织成立中国佛教会,黄阡华任常务理事。中日战争期间任教厦门大学,从事佛学著作,写出大量佛学理论方面的书记。所撰《佛学概论》、《中国佛教史》系我国学术界以西洋学术著作方式撰写佛书的先驱。 本书辑录了梁启超的《佛学十八篇》、黄忏华的《中国佛教史》和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三部作品,以时间为轴线,从佛教东传伊始至清代末年,详尽地叙述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给您一幅清晰流动的佛教卷轴画。另外,本书还分门别类地对佛教各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起源、学统、教义、教判等各方面。 在编辑过程中,对本书的体例进行了统一,对个别字进行了校正统一,把“增一阿含”、“泥波罗”、“健陀罗”相应地改成了“增壹阿含”、“尼波罗”、“犍陀罗”,把各极标题中的助词“的”统一改为“之”。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漏注及误处恐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在人类所创造的各支古老文化中,佛教已以独具的精深哲学思想、丰富的精神财富、庞大的文献宝藏、精美的文化遗产而成为东方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支柱。它在长期进行“成熟有情,庄严刹土”的崇高事业的同时也使自身成熟起来和严净起来了。 ——赵朴初 佛教要人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嗔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 ——楼宇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