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百科知识博览》由王志艳编著,本书从宇宙组成、地球漫步、气象万千、生物世界、自然奇观及人与自然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宇宙的组成,地球的形成,气象的变化,生命的起源、进化,生物的生存环境、分布及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内容,为青少年展现了一幅幅奇幻奥秘而又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
全书以简明清晰的编写体例、生动流畅的文字和真实精美的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奥妙无穷、引人入胜的自然世界,从而加深青少年对自然的认知与理解,并从中获得更多启迪。同时,新颖、时尚的版式设计既让全书内容一目了然,又使版面变得生动活泼,让青少年在快乐的阅读中迈向自然知识的殿堂。
《自然百科知识博览》由王志艳编著,一本最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最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
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
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超越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天体
在汉语词典中,对宇宙的解释是:“上下四方为宇”,即所有的空间;“古往今来为宙”,即所有的时间。那么,宇宙也就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
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无限的,没有边界,没有形状,在任何方向上都没有终点;从时间上看,宇宙也是无穷无尽的,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
所谓天体,就是指宇宙当中存在的各种运动变化着的日月星辰。天体也是宇宙中的物质聚积实体,大小差别很大,性质也是多种多样。
恒星:在宇宙天体当中,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是一种可以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其次是处于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即便如此,太阳发出来的光到达地球也需要4.22年。
所有的恒星都是气体星球。在晴朗无月的夜晚,没有光污染的地区,通常人们用肉眼可以大致看到6000多颗恒星。如果借助于望远镜,则可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的恒星。
恒星之所以称“恒”,是因为最早人们认为恒星是不动的。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因为它们距离我们实在太远,不借助于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我们是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的,因此,古代人把他们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星体就称为恒星。
恒星的生命史,也是经历了从诞生、成长到衰老,并最终走向死亡的过程。恒星的大小不同,颜色各异,演化的历程自然也不尽相同。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它们能提供光和热。事实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行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通常来说,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质量。迄今为止,人类在宇宙中发现的最年轻行星是金牛座内行星。
通常来讲,行星的直径必须达到800千米以上,质量必须在5亿亿吨以上。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太阳系内共有8颗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新的行星标准之下,行星定义委员会还确定了一个新的次级定义——“类冥王星”。这类恒星指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围绕太阳运转周期在200年以上的行星。
天文学家认为,“类冥王星”的轨道通常不是规则的圆形,而是偏心率较大的椭圆形。这类行星的来源,很可能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不同。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天文学家还有可能在太阳系边缘发现更多大型天体。未来太阳系的行星名单如果继续扩大,新增的也将是“类冥王星”。
行星是自身不发光的,属于环绕着恒星的天体。通常来说,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要足够的大,以至于它的形状大约是圆球状,质量不够的则被称为小行星。
卫星:卫星是指在围绕在一颗行星轨道周围,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
在宇宙当中,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在太阳系当中,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的卫星。太阳系中已知的天然卫星总数(包括构成行星环的较大的碎块)至少有160多颗。
所谓天然卫星,就是指环绕行星运转的星球,而行星又环绕着恒星运转。比如在太阳系当中,太阳就是恒星,而地球及其他行星都环绕太阳运转,月球、土卫一、天卫一等星球则环绕地球及其他行星运转,这些星球就是行星的天然卫星。木星的天然卫星占第二多,其中已经有17颗得到确认,但至少还有6颗有待证实。
流星: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也称流星体。流星飞入地球大气层后,会与大气摩擦而产生光和热,最后被燃尽,成为一束光,这种现象就是流星。
一般来说,流星是指这种短时间发光的流星体,俗称贼星。大约92.8%的流星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5.7%的是铁和镍,其他的流星则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流星体原本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由于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的大气圈。
彗星:彗星是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是一团冰冻的物质和尘埃。当它靠近太阳时,就可以被看到。太阳的热可以使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彗星是没有固定体积的,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在接近太阳时,则会变得越来越大,随着彗尾的变长,体积也会变得相当巨大,彗尾最长时甚至可达2亿多千米。
不过,彗星的质量却是非常小的,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彗核部分。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还要更小。
彗星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等微粒混杂而成,因此被称为“脏雪球”。
P2-4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由天空、地理、气候、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综合因素所构成的。人类的产生、生存以及发展与繁衍,与自然都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为此,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也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然而,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人类正在不断地面临土地的沙漠化、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等各种威胁,因此,保护自然与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目前各个国家的共识和必然选择。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认识这一由地球、气候、植物、动物、生态等综合因素构成的家园,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这本《百科知识》之《自然百科》。
本书从宇宙组成、地球漫步、气象万千、生物世界、自然奇观及人与自然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宇宙的组成,地球的形成,气象的变化,生命的起源、进化,生物的生存环境、分布及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内容,为青少年展现了一幅幅奇幻奥秘而又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
同时,全书还添加了“小知识”版块,既活泼了版面,又丰富了全书的内容,从而帮助青少年获取更多的自然知识。
全书以简明清晰的编写体例、生动流畅的文字以及真实精美的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奥妙无穷、引人入胜的自然世界,从而加深青少年对自然的认知与理解,并从中获得更多启迪。同时,新颖、时尚的版式设计既让全书内容一目了然,又使版面变得生动活泼,让青少年在快乐的阅读中迈向自然知识的殿堂。
希望青少年朋友们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加了解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大自然,也更加热爱我们的自然,为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