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快速而物质,普遍缺少寄诗意于生活的雅致闲情。而这本书正旨在呼唤人们摆脱现实与功利思想的束缚,在宝贵的生命历程之中追求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阅读本书“让人觉得翻一页少一页,不舍得那么快读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诗意人间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丁启阵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现代人的生活快速而物质,普遍缺少寄诗意于生活的雅致闲情。而这本书正旨在呼唤人们摆脱现实与功利思想的束缚,在宝贵的生命历程之中追求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阅读本书“让人觉得翻一页少一页,不舍得那么快读完”。 内容推荐 一直以来,我有这样的心愿:还文学一个真实、亲切的面目,把文学还给大众,还给日常生活。 近十年前,我开始从研究杜甫入手,尝试着用“以生命理解生命”的方法研究古代诗人及其诗歌。 我仿佛可以跟他们朝夕相处,可以一起饮酒取乐,四处游玩,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总之,我对他们是敬之,而不远之。 我希望,别人读了我讲述的这些故事,也能够跟我一样,对他们不再敬而远之,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并且在他们有趣的言行和美丽的诗句启发下,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过得诗情画意。 目录 司马相如:向爱情骗取一生幸福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魏晋人物: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清谈:一种语言游戏 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可以卒岁 杜甫:诗圣原本是趣人 李商隐:此情当时已惘然 苏轼:诗酒趁年华 李清照:庭院深深情思缕缕 赵孟頫夫妇: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唐寅:才子落魄更风流 纳兰性德:多情公子哀感顽艳 郑板桥:放弃官俸卖字画 《浮生六记》:恩爱夫妻的人间清平乐 试读章节 古代人的爱情、婚姻常常是由他人安排的,即所谓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文人,尤其是文章写得特别好的文人,通常是穷困潦倒的,如杜甫所说的“文章憎命达”;可是,有一位古代文人,而且是文章漂亮得惊动了皇帝的文人,他的人生却完全不是那个样子。一文不名的他,先是跟一位做县令的朋友合作,连哄带骗得到了一位美貌女子的芳心,心甘情愿跟着他私奔;接着又跟这位多情女子合作,用孙子兵法里都找不到的“丢人现眼”计,从岳父那里得到大笔的钱财和大量的奴仆,俨然做起富翁富婆来。抱得美人归,又顺手搞来那么多钱财,一箭双雕之后,生活无虞,夫妻恩爱,悠游卒岁,做官、写文章都成了轻松愉快的事情。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一生可谓浪漫多彩,快乐幸福。 文学青年 成都人司马相如原本不叫这个名字,他原名“犬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土得掉渣的“狗娃”,字长卿。上学之后,因为敬慕蔺相如的为人,就自己改名为“相如”。这司马相如从小喜欢读书,课余也学习剑术。成年的时候,家里凑钱替他买了个郎官做,整天跟在汉景帝屁股后,骑马打猎,跟凶猛的野兽打交道。但这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兴趣是文学创作,而汉景帝对此却毫无兴趣。于是有一天,梁孝王刘武到长安觐见,身边跟着一帮擅长辞令的文人,有齐地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地人庄忌等,司马相如跟他们很谈得来,简直可以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从此,司马相如更加觉得跟着景帝整天与猛兽搏斗没有意思。于是,他就借口身体有病,辞了官,以客人身份去梁国游览。梁孝王让他跟那帮文人说客住在一起。司马相如跟他们一起一住好几年,这期间创作了他的成名作《子虚赋》,在文坛算是有了一点小名气。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偏偏这个时候提供他衣食的梁孝王去世了,司马相如只好打道回府,回到老家成都。可是,家里穷,大概那个时候没有作协、文学杂志社之类的单位,所以只会写文章的他,是找不到工作的,养活自己都成了问题。 美貌寡妇 话分两头。离成都不远的临邛县,有一个大富豪,名字叫卓王孙。卓王孙有个女儿叫卓文君,十七岁的卓文君刚刚死了丈夫,就住在娘家。据文献记载,这卓文君乃是一位美貌女子,“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西京杂记》卷二)。“眉色如望远山”有点不好理解,到底是她的眉毛弯弯,像远处山峰呢?还是她常常眉目含愁,总像是在向远处山峦凝目眺望?此外就容易理解了,“脸际常若芙蓉”,是说她因为身体健康,脸色红润;“肌肤柔滑如脂”,是说她皮肤白皙细腻。总而言之,文君的美是一种青春洋溢又略带忧郁的美,是最能打动见过世面、有一定阅历也有一把年纪的文人(如司马相如)的美。P2-3 序言 文学原本是非常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东西。但是,我们的文学研究,包括文学史论著、作家评传,关心的往往是作家作品的政治思想倾向、在文学史上的传承关系和地位,以及所谓的艺术成就等等。这就不免给人这样一个印象:文学是政治学,是社会学,是技术劳作。其结果就是,文学被孤立于大众生活之外,成为一种类似于博物馆中被放置在玻璃柜里供人瞻仰的文物古董的东西。 一直以来,我有这样的心愿:还文学一个真实、亲切的面目,把文学还给大众,还给日常生活。近十年前,我开始从研究杜甫人手,尝试着用“以生命理解生命”的方法研究古代诗人及其诗歌。十载努力,不敢说有多少成绩,但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给予我本人的真切感是与日俱增的。通过阅读它们,那些千百年前情感丰富的诗人们,一个个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对他们,我除了应有的尊敬和崇拜之外,更多的是理解与同情,许多方面甚至感同身受。因此,我仿佛可以跟他们朝夕相处,可以一起饮酒取乐,四处游玩,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总之,我对他们是敬之,而不远之。 自然而然地,当我客居异国,有了一段比较轻松悠闲的时光,就一个个地写起了我曾经与之神游的朋友们的故事。既然被我攀为朋友,他们的政治思想倾向、在文学史上的传承关系和地位以及所谓的艺术成就,就统统变成不太重要的方面。他们的饮食起居,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历来被文学研究家们所不屑一顾的方面,反而成了我叙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我希望,别人读了我讲述的这些故事,也能够跟我一样,对他们不再敬而远之,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并且在他们有趣的言行和美丽的诗句启发下,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过得诗情画意。我以为,我们所处的不是一个理想澎湃、情感激荡的时代,普通人更需要的不是可以一起图谋大计的刎颈之交,而是趣味相投,可以在一起谈笑风生、吃喝玩乐的朋友。所以,尽管我所写的这些古代朋友中既有干过大事也有曾经一心想干大事的,但是,那都不是本书所关注的情节。交朋友,不可能求全责备。只要有一点可取,有一个相识的契机,人与人之间都可以成为朋友。当然,这本书里所写到的只是我所曾经神游的朋友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历史诗人,多如夜空繁星,人选与否,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该诗人须有丰富多彩的人生,诗情画意的生活故事;同时也适当考虑了时代的分布,即各个时代尽可能有若干代表,表示诗意的人生是任何时候都可能存在的。 对我来说,写作多少带有尝试语言运用艺术的意味,我的不安分总也抑制不住。我无法像有些高人那样可以把写文章这件事做成数学演算,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因此,这书就留下了不少可资攻击的罅漏。其中有些篇似乎跑题了,有些篇虽然没有跑题,但是写法上颇为游离,语言风格上也并不完全一致。可是,我也不想再假以斧钺,做一番增删砍削的功夫。因为我有一条歪理:足之为足,是由于五个足趾粗细、长短均有不同,假如为了适履,而将它们削成一般粗细长短,恐怕就不能再叫做足了。 写作本书的几个月,是我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假如阅读本书可以成为读者朋友一段愉快的经历,那才是我期望中更为重要的事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