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应对经济风险
李嘉诚是一个注重掌握潜在经济风险的管理大师。他自2007年起,每次重大媒体发布会,都会叫大家谨慎投资。2007年5月,他严肃地提醒A股投资者,要注意泡沫风险,随后不到半个月,A股果然暴跌;到了2007年8月,港股在“直通车”消息刺激下出现非理性飙升,李嘉诚特意向股民发出忠告,香港与内地股市均处高位,而且要留意美国次贷问题。
2008年3月27日业绩发布会时,港股刚刚经过“3·17”股灾,市场开始出现反弹复苏迹象,但是李嘉诚再次坚定地呼吁香港市民,经济风暴还没有完结,买楼买股要量力而行;8月22日,市场充斥着内地政府将会斥资数千亿元资金救市的消息,股市再次飙升,李嘉诚又一次语重心长地公开唱衰,希望股民要慎重考虑,他还直斥“利用此类消息赚钱是罪过”。
随着9月雷曼倒闭,黑色十月股灾出现,欧美出现严重的信贷危机,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李嘉诚的判断了。
他认真地强调说:“我说要很小心,这是肺腑之言。”58年经营企业却从未有过一年亏损的李嘉诚,不但对市场风险高度戒备,而且总是慎重地应对经济风险。
持盈保泰的投资策略
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以下简称和黄)以“持盈保泰”策略,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目前持有22H1美元,其余主要投资在最稳妥的政府债券上,股票投资仅占相当小比重。和黄管理层强调,完全没有投资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和累计期权产品。
李嘉诚早在2007年便大手笔减持手中的中资股,回笼资金至少上百亿港元。从2007年李嘉诚旗下信托基金操盘记录来看,李嘉诚减持南方航空、中远控股以及中海集运。这三大股票算下来,李嘉诚在2007年9~12月间共套现近100亿港元,避免了巨额损失。
而对于房地产主业,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不但非常注重降低负债,并且已经在2008年前6个月完成了全年的房产交易生意,从而有充足“弹药”过冬。
一些地产经纪表示,在2008年3月,香港楼市气氛还相当炽热,有不少地产商惜售,但是长实却在当时按市场单价开售新盘,而且即使销售反响热烈也不加价,一口气卖出1900多个单位,套现约1OO亿港元,一举成为2008年卖楼套现最多的发展商。
实实在在做事,靠实业立身
李嘉诚在资本市场很多次近乎完美的减持套现,让人感觉他是一个资本高手,但是李嘉诚在多个场合声称,自己是做实业的。在2007年,面对全民皆股的热情,李嘉诚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我们
要问香港凭什么跟别人竞争,是否光靠炒股票等投机行为?这是绝对不对的,我们要实实在在去做事。”
赫斯基能源就是一例,李嘉诚在22年前把这个加拿大油砂能源公司收至旗下,当时由于油砂炼油技术原因,该公司一直亏损,而且国际油价长期不振,因此外界并不看好李嘉诚的投资。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技术提升,目前采油砂的成本一桶只需要10美元,而国际油价在2007年飙升至150美元/桶,虽然油价回落,但即便按最不乐观的50美元/桶估计,李嘉诚的赫斯基能源也是稳赚不赔。
仅2008年上半年,赫斯基能源已经为和黄贡献了85,4亿港元的赢利,占和黄固有业务赢利的比重已经上升至28%。李嘉诚很自豪地透露:“现在已经有数名买家愿意以高于目前石油市场现价,向赫斯基能源购买三年后的生产量……”
和记港陆的玩具业务主要以贴牌为主,玩具代加工行业不景气,这是不争的事实。和记港陆公告中表示,面对挑战,玩具制造业务出售公司余下玩具制造业务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
亏损近600万港元出售东莞冠越和亏损近500万港元出售中山国际玩具,李嘉诚“贱卖”东莞冠越和中山国际玩具,实为和记港陆的明智之举,据两则公告,两笔买卖可为和记港陆带来至少5600万港元的现金流。
和黄推出的手机,除了采用类似iPhone手机的功能,还在价格及使用上做了改动。其推出的首款手机INQl,将以整合社群网站Facebook为主要卖点,支持3,5GHSDPA,采用滑盖式设计,单机价将在200美元以内,2008年在英国及澳大利亚上市,另有4款手机正在研发中,预计2009年会陆续问世。
和记黄埔本身就是运营商,在10多个国家及地区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此前已经推出了Skype手机。据透露,INQMobile不仅会通过和记黄埔销售,还将和其他运营商合作销售手机。
逆势扩张
2008年12月,李嘉诚旗下企业和黄宣布,公司将成立全球手机事业部门INQ,并推出第一款手机产品。据了解,INQ成员包括专业的设计师、用户界面专家和工程师,致力提升用户手机上网的体验。
熟悉李嘉诚的人知道,他一向喜爱逆向收购。因为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这样级别的收购已经不是第一次。
20世纪80年代初,李嘉诚在英国投资当初并不被业界看好的橙黄电信,短短几年后,这家公司一跃成为业界的明星企业。但此时李嘉诚却出手卖掉了橙黄电信,净赚1180亿港元。2002年,李氏以2,5亿美元买下了环球电讯公司资产,因当时电信市场低迷,李氏的出价仅为环球电讯提交破产申请时宣布的224亿美元资产总额的1%。事后证明,这也是一次成功的收购。
审慎规划预算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决定暂时叫停全球业务的新投资。在2009年年中之前,所有未落实或未作承担的开支都会省下来,并要检讨全部投资项目。
花旗2008年11月23日发表的报告,披露了和黄管理层在会上提出的,“持盈保泰”策略,和黄在2008年6月底前,将冻结所有未落实的投资开支,并检讨全部现有投资项目。
但和黄发言人表示,花旗报告引述公司管理层所指的不会有新增开支,是指还未落实的投资支出,并不涉及已落实的计划。消息指出,和黄是因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投资的风险有变,做出的有关决定。
李嘉诚透露所有投资事宜他都会全力监察,非常小心。若要收购其他行业或其他公司,除非很值得否则不会做。所谓“吸引”,取决于回报如何而且受这次风潮的影响不能太大。在2007年,集团在重大政策及发展均非常小心,没有收购其他资产,只在本行内继续发展。
他表示,旗下业务在自我增长,也在不停用钱,2009年的预算已有定案,会审慎处理。
P2-5
过冬不要只盯着人力资源成本,企业求效益不能去指望降薪,要加大研发和培训力度,从市场上挣回来。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勇
虽然冬天已经到来,但是机会依然存在。这场危机是自主品牌加快优化升级步伐的机遇,奇瑞不仅做好了过冬的准备,还希望在这个冬天里蓄势待发,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尹同耀
吉利要抓住这次巨大历史机遇,练内功,打基础,勇敢地进行冬泳,为迎接全球经济复苏所带来的更好的发展做好一切准备。在冬天里,不能一味穿上棉衣棉鞋,围着火炉在家取暖,而应该趁着冬天去冬泳,去强身,增强体质,健康地度过寒冬。
——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冬天也是可爱的,并不是可恨的。我们如果不经过一个冬天,我们的队伍一直飘飘然是非常危险的,华为千万不能骄傲。所以,冬天并不可怕。我们是能够度得过去的,我们可能利润会下降一点,但不会亏损。与同行业的公司相比,我们的赢利模式是比较强的。我们还要整顿好,迎接未来的发展。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任正非
阿里巴巴已经提前做好了过冬的准备,我们不缺现金。冬天时做好储备,春天到来时就该出发了。学习、生活、忘记,再学习,过完冬天,就是春天了。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 马云
在主题为“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的2009年博鳌论坛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危机对我们有很多挑战,但是也有很好的机会,我们应该把握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在论坛上表示:“我很有信心,今年我们自己的品牌业务是能够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的。”
2008年10月,以欧洲、北美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团位于东莞的两家工厂倒闭,6500名工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这是自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继而席卷全球以来,中国受其影响后首个倒闭的实体企业。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经从虚拟经济领域影响到了实体经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日益加剧,并呈现出由特定行业到所有行业渗透的趋势。为此,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地想办法,解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建设金融新秩序。2009年4月在伦敦召开的G20峰会就是为世界经济强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蔓延,促进经济复苏所召开的高层金融峰会。胡锦涛主席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的访问及主旨演讲向世界展现了坚定的“中国信心”,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为世界经济的恢复作出了贡献。在中国经济领域占据半壁江山、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民营企业始终站在市场的潮头感受着世界经济的脉动,对于市场的微妙变化,他们自然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放弃低价策略、提升产品层级、扩充人才储备则是中国民营汽车业的代表性人物李书福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李书福认为,提升产业的整体架构,从单纯靠价格优势占领市场转为以技术为先的发展战略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必由之路,唯有如此,中国的汽车产业才能收获冬天里的阳光。事实上,作为中国汽车产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在李书福的带领下,吉利已然显示出与国际汽车巨头一较高下的实力。
如果我们以“老、中、青”来划分企业家的时代背景的话,戴志康明显属于“新生代”。较之于柳传志的慎重稳健和李书福的果敢坚毅,戴志康表现出更为轻松闲适的状态。戴志康以其特有的行事风格在赢利模式上为企业安然过冬找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而“救命稻草”代表着戴志康对于所处行业前景的良好预期。
很显然,戴志康的机会同样属于所有中国企业的领导者,这种机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扩大国内需求、稳定消费信心、保证金融安全为目的的4万亿救市计划。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危机的到来都意味着行业内部的重新洗牌及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谁能在第一时间把握这个机会,适应市场变化,加速企业变革,谁就能在下一波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取得最后的胜利。
以宝钢、万向、万丰为首的制造企业,以东软、用友为首的高新科技企业,首先发力,改进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以客户的需求为第一主旨,充分利用自身的企业平台,渐进式地化解由于海外市场的疲软带来的出口下降、利润缩水等棘手问题,加快现金流入,确保企业财务的安全。
以万科、万达为首的中国房地产业集体上演了“船大依然能掉头”的好戏,充分借力政府调控手段,改变以往大而全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以小户型、低密度和适当的降价来吸引消费者。而始终走低调路线的朱孟依则在同行压缩阵线的时候,反其道行之,以做大盘、融巨资的形式“跑马圈地”,形成低价优势,这让大家瞪大了眼睛:房地产竟然还能这么做!
对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苏宁、俏江南等互联网、家电连锁和餐饮服务企业来说,创新商务模式、帮助客户成长、锁定目标消费群、延展品牌优势是这些企业从险境中突围的“必杀技”。当然,所谓的必杀技绝对不是这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事实上,从2008年10月份以来,在这些企业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基于长远发展的战略设定,而这种战略设定才是企业缔造百年基业的根本所在。
纵观上述企业的应对之道,我们勾勒出这样一条路径:依托政府调控的外部环境,着力于企业内部变革,从发展方向、创新机制、人才储备、企业结构、产业布局、管理模式上突破原有桎梏,以新思维应对新时代。
生存和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经济趋于下滑的时刻,企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继而以自身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提升,这也是中国企业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9年4月的伦敦G20峰会表明了世界各国携手同心、重振经济的决心,在随后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温家宝总理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开始回暖。这些信息为中国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带来了信心和力量。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本书将与您一起探讨中国企业应对全球经济寒冬的良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从突围举措、行业结构、企业后劲等方面详细解读了50位优秀的企业领导人重装突围的应对之道,其中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更不乏实际应对的改革措施,希望对目前遭遇困难的企业和所有有志于做中国最好企业的创业者有所借鉴、有所启发。要通过危机看到机遇,让企业平稳“过冬”并发展得更为顺畅、轻松。
传递信心、照亮希望、50位本土总裁讲企业决胜之道。全球危机下,企业经营虽困难重重,但他们从容面对,展示了战胜危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中前辈耆老,提前布局,谨慎应对;后起之秀,主动出击。逆市扩张……在本书中,企业精英聚集一堂,高谈治企方略,以供中国企业同仁借鉴。
2009年4月的伦敦G20峰会表明了世界各国携手同心、重振经济的决心,在随后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温家宝总理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开始回暖。这些信息为中国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带来了信心和力量。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本书将与您一起探讨中国企业应对全球经济寒冬的良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从突围举措、行业结构、企业后劲等方面详细解读了50位优秀的企业领导人重装突围的应对之道,其中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更不乏实际应对的改革措施,希望对目前遭遇困难的企业和所有有志于做中国最好企业的创业者有所借鉴、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