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下一轮全球大牛市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罗伯特·斯坦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泡沫,通胀、震荡……瞬息万变的投资市场里,怎样做出正确决策?

下一波行情就藏着经济周期里,了解经济大势,你也能从经济变动中获利!

学会观察经济趋势,在震荡中找到下一轮大牛市!

内容推荐

市场总是有起有落,泡沫、通胀、震荡……种种动荡下,怎样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本书告诉你:经济周期左右着各个板块的起伏!

本书作者以多年的投资经验和睿智的分析,详尽地总结了最近几十年来我们可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投资时必须密切关注形势变化的各种警示性信号。作者认为,只有在对经济大形势有所了解、有所把握之后,你才知道如何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在震荡的市场中,怎样才能聪明投资?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发现下一轮牛市的开端,如何制定更精明的投资决策,以及如何在未来从泡沫膨胀、泡沫破裂以及其他经济变动中大赚一笔。抓住基本面的变化,在经济变动中你也能获利!

目录

自序

信贷市场的崩溃

第1章 变化的经济和不变的周期

 下一个熊市和牛市

 重复的经济周期

 周期循环四阶段

 熊市总孕育着牛市

 影响经济的美联储

 谁引发了通胀?

 急速增大的泡沫

 机会在哪里?

第2章 泡沫:从成型到破裂

 20世纪70年代:黄金泡沫日渐膨胀

 20世纪80年代:两次下跌及一次顶峰

 看透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扩张和泡沫

 12世纪:流动性泡沫

 未来的泡沫在哪里?

 下一个破裂的泡沫和即将出现的牛市

第3章 如影随形的通货膨胀

 导致通胀的救助措施

 高工资与通货膨胀

 工资-通胀公式

 工资压力和通货膨胀

 油价:那根刺痛的针

 通货膨胀:永远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高达两位数的通胀率

 格林斯潘年代

 伯南克接管美联储

 下一轮牛市:通胀中的机会

 保持机警和灵敏

 和你息息相关的事

第4章 信贷循环

 房地产周期

 信贷周期的四个阶段

 明斯基拐点

 银行业务

 现在开始去杠杆化

 信贷周期的影响力

 全新的牛市

第5章 房地产泡沫:从观望到警示

 接近70%的美国住房拥有率

 筑巢的本能

 观察房地产的形势

 人人可贷款

 从观望到警示

 分割债务

 最后的疯狂

 暴风雨来袭:泡沫的破裂

 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冲击

 房地产泡沫带来的教训

第6章 美联储“救急”

 美联储的救助

 美联储诞生

 美联储的干预

 介入股市的美联储

 格林斯潘和流动性

 流动性的工具

 贝尔斯登救助行动

 美联储救急的隐性成本

 干预中的投资机会

第7章 你的下一个机会

 收缩后的扩张

 理解目前的形势

 牛市在哪里?

 警惕债券:下一个泡沫

 回归均线

 游戏的方案

 道指翻倍

 受益终生的投资经验

第8章 完美投资——ETF

 不确定时期的投资

 运用ETF

 ETF的创新

 纯粹的投资

 为退休计划服务的ETF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通过做多来做空

 挑选板块

 既观全貌又重个体

第9章 灵敏、清醒:关注大局

 经济不是股市

 经济的缩影

 GDP:衡量经济的健康度

 就业

 投资资金流和股票价格惯性

 无须再做消极的投资者

 正确的板块,错误的个股

 盈利

 借助ETF实现投资多样化

第10章 投资财富,投资人生

 担心该担心的事

 基于信贷的经济

 不要抗拒周期

 眼光要敏锐

 经济和政治

 指责游戏

 下一轮牛市——是你自己

致谢

试读章节

俗话说,历史总在重复上演;也许在经济领域,这也是真理。经济周期总会经过扩张、波峰、收缩、波谷四个阶段,这样的经济预言让我们心生安慰。我们告诉自己,是的,变化越多,重复性就越强;的确是这样。

然而,世界真的变了。这样的感觉已经很明显;美国联邦政府出手干预市场,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援助、稳定市场以及助力推动金融板块的计划——这一计划涉及金额高达7000亿美元,而且还可能继续飙升。人们在美国政府接管两大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中见到了这种变化,在追加的1000亿美元援助计划中见到了这种变化,在美国政府接管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行动中再次见到了这种变化。“太庞大因而绝不能倒塌”,正是这一句战斗口号让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马不停蹄地大开空白支票。

“世道变了”,摩根士丹利的一位发言人感慨地说。摩根士丹利,75年来一直保持着投资机构的地位,如今又决定重回银行的老路了——高盛(以及其他很多想要得到政府的资金和廉价资本的机构)采取了同样的手法。在此过程中,它们将面临更多管制、更少风险,也许,还有更低的回报利润——因为消费者储蓄作为资金来源;它们还将接触到美联储的贴现窗口。

美国联邦政府70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用于购买华尔街的折扣资产和问题资产,其中大部分是次级贷款,目的是要让金融板块不再盘旋在低位,以及推动投资者对于金融公司和股市的信心,帮助稳定房地产市场,使住房价格不再以过快的速度下跌——也就是说,促使不动产的出售价格不再直线下滑。在最紧急关头,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保尔森根据事态变化的现实作出决策把焦点放在支持银行系统上。他大力注资进入金融机构,希望以此促使信贷再次流通。如果这一举措获得成功,那么在未来,2008年的这一金融大救援将载入史册,成为如20世纪90年代储蓄和贷款危机那样引人注目的伟大时刻。我们将把这作为研究危机和政府干预的经典案例,针对政府行为不断扩张的优缺点进行辩论。如果这项金融大救援行动失败(本书第四章中,我阐述了我作为一名自由市场的拥护者反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广泛干预的观点),那么,金融形势还将发生更大的改变。

在2008年夏秋时节的这场危机中,形势相当严峻,被认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危机。情况很糟糕,而且,由于股市还在以每天5%以上的比例下滑,就更让人觉得形势每况愈下了,市场恐惧逐渐扩散,人们纷纷担心下一个倒下的银行也许就是自己存钱的那个银行。金融市场中的基金濒临“跌破1美元”、保证金成“落花流水”的态势。家喻户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即将发生,系统将陷于崩溃。

尽管形势相当糟糕,但我却并不认为我们将迎来金融世界的世界末日。2008年发生的这么多起事件源于金融系统的崩溃,而不是整个经济的崩溃。当然,当前的经济是很虚弱,这无疑是对如此疲软的经济的一次沉重的打击;然而,经济仍然屹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008年第二季度的增长还是超出了3%(虽然接下来将出现下趺)。第三季度的初步数据显示,经济开始收缩,GDP同比下降0_3%。到2008年10月份,就业率还保持在94%。没错,我们的确进入了收缩期,但是并没有进入停滞期。尽管第三季度GDP下降更多——很有可能会发生——加上消费者支出出现两年来最大降幅,这导致第四季度形势很不乐观,但是,最基本的问题还在于金融系统——而不是整体经济,不是整体经济要破产。换句话说,我们现在面对的只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一般经济衰退。

金融系统必须紧急刹车,但是这不意味着经济就因此一蹶不振了。这与1929-1932年的经济衰退不可同日而语——大萧条时期是经济先疲软了然后才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2008年的情况完全相反:金融系统的崩溃拖累了原本就处于收缩中的经济或者说是已经减速的经济。这一点,在通盘考虑目前的经济形势时至关重要。

进入2008年年末,很明显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甚至扩展到了社会层面,而且很有可能这种变化将是持久性的。这场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改变了我们买房、大额费用支出以及投资的方式,甚至还将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和区域。买房,在并不遥远的过去可能会在和房贷经纪人简单谈过或仅仅是看到有房待售就轻易出手了,但以后的买房人可能会变得异常小心谨慎。带着信用卡购物不再是人类的第二天性;现金将“重出江湖”。还有,大家可能不会经常跳槽了,因为关于就业安全问题,大家都会再三考虑。

本书的重点在于投资已经变了,永远地变了。金融危机以及华尔街上的噩耗证实了购买和持有股票真是一点儿都没用——这10年内股票竟然出现了两次高达50%的下跌。那些已经退休的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补偿他们因购买和持有股票所遭受的损失了。而年轻人也在惊惶失措地疲于应付各自401(k)计划中的巨大损失——这让人们渴望(也许是特别偏向)那些能享受养老金福利的工作。

根据我所观测到的情况,金融危机造成的改变比“9·11”事件给人们行为带来的改变更深刻。而且,即使到本书完稿时,这些改变的影响和辐射程度还没有完全呈现。

尽管消费者行为和投资者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市场动力仍将保持部分影响力。我们仍将看到同样的周期。没错,信贷危机是很独特,但是我们仍然能从并不遥远的过去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我们以前曾高居扩张期、也曾陷入深度收缩期。我们将再次遭遇同样的境况。

虽然我个人的市场经验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如今(有点像热门广播节目的广告词),但是为了方便讨论,我还是把20世纪70年代也纳入时间范围了——我的工作经验还仅限于理论,仅仅能够作为一个引领者和小角色,不过也足以形成我自己的看法了。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几十年间发生的大事。

20世纪70年代:能源价格高企,阿拉伯石油禁运,利率呈现两位数,保罗·沃尔克执掌美联储。

20世纪80年代:1987年股市“崩盘”,艾伦·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信贷危机,垃圾债券,并购活动频繁。

20世纪90年代:长时间牛市,亚洲信贷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网络革命,低利率,格林斯潘执掌下的美联储。

21世纪前10年:技术泡沫冲破熊市的调整,低利率,格林斯潘时代终结,信贷危机,通货膨胀卷土重来,信贷危机导致流通不佳。

以10年为一个时间段来观看这些事件,我们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一个时期都是独特的,和其他时期迥然不同。当然,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历史上没有两个时期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我认为,这些不同之处是相当微小的,就像两片雪花之间的差别而已。虽然雪花的晶体模式可能不一样,但是雪花看上去都差不多,而雪花和雨滴就差多了。所以,就历史时期而言,透过经济的镜头观看:尽管不同的特定时间范围的确有不同之处,但是那只不过是镜头的度数问题而已。

那么,世界变了吗?是的,变了。经济变了吗?是的,变了。但是,美国经济偏爱的资本主义民主并没有发生改变;扩张、波峰、收缩和低谷这四个经济周期的阶段不断重复登台——即使每一次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都仿佛是最后一次一样。

深入了解经济其周期性循环的本性,以及扩张期创造牛市而收缩期导致熊市等原理,我们就能寻找投资的机会。理解历史是很重要,不过,最有利于投资者的还是要知道如何将历史经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也就是说,在某个领域出现扩张时寻找可能出现的牛市机会,在收缩发生时躲避熊市的危害。

P3-7

序言

“我观察经济。”我第一次从罗布·斯坦(Rob Stein)口中听到这样的话时,感觉是十足的陈词滥调。要知道,那还是2000年,根据点击率来购买网络个股在那时从基本面分析角度来说还是颇为让人满意的。观察经济发展趋势再来作投资决策显得太落伍了。难道市场不是应当抢先在经济数据显示在报表上之前预示其发展趋势吗?其他人都视“带宽容量”为投资决策的衡量基础,此时盯着经济数据不放似乎是一个相当古怪而呆滞的方式。尽管当时我们一无所知,但那时熊市已经开始,而这,也让我与罗布‘斯坦认识了。

当时,罗布知道,经济才是主旋律,其他都是嘈杂的背景音而已。没有就业,就没有薪水;没有薪水,就无法支付账单。当账单都无法支付了,信心自然就下跌了。而当信心下跌后,信贷自然削减。或者像2008年那样倒过来。关注一个公司的利润率、一只个股的走势曲线也许对该公司、该个股有效,但这总有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风险。

2008年年末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很多方面。然而,不仅很多投资者关注的范围有限,监管者也是如此。收入不断增长的确很不错,但总有投资者会发现,公司为完成当前季度指标一直在以相当优惠的条款购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还有,由于基本不可能有再融资的希望,几乎没有剩余资产可以出售来募集资金了,那么,庞大的债务怎么偿还呢?目光短浅的金融监管者(还有投资者)在大范围的资产证券化面前毫无防备,只能束手就擒;因为没人了解全貌,所以这些杠杆得以大规模流行。不仅美国人借的钱比实际能偿还的多得多,而且那些借据被买来卖去,完全不顾实际的债务偿还能力。风险逐步扩散开去,在此过程中,衡量基本面风险的机制受到了侵蚀。

没人关注整体“经济”的组合投资。投资者又怒又怕,而且他们的理由相当充分合理。他们想要知道该责怪谁,他们想要知道该送谁去监狱。每一个恐怖故事都需要一个反面角色,不过在这里,这个反面角色也许是我们自己的消费欲望,想方设法满足消费欲望的同时却很少顾及应该重点关注的:周期。没错,借来大堆的钱给家里装满大电视和不锈钢的家用电器,这的确很容易。为了装下两辆大型SUV车,我们必须要有两个半那么大的汽车车库。企业太乐于“让数字说话”了,市场规则已然过时到无法监管信贷的新途径。于是美国人借啊借啊,直到无法再借钱为止。周期运行着,尽管出现了很多警示性信号,但它还是反转了,并给数百万美国人、房主以及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2008年年末美国政府仓促的反应,尽管很有必要但却十分混乱,一如金融风暴本身。在对问题的产生原因有明确之前,给问题定性是不大可能的;但当无所作为带来更大威胁时,还有时间去定性吗?也许没有。这就更增添了投资者的焦虑,各种猜测纷至沓来。到底破坏力会有多大?什么时候才会是尽头?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1990年、1981年,当然还有1931年。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后50年内出现了10个经济周期,其中,经济衰退平均持续的时间为10个月。经济周期两个相邻波谷之间平均相隔5年半,上扬趋势持续的时间大约也是5年半。这一数据包括工业时代的战后繁荣、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80年代初期高达两位数的通胀率以及世纪之交向信息时代的转变等。从1945年起,每一个10年我们基本上都能看到两次经济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循环。

再往前看150年,经济周期的平均“寿命”更短,只有4年半。然而,我们却很难忘记最近发生的经济周期。2001年的经济衰退是历史上最短、最微弱的衰退之一,那种几乎是单边的下跌紧随历史上最漫长的扩张脚步而发生。这些都不是典型的经济周期,2008年出现的也不是。

每一次经济经历萎缩后都能重新站起来、再次获得增长,其原因各异,不管有没有特殊的原因。信心重塑、就业率出现反弹、新的机会也会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为这样的机会作好准备并及时抓住,需要耐心、恒心以及对环境的正确评估。

每一个周期总有人声称“这次是截然不同的”。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遵循的是不一样的规则——实际利润还不如利润的增长潜力重要。20世纪70年代,高涨的油价将把石油作为一种可持续能源的局面彻底终结。21世纪以来,信贷的新途径让原来的借贷标准完全废弃,因为旧标准阻碍了利润的获得。但是,每一次真正要紧的、确实起作用的还是基本面。如今,能源使用更高效了,实际利润更重要了,标准又恢复了。

回归到基本面的过程不可能毫无伤痛,但这确实是必需的,为的是撒下一颗下一个经济繁荣的种子。

汤姆·哈得森(TomHudson)

第一商业电视(First Business TV)主编

芝加哥,伊利诺斯州

2008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