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产品设计与开发(原书第7版)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机械工业
作者 [美]卡尔·T. 乌利齐 (Karl T. Ulrich),史蒂文·D. 埃平格(Steven D. Eppinger),玛丽亚·C. 杨(Maria C. Yang)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更新大量案例和数据,通过与时俱进的研究和创新实践,分享对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的新见解,并且提供免费的网络配套资源。
·通过研发项目生命期以及研发各阶段都会用到的支撑性方法和工具两条主线,构造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强调采用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推广的结构化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结构化方法和结构化工具。
·每章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述,章末附有练习、思考题和参考文献,便于读者体会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阐述复杂产品开发的流程、工具和方法,每一章都通过精选的案例,为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一个具体环节提出一种开发方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机会识别、产品规划、客户需求识别、产品规格、概念生成、概念选择、概念测试、产品架构、工业设计、面向环境的设计、面向制造和供应链的设计、原型化、稳健设计、服务设计等。现代化产品的开发要求将市场需求与功能设计结合起来,本书给出了翔实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如何协调团队各方面的工作,既适合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也适合业内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目    录<br />译者序<br />前言<br />致谢<br />第1章  概论1<br />1.1  成功的产品开发的特点2<br />1.2  谁来设计和开发产品?3<br />1.3  产品开发的周期时间和成本4<br />1.4  产品开发的挑战5<br />1.5  本书思路6<br />1.5.1  结构化方法6<br />1.5.2  工业实例7<br />1.5.3  组织表现7<br />1.5.4  本书路线图8<br />参考文献9<br />练习10<br />思考题10<br />第2章  开发流程和组织11<br />2.1  产品开发流程12<br />2.2  概念开发:前端过程15<br />2.3  采用基本的产品开发流程17<br />2.3.1  技术推动型产品18<br />2.3.2  平台型产品19<br />2.3.3  流程密集型产品19<br />2.3.4  定制型产品20<br />2.3.5  高风险产品20<br />2.3.6  快速构建产品20<br />2.3.7  数字产品21<br />2.3.8  产品-服务系统21<br />2.3.9  复杂系统21<br />2.4  产品开发流程图21<br />2.5  Tyco公司的产品开发流程22<br />2.6  产品开发组织23<br />2.6.1  通过建立个人之间的<br />    联系形成组织23<br />2.6.2  通过职能和项目之间的<br />    联系形成组织26<br />2.6.3  选择组织结构27<br />2.6.4  分散的产品开发团队29<br />2.7  Tyco公司的产品开发组织30<br />2.8  小结30<br />参考文献31<br />练习32<br />思考题33<br />第3章  机会识别34<br />3.1  什么是机会?35<br />3.1.1  机会的类型36<br />3.2  机会识别的评比结构37<br />3.2.1  有效的机会评比38<br />3.3  机会识别过程39<br />3.4  步骤1:确立章程39<br />3.5  步骤2:挖掘并探索大量<br />     机会方案40<br />3.5.1  挖掘机会的相关技巧41<br />3.6  步骤3:筛选机会方案45<br />3.7  步骤4:开发有前景的机会<br />     方案47<br />3.8  步骤5:选出很好机会方案47<br />3.9  步骤6:对结果和过程进行<br />     反思48<br />3.10  小结50<br />参考文献50<br />练习51<br />思考题51<br />第4章  产品规划52<br />4.1  产品规划流程54<br />4.1.1  产品开发项目的四种类型55<br />4.1.2  产品规划流程55<br />4.2  步骤1:识别机会56<br />4.3  步骤2:项目评价和优先级<br />     排序57<br />4.3.1  竞争策略57<br />4.3.2  市场细分58<br />4.3.3  技术曲线58<br />4.3.4  产品平台规划59<br />4.3.5  技术路线图60<br />4.3.6  评价全新产品的机会61<br />4.3.7  权衡项目组合62<br />4.4  步骤3: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64<br />4.4.1  资源分配64<br />4.4.2  项目时间安排66<br />4.4.3  产品规划66<br />4.5  步骤4:完成项目前期规划66<br />4.5.1  任务书67<br />4.5.2  假定条件和68<br />4.5.3  人员配备和其他项目前期<br />    规划活动69<br />4.6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行<br />     反思69<br />4.7  小结70<br />参考文献70<br />练习72<br />思考题72<br />第5章  识别客户需求73<br />5.1  潜在需求的重要性75<br />5.2  识别客户需求的流程75<br />5.3  步骤1:从客户处收集原始<br />     数据77<br />5.3.1  选择客户78<br />5.3.2  清晰表达客户需求的<br />    艺术80<br />5.3.3  归档整理与客户的互动81<br />5.4  步骤2:从客户需求角度解释<br />     原始数据83<br />5.5  步骤3:采用层级的方式组织<br />     需求84<br />5.6  步骤4:建立需求的相对<br />     重要性86<br />5.7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br />     行反思87<br />5.8  小结88<br />参考文献89<br />练习90<br />思考题90<br />第6章  产品规格91<br />6.1  何谓规格?92<br />6.2  何时建立规格?93<br />6.3  建立目标规格94<br />6.3.1  步骤1:准备度量指标<br />    清单95<br />6.3.2  步骤2:收集竞争性标<br />    杆信息99<br />6.3.3  步骤3:为每个度量指标<br />    设置理想目标值和临界<br />    可接受目标值102<br />6.3.4  步骤4:对结果和过程<br />    进行反思105<br />6.4  确定最终规格105<br />6.4.1  步骤1:开发产品的技术<br />    模型106<br />6.4.2  步骤2:开发产品的成本<br />    模型107<br />6.4.3  步骤3:修正规格,必要<br />    时进行权衡109<br />6.4.4  步骤4:确立合理的<br />    规格111<br />6.4.5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br />    进行反思112<br />6.5  小结112<br />参考文献113<br />练习114<br />思考题114<br />附录:设定目标成本114<br />第7章  概念生成117<br />7.1  什么是概念生成?118<br />7.1.1  采用结构化方法避免出<br />    现代价过高的问题119<br />7.1.2  五步法119<br />7.2  步骤1:厘清问题120<br />7.2.1  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br />    成几个简单的子问题121<br />7.2.2  在最初阶段将精力集中<br />    于关键的子问题123<br />7.3  步骤2:外部搜索123<br />7.3.1  领先用户调查123<br />7.3.2  专家咨询124<br />7.3.3  专利检索124<br />7.3.4  文献检索125<br />7.3.5  设定相关产品为基准126<br />7.4  步骤3:内部搜索126<br />7.4.1  举行个人会议和团队<br />    会议128<br />7.4.2  生成解决方案概念的<br />    线索128<br />7.5  步骤4:系统探索130<br />7.5.1  概念分类树131<br />7.5.2  概念组合表132<br />7.5.3  管理探索过程135<br />7.6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行<br />     反思136<br />7.7  小结137<br />参考文献138<br />练习140<br />思考题140<br />第8章  概念选择141<br />8.1  概念选择是产品开发过程<br />     的重要部分144<br />8.2  概念选择方法145<br />8.3  结构化方法的优点146<br />8.4  方法概述146<br />8.5  概念筛选147<br />8.5.1  步骤1:准备选择矩阵147<br />8.5.2  步骤2:评估概念等级149<br />8.5.3  步骤3:对概念等级进行<br />    排序149<br />8.5.4  步骤4:对概念进行整合<br />    和改进149<br />8.5.5  步骤5:选择一个或多个<br />    概念150<br />8.5.6  步骤6:对结果和过程<br />    进行反思151<br />8.6  概念评分151<br />8.6.1  步骤1:准备选择矩阵152<br />8.6.2  步骤2:评估概念等级152<br />8.6.3  步骤3:对概念等级进行<br />    排序153<br />8.6.4  步骤4:对概念进行整合<br />    和改进153<br />8.6.5  步骤5:选择一个或多个<br />    概念154<br />8.6.6  步骤6:对结果和过程进<br />    行反思154<br />8.7  附加说明155<br />8.8  小结156<br />参考文献157<br />练习158<br />思考题158<br />附录A:概念筛选矩阵的示例159<br />附录B:概念评分矩阵的示例160<br />第9章  概念测试162<br />9.1  步骤1:确定概念测试的<br />    目的164<br />9.2  步骤2:选择调查的人群164<br />9.3  步骤3:选择调查的方式166<br />9.4  步骤4:沟通概念167<br />9.4.1  调查模式与概念表达的<br />    方式要匹配169<br />9.4.2  概念表达中的问题170<br />9.5  步骤5:衡量客户反应171<br />9.6  步骤6:解释结果172<br />9.7  步骤7:对结果和过程进行<br />     反思175<br />9.8  小结176<br />参考文献177<br />练习178<br />思考题178<br />附录:估计市场规模178<br />第10章  产品架构180<br />10.1  什么是产品架构?181<br />10.1.1  模块化架构的类型183<br />10.1.2  何时确定产品架构?184<br />10.2  产品架构的内涵184<br />10.2.1  产品改进184<br />10.2.2  产品多样性185<br />10.2.3  零部件标准化185<br />10.2.4  产品性能186<br />10.2.5  可制造性187<br />10.2.6  产品开发管理187<br />10.3  建立产品架构188<br />10.3.1  步骤1:创建产品示<br />       意图188<br />10.3.2  步骤2:对示意图中的<br />    部分(元素)进行聚类189<br />10.3.3  步骤3:设计简略的<br />       几何结构191<br />10.3.4  步骤4:确定基本的和<br />       附属的相互作用关系192<br />10.4  延迟差异化193<br />10.5  平台规划196<br />10.5.1  差异性设计196<br />10.5.2  共性设计197<br />10.5.3  差异性和共性之间的<br />       权衡197<br />10.6  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198<br />10.6.1  确立子系统198<br />10.6.2  确立组件架构199<br />10.6.3  确立详细的接口规格199<br />10.7  小结199<br />参考文献200<br />练习202<br />思考题202<br />第11章  工业设计203<br />11.1  什么是工业设计?206<br />11.2  对工业设计必要性的评估208<br />11.2.1  工业设计所需费用208<br />11.2.2  工业设计对产品有<br />       多重要?209<br />11.3  工业设计的影响210<br />11.3.1  工业设计值得投<br />       资吗?210<br />11.3.2  工业设计是如何树立<br />       企业形象的?213<br />11.4  工业设计的流程214<br />11.4.1  调查客户需求214<br />11.4.2  概念化214<br />11.4.3  初步细化215<br />11.4.4  进一步细化及确定<br />       最终的概念215<br />11.4.5  完成控制图纸或模型216<br />11.4.6  与工程师、制造商以<br />       及外部供应商合作217<br />11.5  工业设计流程的管理217<br />11.5.1  工业设计介入的时间218<br />11.6  评估工业设计的质量220<br />11.6.1  可用性221<br />11.6.2  感染力221<br />11.6.3  维护与维修221<br />11.6.4  资源的合理利用222<br />11.6.5  产品差异性222<br />11.7  小结222<br />参考文献223<br />练习225<br />思考题226<br />第12章  面向环境的设计227<br />12.1  什么是面向环境的设计?229<br />12.1.1  两种生命周期229<br />12.1.2  环境影响231<br />12.1.3  面向环境的设计的<br />    历史231<br />12.1.4  Herman Miller公司面<br />    向环境的设计之旅232<br />12.2  面向环境的设计流程233<br />12.3  步骤1:设置DFE日程—<br />    驱动因素、目标和团队233<br />12.3.1  识别DFE的内部和<br />    外部驱动因素234<br />12.3.2  为产品设置DFE<br />    目标235<br />12.3.3  组建DFE团队236<br />12.4  步骤2:识别潜在的环境<br />   影响237<br />12.5  步骤3:选择DFE指导<br />       方针238<br />12.6  步骤4:将DFE指导方针<br />       用于初步设计240<br />12.7  步骤5:评估环境影响241<br />12.7.1  将环境影响与DFE<br />    目标进行对比242<br />12.8  步骤6:完善设计242<br />12.9  步骤7:对结果和过程进<br />       行反思243<br />12.10  小结244<br />参考文献245<br />练习246<br />思考题247<br />附录:面向环境设计的指导方针247<br />第13章  面向制造和供应链的设计251<br />13.1  什么是面向制造和供应链<br />       的设计?252<br />13.1.1  DFM需要跨职能的<br />    团队252<br />13.1.2  DFM贯穿产品开发全<br />    过程253<br />13.1.3  DFM方法概述253<br />13.2  步骤1:考虑战略采购决策254<br />13.3  步骤2:估计制造成本256<br />13.3.1  货物成本256<br />13.3.2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259<br />13.3.3  物料清单259<br />13.3.4  估算标准件成本261<br />13.3.5  估算定制件成本261<br />13.3.6  估算装配成本263<br />13.3.7  估算间接成本264<br />13.4  步骤3:降低零部件成本264<br />13.4.1  了解流程约束与成本<br />    驱动因子264<br />13.4.2  重新设计零部件以减少<br />    工序265<br />13.4.3  选择合适的零部件加工<br />    经济规模265<br />13.4.4  标准化零部件266<br />13.4.5  “黑箱”零部件采购267<br />13.5  步骤4:降低装配成本267<br />13.5.1  集成零部件267<br />13.5.2  优选限度地简化装配268<br />13.5.3  考虑客户自行装配268<br />13.6  步骤5:降低支持成本269<br />13.6.1  降低系统复杂性269<br />13.6.2  差错预防269<br />13.7  步骤6:降低物流成本270<br />13.8  步骤7:考虑DFM决策对<br />       其他因素的影响271<br />13.8.1  DFM对开发时间的<br />    影响271<br />13.8.2  DFM对开发成本的<br />    影响271<br />13.8.3  DFM对产品质量的<br />    影响271<br />13.8.4  DFM对外部因素的<br />    影响272<br />13.9  成果272<br />13.10  小结273<br />参考文献274<br />练习275<br />思考题275<br />附录A:材料成本276<br />附录B:零部件制造成本276<br />附录C:装配成本282<br />附录D:成本结构283<br />第14章  原型化284<br />14.1  了解原型化285<br />14.1.1  原型的分类286<br />14.1.2  原型有什么作用?288<br />14.2  原型化原理290<br />14.2.1  解析化原型通常比<br />    实体化原型更具灵<br />    活性290<br />14.2.2  检测不可预见现象需<br />    要采用实体化原型290<br />14.2.3  原型可以降低昂贵的<br />    迭代风险291<br />14.2.4  原型可加快其他开发<br />    步骤292<br />14.2.5  原型可重构活动的<br />    依赖关系293<br />14.3  原型化技术293<br />14.3.1  CAD建模与分析293<br />14.3.2   3D打印294<br />14.4  制定原型化计划295<br />14.4.1  步骤1:界定原型的<br />    目的295<br />14.4.2  步骤2:建立原型的<br />    近似水平295<br />14.4.3  步骤3:制定实验计<br />    划大纲296<br />14.4.4  步骤4:制订采购、<br />    建造和测试时间表296<br />14.5  小结298<br />参考文献299<br />练习300<br />思考题301<br />第15章  稳健设计302<br />15.1  什么是稳健设计?303<br />15.1.1  试验设计305<br />15.1.2  稳健设计的过程306<br />15.2  步骤1:识别控制因素、<br />    噪声因素和性能指标306<br />15.3  步骤2:构造目标函数307<br />15.4  步骤3:开发试验计划308<br />15.4.1  试验设计308<br />15.4.2  测试噪声因素311<br />15.5  步骤4:开展试验311<br />15.6  步骤5:进行分析312<br />15.6.1  计算目标函数312<br />15.6.2  用均值分析法计算<br />    因素影响312<br />15.7  步骤6:选择并确认因素<br />    设定点314<br />15.8  步骤7:反思和重复314<br />15.9  附加说明315<br />15.10  小结315<br />参考文献316<br />练习317<br />思考题318<br />附录:正交试验318<br />第16章  专利和知识产权321<br />16.1  什么是知识产权?322<br />16.1.1  专利概述323<br />16.1.2  实用新型专利323<br />16.1.3  准备披露书325<br />16.2  步骤1:制定策略和计划326<br />16.2.1  专利申请的时机326<br />16.2.2  申请的类型327<br />16.2.3  申请的范围328<br />16.3  步骤2:研究现有的发明328<br />16.4  步骤3:概述权利要求329<br />16.5  步骤4:撰写发明描述330<br />16.5.1  附图331<br />16.5.2  撰写详细描述331<br />16.5.3  防御性披露332<br />16.6  步骤5:精炼权利要求333<br />16.6.1  撰写权利要求333<br />16.6.2  编写权利要求的指导<br />    原则337<br />16.7  步骤6:进行申请337<br />16.8  步骤7:对结果和过程<br />    进行反思338<br />16.9  小结339<br />参考文献339<br />练习340<br />思考题340<br />附录A:商标340<br />附录B:对个人发明者的建议341<br />第17章  服务设计342<br />17.1  产品-服务系统343<br />17.2  服务和产品有什么不同?344<br />17.3  服务设计流程345<br />17.3.1  服务概念345<br />17.3.2  Zipcar的概念开发347<br />17.3.3  服务流程图347<br />17.3.4  后续持续改进349<br />17.4  服务中的下游开发活动349<br />17.4.1  原型化服务350<br />17.4.2  拓展服务350<br />17.4.3  持续改进351<br />17.5  小结352<br />参考文献352<br />练习353<br />思考题353<br />第18章  产品开发项目的经济分析354<br />18.1  经济分析要素355<br />18.1.1  定量分析355<br />18.1.2  定性分析356<br />18.1.3  何时进行经济分析?356<br />18.1.4  经济分析过程357<br />18.2  步骤1:构建一个基本的<br />    财务模型357<br />18.2.1  估算未来现金流入、<br />    流出的时间点和大小357<br />18.2.2  计算现金流的净现值360<br />18.2.3  其他现金流360<br />18.2.4  帮助里程碑决策及重<br />    要投资决策363<br />18.3  步骤2:进行敏感性分析以<br />    理解模型的关键假设363<br />18.3.1  开发成本的例子363<br />18.3.2  开发时间的例子364<br />18.3.3  理解不确定性367<br />18.4  步骤3:利用敏感性分析<br />    进行项目权衡367<br />18.4.1  潜在的相互作用367<br />18.4.2  权衡标准370<br />18.4.3  定量分析的局限性371<br />18.5  步骤4:考虑定性因素对<br />    项目成功的影响372<br />18.5.1  项目与公司、市场和宏<br />    观环境的相互作用372<br />18.5.2  进行定性分析374<br />18.6  小结375<br />参考文献376<br />练习377<br />思考题377<br />附录A:资金的时间价值和NPV法378<br />附录B:不确定现金流的NPV建模380<br />第19章  产品开发项目管理384<br />19.1  理解并表达任务385<br />19.1.1  串行、并行和耦合任务385<br />19.1.2  设计结构矩阵387<br />19.1.3  甘特图388<br />19.1.4  PERT图388<br />19.1.5  关键路径法390<br />19.2  项目基准规划390<br />19.2.1  合同书390<br />19.2.2  项目任务清单391<br />19.2.3  开发团队人员配备与<br />    组织393<br />19.2.4  项目进度394<br />19.2.5  项目预算395<br />19.2.6  项目风险计划395<br />19.2.7  修改基准计划396<br />19.3  加快项目进度397<br />19.4  项目执行399<br />19.4.1  协调机制400<br />19.4.2  评估项目状态403<br />19.4.3  纠偏措施403<br />19.5  项目后评估404<br />19.6  小结406<br />参考文献406<br />练习408<br />思考题409<br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