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华的《万山红遍》,像电影一样好看的军史。
《万山红遍》,一本重大而且好读的长征献礼书。
《万山红遍》,军迷们的又一收藏新宠。
一部红色军史书可以写得如此快节奏,如何好看!
像好莱坞大片一样风起云涌,斗智斗勇,激情搏杀!
那一个个故事,一场场战役,一幅幅扣人心弦的画面,有血有肉,荡气回肠,每一次读它都热血澎湃,泪流满面。更重的是,在阅读中,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从现实的泥沼中飞升。
各位,试试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万山红遍(鄂豫皖革命斗争和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实)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学华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学华的《万山红遍》,像电影一样好看的军史。 《万山红遍》,一本重大而且好读的长征献礼书。 《万山红遍》,军迷们的又一收藏新宠。 一部红色军史书可以写得如此快节奏,如何好看! 像好莱坞大片一样风起云涌,斗智斗勇,激情搏杀! 那一个个故事,一场场战役,一幅幅扣人心弦的画面,有血有肉,荡气回肠,每一次读它都热血澎湃,泪流满面。更重的是,在阅读中,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从现实的泥沼中飞升。 各位,试试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这是一个突破时代和国界的惊天奇迹;这是一系列决定中国近现代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 张学华著的《万山红遍(鄂豫皖革命斗争和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实)》以发源于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和长征征战为主线,以全新的角度和开阔的视野,立体地勾勒出中华民族复兴目前那一段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再现一幅人类战争目前的恢宏画卷。鄂豫皖红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地实现了华丽转变。最终,他们取得了胜利。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本书资料详实,结构精巧,语言明快,加上作者擅长使用蒙太奇的电影手法,使本书读来荡气回肠,叫人欲罢不能。 本书经过中央军委党史和军史专家审阅,是重大历史题材的最新创作成果。 目录 第一章 发轫之始 1911年10月·北平 第二章 播下火种 1923年1月·武汉与黄麻地区 第三章 反攻倒算 1927年4月·麻城 第四章 后发制敌 1927年4月·武汉与麻城 第五章 奋起还击 1927年7月·武汉 第六章 秋收暴动 1927年9月·武汉与黄安 第七章 攻克黄安 1927年11月·黄安 第八章 偷营劫城 1927年12月·黄安 第九章 斗霜傲雪 1927年12月·黄安与木兰山 第十章 宁死不屈 1927年12月·黄麻与武汉 第十一章 誓死抗争 1928年1月·木兰山与黄麻 第十二章 智勇传奇 1928年3月·黄安与麻城 第十三章 武装割据 1928年4月·清水塘与柴山堡 第十四章 商南惊雷 1929年3月·柴山堡与商南 第十五章 巧计智取 1929年5月·丁家埠 第十六章 错杀功臣 1929年6月·商南 第十七章 登台拜将 1929年6月·上海与鄂东 第十八章 三次“会剿” 1929年6月·鄂豫边与豫东南 第十九章 强行改编 1929年6月·商南 第二十章 蓄势待发 1929年8月·皖西 第二十一章 独山暴动 1929年11月·独山 第二十二章 珠联璧合 1930年2月·上海与鄂豫皖边 第二十三章 东西横出 1930年6月·皖西与平汉路 第二十四章 屡战屡挫 1930年9月·平汉路 第二十五章 转败为胜 1930年11月·新洲与皖西 第二十六章 飘忽战术 1930年12月·皖西与平汉路 第二十七章 转守为攻 1931年1月·磨角楼与新集 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 1931年2月·平汉路与双桥镇 第二十九章 狼烟再起 1931年4月·鄂豫边与皖西 第三十章 生搬硬套 1931年4月·皖西 第三十一章 一切重来 1931年5月·新集 第三十二章 东进南下 1931年7月·新集与英山 第三十三章 “肃反”展开 1931年8月·新集 第三十四章 抢先出击 1931年11月·黄安 第三十五章 挥师再战 1932年1月·豫南 第三十六章 围城打援 1932年3月·苏家埠 第三十七章 伏虎降龙 1932年4月·苏家埠与陡拔河 第三十八章 大军压境 1932年6月·庐山 第三十九章 兵临城下 1932年7月·麻城与霍邱 第四十章 十围五攻 1932年7月·霍邱 第四十一章 搏杀对决 1932年8月·黄安与七里坪 第四十二章 生死决战 1932年8月·七里坪 第四十三章 一路追杀 1932年8月·胡山寨与皖西 第四十四章 同遭强敌 1932年9月·皖西与英山 第四十五章 再陷重围 1932年10月·黄安河口 第四十六章 匆匆惜别 1932年10月·黄安 第四十七章 再遭堵截 1932年10月·枣阳新集 第四十八章 奇兵飞渡 1932年11月·土桥铺与南化塘 第四十九章 杀出重围 1932年11月·漫川关 第五十章 十手争指 1932年12月·小河口 第五十一章 徒步过江 1932年12月·汉中与汉水 第五十二章 点燃川北 1932年12月·大巴山与川北 第五十三章 烈火永生 1932年10月·鄂东与皖西 第五十四章 灭顶之灾 1933年5月·七里坪 第五十五章 同怀视之 1932年11月·鄂豫皖边 第五十六章 三路围攻 1933年2月·川北 第五十七章 绝地反击 1933年3月·竹峪关与空山坝 第五十八章 致命一击 1933年5月·余家湾与青龙寨 第五十九章 英名镌刻 1933年5月·川北与川西 第六十章 略地攻城 1933年8月·苏区东、南、西 第六十一章 六路围攻 1933年9月·四川成都 第六十二章 决一死战 1934年6月·万源 第六十三章 料敌制胜 1934年8月·青龙观与黄猫垭 第六十四章 不入死地 1934年11月·鄂东与罗山 第六十五章 遇袭遭险 1934年11月·方城与陕南 第六十六章 生死鏖战 1934年12月·三要司与庾家河 第六十七章 星火燎原 1934年12月·鄂豫陕边 第六十八章 南征北战 1935年1月·鄂豫陕边 第六十九章 烽火再起 1935年4月·鄂豫陕边 第七十章 西征北上 1935年7月·终南山与沣峪口 第七十一章 英雄悲歌 1935年8月·泾川 第七十二章 兄弟相聚 1935年9月·板桥镇与永坪镇 第七十三章 红区永固 1935年7月·鄂豫陕边 第七十四章 继续抗争 1934年11月·鄂东与皖西 第七十五章 神出鬼没 1935年2月·鄂豫皖边 第七十六章 行踪无定 1935年5月·鄂豫皖边 第七十七章 时聚时散 1936年2月·鄂豫皖边 第七十八章 临军对垒 1935年1月·广元与昭化 第七十九章 瞒天过江 1935年2月·陕南与汉中 第八十章 强渡嘉陵 1935年3月·嘉陵江 第八十一章 达维会师 1935年5月·夹金山与达维 第八十二章 久别重逢 1935年6月·懋功 第八十三章 初次交锋 1935年6月·两河口 第八十四章 龙虎相争 1935年7月·两河口与芦花 第八十五章 北上之恋 1935年8月·沙窝 第八十六章 死亡之地 1935年8月·若尔盖草原 第八十七章 鬼蜮之门 1935年8月·包座 第八十八章 纷争又起 1935年9月·阿坝与巴西 第八十九章 分道扬镳 1935年9月·巴西与班佑 第九十章 何去何从 1935年9月·潘州 第九十一章 另立中央 1935年9月·阿坝与马尔康 第九十二章 到陕北去 1935年9月·哈达铺与吴起镇 第九十三章 南下决战 1935年10月·川西高原 第九十四章 攻城拔寨 1935年11月·天全 第九十五章 祸结兵连 1935年11月·芦山 第九十六章 拼尽全力 1935年11月·百丈关 第九十七章 血战到底 1935年11月·百丈关 第九十八章 进锐退速 1936年2月·夹金山与西康 第九十九章 偏安一隅 1936年4月·西康 第一○○章 远方来客 1935年11月·陕北与西康 第一○一章 再生变故 1936年8月·川西与甘南 第一○二章 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会宁与将台堡 试读章节 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周期性危机在清王朝再次上演,一场本是事关利益和经济的争端事件,意在“保路权,争路款”的运动,顿时有了浓烈的火药味。 一条川汉铁路搅乱了“天府之国”的动局,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此时,保路同志会的会员不到十天就发展到十万之众,并开始酝酿着点燃川人怒火的暴动。 清朝廷为扑灭这帮敢于欺君犯上的“乱党刁民”,急调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浩浩荡荡人川开始镇压“保路运动”,致使清军在湖北的防御力量出现了相对减弱的格局。 这一年恰好是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 十月十日夜,武昌城革命党密谋已久,乘机开始起事。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接着天下一呼百应。 清王朝监国摄政王载沣,面对突如其来的起义和各省的宣布独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急忙登坛拜将任命两年前被罢黜、在彰德养病的袁世凯为钦差大臣。 袁世凯领命后,统率着北洋军浩浩荡荡向武汉大举进攻了。袁世凯督师抵达湖北,驻节孝感的萧家港。 袁世凯的征讨大军在攻下汉口之后,便按兵不动,开始对朝廷有了二心,秘密与南方革命党议和。 此时内阁总理大臣奕勖在袁世凯的游说下,并没有维护祖辈打下的江山社稷,却称病上奏辞去了内阁总理大臣。存此情况下,监国摄政王载沣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开始重新组阁。 凄风苦雨,大厦将倾。清廷在内外夹击下,别无他法,匆忙召开了御前会议,会上决定计皇帝溥仪退位,以博得革命党人开出的优待条件。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的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了《逊位诏书》。 至此,中国二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帝制历史宣告结束,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寿终正寝,被中华民国取而代之。 皇帝乃“九五之尊”,位极天下。在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后,袁世凯揖让再三,最终接受了国民的“拥戴”,改制当上了皇帝。 袁世凯以权谋治天下,但洪宪帝制的倒退却将其推上不归之路。公元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卒于举国声讨声巾,时年五十七岁。 一代枭雄袁世凯称帝败亡后,中华大地再度陷入南北分裂的危险境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晚唐五代”曾出现过几次大的分裂和动荡,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超过了几个时代。 此时的中国,也和历朝历代的轮回一样,再一次面临着分裂和动荡。袁世凯死后,没有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为地盘实施割据,国家开始四分五裂。虽说此时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力量所控制。 古老的泱泱大国,处在南与北、战与和的冲突中。北洋军阀内部又分化为皖系、直系、奉系等派别,其问朝云暮雨、风云变幻,演绎了民国史上最纷繁复杂的一段乱世传奇。 这一时期,历史的天空记录下了中国经济停滞衰落,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工人大量失业,农民纷纷破产,其他各阶层人民生活也愈来愈艰难。 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中,描绘了在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大地主的残酷压迫下,农民生活的惨状: 常见农村小孩穿的衣服,多数经过了数十年,经其祖宗几世穿了遗留下来的,补到千疮百孔。儿童因为失了营养,所食的是芋和菜叶之类,所以儿童的手足,都是瘦到和柴枝一样,面青目黄,肚子则肥涨如兜肚状,屁股却细小得怪可怜,屎与鼻水终日浸着,任苍蝇在目边口角上体操,都不会知觉把手动一动!……农民这样把生活费减少而压迫父母妻儿仍是不能填无底深渊的亏空,乃更进一步出于嫁妻鬻儿以抵租债者,甚或至无妻儿可卖,遂不得不离去农村跑到都市为工人或上山为匪为兵或为猪仔,否则只有“死”的一条路!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冉现。” 军阀混战的重灾区有三个省地处中国巾部地区——鄂豫皖。这一带军阀连年混战,再加帮会组织和土匪组织的欺凌压榨,盗匪纵横,溃兵流匪到处烧杀淫掠,社会矛盾极端复杂和日趋尖锐,蒙受深重灾难的人们实在不能照旧生活了。 在鄂豫皖边陲,主要包括湖北的英山、罗田、红安、麻城、浠水、蕲春、黄梅,安徽的太湖、金寨、霍山、霍邱,河南的新县、商城、固始、潢川、光山、罗山。 这里横跨着一座著名的大山——大别山。它位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贯穿鄂豫皖三省,呈东南往西北走向,它就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 纵观历史,鄂豫皖边陲地远山险,绝域殊方之地,俗有“鸡呜狗咬听三省”的说法。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的薄弱地带,也有着最适合造反者和革命者成长的土壤。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火种开始在这里撒播,成为漫漫黑夜中的一点亮光和希冀,一场红色革命终于爆发了。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