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要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正当面试官感到枯燥疲惫时,你出现了,你的着装让他眼前一亮,疲乏被吹散了,一开始你便赢得了好的认知甚至认可。好的表现要有好的开始,胜负常常由第一印象决定。人们产生第一印象的时间往往很短,3秒钟即可产生对外观的好恶,30秒钟的对话即可判定此人是否适用,3分钟即可综合评定优劣。因此,求职者的着装打扮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体现出求职者本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取向,更代表着求职者对应聘工作的重视及对面试官的尊重。
人们常说“面试,前三分钟定乾坤”。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印象分,首先应尽量穿着庄重、得体的正装参加面试。男生最好打领带,女生最好适当化妆,但切忌浓妆艳抹,应以大方得体为要。面试当天,要早起床,出门前将准备好的答题方案再复习一遍,特别是要精心地对自己做一番修饰。要提前半小时到达场外,以便充分准备好后从容进场。
为了让面试碰出火花,上场前,试着客观地审视一下自己会给面试人员以怎样的印象。站在能映照全身的穿衣镜(一般单位进门处都有整装镜)前方,观察一下自己的服装、发型、脚步等,眼前浮现面试时对话的场景,想象一下自己说话的姿态,仪表是否整齐,是否能精神抖擞地面对对方说话。当你自我感觉良好后,就对着自己说声“你真棒”,便可信心满满地上场了。
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注意坐姿、站姿及行走的姿势,尽量表现得举止得体,从而显现出自身的修养,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注重礼仪,进门前要敲门,落座前要问好等,这样才能给自己的面试加分。进门行走时,不妨想想电影《出水芙蓉》里的那个舞蹈老师所说的“抬头、挺胸、收腹,觉得自己是最漂亮的……”,这短短几步路,你就能走出自信、走出庄重。衣着得体的外在之美,加之用语文明、举止大方、彬彬有礼,就可让招聘者感受到你与众不同的个性、良好的教养和内在素质。
无论是站立还是坐下,姿势端正的人会给人留下好印象。要练习优美的坐姿,不要把后背靠在椅背上,要使背肌挺直延展,双脚及膝盖并拢固定住。尽量避免松散地张开双腿、跷二郎腿、哆嗦腿等不雅姿势。
要面带微笑。微笑可达到至关重要的信息传递效果。其实微笑的交流效果比想象中还要大,愉悦的情感是人类所共有的,微笑可以向人敞开心扉,令人感觉亲切、愉悦,有利于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当然微笑也可舒缓自己的紧张心情!
堂堂正正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交谈时看对方的眼睛是最基本的礼貌。看与不看对方的眼睛说话,对你的信赖度和诚实度会有两到三倍的变化。有研究表明,如果谈话时间的一半以上坚持看着对方眼睛的话,更容易使对方对其怀有好感。而且,眼睛能传神,当你睁大眼睛聆听对方说话时,对方会感到你对他的话非常有兴趣。所以,怀着敬意注视着对方的眼睛,是缩短与对方的距离感、使对方喜欢自己的重要一招。
用交谈碰出共鸣的火花
从众多的求职者中凸显出来,最终能与用人单位的人力主管面谈不是一件易事。每个人都会珍惜这种机会,意图在主管面前畅所欲言、充分表现。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讲,进入面试阶段,前期已做了很多筛选工作,花了很多精力,他们也真心希望能大浪淘沙、始见真金。
好的简历和仪表只能增加考官对面试者的印象分,好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使双方愉快并产生共鸣。这除了平时要加强口才和思辨能力练习外,更需要做好充分的面试前准备工作。有了充分的准备,便会拥有能够应对各种问题的自信,自然便能对答如流。
语言表达上要保持谦虚和谨慎,既要有自信,又不能盲目自信;既要诚实可信,又要扬长避短。要注意不断揣摩分析招聘者的心理,策略地回答各种提问,既能够表达出独特的见解、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以引起对方注意,又不能夸夸其谈招致对方反感。虚心务实、坦诚以对是交谈中应把握的基本点。
讲究语言艺术,语意要简明,语句要简短。回答提问前首先搞清楚对方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自己应该怎样回答,特别要理清回答中的几个要点,之后便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面试中切忌言谈吞吞吐吐、拖沓冗长、词不达意。不少公司都十分注重个人的社交和沟通能力。作为求职者,应尽可能选择简单明了的词句去完整表达自己的意图。
反客为主,刨意求职
在被动地应付招聘者所提的问题时,适时主动提问,既可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也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你的主动证明了你的应聘诚意,显示了你的主观能动性与个性成分,通常对公司招聘新人会起到微妙的作用,同时可以调节面试时的紧张气氛。对方说话时,你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调整时间以便做出更好的表现,而且还有利于你更多地了解招聘单位,避免被忽悠。但你的提问需要讲究适当的度,切忌锋芒毕露,不适当的发问会令面试人员徒增反感,反而暴露了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且提问最好不要过多地纠缠薪酬待遇之类的问题,那会有负面效应。
就业的机遇稍纵即逝,创意求职可以帮助你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遇。不必非等着被招聘,可以直接向心仪的公司查询职位空缺情况,必要时设法拜会公司的决策人。那些不公开招聘人员的公司,竞争对手必然少,如能得到青睐,对方可能为你量身打造一个职位。当然,直接找公司的负责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需要你锲而不舍地花上几个星期,甚至更多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怕丢面子,肯于下大工夫。通常不用很费力气、为人们所熟悉、为多数人所使用的求职途径,如招聘广告、职业介绍所、行内专业或贸易刊物的招聘广告、大量寄出简历等,失败率都很高。P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