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岳阳医家风采录(妇科名家沈仲理)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妇产科学
作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版社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建立了一套独立的辨证论治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相沿五千余年,形成了多个流派与特色,也孕育了众多医学名家,沈仲理老师就是其中之一。80年来,沈老师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或传道授业,或悬壶济世,在实践中积累了及其丰富的临床和学术经验。此次将沈老师的学术精华及临床经验整理出版,主要内容包括老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科研和新药开发等。

内容推荐

沈仲理教授,上海市名中医,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名家和中医教育家。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及各家学说造诣精湛,是一位颇具教学与临床经验的中医学家。早年擅长治疗温热病,晚年专攻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以及心血管等内科疾病。他学验具佳,并重视中药新药的研发,为中医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书收录了沈老师的学术精华及临床经验,主要内容包括老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科研和新药开发等,相信会对后学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目录

医事传略

 投身医学

 初出茅庐

 教书育人

 学术研究

 科研开发

 著书立说

 培养后学

临证经验

 临床经验特色

 妇科疾病治法概要

 月经失调的诊治

 闭经的诊治

 痛经的诊治

 妇科痛证的辨证论治

 带下病的诊治

 崩漏的诊治

 子宫肌瘤的诊治

 中医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探讨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诊治

 得了巧克力囊肿怎么办

 膏方举隅

 心脏病的诊治

 其他病案选

教育教学

 王清任学说及其临床意义

 论戴元礼对临床医学的贡献

 易州张元素学说及其发展的探讨

 东垣学说及其临床意义

 脾胃学说对妇产科的临床指导意义

 脏腑辨证对妇科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试述李东垣的《脾胃虚则九窍不同论》对五官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中药研发

 子宫肌瘤的新药开发

 人参对人体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研究

试读章节

投身医学

沈仲理教授生于辛亥革命的第二年,饱受历史变迁和生活上的隐忧。他自幼勤劳朴素,5岁时进私塾发蒙,学名天申,继而进小学和育英中学。少年时期就住校学习,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15岁时,父亲因患急性传染病而早故,于是全家南返沪南,由其祖父抚养,从此遵从祖父嘱托,选择了医学。

沈教授于1927年考入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他牢记“天道酬勤”这一颠扑不破的格言,并将其作为座右铭,入学后四年如一日勤奋地学习,他深知岐黄之道的深奥难懂,便默默苦读,直到理解,加上他性格内向,不苟言笑,表面上看在同学中显得孤僻,其实为潜心学业。为了攻读更多的中医书籍,他把祖父给他的零用钱积蓄起来,买些廉价的石印本医书,刻苦研读。就这样,沈教授在中医学经典的海洋中,博览群书,阅读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四大经典著作,以及《千金要方》、《本草纲目》、《温病条辨》、《张氏医通》等重点医籍,并广泛涉猎历代医家的学术著作,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此外,沈教授还阅读了许多西医学方面的著作,用以开拓思路,为今后的医疗、教学、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出茅庐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诊多”这句中医格言,正是沈仲理教授行医经历的写照。1931年,沈教授年方弱冠,即完成了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学业,为了汲取更多的临诊经验,他秉承祖训,师从于上海名医丁甘仁先生的长孙丁济万先生,历时2年多,随师门诊和出诊,继承了丁氏学派的传统经验,深刻领悟了丁派医学的精髓,由于他学习刻苦认真,颇为丁师所器重,被推荐到丁师主办的华隆中医院任病房住院医师,从而有了临床实践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丁济万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根据祖训,从当时的社会医疗情况出发,他要求门生除了以阅读《伤寒论》为首外,还必须熟谙《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专著,这样才能全面掌握治疗急性热病的理、法、方、药。沈教授在学习《丁甘仁医案》的传统经验时,并未拘泥于一家一派的刻板方法,而是高屋建瓴,灵活而有法度地选方遣药。如邪在表者,可用桂枝汤、小柴胡汤、栀子豉汤(丁氏以清水豆卷易豆豉),也可用阳旦汤、荆防败毒散、银翘散;邪在里者,可用白虎汤、泻心汤、承气汤,也可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用水牛角代替犀角)、玉女煎;开窍清神则用至宝丹、紫雪丹、苏合香丸以急救等等,他遵循孙思邈“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的医训,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将经方和时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邪在三阳经、三阴经的虚实,邪在卫气营血的浅深,严格地遵循辨证论治的法则,终能无往而不利。

1933年,沈仲理教授满师,在四明医院担任门诊内科医生,同时挂牌行医,因他初出茅庐,来诊患者寥寥无几,门可罗雀,不由为创业艰难而感叹!天无绝人之路,1935年夏季,一日阅读新闻报纸广告,登载母校征聘中药学教授一名,遂即投函应聘,在众多应聘者中所试论文合格而被录用,先后任教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温病学、中医妇科学等课程。在学校里,他广泛地阅读古今中医书籍,丰富了知识,学术水平日进,并提高了自己的医疗水平。

20世纪40年代,沈教授受聘为长寿路平民医院所属慈善医疗机构,专为平民诊治疾病,辟设重病房,担任病房副主任医师,专门治疗高热、副伤寒之类的危重患者,沈教授发挥中医特长,根据辨证大胆使用中药治疗这些疾病,凡经沈教授处方治疗的患者大多化险为夷而康复出院,被当时病家称为“良医”。

新中国成立初期,沈教授受聘为上海恒丰纱厂、中华烟厂的中医妇科劳保医师,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妇科疾病,在治疗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以及妇科杂病等方面颇具疗效,很受女工们的欢迎,一时声名鹊起,他的中医诊疗技术在不断地探索中日渐成熟,也为他以后在妇科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4-6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建立了一套独立的辨证论治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相沿五千余年,形成了多个流派与特色,也孕育了众多医学名家,沈仲理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1986年秋,我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进入了岳阳医院工作,有幸得蒙沈老师耳提面授,至今已有二十又一年,所学所感甚多,每每念及,感慨颇多。

一感老师对中医事业的不懈追求,我跟师沈老时,老师已经是沪上的名医,但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和研究,研究出治疗子宫肌瘤的新药“宫瘤宁片”,在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创出了一条新路;二感老师高尚的医德,老师在2。世纪80年代因治疗子宫肌瘤而名扬国内外,当时前来就诊的患者人如潮涌,老师往往从早上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六七点钟,还常常推迟吃饭时间,当时老师已经7。多岁,但他对待每一个就诊患者都是耐心细仔,始终保持名医的儒雅风度,他的言传身教,深为吾辈所感动;三感老师的一丝不苟精神,沈老师对学生,从辨证方法、处方用药,到脉案书写,甚至处方字迹及剂量,都有严格要求,有时我们写得字迹稍有潦草,他就亲自修改,他常告诫我们,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写好每一个脉案、每一张处方;四感老师学识广博,沈老师从医80年,从年轻的时候起,他就博览群书,对历代各家学说都颇有研究,并且能融会贯通,加以创新,运用到临床和教学中;五感老师的关怀体贴,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对我们关心,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在患者纷至,不能按时吃饭时,老师总是让我们先吃饭,他常说,你们年纪轻,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每隔一段时间,沈老师会询问我们看了哪些业务书,有何体会,有时还会送我们笔记本和笔以督促我们学习;在学生的眼中,沈老师既是一个严师,又是一个慈父。

沈老师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或传道授业,或悬壶济世,在实践中积累了及其丰富的临床和学术经验,他常说,要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留给后辈,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贡献,即使年已耄耋,仍然每天总结经验,研究病案。此次将沈老师的学术精华及临床经验整理出版,主要内容包括老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科研和新药开发等。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祖国的医学宝库增添色彩,为祖国的医学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相信会对后学者有所启迪和帮助,这也是老师多年的心愿。

本书从策划、编撰,到编辑出版的整个过程,始终是在老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并得到了学校、医院两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校党委原书记张建中、医院副院长黄平等,都曾亲临沈老寓处,听取他对书稿编排的意见、建议,曙光医院学术部张婷婷主任、基础医学院张苇航老师等,对本书的编撰、出版也给予热情的关心、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须义贞

2007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5: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