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赵尚志传奇/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莲珊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尚志,辽宁朝阳人。从小立志报国,中学时代即为救国而奔走。九一八事变后,他义无反顾地投入抵抗日寇的斗争,建立起大规模的抗日队伍和广阔的抗日根据地,领导抗联第三军在北满与日寇展开顽强的斗争,因战功卓著而名垂青史。

这本《赵尚志传奇》由周莲珊著,讲述抗日英雄赵尚志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这本《赵尚志传奇》由周莲珊著,讲述的是:

赵尚志出生于辽宁朝阳,从小立志。中学时代就投身民主革命,成长为坚定的共产党员。九一八事变后,他拿起枪杆,发展武装,与日寇展开斗争。他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东北抗联第三军,攻打宾州城、激战三岔河、智取五常堡……威震北满。他运筹帷幄,在敌军围追堵截下,转战哈东,队伍和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后身陷日寇而布下的罗网,为家国英勇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本《赵尚志传奇》适合青少年阅读。

目录

总序 以文学形式传英雄不朽

第一章 有志不在年高

 1 乡儒的儿子

 2 路见不平

 3 读万卷书

 4 父亲的清乡自治会

第二章 少年多磨难

 5 远走他乡

 6 沿街叫卖

 7 生活的艰辛

第三章 许公风云

 8 读书为报国

 9 偷梁换柱

 10 走向革命的道路

第四章 黄埔军校的日子

 11 软磨硬泡

 12 苦练本领

第五章 身陷牢狱

 13 回到故乡

 14 生死考验

 15 囚犯的斗争

 16 无罪开释

第六章 再陷牢笼

 17 “外交协会”事件

 18 打不服的硬骨头

 19 铁骨柔肠

第七章 牛刀初试

 20 颠覆日军军列

 21 走向抗日战场

 22 攻打巴彦县城

第八章 矢志不渝打鬼子

 23 “朝阳队”里的喂马人

 24 巧施妙计突重围

第九章 珠河星火

 25 鸣枪宣誓

 26 “文明胡子”

 27 凡是抗日的都是兄弟

第十章 三场硬仗

 28 木炮显神威

 29 激战三岔河

 30 智取五常堡

第十一章 敌人的阴谋

 31 忠孝不能两全

 32 镇压九江队和黄炮

第十二章 肖田地之战

 33 望月的毒计

 34 赋词明志

 35 战马计

第十三章 游击队和根据地

 36 抗联的妈妈

 37 哈东是我家

第十四章 冰天雪地是战场

 38 转战北满

 39 三双手握在一起

 40 “密营”

 41 红旗映白雪

第十五章 威震敌胆第三军

 42 枝繁叶茂

 43 骑兵,奇兵!

第十六章 生死较量

 44 冰趟子之战

 45 逊河遇袭

第十七章 百折不挠

 46 异国被囚

 47 战斗不息

第十八章 血染梧桐河

 48 布下罗网

 49 英雄的尊严

编后记 永远不能忘记的牺牲

试读章节

1908年10月,一个乳名叫合成的孩子诞生在热河特别区朝阳府第二区王伦沟乡喇嘛沟村,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

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赵秀才,名叫赵振铎。当年,他赴乡试未中,此后便无意于科举功名,在家乡潜心教书。他是一位为人正直、受人尊敬的私塾先生。在外强侵略、国势衰落的时代,他常对族人和友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方人士应唤起一方之民众,推之各省,国家乌有不治者乎?唯望有志之士倡导于先耳。”他笃信礼教,也讲求维新。辛亥革命前,他就联络志同道合的好友,组织起来宣传男人剪辫子的意义,女人不缠足的好处;并力主兴办新学,竭力劝导同族子弟和自己的学生进入新式学校,学习近代科学文化知识。

辛亥革命后,赵振铎被选举为县自治会副议长(县自治会后改为县议会,其仍任副议长),主持新政。他不遗余力地推进民主政策,在任期间成绩卓著。后回乡创办“清乡自治会”,领导乡民进行反抗官兵强收捐税的斗争,其英名和业绩已载入朝阳史册,是朝阳人民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杰出代表。

转眼间,这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满一年了。父亲的几个好朋友聚集到赵家给孩子庆祝周岁生日。

在辽西有个风俗,孩子满周岁的时候,要做个抓周的游戏。就是在孩子的身边,放上一些象征各种行业的物品,以预测孩子将来能干什么。

小合成抓周的时候,几个朋友都全神贯注地看着孩子。

合成没有去碰身边的银元,也没有看一眼佛珠儿,而是抓起父亲放在他身边的一支笔。

“哎呀,这孩子将来一定有文才……”

一位亲友的话还没说完,就见那孩子的另一只手摸到一把木头玩具枪上。

“不得了,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既能文又能武的文武全才……”

几位朋友都啧啧称奇:“难道这孩子将来要干出一番大事儿不成?”

朋友们一起举杯祝贺赵振铎:“恭喜赵先生,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赵振铎谦虚地说:“咱们是凡人薄命,只要孩子好好读书,做个正派人,我就知足了。”

赵振铎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因为孩子抓的两样东西实在不同一般,内心里也十分欣喜和得意,禁不住想象这个孩子将来会是怎样一个人物。

客人散去了,他的心情仍然很激动,也许是因为喝了点儿酒,他兴致勃勃地跟妻子商量:“我要给孩子起个好名字,说不定这孩子将来真能有大出息呢!到那时候,他的名字叫起来应该是响当当的。”妻子张效乾当然同意,她对这个孩子也充满希望。

一天半夜,正在灯下读《孟子》的赵振铎,眼前突然一亮。

“这个名字好!”

已经睡下的妻子听到丈夫的这句话,就问道:

“哪个名字好?”

“就是尚志啊,三儿就叫赵尚志吧。这个名字既好听,又好记,叫起来也响亮。”

赵振铎和妻子对孩子管教极严,并寄予极大的希望。按赵家族谱规定,尚志兄弟姐妹名字的中间字是“尚”字。赵振铎给孩子们起名:男孩子在尚字后面,分别是纯、朴、志、武。赵家提倡男女平等,给女孩子起名在尚字后面是贞、贤、清、英、勤、云、文。P001-003

序言

以文学形式传英雄不朽

王充闾

每年的9月18日夜晚,北迄黑龙江畔,南达海南三亚,西起喀什的红其拉甫口岸,东到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湾,全中国百多个城市的上空,都会响起长长的汽笛声。这是在警示、提醒国人不要忘记“九一八”这个国耻日。

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黑色的日子是和“满洲国”“亡国奴”这些不幸的词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许多人却未必知道,实际上,从东北沦陷之日起,关东大地的英雄儿女们,便从未停止过不屈不挠的抗争。十四年间,先后有30多万关东儿女,或自发拿起武器投入抗日斗争,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抗日的战场。他们不甘做亡国奴,为了民族的自由和尊严,前赴后继。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载的浴血奋战,直到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部近代以来东北大地上英雄辈出、浩气冲霄的历史——证明了关东大地不只有“屈辱”,还有值得骄傲的战斗荣光,更有无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英雄儿女。

这套丛书展示给广大读者的,就是那段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可歌可泣的历史,是那些民族英雄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英勇献身的传奇故事和壮丽史诗。遥想当年,抗日将士们孤陷敌后,内乏粮布,外无援兵,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度过了多少零下40摄氏度的冰雪严寒,度过了多少靠树皮和野草充饥果腹的艰难岁月!十四年间,东北的抗日将士,年年都有雪山要爬,年年都有草地要过,他们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他们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令人想起转战南北的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同样都是亘古未有、中外无双的。这种对祖国对民族忠贞不渝,为自由为解放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我们关东大地的灵魂,是传承给子孙后代万古长新的宝贵财富。

今天,我们的青少年,都知道哈利·波特,知道美国大片里的英雄兰博和兄弟连,知道日本动漫里的火影忍者,可是,对于我们自己这块土地上名标青史、光耀千秋的抗日英雄,却少有闻知;有的即便知道点滴,也仅仅限于赵一曼、杨靖字、李兆麟等几位曾见诸课本的杰出人物,而对广大抗日将士则知之甚少;即使是当年一提其名便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些传奇英雄,如周保中、冯仲云、李红光、赵尚志、冷云、邓铁梅、马占山、黄显声,等等,也所知寥寥。他们并不了解,当时有许多民谣、民歌,在口头与报纸上到处传诵不绝:“日本鬼子要挨枪,出门碰上李红光”“小日本子要倒霉,上街遭遇邓铁梅”“铁狮将军周保中,日寇伪军眼中钉”“八女打鬼子,子弹打溜光,冷云她领头,投江不投降”“清华秀才投笔从戎白山黑水,冯仲云教授身经百战成名将”……而更多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的关东儿女,“却在白山黑水间枕着青草沉寂了”,他们有的连座坟墓都没有留下。

一位外国思想家有句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而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爱惜与尊敬的民族,则不仅可怜更是可悲的。为了不使“满洲国”和“亡国奴”的悲剧重演,为了让更多的人在毋忘国耻的同时,都能记怀并尊敬我们的抗日英雄,‘为了通过文学形式传播英雄的不朽功勋,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组织东北三省作家和史学家联手创作出版一套“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丛书,第一批为12本,以后还要陆续分批编辑出版,以打造文学精品的严肃态度,为东北大地上更多的抗日英杰立传。这一举措体现了出版者对家乡、对民族、对历史,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担当,功被当今,泽流后世,其志可嘉,厥功甚伟。而参加这套丛书创作的12位作家,怀着对英雄的景仰,着眼于对后辈的责任,忘怀得失、不计酬劳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应有的风范,同样是值得称道的。

文学史与传播学反复证明,传播形式往往直接关系到传播的效果。抗金名将岳飞和抗辽英雄杨家将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是和传统戏剧和演义小说这些艺文载体分不开的。正是通过这些艺文载体,使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及生动感人的故事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套“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丛书,尝试用小说的艺术手法直接描写关东大地真实的抗日英杰,塑造他们鲜活、传奇的艺术形象,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可以说是文学创作与出版工作顺应时代要求,联手进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的一次开创性举措。单就这一点来说,也是应予充分赞许与大力提倡的。

后记

永远不能忘记的牺牲

在编辑这套丛书之前,我们和大多数青少年一样,对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自己所在的这块土地,知之甚少。这块被称作白山黑水的大地,它有怎样的过往?它和我们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我们几乎从未动过念头去探究一下——直到编辑这套丛书,直到“东北抗日”这四个字走进我们的视野。

1931年9月18日夜,在预谋下,沈阳柳条湖附近一段日本人经营的铁路,约有80厘米被炸断。借此,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拉开了日军侵华战争的序幕,史称九一八事变。4个月后,130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大地全部沦陷。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就发生在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里。这个名词历史课上我们都学过、背过,甚至考试还考过。每年9月18日夜的9点18分,还会准时听见城市上空沉重的汽笛声,但这个名词却仍然离我们很遥远,甚至遥远得从未真正地牵动过我们的心。可能是因为我们一直把它当成一个概念去记忆,而没有当成一段情感去体会吧!

直到我们走进这套丛书的编辑工作,我们才走进了那个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年代,那个遍布着侵略者的血腥杀戮,但更涌现出东北儿女不屈反抗的年代。从选题立项至今,这一年多的时间对我们来说仿佛就是一次漫长的穿越,在走访和倾听中,在拂去尘灰的资料里,一位又一位英雄的关东儿女站立起来,他们鲜活的音容笑貌,他们冲锋时的呐喊、他们撤退时的避闪、他们风雪中的瑟缩、他们饥饿时的蹒跚……每一个人的身影都历历在目,牵动着我们的心,他们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在承受着苦难,让我们心疼啊!

很多青少年都有过追星的经历,有着自己崇拜的歌星或影星。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块生养我们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个时候,太多太多的东北人,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甚至还有土匪,在“誓死抗日救国”的口号下,走上了抗日的战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父老亲人,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爱情,也充满着和我们一样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一人双枪同几百日伪军连番激战,断粮5天仅靠吃草根、树皮和棉絮血战到最后一息的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时候是35岁:

被捕后受尽敌人的酷刑,被日军枪杀前给儿子写下感人遗书的赵一曼女士,牺牲的时候是31岁;

为了掩护大部队,和七姐妹挽手共赴鸟斯浑河的冷云女士。牺牲的时候是23岁;

……

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崇拜的英雄啊!我们怎么能够忘记他们!

可惜我们的能力有限,这套丛书的第一批只能收入12位英雄,他们代表了当时东北各个方面的抗日力量。还有太多值得传写的人物让我们难以割舍,如陈翰章、苗可秀、王化一、高鹏振,等等,这些人物只能列入下一批的出版计划。

被选入的12位英雄,无论是在城市的隐蔽斗争,还是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他们所表现出的无畏和英勇,他们生动的个性、传奇的经历本身就那样惊心动魄、悬念迭生。我们希望这套以小说形式记述的英雄故事,能够把读者带回到那个历史发生的地方,让读者感受当时的战火硝烟,感同英雄们的情感世界,感佩英雄们的精神灵魂,而不只是在概念上知道和了解这些人物。如果说以往生硬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说教方法,因为不适应今天的时代发展而受到青少年的排斥,我们希望这套丛书因为好读好看的传奇小说的形式,而为青少年喜闻乐见,这也正是我们策划这个选题的苦心。

为了更生动艺术地再现英雄的人生,我们的作家不辞辛劳,一次次体验、寻访英雄经历过的地方。11月中旬,王鸿达先生冒着大风雪,沿着冷云烈士的一生寻迹,到林口县因雪大路滑受阻,他竟不顾危险,几经辗转终于到达“八女投江”的乌斯浑河岸边;胡世宗先生,不远万里来到四川宜宾,亲身感受赵一曼烈士出生成长的环境;孙少山先生在接到写作任务时动情地说:“50年前一个孩子,为杨靖宇的英勇泪流满面,恨不能替英雄去死;50年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能重为杨靖宇立传,我感谢所有给我这个机会的人。”

应该深怀感激的人是我们,感激每一位和我们有着共同心愿,把关东大地的英雄故事传播给后代的人们。

怀着对英雄和历史的敬畏之心,我们邀请了三省的史学专家参与我们的工作,为丛书的史实把关。他们放下手头的工作,与作家座谈,无私地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收集奉献出来。罗占元教授捧出收藏多年、秘不示人的资料给作家们分享;吉林省党史研究室的郭红婴同志,在医院的病床上还一次次打电话来为我们提供帮助;杨靖宇烈士的后代马继民和李兆麟烈士的女儿张卓娅知道我们出版这套丛书的计划,给予我们的热情鼓励和指点,成为支持我们工作的动力;发现赵尚志烈士头颅的作家姜宝才,因为赶拍一个反映东北抗联的电视剧而不能参加这套丛书的写作,万分遗憾的他将多年收集的东北抗联素材无偿地提供给我们的作者。

我们在本书前面列出的那些单位,为这套丛书的面世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特别是辽宁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和辽宁省新闻出版局,也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和指导。这些无私的支持和帮助给我们留下的感动和激励,不是一句鸣谢就能表达得尽的。他们都是激励我们将这套丛书继续编好的精神财富。

一直以来,就有一种声音在说,一个民族不要总是揭自己的疮疤。确实,一个民族不能总是沉浸在舔舐自己伤口的阴影里,但是一个民族更不能也不应该轻易地就忘记昨天自己的悲剧——特别是当人家还把你的版图,当做人家的版图写进他们的课本里;当人家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在觊觎着你这里的资源和土地;当人家还在把当年对你的屠戮者奉为神明朝拜的时候——我们自己怎么能够忘记,怎么能够忘记那些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而捐躯流血的人呢!况且,他们面对日寇的残暴统治,宁死也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他们为了正义、自由和尊严而献身的精神,不正应该成为我们关东大地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永恒不朽的灵魂!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忘记了他们,难道不是我们上一代人的罪责吗!如果我们的孩子们忘记了他们,难道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责吗!这就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也是我们作为关东大地的出版者的职责所在。

现在,就让我们以这套丛书,告慰那些为了东北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过的先辈们吧!英雄不朽!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