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光将军,朝鲜族抗日英雄。生于朝鲜,精通日语,少年反日逃难到吉林,举义抗日,创立磐石游击队。攻谋略,善智袭,屡重创日军。与杨靖宇将军并肩作战,共同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以青春生命,血染林海雪原。
这本《李红光传奇》由肖世庆所著,讲述李红光将军的传奇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红光传奇/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肖世庆 |
出版社 |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红光将军,朝鲜族抗日英雄。生于朝鲜,精通日语,少年反日逃难到吉林,举义抗日,创立磐石游击队。攻谋略,善智袭,屡重创日军。与杨靖宇将军并肩作战,共同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以青春生命,血染林海雪原。 这本《李红光传奇》由肖世庆所著,讲述李红光将军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生于朝鲜、成长于东北的李红光将军,虽只是年幼时上过几天日本殖民小学,似他不仅精通日语,还极具军事指挥才能。作战足智多谋,屡屡奇袋日军。李红光将军先创建南满抗日游击队,后又与杨靖宇将军并肩作战,共同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驰骋于白山黑水。这本《李红光传奇》由肖世庆所著,以略带幽默的笔法,精彩再现李红光将军艰辛、曲折的成长历程和智斗强敌、浴血奋战的传奇故事,读来让人热血澎湃、欲罢不能,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冲锋号响、枪声激荡的林海雪原…… 《李红光传奇》适合青少年阅读。 目录 总序 以文学形式传英雄不朽 第一章 1 亡国奴不如丧家犬 2 父仇子恨 3 惹不起躲得起 4 人挪也难活 5 黑暗中 6 受命 7 枪杆子 第二章 8 锄奸 9 接应 10 计定“十里香” 11 如意算盘 12 明枪暗箭 13 蛰伏 14 危急关头 15 绝地反击 第三章 16 杨靖宇脱险 17 大转折 18 一打邵本良 19 二打邵本良 20 三喜临门 21 敌人想吃“软柿子” 22 三打邵本良 第四章 23 魔高一尺 24 抗联之子 25 野狼谷的战斗 26 越境奇袭 27 “压马”计划 28 浴血老爷岭 尾声 编后记 永远不能忘记的牺牲 试读章节 “小林五太郎,你给我站起来!” 日籍老师三木气势汹汹地走进皇民第二小学二年三班教室,边走边用教鞭敲打紧箍在腿肚子上的黑皮靴,发出“乒乒”的响声。 教室里鸦雀无声,一片死寂,空气几近凝固。全班30多个学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教室最后一排的一个座位。那儿鹤立鸡群地坐着一个高个子男孩儿,他大约十一二岁。这样的年纪应该读高小,最起码也应该念四年级,褴褛的衣衫和黝黑、粗粝的皮肤清晰地表明,这是个大龄低年生。朝鲜京畿道龙仁郡皇民第二小学有不少这样的学生,家境贫寒,但孩子有求学的欲望,家长也不忍让孩子日后当“睁眼瞎”,全家忍饥挨饿、口挪肚攒,一年节省下三斗小米,把孩子送进学校读几天书。皇民二小以前不收这样的穷学生。天生的穷鬼、傻大个儿,安分守己地给贵族和富户当牛做马得了,读书干什么,想造反啊!日本人来了之后,朝鲜人说的就不算了。日本人为了强化奴役这个民族,培养世代的精神顺民,他们似乎秉承了东方圣人孔夫子“有教无类”的古训,施行一套“普及大东亚皇民教育”法案。凡属大日本国治下的皇国臣民子弟,学龄时必须接受教育,当然是“王道乐土”和“大东亚共荣圈”的教育,进学堂说的是日本话,不许说朝鲜话,读的是日本课文,学生起的是日本名,学的是日本礼仪,还要学吹日本号。如此“教育”下去,这一代朝鲜人将从里到外、彻头彻尾地被“日本化”,成为顺民。 可是,这个“小林五太郎”却显得很不驯顺。面对龇牙咧嘴咆哮着的三木老师,他把脖子一扭,面朝窗外,亮给日本人一个后脑勺。见状,三木怒不可遏,大步蹿过来,用教鞭抽打桌面:“说你呢,你为什么不站起来?”说着,他又狠狠抽打课桌,吼道:“你,起立!” 同桌的学生怯怯地拽“小林五太郎”的胳膊,小声说:“老师让你起立。” “小林五太郎”极不情愿地缓缓站起来,脸仍冲着窗外。 “回答我,”三木铁青着脸,阴鸷地压低声音问,“刚才为什么不站起来?” “我不叫‘小林五太郎’。”“小林五太郎”转过脸,平静地用朝鲜话回答,“我是朝鲜人,我叫李红光。” “什么?”三木好像没听明白,或者,他对朝鲜话尚一知半解。 “我是朝鲜人,我叫李红光!”“小林五太郎”——不——朝鲜人李红光凛然地大声重复道。 “佐藤君,你翻译。”三木的教鞭指向那个同桌学生,“小林说的是什么?” “佐藤”战战兢兢起立,嗫嚅道:“他说他不叫‘小林五太郎’。他是朝鲜人,他叫李红光。” “八格牙路!”三木扔下教鞭,挥手就是一记耳光。“良心大大的坏了!这里是日本学校,你是日本的学生,敢不说日本话,不叫日本名字……”他还想说什么,却说不下去了——朝鲜人李红光像一头愤怒的小豹子,从课桌后面弹起来,一头撞在他的胸脯上,三木中弹一般,“咕咚”一声倒地。 顿时,二年三班的教室里大乱,如打翻了的蜂房。学生们有的去扶地上的三木,有的在座位上又跳又叫,女生们都吓得哭起来。 “小、小林君,快、快跑吧!”“佐藤”白着脸,结结巴巴劝同桌逃跑。 “金贤哲,我不叫那个狗名字。”李红光怒目瞪着同桌,“你也不叫‘佐藤’这狗名字!” “都啥时候了,你还较真。”“佐藤”——金贤哲推搡李红光,焦急地说道,“快跑吧李红光,他们去喊校长啦。”P001-003 序言 以文学形式传英雄不朽 王充闾 每年的9月18日夜晚,北迄黑龙江畔,南达海南三亚,西起喀什的红其拉甫口岸,东到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湾,全中国百多个城市的上空,都会响起长长的汽笛声。这是在警示、提醒国人不要忘记“九一八”这个国耻日。 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黑色的日子是和“满洲国”“亡国奴”这些不幸的词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许多人却未必知道,实际上,从东北沦陷之日起,关东大地的英雄儿女们,便从未停止过不屈不挠的抗争。十四年间,先后有30多万关东儿女,或自发拿起武器投入抗日斗争,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抗日的战场。他们不甘做亡国奴,为了民族的自由和尊严,前赴后继。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载的浴血奋战,直到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部近代以来东北大地上英雄辈出、浩气冲霄的历史——证明了关东大地不只有“屈辱”,还有值得骄傲的战斗荣光,更有无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英雄儿女。 这套丛书展示给广大读者的,就是那段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可歌可泣的历史,是那些民族英雄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英勇献身的传奇故事和壮丽史诗。遥想当年,抗日将士们孤陷敌后,内乏粮布,外无援兵,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度过了多少零下40摄氏度的冰雪严寒,度过了多少靠树皮和野草充饥果腹的艰难岁月!十四年间,东北的抗日将士,年年都有雪山要爬,年年都有草地要过,他们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他们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令人想起转战南北的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同样都是亘古未有、中外无双的。这种对祖国对民族忠贞不渝,为自由为解放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我们关东大地的灵魂,是传承给子孙后代万古长新的宝贵财富。 今天,我们的青少年,都知道哈利·波特,知道美国大片里的英雄兰博和兄弟连,知道日本动漫里的火影忍者,可是,对于我们自己这块土地上名标青史、光耀千秋的抗日英雄,却少有闻知;有的即便知道点滴,也仅仅限于赵一曼、杨靖字、李兆麟等几位曾见诸课本的杰出人物,而对广大抗日将士则知之甚少;即使是当年一提其名便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些传奇英雄,如周保中、冯仲云、李红光、赵尚志、冷云、邓铁梅、马占山、黄显声,等等,也所知寥寥。他们并不了解,当时有许多民谣、民歌,在口头与报纸上到处传诵不绝:“日本鬼子要挨枪,出门碰上李红光”“小日本子要倒霉,上街遭遇邓铁梅”“铁狮将军周保中,日寇伪军眼中钉”“八女打鬼子,子弹打溜光,冷云她领头,投江不投降”“清华秀才投笔从戎白山黑水,冯仲云教授身经百战成名将”……而更多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的关东儿女,“却在白山黑水间枕着青草沉寂了”,他们有的连座坟墓都没有留下。 一位外国思想家有句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而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爱惜与尊敬的民族,则不仅可怜更是可悲的。为了不使“满洲国”和“亡国奴”的悲剧重演,为了让更多的人在毋忘国耻的同时,都能记怀并尊敬我们的抗日英雄,‘为了通过文学形式传播英雄的不朽功勋,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组织东北三省作家和史学家联手创作出版一套“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丛书,第一批为12本,以后还要陆续分批编辑出版,以打造文学精品的严肃态度,为东北大地上更多的抗日英杰立传。这一举措体现了出版者对家乡、对民族、对历史,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担当,功被当今,泽流后世,其志可嘉,厥功甚伟。而参加这套丛书创作的12位作家,怀着对英雄的景仰,着眼于对后辈的责任,忘怀得失、不计酬劳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应有的风范,同样是值得称道的。 文学史与传播学反复证明,传播形式往往直接关系到传播的效果。抗金名将岳飞和抗辽英雄杨家将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是和传统戏剧和演义小说这些艺文载体分不开的。正是通过这些艺文载体,使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及生动感人的故事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套“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丛书,尝试用小说的艺术手法直接描写关东大地真实的抗日英杰,塑造他们鲜活、传奇的艺术形象,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可以说是文学创作与出版工作顺应时代要求,联手进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的一次开创性举措。单就这一点来说,也是应予充分赞许与大力提倡的。 后记 永远不能忘记的牺牲 在编辑这套丛书之前,我们和大多数青少年一样,对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自己所在的这块土地,知之甚少。这块被称作白山黑水的大地,它有怎样的过往?它和我们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我们几乎从未动过念头去探究一下——直到编辑这套丛书,直到“东北抗日”这四个字走进我们的视野。 1931年9月18日夜,在预谋下,沈阳柳条湖附近一段日本人经营的铁路,约有80厘米被炸断。借此,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拉开了日军侵华战争的序幕,史称九一八事变。4个月后,130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大地全部沦陷。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就发生在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里。这个名词历史课上我们都学过、背过,甚至考试还考过。每年9月18日夜的9点18分,还会准时听见城市上空沉重的汽笛声,但这个名词却仍然离我们很遥远,甚至遥远得从未真正地牵动过我们的心。可能是因为我们一直把它当成一个概念去记忆,而没有当成一段情感去体会吧! 直到我们走进这套丛书的编辑工作,我们才走进了那个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年代,那个遍布着侵略者的血腥杀戮,但更涌现出东北儿女不屈反抗的年代。从选题立项至今,这一年多的时间对我们来说仿佛就是一次漫长的穿越,在走访和倾听中,在拂去尘灰的资料里,一位又一位英雄的关东儿女站立起来,他们鲜活的音容笑貌,他们冲锋时的呐喊、他们撤退时的避闪、他们风雪中的瑟缩、他们饥饿时的蹒跚……每一个人的身影都历历在目,牵动着我们的心,他们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在承受着苦难,让我们心疼啊! 很多青少年都有过追星的经历,有着自己崇拜的歌星或影星。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块生养我们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个时候,太多太多的东北人,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甚至还有土匪,在“誓死抗日救国”的口号下,走上了抗日的战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父老亲人,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爱情,也充满着和我们一样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一人双枪同几百日伪军连番激战,断粮5天仅靠吃草根、树皮和棉絮血战到最后一息的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时候是35岁: 被捕后受尽敌人的酷刑,被日军枪杀前给儿子写下感人遗书的赵一曼女士,牺牲的时候是31岁; 为了掩护大部队,和七姐妹挽手共赴鸟斯浑河的冷云女士。牺牲的时候是23岁; …… 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崇拜的英雄啊!我们怎么能够忘记他们! 可惜我们的能力有限,这套丛书的第一批只能收入12位英雄,他们代表了当时东北各个方面的抗日力量。还有太多值得传写的人物让我们难以割舍,如陈翰章、苗可秀、王化一、高鹏振,等等,这些人物只能列入下一批的出版计划。 被选入的12位英雄,无论是在城市的隐蔽斗争,还是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他们所表现出的无畏和英勇,他们生动的个性、传奇的经历本身就那样惊心动魄、悬念迭生。我们希望这套以小说形式记述的英雄故事,能够把读者带回到那个历史发生的地方,让读者感受当时的战火硝烟,感同英雄们的情感世界,感佩英雄们的精神灵魂,而不只是在概念上知道和了解这些人物。如果说以往生硬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说教方法,因为不适应今天的时代发展而受到青少年的排斥,我们希望这套丛书因为好读好看的传奇小说的形式,而为青少年喜闻乐见,这也正是我们策划这个选题的苦心。 为了更生动艺术地再现英雄的人生,我们的作家不辞辛劳,一次次体验、寻访英雄经历过的地方。11月中旬,王鸿达先生冒着大风雪,沿着冷云烈士的一生寻迹,到林口县因雪大路滑受阻,他竟不顾危险,几经辗转终于到达“八女投江”的乌斯浑河岸边;胡世宗先生,不远万里来到四川宜宾,亲身感受赵一曼烈士出生成长的环境;孙少山先生在接到写作任务时动情地说:“50年前一个孩子,为杨靖宇的英勇泪流满面,恨不能替英雄去死;50年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能重为杨靖宇立传,我感谢所有给我这个机会的人。” 应该深怀感激的人是我们,感激每一位和我们有着共同心愿,把关东大地的英雄故事传播给后代的人们。 怀着对英雄和历史的敬畏之心,我们邀请了三省的史学专家参与我们的工作,为丛书的史实把关。他们放下手头的工作,与作家座谈,无私地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收集奉献出来。罗占元教授捧出收藏多年、秘不示人的资料给作家们分享;吉林省党史研究室的郭红婴同志,在医院的病床上还一次次打电话来为我们提供帮助;杨靖宇烈士的后代马继民和李兆麟烈士的女儿张卓娅知道我们出版这套丛书的计划,给予我们的热情鼓励和指点,成为支持我们工作的动力;发现赵尚志烈士头颅的作家姜宝才,因为赶拍一个反映东北抗联的电视剧而不能参加这套丛书的写作,万分遗憾的他将多年收集的东北抗联素材无偿地提供给我们的作者。 我们在本书前面列出的那些单位,为这套丛书的面世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特别是辽宁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和辽宁省新闻出版局,也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和指导。这些无私的支持和帮助给我们留下的感动和激励,不是一句鸣谢就能表达得尽的。他们都是激励我们将这套丛书继续编好的精神财富。 一直以来,就有一种声音在说,一个民族不要总是揭自己的疮疤。确实,一个民族不能总是沉浸在舔舐自己伤口的阴影里,但是一个民族更不能也不应该轻易地就忘记昨天自己的悲剧——特别是当人家还把你的版图,当做人家的版图写进他们的课本里;当人家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在觊觎着你这里的资源和土地;当人家还在把当年对你的屠戮者奉为神明朝拜的时候——我们自己怎么能够忘记,怎么能够忘记那些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而捐躯流血的人呢!况且,他们面对日寇的残暴统治,宁死也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他们为了正义、自由和尊严而献身的精神,不正应该成为我们关东大地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永恒不朽的灵魂!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忘记了他们,难道不是我们上一代人的罪责吗!如果我们的孩子们忘记了他们,难道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责吗!这就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也是我们作为关东大地的出版者的职责所在。 现在,就让我们以这套丛书,告慰那些为了东北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过的先辈们吧!英雄不朽!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