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阳明境界(仁者智者勇者行者)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司雁人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阳明是明代的著名思想家,是国学所要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此书作为一部通俗性学术著作,体例设计新颖,论述深入浅出,对于一般读者了解王阳明和王学是不可多得的读本。书中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事功、思想、学问,还重点介绍了他的人生境界,对于后人为人处世有所启迪。书中“王阳明的学问”一章罗录了阳明心学的100多条语录,可视为《传习录》的简明读本。

内容推荐

本书述阳明之人,按其性格逻辑层层展开,一山过后又见一山;论阳明之学,抛开西方哲学的分类模式和我国特殊时期的政治概念,直接作中国哲学传统式的理解和表达,重在交代一个可追随的阳明,重在强调阳明其人其学对社会、对大众的积极指导意义。

本书将阳明生活经历与学术经历结合起来考察,广泛引用他人研究成果,使每一个观点都结结实实。本书既有学理的发挥,又有新材料的发现,行内人看有深度,行外人看有意思。

王学属处世哲学,尤其对默默奋斗但身处逆境甚至绝望时刻的人来说,的确很管用。当下此刻,这本书总有一句能说到你心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王阳明其人

 传说的王阳明

乘云降生

五岁不言

淘气小子

相士预言

智惩继母

怕老婆

三人好做事

亭前格竹

钱塘江脱险

斩子稳军心

化烛为草

丰城祈风

为小偷找良知

转世因缘

 真实的王阳明

生平经历大略

学术历程大略

附:奢香夫人和龙场九驿

第二章 王阳明的事功

 定赣闽粤湘边境民乱

 设平和、崇义、和平三县

 平藩王朱宸濠之叛

 招抚思田夷民

 扫除八寨断藤峡匪巢

 平乱功过

第三章 王阳明的人生境界

 敢于担当

附:苟利国家生死以

 通达权变

附:刘瑾之死

 不拿诋毁挫折太当回事

 贵在立志

 性格养成

 平生遗憾

 家事难断

 至爱亲情

 师友之道

附:嘉靖大礼议

 躲不过的小人心

 阳明之死

 留得生前身后名

第四章 王阳明的思想境界

 拂去龙场悟道的神秘面纱

附:王阳明在贵州的时间

《纪梦》诗想要说什么

 明代阉党第一:焦芳

 阳明心学之触发

 “心中贼”何所指?

 起而为朝廷培养贤人君子

 王阳明反对科举吗

 颠覆朱学

 以“致良知”立教

 殷勤布道

 教育思想

 慎于立言

第五章 王阳明的学问

 阳明学说(七种)

论“心外无物”(十四条)

论“心即理”(十六条)

论“知行合一”(十六条)

论“良知”(四十六条)

论“致良知”(二十六条)

论“满街都是圣人”(十五条)

论“无善无恶”(一条)

附:四句话四句理四句教

 阳明比喻(五十种)

明镜之喻(五条)

精金之喻(六条)

种树之喻(十二条)

病疟之喻(十五条)

眼目之喻(三条)

天日之喻(六条)

耳目手足之喻(三条)

行路之喻(三条)

戏子之喻

舂米之喻

猫捕鼠之喻

进屋之喻

尘土之喻

塘水井水之喻

贤人守高之喻

花草之喻

哑子吃苦瓜之喻

规矩尺度之喻

秤星照镜之喻

得兔守株之喻

汤中浮雪之喻

骑驴觅驴之喻

逐人扑块之喻

驱车御马之喻

烧锅煮饭之喻

灵丹之喻

饮食之喻

好色恶臭之喻

见人相斗之喻

奔流浊水之喻

盖屋之喻

川水之喻

禽兽之喻

山中花树之喻

拂麈之喻

园竹之喻

歌诗之喻

补甑之喻

钟声之喻

死肉之喻

掌纹之喻

富家记籍之喻

行陆渡海之喻

筌与糟粕之喻

主人奴婢之喻

火把照物之喻

容器盛水之喻

拔齿之喻

三间房之喻

治家之喻

 王学来源

“圣人必可学而至”——娄谅上承吴与弼

“自得”之学——通过湛若水与陈白沙相接

“心即理”“正心”——心学本于陆九渊

融合儒释道三教

“我”“心”继道统

第六章 与王阳明有关的几个问题

 中国有几个阳明洞

会稽山阳明洞

四明山阳明洞

龙冈山阳明洞

玉石岩阳明洞

平果县阳明洞

赣州通天岩

 中国有几座阳明山

台北阳明山

双牌县阳明山

王阳明与九华山

 阳明书院存多少

赣州阳明书院

潮州宗山书院

沅陵虎溪书院

吉安青原会馆

 阳明圣迹何处寻

浚县大伾山诗赋

庐山王阳明纪功碑

庆元王阳明手迹木刻

修文阳明洞《客座私祝》刻板

阳明先生出生地:瑞云楼

阳明先生讲学处:中天阁

绍兴王阳明墓

附:日本人学了阳明什么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乘云降生

王阳明的母亲郑氏怀他十四个月尚未分娩,父亲王华感到很奇怪。一天中饭后,祖母岑氏上床午睡,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房上笙笛悠扬,香烟缭绕,旗幡招展,一群仙人驾五色云自空中而来,其中一个头戴金盔、身穿金甲的天神,脚踏一片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从天上慢慢落在王家庭院。天神轻推房门,高叫一声贵人来也,随即走进房中,将怀中小孩送与岑氏,同时取出一部《太公兵法》放在桌上,然后回身出屋,随众仙驾云而去,仙乐和香烟亦渐渐消失。不好了,王家失火了,快去救火啊!几声惊叫,把岑氏从梦中惊醒。

岑氏跑出门外,看见邻居们有的担桶,有的端盆,朝自家蜂拥而来。转头一看,只见儿媳房中一片红光直冲屋顶,还闻到一股扑鼻的香气。她立即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儿媳房门口,伸手正要推门,正好儿子王华开门出来,抬头一见母亲,忙问:哪里起火?哪里起火?岑氏说:火在你房中!王华回头往四周看了看,一切都是好好的,说:母亲,为儿房内并未见火,是你儿媳刚刚生下一子。这时,邻居们也都赶到了。岑氏一看房中果真无火,想起刚才梦境,恍然大悟,当即回身对大家说:原来是我家儿媳坐产,一时惊动了大家,过几天就请大家吃蛋。邻居们议论纷纷:火光冲天,定出贵人。祖父王伦得知此梦,给这个孙儿取名王云。

黄绾《阳明先生行状》云:“诞夕,岑太淑人梦天神抱一赤子乘云而来,导以鼓乐,与岑。岑寤而公生,名日云。”湛若水《阳明先生墓志铭》(《全集》卷三十八)记载亦类似。按时间先后推之,钱德洪编纂、罗洪先改订之《王阳明年谱》、《明史·王守仁传》,均是采信了这一说法。其实,任何一个功成名就之士,常常都会有一些跟风附会之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阳明的父亲王华,也是祖母孟淑人“梦其姑赵抱一童子绯衣玉带授之”(陆深《海日先生行状》,《全集》卷三十八)。

五岁不言

不幸的是,王阳明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这引起了王家的不安。

一天,阳明正与一群小孩玩耍,有位过路僧人抚摩着他的头顶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所谓道破,就是说,家人为他取名云,云有言说之意,以云为名,就意味着说出了云中送儿的实情,泄露了天机,故遭此惩罚。祖父王伦经僧人点拨后,根据《论语.卫灵公》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将云改为守仁。和尚用手在王阳明顶门上拍了一掌,口中念道:思已慎矣,口可开矣!只见王阳明眼睛眨了三下,嚷道:大和尚,你是客,我是主,我可不做你的弟子。说完就往门外去玩了。从此,王阳明就开口讲话了。

此故事亦出自《年谱》,《阳明先生墓志铭》记载较略,《阳明先生行状》言“六岁不言”,且言龙山公(即王华)改今名(《全集》第1407页),《明史·王守仁传》持“五岁不能言”之说。故事结尾暗示阳明一生虽好神仙,却始终没有出家。

淘气小子

王阳明长到七岁,母亲带着他到附近大王庙烧香。当时,他头上扎了三根小辫子,活泼可爱。俗姓赵的惠明和尚早知小阳明是一个聪明伶俐的慧童,很想当面试试,就趁阳明母亲到大殿拜佛时,将小阳明叫到侧殿,要他对课。

和尚先出一课:“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王阳明眼睛一眨,当即就对:“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和尚只贪一杯酒。”和尚一惊,对到自己头上来了,又出一课:“古有李守仁,今有王守仁,手中一本《太公法》,不知是兵家?是法家?是道家?”王阳明用手一指和尚:“古有卜惠明,今有赵惠明,手中一本《金刚经》,不知是胎生?是化生?是卵生?”和尚一听,用手拉住王阳明头上的三根辫子:“三叉如鼓架。”王阳明不甘示弱,用手指点着和尚的光头:“一秃如锣槌。”说完,转身跑进三王殿去了。和尚急忙追上去,指着殿中三座佛像说:“三尊佛像,坐象坐虎坐莲花。”王阳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女人。”和尚听了,怒气冲天,拉住王阳明要打,正好碰上阳明母亲走过来,见和尚生气,问是为何,和尚如此这般说了一番。母亲责怪阳明不该这样无理,阳明笑笑说:“母亲,是大和尚把话听错了,我说的是‘一位师父,念经念佛念观音’。”边说边一溜烟地跑开了。和尚急忙追上去附着他的耳朵说:“牛头且喜生鹿角。”王阳明也踮起双脚附着和尚耳朵说:“狗嘴何曾吐象牙。”和尚气得说不出话来。

阳明小时爱下象棋,常常误了吃饭或功课,母亲常要规劝。一次,象棋被母亲倒进河里,他当即吟诗《哭象棋》:“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帅溺水一齐休。车马千里随波去,相士人川逐浪流。炮沉江底寂无声,象窜心头使人愁。”

两故事均属民间创作。P3-5

序言

研究王阳明,或记事,或论言,其弊乃记事沦为《年谱》、《行状》翻版,论言赘于《语录》复述;大弊乃将阳明肢解成条条块块,断章取义,进行标签化的解读,让人在笼统抽象的概念中云里雾里。这就是时至今天,阳明其人其学仍不能为大众了解的真正原因。

本书述阳明之人,按其性格逻辑层层展开,一山过后又见一山;论阳明之学,抛开西方哲学的分类模式和我国特殊时期的政治概念,直接作中国哲学传统式的理解和表达,重在交代一个可追随的阳明,重在强调阳明其人其学对社会、对大众的积极指导意义。

本书将阳明生活经历与学术经历结合起来考察,广泛引用他人研究成果,使每一个观点都结结实实。

本书独到之处有三:其一,像王阳明这样成功的历史人物,当时就有许多附会之说,以后更有被神化之处,作者甄别这些附会之说和虚衍之词,将其归之于有记载的传说;其二,作者注重在明代中后期历史社会的大环境中,考察刘瑾事变对王阳明生活和思想造成的影响,通过研究王阳明与周边人物的关系,确定内阁大学士焦芳是王学形成的关键人物,从而发现了王学乃官员培训教材的立言宗旨,为王学向来不被人理解之处找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三,课题重在探讨阳明学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不仅是哲学意义。

本书贡献之处有四:其一,客观评价了王阳明的平乱功过;其二,提出了王家正德初由于政治原因从余姚迁居山阴的新观点;其三,新解“心中贼”为官员的“心中贼”;其四,发现阳明之名与阳明洞隐居无关。这些都是王阳明研究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

本书既有学理的发挥,又有新材料的发现,行内人看有深度,行外人看有意思。

王学属处世哲学,尤其对默默奋斗但身处逆境甚至绝望时刻的人来说,的确很管用。当下此刻,这本书总有一句能说到你心里。

本书封面“阳明境界”取自颜真卿《颜氏家庙碑》笔意,封底“我心光明”取自《王阳明法书集》笔意。

作者

2007年7月

后记

这也许是我最重要的一本书了。这个题材,几乎囊括了我活到此刻的所有感受,这些感受还将影响我今后的所有生活。

黄宗羲说:“学问之道,以个人自用的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钱穆先生领悟阳明学说日:“听了他的说话,忘了你自己的实际生活,更不会了解他说话的真义。”今后,我将是王阳明的追随者,一个常常活在阳明境界里的人。

读懂了王阳明,我惊讶于五百年的社会变化是如此之小,我们现在遇到的,五百年前王阳明就遇到了,我们现在想说的,五百年前王阳明就说过了。半生所学尽付是纸,为这,好像我已求了五百年。

我的使命从《公廉定律》启程,经过《学宫时代》,到达《阳明境界》,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了,我再没什么好说的了。

有些人在等一件事,有些事在等一个人,我等到了这些事,这些事等到了我。这些事我不做也会有人做,我把这些事做了,这些事让我做了。我做这些事的时间里,人生就有些许的不同,这些事让我做的时候,日子留下了不同的些许色彩。这些事做完了,还有别的事,做完了这些事,再做别的事。

司雁人

2007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