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舆情论丛》编著者王来华。
本书大量吸收和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舆论学以及民意研究等学科的专门知识和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出舆情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反映出该书的作者认真遵循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律,继承和发扬相关学科和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科学态度。该书在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探索,推陈出新,力求初步建立有关舆情史发展的梳理和总结,也有对舆情基本理论的概括和阐释,还有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的探讨和分析等。该书作为系统研究舆情的创始之作,对与舆情研究相关的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都认真地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作者博采众长的风格,也展现了该书丰富厚重的内容。该书在篇章结构上注意保持各方面研究内容的内在逻辑性,从而使该书的结构比较系统和紧密。
序
绪论
一、开展舆情研究的重要性
二、舆情研究与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关系
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论“社情民意”
第一编 舆情研究理论
第一章 舆情概念和舆情思想的中外历史嬗变
一、中国的“舆情”说法和思想脉络
(一)“舆情”说法的产生
(二)传统社会中贯穿舆情思想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
(三)传统社会政治制度中重视、控制和诋毁舆情的一些做法
二、西方的“民意”概念和思想演变
(一)西方的“民意”概念
(二)西方社会思想演变中的民意思想
(三)现代西方的民意研究
第二章 舆情:定义、构成和主要特征
一、舆情的字面解释和定义
(一)舆情的字面解释
(二)对舆情的定义
二、对作为舆情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基本认识
(一)从情、知、意的角度来认识
(二)对作为舆情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分层或结构方面的解释
三、舆情的本质和一般特征
第三章 舆情的主体——民众
一、民众是舆情的主体
(一)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二)民众的舆情主体地位
二、民众利益的存在样式、诉求和保证
(一)民众利益的存在样式
(二)民众利益的诉求
(三)民众利益的法律和制度保证
三、民众的划分和角色扮演
(一)关于阶级和阶层
(二)关于具体的生活群体
(三)关于民众的社会角色
第四章 舆情的客体——国家管理者
一、国家管理者及其主要特征
(一)国家管理者及其基本内涵
(二)国家管理者的主要特征
二、国家管理者的主要构成
(一)国家管理者的工作栽体
(二)国家管理者的人群
三、从舆情角度看国家管理者的主要作用
第五章 中介性社会事项
一、中介性社会事项的构成和产生原因
(一)什么是中介性社会事项
(二)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分类
(三)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产生原因
二、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主要特征与功能
(一)主要特征
(二)主要功能
三、需要着重考察的中介性社会事项
(一)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的中介性社会事项
(二)一些特殊的中介性社会事项
(三)与特殊民众有关的中介性社会事项
第六章 舆情空间
一、什么是舆情空间
(一)舆情空问的定义
(二)舆情空间的划分
二、舆情空间的其他构成要素
(一)舆情空间中的民众
(二)舆情空间中的国家管理者
(三)舆情空间中的中介性社会事项
三、舆情空间的主要特点
(一)内含因素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二)变动性
(三)相对界限性
(四)相对层次性
第七章 舆情的载体、表达方式和变动机制
一、舆情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一)舆情的载体
(二)舆情的表达方式
(三)舆情表达的一些规律
二、舆情的变动机制以及几个相关问题
(一)舆情的发生机制
(二)舆情的变化机制
(三)舆情的结束机制
(四)值得重视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八章 新闻媒体与舆情
一、民众对新闻媒体的利用——对国家管理者的舆论监督
(一)民众和媒体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新闻媒体反映舆情的几种主要方式
二、国家管理者对新闻媒体的利用——对民众的舆情引导
(一)国家管理者与媒体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新闻媒体对国家管理者的责任义务和影响机制问题
三、网络媒体与舆情
(一)网络媒体中舆情表达和传播的特点
(二)网络媒体中舆情表达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三)网络媒体中舆情主客体的互动作用
第九章 舆情的民族文化内涵
一、对舆情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研究意义
(一)舆情的历史民族文化特性
(二)舆情的民族差异性对舆情本身的影响
二、对民族性格问题的一些研究
(一)国外学者论民族性格
(二)近代的中国“国民性”研究
(三)现代的“社区性格”(“区域文化性格”)研究
三、在舆情研究中应鼓励和消除的中国人心理
(一)应鼓励的心理倾向
(二)应消除的心理倾向
第二编 舆情研究方法
第十章 舆情研究方法总论
一、对舆情研究方法论的讨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
(三)思维辩证法的指导
三、舆情研究的实证方法
四、舆情研究的系统分析法
(一)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
(二)关于系统与系统方法的一般认识
(三)关于舆情系统的系统分析框架
第十一章 舆情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
一、舆情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二、理论上的舆情指标体系
(一)舆情指标体系在宏观指标体系中的住置和边界
(二)理论上的舆情指标体系
三、具体的舆情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实例及运用
(一)设计原则
(二)舆情指标体系设计实例
(三)舆情指标体系的运用
第十二章民意调查方法与舆情研究
一、民意调查方法的兴起、发展和国内应用
(一)民意调查方法在海外的兴起和发展
(二)民意调查方法在国内的应用
二、民意调查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一)主要特点
(二)主要功能
三、民意调查方法在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一)民意调查方法在舆情研究中的一般应用
(二)在舆情研究中应用民意调查方法的几个实际问题
第三编 现实舆情热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增补后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