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伤痛都会送你一份礼物
2002年9月5日,是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因为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晴天霹雳。那天,我正在济南出差,恰逢周末便和同事去了趵突泉。虽然知道趵突泉已经停喷,但心想难得来一次,看看它的周围有哪些景致也是好的。吃过晚饭,想把这个有点沮丧的景观向家里发发牢骚,于是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爸爸,我只刚刚叫了一声“爸”,我爸便慌张地问道:“你怎么知道了?谁告诉你的?”这一句话把我一下问懵了,我知道家里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我没有直接回答爸爸,只是问:“我妈呢?”爸说:“去你舅家了,她害怕你舅受不了。”这时我才问:“到底怎么了,爸?”爸也知道自己说漏了嘴,但不告诉我定是不行了。于是爸对我说:“你别着急啊,丫头。是你表兄,昨天被车撞了。”“撞了?怎么样了?”“已经去了。”
没有人能够了解“已经去了”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表兄只大我几个月,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两个成语不知被我偷偷用过多少次。我们从小一直玩到大,后来上学,虽不在一个学校,但寒假或暑假都会到对方的家里住上几天。小的时候,只觉得是去舅舅家,但少男少女的情怀终究随着年少无知的逐渐远去而懵懂地走来。我们开始为着那些短暂的相聚而期待,为着又要分离而不舍。我记得有很多次,在我说“我走了”时,表兄就说“再过十分钟”,过了十分钟,他又说“再过五分钟”。可是,在这“十分钟”和“五分钟”里,我们又什么都没说,只是傻傻地坐着。那个时候,只是感觉着彼此在身边就会无比满足。从初中开始,表兄便进入了少男自我膨胀的爆发期,他每天高谈阔论那些有影儿的没影儿的事,有些我闻所未闻,有些我毫无兴趣,但我从来没有厌倦,只是坐在他身边静静地听着、笑着……那时的我多么沉醉。
可是,我们知道,我们不会有结局。每当听到大人们有意无意地说起他将来娶媳妇如何如何,或是我将来找婆家怎样怎样,我们的每个毛孔便充满了锥心的疼痛。好在,我们都大了,慢慢接受了现实,不再奢求共同的未来,只想彼此挂念着就好。然而现在,阴阳两界,就连彼此挂念的机会都不复再有,我如何不伤心?我记得当时听到爸爸的话,我一下子就瘫在了地上,好长时间脑袋里一片空白,只听见自己心碎的声音。
当然,我终于还是挣扎着起来,因为我要见他一面。见到他时,他就那样静静地躺在太平间里,一动不动,若是以前见到我他总会说一句“来了”,然后傻傻地笑着。现在,我只看见他左太阳穴有些凹,应该就是这个凹陷要了他的命吧。
我来时,爸妈嘱咐我要好好劝劝舅舅和舅妈,但是我哪里还顾得上,我已经自顾不暇了。倒是和表兄一同工作的同事担起了这个任务,而且他完成得很出色。他有那么几句话让我觉得简直就是真理,至今记忆犹新并时常说于自己来听。
当时,舅妈肝肠寸断,不停地说着:“我怎么这么命苦啊,竟然摊上这样的事儿啊。”我虽然坐在舅妈和舅舅身边,但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也一样在心里咒骂着老天爷,为什么要让他遭此横祸,为什么我们已经可怜到只求彼此牵挂还不够?所以,我不知道从何劝起,我只是和他们一起万箭穿心。这时,是他的那位同事过来,拉住舅妈的手说:“阿姨,您别这样说,其实,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在‘过事儿’吗?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一件一件,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得过,也都会过去的,您还得往后看不是?平(我表兄的名字)虽然去了,但您还有两个孩子,您得多想想她们不是?”
……
之后这个人又说了什么,以及我的舅舅和舅妈是如何痛哭的,我都没有听进去,就只这一句“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在‘过事儿’吗?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得过,也都会过去的……”一直在我的脑海回荡,直到今天我都觉得这是能够媲美牛顿定律的真理。
仔细想来,人的一生可不就是在经历一件一件的事儿吗,我们愿意的、不愿意的,欢喜的、悲伤的……一桩桩、一件件就这么慢慢过去了,触动了我们灵魂深处的,就过去得慢些,连脚心都没能触动的,转眼就忘了。
就像这次,我表兄的离世。舅舅和舅妈固然是撕心裂肺的,但不管怎样还得“往前看不是”?现在,我的两个表妹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各自幸福的家庭,两位老人帮忙带孩子每天都不亦乐乎;而我呢,几年之后遇到了我的另一半,结了婚,又有了孩子,我也幸福地生活着。虽然偶尔我还是会想起表兄,每每想起我依然泪光莹莹,但过去的一切已经不属于今天的生活,站起来笑对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便是表兄的离去送给我的礼物,这一次的伤痛让我懂得了如何生活。用他的死来换我的生,我当然不忍,若有可能,我宁愿用我的死告诉他如何生。但是,我们无从选择,他给我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口,也给了我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礼物。我不仅要好好收着,更要好好用着。
P92-95
有些琐碎的事
说是后记,其实有些名不符实,因为下面粗略估计还得有上万字,且并不是关于书的成因或是过程的一些叙述,而是乱七八糟的一些琐碎的事情。至于这些鸡毛蒜皮的破事儿为什么一定要搬出来放在这儿,我倒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理由来。只不过书写到最后总觉得有些事情还没有写,但却不知道他们应该归为哪一个类别;如果不写又好像一滴眼泪已经到了眼眶边上,把头抬高仰成平行于天空或者努力眨眼将频率和力度都加大若干倍也还是塞不回去,几经挣扎后也只有让它流出来,在别人看来可怜也好、可笑也罢,反正流出来眼睛就不那么混沌了,心情就不用纠结了。
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一进入夏季,学校大门口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就不由自主地团结起来,原因是太阳太大,晒得美女妈妈们不得不找有阴凉的地方去躲避。但不幸的是学校为第一年招生,全部设施包括校门外的绿化都是新的,去年种上的小树们还没有成才,细弱的树干上顶着的脑袋尚且没有餐桌大,更不幸的是这样的小树总共不过十来棵。当然,也有幸运的事,就是最近市政在校门口竖了一大块道路指示牌,能够提供大约三四平方米的阴凉,可容纳十来个家长紧凑地站进去。
我也是那里的常客,只要我去得早,必然不会放过这一处天堂。有时候去得晚些,若是有同班的家长已经抢了先机,也会自然而然地站到一起去。昨天又是一个艳阳天,整个人都要被蒸发了,走到学校门口时恨不得钻到低矮的黄杨下面去。可是,仅有的几棵小树下已经聚了不少人,大牌子下面更是人满为患。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竟然没有一个我认识的家长。哪怕有一个我便可以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就挤进阴凉里了。可是,没有。
大家都三三两两地说着话,我硬生生地挤进去总觉得有些尴尬。我很害怕尴尬,所以在太阳下犹豫。但是一个人在大太阳底下站着,直挺挺地冒着汗珠子,看起来傻傻的,也让我的心里很不舒服。
我试着安慰自己:独处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并不是每个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具备的。有些人就只习惯于和别人共处,和别人讲话,然而一旦面对自己便无话可说,这样的人终究不能认识自己。所以,必须得学会一个人在热闹的人群里独处,听自己心底的声音,这样才能有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
我正想着,一辆车窗里传来了一声“佳禾妈”,遇见熟人了。她邀请我到车上凉快一会儿:我上了车,说:“外面真热。”她说:“是啊,今天来晚了,大牌子下面都挤满了,又不认识,硬挤进去感觉好尴尬,就干脆没下车。还好,看到你了,不然一个人在车里无聊死了……”
近大远小
春天时购了两台加湿器,一台只具有普通的加湿功能,价格低廉,另一台因为具有净化水质、噪音极低、外形有趣等多种特点而价格高昂。我和先生的意见高度一致,普通的加湿器放在老眉老眼的我们的卧室,另一台则放在水灵灵的儿子的卧室。
可是,加湿器到家后只经过一个晚上,那台尊贵的糅杂了我们各种美好愿望的加湿器就耍起了少爷脾气——只有三十分贝的哼哼声,却没有水雾冒出来。这当然是大事,春季干燥,儿子没有加湿器晚上鼻子干、嗓子痒,不能安然入睡,不能安然入睡就不能好好生长。我立刻拔打商家电话,商家慈悲,允许我拿了小票去退换,但天命不佑,第二天这一款脱销,我只能更换了其他品牌,其他功能都在,唯独儿子喜欢的企鹅外形换成了了无生趣的圆柱形。
这原本事情不大,至少在我看来无伤大雅,但儿子满心不欢喜,说这个外形太丑,看着不舒服。我说:“你睡着了还看什么呀?”
“可是我没睡着的时候难受!”儿子反驳。
我有点理解他的心情,我觉得事小是因为它不在我的屋里,儿子觉得事大是因为它就在他的眼前。想一想如果我的办公桌上放上一个丑陋的玩具青蛙,即使它并不聒噪,即使它一动不动,可还是心里别扭到无法安心。因为太近。当然,如果想象它在玩具店里,即便聒噪、即便乱跳我也仍然能够平心静气。因为太远。
所以,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很小,却常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原因就是太近,比如楼上夫妻经常吵架;而有些事情虽然很大,但我们却并不觉得,因为太远,比如地球另一端的两个国家突然生分起来。
距离太近时,小事也会变得很大,使得一些大事反而显现不出来,有点类似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过,隔开一定距离,事情的大小就会显现出来了——当时的大事不见得大,当时的小事也不见得小。因此,在我们人生的某一时某一刻,不必为着某一件大事情过分的焦灼或是欣喜,也不要对某一件小事情玩忽懈怠,守一颗平常心,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便好。
提笔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有些犹豫的,因为我并不确定,人生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是否真的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主题将无法继续;如果是,那么谁该享受美好,谁又该承受伤痛?一个人,他的美好为什么是最好的安排,他的不堪为什么也是最好的安排?
我被自己绕了有四五天的光景,然后看了科教频道的一个宣传片,讲的是岩穴的形成。主持人解说道:“据推测,这里的岩穴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这里的水属于酸性,酸不断侵蚀,小石穴就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形成今天如此巨大的纵深。”
我仿佛受了一点启发,一个人,一颗心,会不会也如同一座山?当它不断遭受侵蚀和啮啃,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但同时,一片崭新的空间也宣告成形。我没有亲眼看到过岩穴,但看见过屏幕上呈现出来的那深邃精怪、曲折迂回的各种各样的洞穴,原来是一滴一滴酸水侵蚀而成。那么,一个人的心境与灵魂,在历经了一场场大大小小的创痛后,也该能销蚀出更为宽阔的空间吧!比如离别,当我们经历过几次生离或死别,经历过几次人面桃花,总有那么一天会习惯身边人的来来去去,也终究会看淡世事与人脸的种种变迁。
我们也会遇到美好——
一截小院,一墙开得茂盛的牵牛花,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踮起脚尖摘一朵花儿轻轻放在鼻子下面嗅,或者插在自己的发辫里,天真无邪,让人忍不住想要变作那一朵牵牛,哪怕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夕颜”,也仍然愿意以短暂的时光跟着小姑娘的脚步在阳光里跳跃,多么舒心。
是啊,我们总是期望与美好相遇,可一路走来,有阳光便有风雨,有欢笑便有眼泪。一切都不过是一场邂逅,与眼前的人物景色一起哭哭笑笑,然后,继续上路,继续在这个世界里行走,去遇见下一场寒来暑往。
你也不必纠结要走哪一条道路,也不用怨恼路上的风景。毕竟,每一条路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让你明白无论是坦途还是曲折,都将教会你一些道理。只不过,有人始终心系阳光,有人却困顿于黑夜的来临,唯心而已。
经历该经历的,这才是我们的人生。
2015年9月1日
人生就是那么奇妙,正如许小朱编著的《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中的一篇篇故事,简单而又深刻,需要用心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答案,所有的答案却未必都如最初所愿。当自认为倒霉时别忘了回头看看,看到自己的幸运,看到初心,看到希望,看到柳暗花明。
暖文小说家关于爱、背叛、柴米油盐的黑暗系解读,唯有在极黑的夜里才能看到更加璀璨的星星。在绝望中也要寻求希望,所有的不美好,都只是故事还没散场,你终将在黑暗的洗礼中成为自带光芒的太阳。
美好的日子带给你快乐,阴暗的日子带给你经验。所以,不要对生命中的任何一天怀有遗憾。要知道,生活也许不完美,但并不代表它不美。所以,不必纠结那些不如意,也许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作者许小朱颠覆以往的写作风格,化身黑暗系女王,带你体验生活的另一种状态,让你意识到生活给予你的不只是幸运,更多的是挫折。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幸的经历,才让你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幸福的美好,学会珍惜,向往光明。在残破的生活窘境中,只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常态,才有逆袭翻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