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本书收入其诗作40首,散文26篇,小说2篇。所选诗作代表了卞之琳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除继承古诗传统外,也借鉴西方现代诗,出“新月”而入“现代”,独成一家,自创高格,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先驱其之一,其影响流布当时,下及40年代“九叶”诗派,远至海外,甚至对新时期以来的诗歌也产生一定影响,受到海内外著名诗人、作家的高度评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卞之琳作品新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新编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高恒文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卞之琳,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本书收入其诗作40首,散文26篇,小说2篇。所选诗作代表了卞之琳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除继承古诗传统外,也借鉴西方现代诗,出“新月”而入“现代”,独成一家,自创高格,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先驱其之一,其影响流布当时,下及40年代“九叶”诗派,远至海外,甚至对新时期以来的诗歌也产生一定影响,受到海内外著名诗人、作家的高度评价。 内容推荐 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短暂历程,但在东西方文化浪潮的交汇与激荡之中,却风生水起、云蒸霞蔚,涌现出一代灿若星河的新文学作家,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伟大新纪元。辑入本丛书者,均为名家名作,风格绚丽多彩,文体摇曳生姿,名臻其美,蔚为大观。 “新编”之“新”,在于既注重择选经过时间淘洗、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经典,又着意搜集那些过去不大为一般读者所知的随笔、散论、杂谈、序跋、日记、书信等非虚构的精彩篇什,以更完整、更集中、更丰富地反映和体现作家一生著述的思想艺术全貌。这后一种文字,虽不是文学园林里的殿堂碑碣,但亦如其中的雕阑画础,于细微处或能见础真面目与真精神来,是解读、体悟作家作品所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各有千秋、各擅胜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读者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领略中国现代文学难以企及的博大气象和独特魅力。 目录 前言 诗歌 几个人 登城 寄流水 古镇的梦 道旁 水成岩 尺八 圆宝盒 断章 航海 音尘 旧元夜遐思 鱼化石 第一盏灯 车站 雨同我 无题一 无题二 无题三 无题四 无题五 白螺壳 灯虫 给前方的神枪手 给委员长 给《论持久战》的著者 给空军战士 奈何 远行 西长安街 夜风 长途 落 白石上 大车 春城 归 距离的组织 飞临台湾上空 午夜遥听街车环行 散文 译阿左林小品之夜 尺八夜 “不如归去”谈 成长 地图在动 巧笑记:说礼 惊弦记:论乐 漏室鸣 完成与开端:纪念诗人闻一多八十生辰 《李广田散文选》序 《戴望舒诗集》序 徐志摩诗重读志感 《徐志摩选集》序 何其芳与《工作》 何其芳晚年译诗 《冯文炳选集》序 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吴兴华的诗与译诗 政治美学:追忆朱光潜生平的一小段插曲 追忆邵洵美和一场文学小论争 赤子心与自我戏剧化:追念叶公超 人事固多乖:纪念梁宗岱 人尚性灵,诗通神韵:追忆周煦良 诗与小说:读冯至创作《伍子胥》 《雕虫纪历》自序 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文章 小说 红裤子 山山水水(片断) 试读章节 据洪说,就在那一天晚上,负责北京大学行政工作的一些同事在他的家里秘密的开了一晚会议。自从芦沟桥事变以后,尤其在随后那些动荡的日子,他们常常到他的家里商讨应变的步骤。那天晚上他们都非常兴奋,一边谈初步胜利的消息,一边听外边震响的爆竹。洪那夜虽然睡得晚,第二天早上还是照例七点钟就起床。在大院子里散步的时候,他可十分惊讶的听不见每天早上煤车的辚辚响过,其次是挑担子卖豆腐花的叫嚷。他自己开了大门,触目的就是不见了往常总排在街角候客的洋车。他匆匆走到斜对面警察分署去探听消息,就只见一排警察阴沉沉的坐在那里,仿佛生他气似的不耐烦的回答说:“还问什么?什么都完了!”步枪都架放在一起,佩戴也堆在地上,显然是刚刚交卸,一看,他才猛可的恍然大悟:一场胜利的虚报以后自己方面一夜就不战而降!可是他还不甘心,想知道个底蕴,就回来叫用人打电话到每一个灵通的地方探听其中的详细,自己就到书房里歇一下。电路像不通。可是他瞎发脾气的逼促用人再按铃又按铃,向口机里叫了又叫。结果他只徒然听到寂静得出奇的院里一声声不知道恨谁的“喂!喂!”的咆哮。 “‘现在你叫去,只回声给你答话’,”未匀随口引了徐志摩写故宫里被遗弃的鹦鹉的一行诗。 “可是这不是‘寂寞古行宫’”,洪的诗趣也闪亮了一下,“在斜阳衰草里让人凭吊的幽静。这是充满了紧张的寂静。寂静以后,一听说还有火车开天津,大家都一拥而奔去了东站。” “然而出来的究竟还只是一小部分”,立文觉得她不妨说出这一点稍稍抵触的事实。 洪忽然想起而从口袋里捞出了一份用四川土纸印的周刊,交给了未匀,一边解释这是梅纶年和他的朋友们在成都新办的,前一晚刚航空寄到,说唐伯修教授,他从北平出来的旅伴,在那里发表了一篇杂记,正是就是描写的那一场逃难的光景。随后他就转而对廖虚舟惋叹那些还留在北平的熟人。 听到廖的直接报导留下的那一批人里名声较响的一位当面对日本人说他们的轻举妄动无非加宽了两国之间的鸿沟,洪就惋惜了这些老辈先生过去跟年轻人的误解,这样就把立文也牵入了谈论。未匀翻到了那篇文字,一下子就跟逃难的洪流离开了北平。她随了洪叔远和唐伯修坐了拥挤不堪,恐怖万分的火车到了天津东站,然后跟他们一起在租界外边的空地上露宿了一宵。读到这里,她抬起头来,一笑的打量了一下洪的身上,看他是否还正是穿了那一套新西服,那据说是阔绰得惹眼,叫所有碰在一批里的熟人都提心吊胆,只恨它在拥挤的人群里没有弄皱,现在只巴望它马上弄脏。他们战战兢兢,惟恐泄漏了他们的身份,因为这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正是侵略者最不愿意给漏网的人。接着她又笑他们,在巡逻的日本兵面前,甚至在一同逃难的熟人面前,假装彼此都不相识,他们来不及互相回避的时候,就用漠然的冷眼彼此相觊。她心里感觉到一阵寂寞:如果她也真在场,会不会有一个朋友勇敢到不怕认识她吗! 她早就读到了这篇文字的结尾。洪让廖跟立文自己去谈论,尽自走过来带她到一边去谈话。他告诉她说纶年曾经写信恳求他替她定船位,后来她的五姑母路过去重庆的时候,他听到她说未匀要跟她的弟弟也来了,大致也要去四川。因此他已经设法定到了两个房舱铺位。要的人太多了,他说。自然船不会等任何人:可是到最后一分钟船票还好让给人,等不着他们到也不要紧。 “实际上”,他补充说,“上水的船票并不如纶年和在四川的别些人所想象的那么不易得。我只一提起说要定两张,别人差不多马上就替我设法到手了。在中国什么都是靠门路。” 未匀到此再也不好意思讲她如何可笑的瞎打发小郭去替她办这项差事。她当时做这个冒失的举动,可实在别无存心。现在她跟他同车到了已经快满两天,而她连这个学生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她倒反觉泰然,认为她无非交给他那一点点钱,让他随便应急用而已。难道明知他在这种时候非常窘迫,那一来会算是对他的侮辱吧!不管怎样,她现在还是一身轻,无所挂碍。仿佛为了证明这一点,她顺口提起大家都言之凿凿的一个故事: 在南京陷落以前不久,一艘轮船被征来特别急运一所公家大无线电台的设备和人员去四川,然而又奉令在下关码头停靠下来,在不断的轰炸之下,足足停了两天。船上人大家认为一定是等什么要人。结果,满不是,既非要人,亦非要人的家属,而是要人的二小姐的两条狗。到了汉口,船又神秘得很的又停了三天。这次电台上人不敢估计太高了,算定他们奉令等的是那一位要人家里的女仆之流,可是特别贵客上船的时候,原来是那位要人的二小姐的女仆的家属的亲戚! P300-302 序言 1979年出版的《雕虫纪历》是作者的最重要的自选集,影响最大。第一辑的1930-1932年的作品十七首,除了第一首《纪录》、第二首《傍晚》,接着着重选了《寒夜》、《一个闲人》、《长途》、《酸梅汤》、《叫卖》、《过节》、《苦雨》、《西长安街》、《路过居》等九首表现“北平街头郊外,室内院角,完全是北国风光的荒凉境界”的作品,作者自谓“冷淡盖深挚”、“玩笑出辛酸”,并解释说“这阶段写诗,较多表现当时社会现实的皮毛,较多寄同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自序》)。然而,对照作者这时期的全部作品可以看出,直接表现自我的作品也同样“较多”,为什么却选得如此之少?而在1984年这本自选集的“增订本”中,作者增加了这一时期这类表现自我的作品达十多首,原因何在?很显然是因为1979年的初版本没有完全“根据自己的艺术标准”,而在1984年的“增订本”则“应读者的要求”改正了。 不是说这类作品完全不可以选,《长途》艺术上借鉴了法国诗人魏尔伦的《无边无际的原野》,《酸梅汤》、《苦雨》等上承20年代闻一多的《天安门》、《飞毛腿》,借鉴英诗的“戏剧化独白”的写法,都是佳作,但像《叫卖》、《过节》等思想与艺术上完全和《酸梅汤》、《苦雨》相同的作品,何必都选而挤占后来补入的“另外一辑”的篇幅?而且,“冷淡盖深挚”、“玩笑出辛酸”措辞绝妙,但回头强调“较多寄同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的“深挚”、“辛酸”之意,就看轻了当年“冷淡”、“玩笑”的意涵及独特的艺术特征,因为这类作品中更明显的还是批评大于、多于“同情”,微讽之意以“冷淡”、“玩笑”笔法出之,且下启作者下一阶段作品诸如《古镇的梦》、《春城》等,诚如作者所说,“一方面忧思中有时候增强了悲观的深度……这时候也写出了《春城》这样直接对兵临过城下的故都所作的冷嘲热讽”(《自序》)。由《几个人》经过《古镇的梦》、《春城》而终于如作者所说“写出了《尺八》这样明白对祖国式微的哀愁”(《自序》),这是脉络清楚的创作演变的轨迹。《尺八》中的“海西客”仍然是卞之琳诗中常见的“沉思者”的形象,虽然是在日本繁华的“霓虹灯的万花间”,诗人的感慨却同样有其一贯的现实感,只是这种现实感因为通过历史的缅怀来表达的,因而具有了历史与现实交织、对照的复杂情怀。吴晓东《尺八的故事》(《上海文学》2004年第5期)一文中对此有精到的分析: 《尺八》令人回味的地方也在于诗人设计了“海西客”对唐代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想像,这样就并置了两种情境:一是现实中的羁旅三岛的海西客在日本听尺八的吹奏,二是拟想中的唐代的孤馆寄居的日本人在中国聆听尺八,两种相似的情境由此形成了对照,想像中的唐朝的历史情境衬托出了海西客当下的处境,“乡愁”的主题由此在时间与空间的纵深中获得了历史感。诗人的想像和乡愁在遥远的时空得到了异域羁旅者的共鸣和回响。 而英美文学专家王佐良称《尺八》为卞之琳诗歌成熟期的“最佳作”(《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一个回顾》),则可以借来作为上文分析卞之琳这一类作品创作轨迹的一个结论。 从《奈何》、《远行》经《距离的组织》、《断章》、《鱼化石》到《白螺壳》,这一脉络所显示的才是卞之琳30年代创作的重点,成就也更大,更符合他作为30年代象征主义代表诗人之一的文学史形象。如果说上面分析的作品的主题是现实关怀,那么这类作品的主题则是生命的体验与沉思。得与失、变化与永恒的人生思考是这类作品思想主题中最为突出的命题,即作者当年自我解说《断章》时所谓的“相对的观念”(《关于(鱼目集)》)。 这样,本书选诗的部分主要突出上文分析的卞之琳30年代的创作特征,以这两类作品为主而略有偏重。但还必须说明的是,卞之琳30年代创作的那些数量不多但极具特色的“爱情诗”也是本书编选的一个重点。“无题”五首和《灯虫》是作者也很重视的作品,自然全部选入。所谓极具特色,并非夸张,以“交通史”、“流水账”和“镜花”、“水月”乃至“收(入)”、“付(出)”这样岂止不带感情色彩的词汇(《无题四》),甚至以色(“小花”)“空”观念来抒写深挚的爱情,这种“反抒情”的技巧把象征主义之反浪漫主义的艺术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取得极高艺术成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现代同类作品中的奇葩。其实《断章》、《旧元夜遐思》、《鱼化石》等,也是“爱情诗”。只是我们历来片面理解了作者对《断章》的自我解说而瞩意其“相对的观念”之理念,当作“哲理诗”来解读,然而作为象征诗,其象征意义本来就是通过具体的“客观对应物”来表现的,而其作为“客观对应物”来写的人与事不就是“你”、“我”之问的爱情吗?《断章》如此,《雨化石》更是这样:爱情使人获得新的生命,是以失去旧我为前提的;爱情可以永恒,是以自我变化、人格精神向上提升为条件的。诗人通过爱情领悟人生,领会了得与失、变化与永恒的人生哲理之“相对的观念”。这样的理解如果不算牵强的话,那么这一类作品其实同属于作者30年代创作的生命的体验与沉思的大主题,道理很简单,因为爱情毕竟是最深刻的人生体验。这类作品也更加突出了上文所说的重点,有助于深入认识卞之琳30年代人生主题的创作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卞之琳在《(雕虫纪历)自序》开篇“释(书)名”,以“雕虫小技”自嘲,自谦其实还是有所自负的,但“规格本来不大”之说则未必不是事实,然而30年代最后一个阶段的作品却境界大开,这就是著名的《慰劳信集》,此乃时代风云际会之使然也。虽然是为时代而写作,并且是写“真人真事”(同上),但如当时陈世骧在英语刊物上发表的专题论文中所说,卞之琳是一只“和平鸽子,在战争的惊涛骇浪中还翩翩地舒展着雪白的羽翼”(《我国一位战时诗人》),这是指《慰劳信集》几乎都是严谨的格律体却又舒展自如的艺术风格。我选了四首,其中《给委员长》恐怕是第一次出现在大陆的选本中,和《给(论持久战)作者》是一个很好的对应与平衡,更能反映诗人当时对“全民抗战”的历史视野。 《慰劳信集》开启了诗人创作的新阶段,但遗憾的是这种新的创作在后来的实践中却没有能够写出诗人连自己也满意的作品,原因自然不完全在诗人。本书选了80年代的两首诗,以表明诗人几十年创作生涯的结束。《午夜遥听街车环行》是一首意味深长的作品,耿耿难眠的那个“在荒街上沉思”的“沉思者”形象,隔了半个世纪又出现在读者眼前,只是不再是“一个青年”,我们读到的是诗人充满历史与现实的人生感怀,深沉而隽永。 卞之琳以诗名世,散文和小说并不代表他主要的艺术成就,为什么在本书中占这么大的篇幅?艺术上有特色、有相当成就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另有理由。首先,散文和小说与作者同时期的诗是相通的,所谓诗文相通是也。阿左林经戴望舒、徐霞村的翻译,特别是又经周作人的称赏,对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这三位“汉园三诗人”的创作同时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译阿左林之夜》开头所谓译作“仿佛是发泄自己的哀愁”,就是借译作表达“故国”情怀之意,结尾所写的北平街头的“凄凉味”说明了这一点,这不也是卞之琳同时表现“北平街头郊外,室内院角,完全是北国风光的荒凉境界”的诗的主题?《尺八夜》和《尺八》自然可以对照阅读,而《成长》的主题不就是《断章》、《鱼化石》、《白螺壳》的主题? 评论但主要是回忆的那些关于文友诗朋的文章,因为是老师、“故人”或同行,对他们的思想、艺术都有深入领会与理解,因而论人评文有比学者、研究者更为独到的眼光,比如对闻一多、徐志摩、废名、梁宗岱和戴望舒的评论,精彩纷呈而细致入微,不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而且那种介于师友之间的真挚的情感实在动人。 我曾经编选过一本卞之琳选集《地图在动》,把作者的小说全部编入,作者称为“别具特色”(作者给笔者的信,未刊),但现在考虑到篇幅,更主要的是从艺术上着眼,只选了短篇《红裤子》和长篇《山山水水》。《红裤子》曾由叶公超译为英文向国外推荐并发表,自然是佳作。《山山水水》仅存这样的片断了,但不难由此窥知全貌。编《地图在动》时,这部作品还没有在大陆出版过,只有香港出过一本错误不胜枚举的单行本,这回全部编入虽少了这个理由,但另外两个原因不变:既然是片断,不妨干脆同时也当作散文来欣赏。其次是因为这部作品的艺术质量,我当年在“后记”中曾说:“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前方与后方、延安与重庆、武汉等地的各种景观,在十分广阔的背景中把儿女情长和时代风云融为一体;艺术上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技巧,却又舒卷自如,若行云流水,了无晦涩难读之病。” 本书依据的版本说明如下:一、诗和散文部分,完全依据卞先生生前编定的《卞之琳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并参照《雕虫纪历》(增订本1984年)进行了校对;二、小说部分,依据《地图在动》,并参照“文集”进行了校对。 高恒文 2009年7月2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