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家品史记/名家品读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傅斯年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史记》是一个永远也论说不尽的话题,而历代文入学者倾尽心力对其进行研究者,更不在少数,两千余年积累下来的研究成果与研读心得之丰富庞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承至今。这本《名家品(史记)》,精选了近百年来知名学者解读《史记》的经典篇章,希望通过名家的指导,带领我们更好地阅读《史记》,体味人生,玩味人性。

内容推荐

人们常常以为,科技是需要普及的,于是有了科普读物,而文化其实也需要普及。因为中华文化中有许多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经典,经典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只有大师、名家才能能将经典读出通俗,并使读者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获得经典文化的精髓和读书的乐趣与方法。

目录

前言

卷一 印象篇 奇人奇书

读《史记》 梁启超

谈《史记》 顾颉刚

关于《史记》 傅斯年

论《史记》 徐复观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吴晗

《史记》的写作背景 白寿彝

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 李长之

卷二 思想篇 博深闳阔

司马迁替商人辩护 胡适

史学之父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胡寄窗

司马迁的时代和《史记》的思想性 侯外庐

《史记·天官书》之启示 金克木

司马迁的兵学程金造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 来新夏

卷三 人生篇 众生传奇

读《叔孙通定朝仪》人物的对话 叶圣陶

《史记》中的人生道理 郑振铎

司马迁的人物特写(外一篇) 冯其庸

司马迁笔下的孔子·屈原和贾谊 聂石樵

名篇题评韩兆琦

卓越的史识和高度的艺术概括的结合 天汝煜

卷四 价值篇 千古绝唱

《史记》与中国史学 范文澜

《史记》的影响容庚

中国历史学的开创者司马迁 翦伯赞

《史记》的价值 刘大杰

《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它在世界史学上的地位 齐思和

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季镇淮

司马迁发愤著书 张大可

试读章节

然则《史记》不复有史的价值耶?是又不然。据《自序》:“司马氏世典周史。”古代学术,率为官府所专有,而史官尤为其渊海。谈、迁父子入汉,世守其业。自序云:“百年之问,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盖当时具备作史资格者,无如迁父子。故谈临终以此责任,而迁亦毅然以此自任。前此史家著述成绩何如,今不可尽考。略以现存之几部古史观之。大抵为断片的杂记,或顺按年月纂录。其自出机杼,加以一番组织,先定全书规模,然后驾驭去取各种资料者,盖未之前有。有之,自迁书始也。《自序》云:“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此迁自谦云尔。作史安能凭空自造?舍“述”无由。史家唯一职务,即在“整齐其世传”。“整齐”即史家之创作也。能否“整齐”,则视乎其人之学识及天才。太史公知整齐之必要,又知所以整齐,又能使其整齐理想实现,故太史公为史界第一创作家也。

《史记》创造之要点,以余所见者如下:

一 以人物为中心。历史由环境构成耶?由人物构成耶?此为史界累世聚讼之问题。以吾侪所见,虽两方势力俱不可蔑,而人类心力发展之功能,固当畸重。中国史家,最注意于此,而实自太史公发之。其书百三十篇,除十表八书外,余皆个人传记,在外国史及过去古籍中无此体裁。以无数个人传记之集合体成一史,结果成为人的史而非社会的史,是其短处。然对于能发动社会事变之主要人物,各留一较详确之面影以传于后,此其所长也。长短得失且勿论,要之太史公一创作也。

二历史之整个的观念。从前的史,或属于一件事的关系文书——如《尚书》,或属于各地方的记载——如《国语》《战国策》,或属于一时代的记载——如《春秋》及《左传》。《史记》则举其时所及知之人类全体自有文化以来数千年之总活动冶为一炉,自此始认识历史为整个浑一的,为永久相续的。非至秦汉统一后,且文化发展至相当程度,则此观念不能发生。而太史公实应运而生。《史记》实为中国通史之创始者。自班固以下,此意荒矣!故郑渔仲(樵)章实斋(学诚)力言《汉书》以后“断代史”之不当。虽责备或太过,然史公之远识与伟力,则无论何人不能否定也。

右(以上——编者注)二项就理想方面论。

三组织之复杂及其联络。《史记》以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织而成。其本纪及世家之一部分为编年体,用以定时问的关系;其列传则人的记载,贯彻其以人物为历史主体之精神;其书则自然界现象与社会制度之记述,与“人的史”相调剂;内中意匠特出,尤在十表。据桓谭《新论》谓其“旁行斜上并效周谱。”或以前尝有此体制亦未可知。然各表之分合问架,总出诸史公之惨淡经营。表法既立,可以文省事多,而事之脉络亦具。《史记》以此四部分组成全书,互相调和,互保联络,遂成一部博大谨严之著作。后世作断代史者,虽或于表志门目间有增减,而大体组织不能越其范围。可见史公创作力之雄伟,能笼罩千古也。

四叙列之扼要而美妙。后世诸史之列传,多借史以传人。《史记》之列传,惟借人以明史。故与社会无大关系之人、滥竽者少。换一方面看,立传之人,并不限于政治方面,凡与社会各部分有关系之事业,皆有传为之代表。以行文而论,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又极复杂之事项——例如《货殖列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所叙,皆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其才力固自复绝。

右(以上——编者注)二项就技术方面论。

要之《史记》价值,久为学界所公认。吾侪赞美,适成赘词,反不如攻其阙失。犹足附于史公忠臣之列。今姑述此四项,致吾敬仰云尔。

P4-6

序言

在中国文化史上,无论我们谈及文学、历史,还是思想,司马迁都是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非凡气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以及“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理智才性,凝成《史记》这一不朽巨著,不独为中国的史学树立了一个标杆,更为中国文化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众所周知,是司马迁成就了《史记》。而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史记》成全了司马迁。纵观司马迁的一生,史官世家的出身,令人称羡的师承,少年壮游的阅历,父亲临终的嘱托,继任太史令的机遇,遭受宫刑的屈辱,发愤著书的经历……无一不为《史记》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如果没有这部《史记》,司马迁个人的历史便不构成意义,不过是生前微尘一般寂寂无名,身后旋即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像来过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一样。然而,《史记》的编成,使司马氏此前所遭遇的种种都蒙上了一层崇高的悲剧光芒,他也终以传统的“立言”方式成就了人生的“不朽”。从这个意义上说,《史记》使司马迁的人生得到了升华,它在成全了司马迁的同时,也作为一部灵魂史,泽被后世长达两千余年。

今天,当我们隔着两千多年的时空,阅读司马迁用生命写就的《史记》——这部上起五帝,下至汉武,述史长达三千年的煌煌巨著时,令我们动容的不仅仅是那些面目鲜活的历史人物,还有司马迁那颗饱含深情的高贵的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史记》是一部“人学”,通过对那些或崇高或卑微、或正直或邪恶、或忠诚或奸佞、或圆滑或木讷、或幸运或不幸、或坚强或怯懦……林林总总的人性的展示,司马迁和他笔下的人物共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史为鉴、反观自身的机会。正所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魏征列传》),如果非要追究当今我们阅读《史记》到底有何现实意义,那么,这算是一个不错的答案。

《史记》诞生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大一统时代,在汉代正统思想家眼中,司马迁离经叛道的历史观和极富批判性的笔触写就的史书,无疑是一部“谤书”,因而在成书之初,其传播受到了限制。直到东汉中期,《史记》才得以较为广泛地流传。魏晋以降,史学摆脱经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史记》地位跃升,文人阅读《史记》蔚然成风。到了唐代,由于“正史”被推崇,《史记》备受重视,对于《吏记》的研究除了注释《史记》、评论其体系之外,当时的古文运动也令时人对《史记》文学性的开发和学习达到了空前的深度。宋代印刷术的进步为《史记》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宋人对于《史记》的评论和史事的考证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继宋人开了评论《史记》的风气之后,明代评论《史记》之风更为兴盛,出现了以凌稚隆的《史记评林》为代表的辑评之作。清代《史记》研究可谓集大成,在考证方面成就最著,评论方面也更为深入。近代《史记》研究名家辈出,章炳麟、梁启超、王国维、顾颉刚、鲁迅、范文澜、吕思勉、余嘉锡、罗根泽、郭沫若、翦伯赞、周谷城、郑振铎等都对《史记》进行过不同程度的论述,对于司马迁和《史记》的考证、评论也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这其中王国维的《太史公行年考》、余嘉锡的《太史公书亡篇考》、李长之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等都是重要成果。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梁启超提出“史界革命”,西方新思想、新观念被用来阐释和分析《史记》,学术视野得以拓宽,《史记》研究走向深入和多元,开拓出一些新的领域。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学者尝试用马克思主义新方法进行研究,如本书所选的翦伯赞《中国历史学的开创者司马迁》,便是建国后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史记》的文章。随后郭沫若、顾颉刚、程金造、陈直、钱锺书等学者对司马迁生卒年、《史记》篇目、《史记》三家注、太史公书名等问题的考证都陆续取得了重要成果。《史记》文学研究方面,白寿彝、季镇淮、聂石樵、施丁、杨燕起、韩兆琦、张大可、吴汝煜、宋嗣连、郭双成、李少雍等学者也从文学角度对《史记》进行了卓有成绩的研究。总之,《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正史之首,同时因其既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史的文学”(刘大杰语),故而历代学人对其格外青睐,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其后任何一部史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史记》是一个永远也论说不尽的话题,而历代文入学者倾尽心力对其进行研究者,更不在少数,两千余年积累下来的研究成果与研读心得之丰富庞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承至今。我们编选的这本《名家品(史记)》,精选了近百年来知名学者解读《史记》的经典篇章,希望通过名家的指导,带领我们更好地阅读《史记》,体味人生,玩味人性。

在编选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权威性与可读性的结合。本书所选取的文章出自二十多位知名学者最具影响力的专著或文章,他们都是对司马迁及其《史记》颇有心得的知名学者或文化大家,他们解读《史记》的文章在文化界都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文章意味隽永,常读常新。不可否认,近代以来阐释评点《史记》的精彩文章数量之多难以数计,但是考虑到可读性问题,我们对于20世纪上半叶一些国学大师论说《史记》的文言及半文半白之作不得不割爱,对于一些论证透辟且逻辑严密的考证性质的名著名篇由于学术性较强也只好作罢。经我们反复筛选,最终定稿的这些文章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有助于我们更加直接地把握《史记》大义。

第二、思想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即便是名家名作,我们也尽量选取其中思想性更强、能对当今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更有启发意义的文章。在编目时,我们将文章分为四部分:卷一、印象篇——对《史记》一书进行整体观照;卷二、思想篇——剖析《史记》中的一些思想倾向;卷三、人生篇——名家为我们讲评《史记》中的众生传奇;卷四、价值篇——司马迁的人生价值和《史记》作为文化遗产的不朽价值。本书选取的这些篇章,包括了思想文化界所关注的《史记》的主要方面,相信不仅对我们的阅读有指导意义,多少还会对我们的心灵有所触动、有所启发。

阅读《史记》,我们能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史实或史事。看看名家是怎么读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