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采正史,间取稗官野乘,叙述平实流畅、有条不紊;自评自注,语言风趣,情理兼备。翻阅蔡东藩编著的《最后的汉人王朝(明史演义上下)》,如同一幅明朝的历史画卷缓缓展于眼前,时而金戈铁马,时而温柔缱绻,时而内乱纷争,时而忠奸博弈……让人目不暇接,感慨万千。读中国历史,先读蔡东藩。毛泽东床畔常备的历史书。一部写尽中国两千多年风云变幻的通俗历史巨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最后的汉人王朝(明史演义上下)/蔡东藩说中国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东藩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博采正史,间取稗官野乘,叙述平实流畅、有条不紊;自评自注,语言风趣,情理兼备。翻阅蔡东藩编著的《最后的汉人王朝(明史演义上下)》,如同一幅明朝的历史画卷缓缓展于眼前,时而金戈铁马,时而温柔缱绻,时而内乱纷争,时而忠奸博弈……让人目不暇接,感慨万千。读中国历史,先读蔡东藩。毛泽东床畔常备的历史书。一部写尽中国两千多年风云变幻的通俗历史巨著。 内容推荐 蔡东藩编著的《最后的汉人王朝(明史演义上下)》为“蔡东藩说中国史”的明史通俗演义,上下册共一百回,从明朝建立、永乐盛世,到仁宣之治、土木之变,再到内乱不断、北虏南倭,最后万历怠政、思宗失国,精彩演绎了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到明思宗殉国270多年的兴亡历程,重现了这一时期几经分合、治乱相杂的历史画面。 目录 第一回 揭史纲开宗明义 困涸辙避难为僧 第二回 投军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义拯主帅 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献币释嫌全资贤妇 第四回 登雉堞语惊张天祐 探虎穴约会孙德崖 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将军力拔采石 第六回 取集庆朱公开府 陷常州徐帅立功 第七回 朱亮祖战败遭擒 张士德絷归绝粒 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没 略东浙胡大海荐贤 第九回 刘伯温定计破敌 陈友谅挈眷逃生 第十回 救安丰护归小明王 援南昌大战伪汉主 第十一回 鄱阳湖友谅亡身 应天府吴王即位 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师东下 失平江阖室自焚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 第十四回 四海归心诞登帝位 三军效命直捣元都 第十五回 袭太原元扩廓中计 略临洮李思齐出降 第十六回 纳降诛叛西徼扬威 逐枭擒雏南京献俘 第十七回 降夏主荡平巴蜀 击元将转战朔方 第十八回 下征书高人抗志 泄逆谋奸相伏诛 第十九回 定云南沐英留镇 征漠北蓝玉报功 第二十回 凤微德杳再丧储君 鸟尽弓藏迭兴党狱 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诸王得罪 戕使臣靖难兴师 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败绩滹沱河 燕王棣诈入大宁府 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军失律 脱重围北走还都 第二十四回 往复贻书囚使激怒 仓皇挽粟遇伏失粮 第二十五回 越长江燕王入京 出鬼门建文逊国 第二十六回 拒草诏忠臣遭惨戮 善讽谏长子得承家 第二十七回 梅驸马含冤水府 郑中官出使外洋 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杀敌擒渠 出北塞铭功勒石 第二十九回 徙乐安皇子得罪 闹蒲台妖妇揭竿 第三十回 穷兵黩武数次亲征 疲命劳师归途晏驾 第三十一回 二竖监军黎利煽乱 六师讨逆高煦成擒 第三十二回 弃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宫倾心内嬖 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与民同乐 儆权阉为主斥奸 第三十四回 王骥讨平麓川蛮 英宗败陷土木堡 第三十五回 诛党奸景帝登极 却强敌于谦奏功 第三十六回 议和饯别上皇还都 希旨陈词东宫易位 第三十七回 拒忠谏诏狱滥刑 定密谋夺门复辟 第三十八回 于少保沉冤东市 徐有贞充戍南方 第三十九回 发逆谋曹石覆宗 上徽号李彭抗议 第四十回 万贞儿怙权倾正后 纪淑妃诞子匿深宫 第四十一回 白圭讨平郧阳盗 韩雍攻破藤峡瑶 第四十二回 树威权汪直窃兵柄 善谲谏阿丑悟君心 第四十三回 悼贵妃促疾亡身 审聂女秉公遭谴 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顾命 逢君恶八竖逞谗言 第四十五回 刘太监榜斥群贤 张吏部强夺彼美 第四十六回 入槛车叛藩中计 缚菜厂逆阉伏辜 第四十七回 河北盗横行畿辅 山东贼毕命狼山 第四十八回 经略西番镇臣得罪 承恩北阙义儿导淫 第四十九回 幸边塞走马看花 入酒肆游龙戏凤 第五十回 觅佳丽幸逢歌妇 罪直谏杖毙言官 第五十一回 豢群盗宁藩谋叛 谢盛宴抚使被戕 第五十二回 守安庆仗剑戮叛奴 下南昌发兵征首逆 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纵火擒国贼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 第五十四回 教场校射技擅穿杨 古沼观渔险遭灭顶 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驾 祭兽吻江彬遭囚 第五十六回 议典礼廷臣聚讼 建斋醮方士盈坛 第五十七回 伏朝门触怒世宗 讨田州诱诛岑猛 第五十八回 胡世宁创议弃边陲 邵元节祈嗣邀殊宠 第五十九回 绕法坛迓来仙鹤 毁行宫力救真龙 第六十回 遘宫变妃嫔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 第六十一回 复河套将相蒙冤 扰都门胡虏纵火 第六十二回 追狡寇庸帅败还 开马市荩臣极谏 第六十三回 罪仇鸾剖棺正法 劾严嵩拼死留名 第六十四回 却外寇奸党冒功 媚干娘义儿邀宠 第六十五回 胡宗宪用谋赚海盗 赵文华弄巧忤权奸 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计遭诛 尚美人更衣侍寝 第六十七回 海刚峰刚方绝俗 邹应龙应梦劾奸 第六十八回 权门势倒祸及儿曹 王府银归途逢暴客 第六十九回 破奸谋严世蕃伏法 剿宿寇戚继光冲锋 第七十回 误服丹铅病归冥箓 脱身羁绁怅断鼎湖 第七十一回回 王总督招纳降番 冯中官诉逐首辅 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闯入深宫 贤法司力翻成案 第七十三回 夺亲情相臣嫉谏 规主阙母教流芳 第七十四回 王宫人喜中生子 张宰辅身后籍家 第七十五回 侍母膳奉教立储 惑妃言誓神缄约 第七十六回 据镇城哱氏倡乱 用说客叛党骈诛 第七十七回 救藩封猛攻平壤 破和议再战岛山 第七十八回 虎将征蛮破巢诛逆 蠹鱼食字决策建储 第七十九回 获妖书沈一贯生风 遣福王叶向高主议 第八十回 审张差宫中析疑案 任杨镐塞外覆全军 第八十一回 联翠袖相约乞荣封 服红丸即夕倾大命 第八十二回 选侍移宫诏宣旧恶 庸医悬案弹及辅臣 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两魏争风 真奇冤数妃毕命 第八十四回 王化贞失守广宁堡 朱燮元巧击吕公车 第八十五回 新抚赴援孤城却敌 叛徒归命首逆伏诛 第八十六回 赵中丞荡平妖寇 杨都谏纠劾权阉 第八十七回 魏忠贤喜得点将录 许显纯滥用非法刑 第八十八回 兴党狱缇骑被伤 媚奸珰生祠迭建 第八十九回 排后族魏阉谋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 第九十回 惩淫恶阖家骈戮 受招抚渠帅立功 第九十一回 徐光启荐用客卿 袁崇焕入援畿辅 第九十二回 中敌计冤沉碧血 遇岁饥啸聚绿林 第九十三回 战秦晋曹文诏扬威 闹登莱孔有德亡命 第九十四回 陈奇瑜得贿纵寇 秦良玉奉诏勤王 第九十五回 张献忠伪降熊文灿 杨嗣昌陷殁卢象升 第九十六回 失襄阳庸帅自裁 走河南逆闯复炽 第九十七回 决大河漂没汴梁城 通内线恭进田妃舄 第九十八回 扰秦楚闯王僭号 掠东西献贼横行 第九十九回 周总兵宁武捐躯 明怀宗煤山殉国 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军定乱 覆半壁明史收场 明史大事记 试读章节 第一回揭史纲开宗明义 困涸辙避难为僧 江山无恙,大地春回,日暖花香,窗明几净,小子搁笔已一月有余了。回忆去年编述《元史演义》,曾叙到元亡明续的交界;嗣经腊鼓频催,大家免不得一番俗例:甚么守岁?甚么贺年?因此将元史交代清楚,便把那管城子放了一月的假。现在时序已过去了,身子已少闲了,《元史演义》的余味,尚留含脑中,《明史演义》的起头,恰好从此下笔。淡淡写来,兴味盎然。元朝的统系,是蒙古族为主;明朝的统系,是汉族为主。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政体虽犹是君主,也算是一位大革命家、大建设家。嗣后传世十二,凡一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其间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一段极大的原因,不是几句说得了的。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一代兴衰的确证。 小子尝谓明代开国,与元太祖元世祖的情形,大略不同,后来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看官欲问这五大弊吗?第一弊是骨肉相戕;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这五大弊循环不息,已足斫丧元气,倾覆国祚;还有国内的党争,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一座锦绣江山,拱手让与满族,说将起来,也是可悲可惨的。提纲挈领,眼光直注全书。目今满主退位,汉族光复,感世变之沧桑,话前朝之兴替,国体虽是不同,理乱相关,当亦相去不远。远鉴胡元,近鉴满清,不如鉴着有明,所以元、清两史演义,既依次编成,这《明史演义》,是万不能罢手的。况乎历代正史,卷帙最多,《宋史》以外,要算《明史》。若要把《明史》三百三十二卷,从头至尾,展阅一遍,差不多要好几年工夫。现在的士子们,能有几个目不窥园,十年攻苦,就使购置了一部《明史》,也不过庋藏书室,做一个读史的模样,那里肯悉心翻阅呢?并非挖苦士子,乃是今日实情。何况为官为商为农为工,连办事谋生,尚觉不暇,或且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怎知道去阅《明史》?怎知道明代史事的得失?小子为通俗教育起见,越见得欲罢不能,所以今日写几行,明日编几行,穷年累月,又辑成一部《明史演义》出来。宜详者详,宜略者略,所有正史未载、稗乘偶及的轶事,恰见无不搜,闻无不述,是是非非,凭诸公议,元元本本,不惮琐陈。看官不要惹厌,小子要说到正传了。说明缘起,可见此书之不能不作,尤可见此书之不能苟作。 却说明太祖崛起的时候,正是元朝扰乱的时间。这时盗贼四起,叛乱相寻,黄岩人方国珍,起兵台温,颍州人刘福通与栾城人韩山童,起兵汝颍,罗田人徐寿辉,起兵蕲黄,定远人郭子兴,起兵濠梁,泰州人张士诚,起兵高邮,还有李二、彭大、赵均用一班草寇,攻掠徐州,弄得四海纷争,八方骚扰。各方寇盗,已见《元史演义》中,故用简笔叙过。元朝遣将调兵,频年不息,只山童被擒,李二被逐,算是元军的胜仗,其余统不能损他分毫,反且日加猖獗。那时元顺帝昏庸得很,信奉番僧,日耽淫乐,甚么演揲儿法,即大喜乐之意。甚么秘密戒,亦名双修法,均详《元史演义》。甚么天魔舞、造龙舟、制宫漏,专从玩意儿上着想,把军国大事,撇在脑后;贤相脱脱出征有功,反将他革职充军,死得不明不白;佞臣哈麻兄弟及秃鲁帖木儿,导上作奸,反言听计从,宠荣得甚么相似。冥冥中激怒上苍,示他种种变异,如山崩地震旱干水溢诸灾,以及雨血雨毛雨牦,陨星陨石陨火诸怪象,时有所闻,无非令顺帝恐惧修省,改过迁善。不意顺帝怙恶不悛,镇日里与淫僧妖女、媚子谐臣,讲演这欢喜禅,试行那秘密法,云雨巫山,惟日不足。于是天意亡元,群雄逐鹿,人人都挟有帝王思想。刘福通奉韩山童子林儿为帝,国号宋,据有亳州;徐寿辉也自称皇帝,国号天完;张士诚也居然僭号诚王,立国称周。一班草泽枭雄,统是得意妄行,毫无纪律,不配那肇基立极奉天承运的主子,所以上天另行择真,凑巧濠州出了一位异人,姿貌奇杰,度量弘廓,颇有人君气象,乃暗中设法保佑,竟令他拔乱反正,做了中国的大皇帝,这人非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匹夫为天子,不可谓无天意。近时新学家言,专属人事,抹煞天道,似亦未足全信,故此段备详人事,兼及天心。 朱元璋,字国瑞,父名世珍,从泗州徙居濠州的钟离县,相传系汉钟离得道成仙的区处。世珍生有四子,最幼的就是元璋。元璋母陈氏,方娠时,梦神授药一丸,置诸掌中,光芒四射,她依着神命,吞入口中,甘香异常。及醒,齿颊中尚有余芳。至怀妊足月,将要分娩,忽见红光闪闪,直烛霄汉,远近邻里道是火警,都呼噪奔救,到了他的门外,反看不见甚么光焰,复远立回望,仍旧熊熊不灭。大众莫名其妙,只是惊异不置。后来探听着世珍家内,生了一个小孩子,越发传为奇谈,统说这个婴儿,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定然出色的。就史论史,不得目为迷信。这年乃是元文宗戊辰年,诞生的时日,乃是九月丁丑日未时。后人推测命理,说他是辰戌丑未,四库俱全,所以贵为天子,这也不在话下。惟当汲水洗儿的时候,河中忽有红罗浮至,世珍就取作儿衣,迄今名是地为红罗港,是真是假,无从详究。总之豪杰诞生的地方,定有一番发祥的传说,小子是清季人,不是元季人,自然依史申述,看官不必动疑。P1-3 序言 蔡东藩(1877-1945),名郧,号东藩,著作署名亦作东帆或东颿,浙江萧山人,近现代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历朝通俗演义”是蔡东藩先生历经十年创作的历史演义小说,始于1916年创作的《清史演义》,此后分别为《元史演义》(1920年)、《明史演义》(1920年)、《民国演义》(1921年)、《宋史演义》(1922年)、《唐史演义》(1922年)、《五代史演义》(1923年)、《南北史演义》(1924年)、《两晋演义》(1924年)、《前汉演义》(1925年)、《后汉演义》(1926年)。“历朝通俗演义”以演义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1920年)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共11部1040回600多万字。 这11部小说初版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出版,1926年9月才全部出齐,全套均为有光纸石印线装本。1935年新记书局将这套书进行改版,增加了许廑父续写的《民国演义》后40回,改为铅印,分装44册,总书名称为《古今通俗演义》。 此次我社出版的“蔡东藩说中国史”,就是以1935年新记书局的铅印本为底本,并做了细致的审校,订正了原书个别讹误。本着尽量保留著作原貌的宗旨,书中保留了作者全部注释、夹批、后评及用字和行文表述习惯。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本书还在相应位置增加了部分人物的生平介绍。 由于作者受历史时代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书中对妇女地位、农民起义、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表述有一些局限性,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仅是自己观点,我们相信,今天的读者阅读本书有自己的理解和评判,不必苛求前人。 书评(媒体评论) 顾颉刚,史学大师: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 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三国演义》等作品更注重文学性,就文体来说,它们更接近“英雄传奇”;而蔡东藩的“演义”,虽然也有铺排、也有虚构,但其重点还在于叙述历史事实,它是历史读本。 解玺璋,著名学者:蔡东藩的这套书可称—部通俗版《史记》,自秦朝写到民国,有正史之谨严,无正史之艰涩,有稗史之动人,无稗史之穿凿,约而能赅,俗不伤雅,得失为之了然,妇孺亦能通哓,在二十四史的高文典册与寻常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余世存,著名学者: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可算是我少年时的历史启蒙读物,至今犹记书中的不少细节,对蔡先生的说法也多认同,觉得能够理解他那仁者智者的心性。后来知道先生以“演义救国”,更佩服他的用心。今天回想蔡先生给我的启蒙,可能是对皇帝、大人、权力场中的争权弄权者们的“藐之”。这是一部仍在挑战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的书。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著名学者:蔡东藩的这套书继承了司马迁、司马光的史学传统,既注重史料的严谨,又兼顾大众读者的阅读趣味,乃百年来不可多得的大众史学经典读物。 杜君立,著名学者:近代西风东渐,大学兴起,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历史才开始在中国重新复苏,梁启超提出“新历史”之说。在这场历史启蒙运动中掀起一股“历史热”,留下许多名篇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