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重构产业体系共筑美好明天
第一章 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历史性转折时期
王瑞祥:重构汽车产业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
翁杰明:世界汽车制造业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程宏:“一带一路”为中国汽车走出去提供契机
王侠:汽车产业将由夕阳产业向朝阳产业转变
第二章 变革与重构并举
汽车产业体系的全方位升级发展
汽车主机制造商:以创新驱动应对产业历史转折点
徐和谊:智能化与电动化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
罗兰·克鲁格:本地化是车企实现技术推动增长的有效路径
刘卫东: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增长拐点期
张宝林:互联网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零部件供应商:重构与主机厂新型协同关系
康睿凡:未来十年中国仍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动力
李新强:主机厂应与供应商建立双向协同的合作关系
毕诺:80%汽车增加值来源于供应商
杨晓明:创新力、本地化、系统化和执行力是零部件企业成功的重
要因素
Amit Mukhe rjee:环保、安全、工程、质量是影Ⅱ向汽车供应链的
因素
tJack Perkowski:在中国经商,需认清自我,谋定而后动
汽车后市场:汽车产业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
庞庆华:汽车后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4S店仍将是主力军
双磊:实现保险行业与汽车售后行业的合作共赢
马晓威:二手车销售是汽车再销售的过程,充满巨大商机
周梓滔:汽车后市场将成为汽车产业新一轮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J0hn Mack: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有很大的潜力
汽车造型设计:创新与灵感
陈政:汽车设计创新需要突破边界
James Hope:设计是吸引、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
Pierre Lecler‘cq:设计需要不断突破创新
Richard Chung:用设计来创造蓝海市场
汽车产业的重构与重塑
V.SLJmarltrarl:汽车行业的变革应密切关注移动、互联和供应链以
及消费者需求
郑显聪:从环境、健康、安全三大维度重构汽车行业
墨 菲:电气化、互联化与智能化促进汽车行业深刻变革
杨德宏:环保、无人驾驶、社交化、个性化引领汽车行业前行
杨泓泽:面对竞争和冲击,汽车产业要积极进行自我革命
第三章 “制造”向“智造”转型
工业革命带动汽车制造升级
他山之石,德国“工业4.0”启示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变革带来改变,管理带来成功
Sebastian Bersctl:“工业4.0”首先需要设备的智能化
Peter Rotlde Chen:“工业4.0”下汽车业推进垂直整合需共享
数据
Christopl"1 Rieger:“工业4.O”是lT和工业的完美结合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中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
必经之路
赵 英:“工业4.0”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最大挑战是装备水平的
差距
胡朝晖:“工业4.0”制造的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
“工业4.0”浪潮下的商用车发展
李祥平:商用车提高效率最关注燃料利用率的提升
杨汉琳:互联网时代要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
陈维杰:“工业4.0”可满足用户对商用车多样化的需求
魏学勤:能源多样化、车身轻量化、整车智能化、交通网络化推动
汽车低碳化和绿色化发展
曹寿凤:控制零件生产全过程,提升整车质量
第四章 新能源与互联网齐飞
技术与产业融合打造汽车产业新引擎
产业大变革下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长谷川祜介:2020年将是汽车动力总成电气化的转折点,将重点发
展混合动力车型
Peter Rarlkl:提升汽车能效必须从全产业链入手进行改进
李高鹏:中国的插电式混合客车节油率具有一定优势
孔健:政策及用户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创新
“互联网+”: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汽车产业
谭本宏:环保和智能是未来汽车的发展重点
David Mark Pascoe:互联网汽车是可商业化的创新
李丰军:汽车企业必须抓住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李银国:智能汽车技术与产业之间是融合发展的过程
Pasi Nielllinen:车联网是1 9世纪以来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
变革
胡波:“互联网+”将给汽车营销带来巨大变似
大数据:洞察中国汽车消费市场
余成龙:大数据将为汽车行业带来全方位的改变
韩松:互联网大数据助力汽车产业变革
何马克:大数据让消费者变得更透明
第五章 国际化与新战略相随
“一带一路”助推中国汽车融人世界
“一带一路”对中国车企发展战略的意义
易小光:“一带一路”需提升产业体系能力
王顺胜:“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牌海外发展氛围
ShashIkant Vaidyanathan:“一带一路”将给中国整车厂带来巨大
好处
张雁飞:“一带一路”为中国汽车走出去带来最好历史机遇
认识新常态把握主动权
俞建国:经济增速过高会对结构调整不利
第六章 融资与租赁联动
汽车金融助力消费需求增长
汤云柯:“互联网+金融”引领行业格局洗牌
Matt Gibb:汽车的支付文化正在发生改变
Jack Perkowski:汽车租赁在中国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
第七章 走出去与全球化并重
中国汽车需增强国际竞争力
陈林:“走出去”是中国车企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西庆:政府部门应该大力支持民族汽车产业
李书福:并购可以让中国汽车企业获得更好的技术
曾庆洪:30年合资成果显著,股比迟早放开
尹同跃:耐心等待自主品牌汽车爆发
袁明学:中国汽车产业改变自己才能融入世界、影响世界
后记
附录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Sixth Annual Meeting
of Global Automotive Forum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