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兴雨集/中国杂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兴雨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电视剧《雍正王朝》看得人如痴如醉,它的主题歌尽管被腰斩,却依然在人们耳畔萦绕: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早就有人说,而且说了几百年,但果真得民心者得天下吗?未必。

三皇五帝时的事过于遥远,不说也罢。人们熟悉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慈禧什么的,还是从他们说起吧。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百姓也还过得下去,没有谁犯贱,等着秦国来统一他们。但秦始皇凭借虎狼之师,横扫六合,谁能奈何他?

明朝末年,尽管烽烟四起,可中原人谁知满族为何物?满人何尝得过中原人的心?他们不过靠铁骑强行征服汉人而已。不然就不会有扬州十日的惨案、嘉定三屠的悲剧,就不会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传下来。如果再加上成吉思汗的例子,我们似乎可以将这句歌词改为得兵权者得天下,或者有武力者得天下。

另外,这句歌词也可改为得上心者得天下。上心即最高统治者的心。以《雍正王朝》为例,雍正之所以能继位大统,主要的不是因为得了民心,而是得了上心,即康熙皇帝的心。倘上心不得意他,就是再得民心也是白搭。

1976年的时候,邓小平深得民心,四五运动时,人们将小瓶挂在树上,表达自己的心愿。可当时上心已不得意他,他只好再次下台。至于唐太宗、宋太祖、慈禧什么的,差不多是靠阴谋得的天下,就更提不起来了。

如果不怕伤了百姓的心,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个命题,那就是,民心也并不是十分可靠的东西。因为民心也有受迷惑的时候,也有迷乱的时候。还以《雍正王朝》为例,雍正提出的让旗人种地,就很不得旗人的民心。他们打下江山后,享受着优厚待遇,过惯了悠闲自在、喝茶遛鸟的生活。所以,让他们种地,他们起而反对。实在不行,又用欺骗手法,将土地租出去。但我们能说旗人的民心就对吗?

同理,我们当初搞“大跃进”,搞“文化大革命”,似乎很得民心。然而,那时的民心处于一种受益惑的宗教迷狂状态。纵使表面是热火朝天、不可阻挡,终究是历史河流上的泡沫,很快也就消失。

有人会问,那统治者就可以无视民心,为所欲为了呗?非也。虽然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但失民心者一定失天下。这方面例子真是数不胜数,秦时横征暴敛,民心尽失,所以秦朝本想统治万世,却到了二世就寿终正寝。明朝末年,饥馑流行、饿殍遍地,李自成一声招呼,天下也就易了主。只不过这天下没让李自成坐稳,就叫满人把天下抢了去。

这两件事过于久远,我们未能亲见。亲见的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后期,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使共产党得了民心,也得了天下。亲见的是“四人帮”飞扬跋扈,丧尽人心,最后只好去品尝铁窗的滋味儿。

看来,得天下者,开始未必都得民心,但要长久地坐稳天下,就一定要得民心。与秦朝二世而亡相反,清朝统治者虽然开始并不得人心,但他们用各种办法笼络人心,争取人心,包括让很多读书人走上仕途。结果,康乾盛世得以出现。

许多人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得天下了也就得人心了,或者以为自己得天下是得人心的结果,因而不去体恤百姓,作威作福,一意孤行。还有人不过将这句话作为招牌,让别人不敢觊觎自己的龙椅而已。

我理解,这句歌词就像古诗中的兴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重要的不是前一句,而是后一句。就像这首主题歌,尽管前面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却不得不在后面补上一句,看江山由谁来主宰,这才是关键所在。

【原载1999年第5期《杂文选刊》】

P8-11

目录

老爸呀,你干啥辞官

乾隆致文人的一封信

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赫鲁晓夫的可爱之处

文化名人的悲哀

慈禧做的一件好事

吴刚捧出伤心酒

皇帝们的闹心事

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岳飞死因探微

很遗憾,我只能牺牲一回

五四运动的背后

陈独秀为何不去延安

斯大林的微小缺点

林肯死因别解

我也有个发现

范仲淹看望小人首领

思想的作物这样生长

最后的试卷

应该让谁瞧得起

让庙里没有屈死的鬼

领导们共同的缺点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人何以变成禽兽

动人的排练

隋炀帝启示录

人的三根软肋

良知丢失在哪里

夫妻在一起有罪

杰弗逊的账单

差等生丘吉尔

假如江姐活到今天

三位一把手

和尚为何把经念歪

这个魔鬼怎样醒来

心平气和说出卖

为何视生命如儿戏

成熟,难矣哉

秦桧不跪的申请书

印象决定命运

请鲁迅原谅

可怕的循环

我愿丧失部分记忆

不必害怕野心家

序言

杂文近乎宗教

刘兴雨

人一下子从士兵突然当上了将军,那是什么感觉?听到《中国杂文》(百部)主编,我尊敬的刘成信老师告诉我这套书中有我一本时,我就有了这种感觉,兴奋而又惶恐。2010年夏天,参加完在北海举行的全国第四届杂文笔会之后,我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杂文近乎宗教。

何以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看到,杂文编辑和作者们就像传教士,虽然面临不解的目光甚至面临被迫害的威胁,依然不改内心的追求,不改传道的热情。他们的教义就是真善美,是民主、法治、人权、公平与正义。杂文能说出人们的心声,给困惑而不平的人们带去抚慰、正义和同情。一本本杂文集就像经卷,一篇篇杂文好似经文,它不让人麻醉而叫人清醒,不让人沉沦,却使人振奋。

杂文是充满忧患与挚爱的心灵发出的并不悦耳的声音。有时是含泪的嬉笑,有时是忍痛的挑剔。杂文是自由的心灵写出的并不自由的文字,是一个人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用曹雪芹的话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按理说,选择哪一种体裁进行写作完全是个人兴趣,就像我,当年就曾狂热地喜爱过诗歌,也热衷过文学评论,出过诗集,也出过评论集。可对杂文很长时间内都敬而远之,觉得可望而不可即。二十多年来,就不知好歹地写着。感谢各位勇敢的编辑,让这些东西没有成为抽屉文学。我知道,编辑往往承担着比作者更大的压力,所以对杂文编辑我一向怀着深深的敬意。

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什么都可能变得复杂起来。乖巧的人往往回避杂文这种体裁,因为它容易暴露自己的爱憎,表现内心的是非。选择杂文仿佛与仕途有碍,一般仕途顺遂的人往往回避它。选择杂文这种文体有时是需要一点儿勇气的。也许我终于六根不净,也不是走仕途的料,也没有修行到心如古井的程度,看到不公不平还忍不住要发声。尤其鲁迅要把无声的中国变成有声的中国的主张,浸入我的骨髓,使我不由自主地信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好的杂文要求于人的太多:勇气、人格、学识、智慧、文笔,几乎缺一不可。写杂文与编杂文的人都有点儿像前线的战士,有时他们拉响炸药包的时候,可能自己也跟着玉石俱焚。所以鲁迅主张堑壕战,没事可以放点儿冷枪,还可以在堑壕中娱乐。虽然如此,写杂文依旧是危险的行当。看到写杂文的前辈和同行不断落马,总是于心有戚戚焉。可我要说,写真正杂文的人都是民族的赤子,祖国母亲应该保护他。

说杂文近乎宗教,但毕竟与宗教不同。它不需要像教主一样被人供奉,顶礼膜拜。只要迎来了春天,哪怕自己过早凋谢,甚至化为尘土。

2012年8月17日于本溪

内容推荐

《刘兴雨集》收录了作者刘兴雨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这里有最酣畅的文字、最勇敢的呐喊、最精粹的传承、最真挚的情感、最冷静的思考、最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寻找精神安顿之所。

《刘兴雨集》中的这些文章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有理论、有文采,是非常优秀的杂文。

编辑推荐

《刘兴雨集》是《中国杂文》系列丛书之一,收录的是我国著名杂文作家刘兴雨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了深刻的剖析,见解深刻,启人才智,让人品尝到历史深处的隽永况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