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纪沧桑--赵家欣百岁文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危砖璜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家欣先生是一位胸怀宽广、淳朴怡澹、随和平实、勤勉睿智的忠厚长者。他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当过记者、做过编辑,拥有半个多世纪的文字创作经验,是我省新闻界、文艺界的老前辈、资深文化人。适逢家欣先生百岁华诞之际,汇集出版危砖璜选编的《世纪沧桑——赵家欣百岁文选》可谓正当其时,是一件很有意义、特别值得祝福与庆贺的事情。

内容推荐

《世纪沧桑--赵家欣百岁文选》是家欣先生百岁百篇选集,是一部具有综合性、代表性的佳作荟萃。全书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广、撷取资料多,触摸历史脉搏、见证时代变迁。浏览全书,仿佛穿行于沧桑岁月之间:在“触摸历史”章节里,我们随着作者的战地报道感受上个世纪的抗日烽烟,缅怀全民族的救亡图存和坚忍不拔,其后附录的和平年代创作的追忆性文章则令人抚今追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在“悲欣交集”章节中,所辑录的多为作者年岁渐长之后对亲朋故旧或文化名人的感念散文,情深意笃、感人肺腑,既慰人心、又励后人,其中怀念鲁迅、老舍、郁达夫等诸多文化名人的文章可管窥20世纪时代风云中的文化苦旅;在“世事观照”章节中,辑录关乎世态民生、文化批评或人生感悟的杂文随笔,穿越坎坷昂扬向上,观照人生充满激情;“山河相知”章节,多为壮游神州、纵情山水、探索人文的记游散文,溢满爱恋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实感,具有独特的人生体悟和美学价值。

危砖璜选编的《世纪沧桑--赵家欣百岁文选》所辑录的文章,因创作时间跨度大,带着青年和老年时期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思想烙印,从满怀激情、文笔青涩到开通豁达、朴实深沉,人生的丰富阅历成就了文字的超凡特色。但不论何时成文,都呈现出庄重叙述的正能量,书中传递的是严肃的主题、平实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充盈着这位百岁老人阅尽千帆之后依然不变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阅读之后令人肃然起敬,感慨系之。

目录

触摸历史

辛亥革命百年随想

郁达夫在厦门

今日的厦门

欢迎莅厦国军

大炮声响了

胡里山劳军记

怒吼了的鼓浪屿

十一月十日

《今日的厦门》后记

“樱花三月黄鹤楼”——年春武汉纪事

血火中的行旅

忆采访台儿庄战役见闻

见证台儿庄——《鏖兵台儿庄》读后

一袋战利品

炮火声中忆麓山

地狱与天堂

流亡人

我与星系报的往事

我们是钢铁的一群——琐忆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

闽浙省道中

夜行

新南平的旧面相

闽北散记

四叔

一份密报 

燕江风雨——回忆黎烈文和永安改进出版社

从“廉价求和”到“冻结事变” 

怒蛙的毁灭——论日寇崩溃的必然性 

四十年代后期福州记事 

偶然 

见证中国记协——回忆“青记”首届代表大会的人和事 c

福建省政协回忆

悲欣交集

悼念鲁迅先生

巨星陨落 山河同悲——怀念邓小平同志 

女兵谢冰莹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

缅怀南国一高僧

郁达夫在厦门——纪念达夫先生殉难周年 

祖孙三代情

鹭江江水惹离思——怀念远隔南天的学者郑子瑜 

生命短促 业绩不朽——怀念诗人蒲风 

怀念马寒冰

风雨平生忆云览 

回忆童晴岚

缅怀往事忆“两江” 

誓雪江山半壁仇——纪念老舍先生逝世周年 

记曹聚仁 

缅怀往事悼宦乡 

缅怀往事忆杨潮(羊枣) 

你悄悄地走了——悼叶康参

百年坎坷一生豁达——悼念世纪老人章振乾 

春城五月吊李、闻 

访郑振铎故居

胡愈之同志二三事

忆严叔夏 

一缕追思——悼念贾祖璋 

福州女婿 漫画大家——忆丁聪 

海的怀念 

咫尺天涯情无限 

最是难忘故友情

伤逝 

慈母颂 

岁月无情人有情 

从此天下无知音——悼爱妻谢怀丹 

绵绵不了情——纪念爱妻谢怀丹逝世两周年 

留得清香在人间——《木棉花又开了——谢怀丹散文选》代序 

又到中秋思亲时

世事观照

疯子篇 

状元无点墨入骨肆嘲讽——看高甲戏《连升三级》 

教训不该忘记

迟到的春天——从悼念丁玲想起的 

从级别想到知识分子

古老的话题找到了答案

国家无文虽富亦贫

颠倒了的书市——从沙汀的四折书想起的 

“脑体倒挂”小议

车厢社会

走笔写人生

稿费 

殡葬改革还要更进一步

墨写的谎言与血写的历史 

从不知“七七事变”想起的 

《廊桥遗梦》为什么能风靡 

缺乏自知之明——读《姚雪垠希望身后发表的谈话》 

鲁迅长寿又如何

不知老之已至

月日记事 

五次画像   

八十五载云和月——我的世纪回眸 

九十初度话流年

年春记事

山河相知

南行散记(四题) 

访武侯祠 

人在诗意里 船在画中游——长江三日行 

烟雨黄鹤楼

建筑奇观话土楼

西北万里行(七题) 

严子陵钓台诗话

鼓岭记胜

笔墨如歌

蒲 风:《今日的厦门》序

彭一万:一瓣心花万缕情——读赵家欣《风雨故人情》 

郑子瑜:春雨香江忆故人——喜读散文作家赵家欣新作 

郑朝宗:读《雨丝集》 

郭 风:读家欣、怀丹散文集《金婚岁月》 

俞元桂:甘苦两心知——读《金婚岁月》 

李乡浏:一夜春风花满树——《历史的情思》读后札记 

柯文溥:暮年的华彩乐章——读赵家欣散文近作 

王仲莘:生命的光辉——《年方九十》序

许怀中:离思写春秋——《永久的思念》序 

朱以撒:穿越坎坷的生命——读《年方九十)) 

危砖璜:度尽劫波传道义——赵家欣的笔墨生涯及创作特点 

翁其华:让生命焕发多彩的光辉——新闻界老前辈赵家欣笔耕业绩引发的思考

百岁百文世道人心——编后记

试读章节

辛亥革命百年随想

我做小学生的时候,已经是辛亥革命后好多年了。校长是我的姑父,他是新派人物,会演“文明戏”(话剧的前身),而且男扮女装,我看过他扮演《梁祝缘》中的祝英台,几位老师也同台演出。但是,每年农历八月的孔子诞辰,他们也率领学生向圣人跪拜祝寿,燃放鞭炮,十分热闹。小学生们很多身穿长衫,头戴瓜皮帽,一本正经地行礼如仪,然后晚上去看老师们演出的以反封建礼教为内容的“文明戏”。当时,我们这些小孩子还不懂得这两者有什么不调和的地方。校园内,师道尊严,学习不好或调皮捣蛋的学生,常常手心挨板子、屁股挨鞭子,学生们一个个循规蹈矩,有的像个小学究,有的像段呆木头。这时,已经是五四运动后的20年代,高年级的同学却在摇头晃脑地恭读《曾文正公家书》。

老师经常讲辛亥革命的故事,对孙中山先生十分敬佩,因为他致力国民革命,革了几千年统治中国的皇帝的命。五族共和,咸与维新,使得我们不必再和父辈一样拖着头上那条长长的辫子。老师说,清朝政府十分腐败,外国人欺负我们,清政府常常打败仗,一打败仗,就要赔上成万上亿的银子,羊毛出在羊身上,老百姓越来越穷,活不下去了。孙中山先生经常在海外和沿海省份联络和发动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活动,清朝政府恨之入骨,但对他无可奈何,只好在他的名字孙文的“文”字旁边加上三点水,改作“孙汶”,把他当作海盗来缉拿。后来清政府又勾结洋人迫害他,使他在伦敦蒙难,幸好一位好心的外国老师把他救了出来,才免杀身之祸。这些一鳞半爪的故事,我们听来津津有味,却似懂非懂。把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联系在一起,对他颇有好感,这一点倒是明确的。不久,孙总理不幸逝世,师生们都感到悲痛,孙中山先生留下一篇遗嘱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言,我们都背得滚瓜烂熟。

在童稚之年,每当夏日月夜,在院子里乘凉,母亲为姐姐和我讲“红毛”和“红灯照”造反的故事,她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入神入迷。太平天国造清朝的反,母亲没有亲身经历,讲的是民间传说;义和团起义时,母亲倒是经历过的,但是那时她还是个女孩子,她似乎因为没有机会参加那群红衣红裤、高擎红灯的女英雄的行列而感到遗憾。母亲讲的故事,联系学校里看到听到的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泛起了疑团:“红毛”和“红灯照”们为什么造不了清朝的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却把皇帝赶下了台;皇帝下台了,辫子剪掉了,孙中山先生怎么说“革命尚未成功”。问老师,老师说不清,问母亲,母亲解释不了。我是辛亥革命后几年出生的,没有躬逢其盛,更是无法理解。

中学时代,我开始读鲁迅振聋发聩的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故乡》、《阿Q正传》、《祝福》等等,这些文章写在五四前后,塑造的却大都是辛亥革命时期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狂人、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闰土、阿Q、祥林嫂……在“礼义道德”的光圈下,他们都没有逃脱不幸的命运,阿Q在高喊要革命中莫名其妙地死去,祥林嫂始终挣不脱吃人礼教的折磨。时代的悲剧,并没有因改朝换代而不重演。鲁迅先生在“呐喊”,在“彷徨”。我这个10多岁的学生,当时还没有能力从这些寓意深刻的文章中理解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现象,仍然感到惶惑。

其后,读书渐多,为了探索历史现象,解除积压心中的疑问,也涉猎近代史书,理解到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同国内外敌人进行斗争的历史。孙中山先生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进行了多少次英勇斗争,经历了多少艰难岁月,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民国并不属于人民,国家仍被分裂,人民还在受难。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因而出现了小学教师既演反封建的戏又跪拜孔夫子的现象,出现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出现了外国人照样欺侮中国人的情景,出现了鲁迅笔下那些受侮辱损害的不幸人物,真理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孙中山先生处于极大的苦闷彷徨之中,临终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的警示和呼吁。

辛亥革命为漫漫长夜、风雨如晦的苦难中国带来了曙光,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为什么又失败了呢?这是由于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立宪派篡夺了革命的果实,同旧势力结成了反革命联盟,混进了不少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赵太……

P3-4

序言

袁荣祥

家欣先生是一位胸怀宽广、淳朴怡澹、随和平实、勤勉睿智的忠厚长者。他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当过记者、做过编辑,拥有半个多世纪的文字创作经验,是我省新闻界、文艺界的老前辈、资深文化人。适逢家欣先生百岁华诞之际,汇集出版《世纪沧桑——赵家欣百岁文选》可谓正当其时,是一件很有意义、特别值得祝福与庆贺的事情。

家欣先生一生经历不凡,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诞生、十年浩劫、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时期。他的人生道路也伴随着国家民族兴颓盛衰的不同时期跌宕起伏,青年时代在抗日战争中作为战地记者勇赴前线写下青春赞歌,中年遭遇种种磨难命运多舛令人唏嘘,晚年不坠青云之志笔耕不辍著作颇丰。他曾先后出版《今日的厦门》《沦陷区的故事》《风雨故人情》《雨丝集》《金婚岁月》《历史的情思》《走笔写人生》《无尽情思逐逝波》8本文集。

《世纪沧桑》是家欣先生百岁百篇选集,是一部具有综合性、代表性的佳作荟萃。全书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广、撷取资料多,触摸历史脉搏、见证时代变迁。浏览全书,仿佛穿行于沧桑岁月之间:在“触摸历史”章节里,我们随着作者的战地报道感受上个世纪的抗日烽烟,缅怀全民族的救亡图存和坚忍不拔,其后附录的和平年代创作的追忆性文章则令人抚今追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在“悲欣交集”章节中,所辑录的多为作者年岁渐长之后对亲朋故旧或文化名人的感念散文,情深意笃、感人肺腑,既慰人心、又励后人,其中怀念鲁迅、老舍、郁达夫等诸多文化名人的文章可管窥20世纪时代风云中的文化苦旅;在“世事观照”章节中,辑录关乎世态民生、文化批评或人生感悟的杂文随笔,穿越坎坷昂扬向上,观照人生充满激情;“山河相知”章节,多为壮游神州、纵情山水、探索人文的记游散文,溢满爱恋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实感,具有独特的人生体悟和美学价值。

《世纪沧桑》所辑录的文章,因创作时间跨度大,带着青年和老年时期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思想烙印,从满怀激情、文笔青涩到开通豁达、朴实深沉,人生的丰富阅历成就了文字的超凡特色。但不论何时成文,都呈现出庄重叙述的正能量,书中传递的是严肃的主题、平实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充盈着这位百岁老人阅尽千帆之后依然不变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阅读之后令人肃然起敬,感慨系之。

“一夜春风花满树,文章面世著精神。”这部书,对当下的读者,尤其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来说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家欣先生的文品人品,都堪称楷模,他对国家民族的赤诚热爱,对理想信念的忠贞不渝,对生命之旅的积极进取,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奉献,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从“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走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正共同展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这是家国幸事,是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幸事,也是家欣这位百岁老人一个世纪的“中国梦”。经历过人生的颠簸、岁月的洗礼,家欣先生自觉地把个人价值与民族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个人沉浮荣辱、家庭悲欢离合融入到历史大环境中去理解,用豁达的态度反思人生、体味历史,得出“一个人的命运和思绪,与国家祸福兴衰,是如此紧密地相连”的见解,实属难能可贵。成长于和平年代,正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年青一代,应该自觉汲取这位百岁老人的丰厚阅历和生命见解,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此,我寄语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实现“中国梦”,我们重任在肩,只有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力量热情,不懈实干奋斗,方可事业兴、家国兴,共铸充满自信、前程似锦之“中国梦”。

“寿登百岁,永庇椿荫”。世纪老人家欣先生的人生阅历、家国情怀、世道人心,是我省新闻界、文艺界的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弘扬。

谨以上面这些话,敬致家欣先生期颐寿辰暨大作面世双喜之贺。衷心祝愿家欣老人健康长寿、春辉永绽!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后记

百岁百文世道人心

——编后记

2011年,赵家欣老人作出一个令人感佩的决定,他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20万元,给福州日报社,设立赵家欣青年记者优秀作品奖。老人曾对我说,20万元,虽然算不上巨款,但对于个人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在我看来,它承载着一位老记者对于新闻事业的情怀,体现着他对于青年记者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一个人,一世纪。

赵家欣先生快一百岁了,这真是一件值得祝福和纪念的事。

作为一名记者,一名作家,赵老一生为文,每一篇都关乎家国、关乎时代、关乎世道人心。一百岁的时候,把他这一生写下的文字作一次梳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就是选编这本文选的初衷。

缘于文字上的交往,我认识赵老已十多年了。起初是主持《福州晚报》副刊,时常编发赵老的文章;后来读他的《无尽情思逐逝波》,写过一篇书评《阅历为墨良知作笔》(2000年);再后来是在他九十岁的时候,写了一本他的人物传记《年方九十》;2008年,为纪念他的妻子谓}怀丹百岁诞辰,我受托选编了谢怀丹散文选《木棉花又开了》。用赵老自己的话说,我们慢慢成了“忘年交”。大概是觉得我在他的朋友中还算年轻,又对他比较了解,赵老便请我来选编他的百岁文选。我为能担当这项工作而感到荣幸,同时也感谢赵老的信任。

赵老的写作,大致分为四大方面。一是记录历史细节、见证时代风云的通讯特写及回忆类记事散文,二是怀念故旧亲友或历史文化名人的写人散文,三是世事评说、人生体悟、文化述评类的杂感随笔,四是纵情山河、探索人文的记游散文。对此,我在《度尽劫波传道义》一文中已有所评述和分析,这里不再多言。本书将这四大方面的文章,分别辑为《触摸历史》《悲欣交集》《世事观照》和《山河相知》。百岁百文,这里所选,有所取舍。另附若干他人评述,辑为《笔墨如歌》。不周之处还请读者朋友批评教正。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福建省新闻学会的指导和支持,省委常委、宣传部袁荣祥部长还欣然为文集作序。受赵老的委托,在此表示特别的谢忱。同时,向为本书题写书名的朱以撒先生和所有提供过帮助的朋友致谢。

对于赵老来说,最好的祝福和纪念就是把他的作品拿出来读一读。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吧,这本文选,基本上能反映赵老一生写作的风貌和特点。

危砖璜

2013年7月,于榕城象园公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