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往事》内容系统全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党史口述资料征集方面的重要成果,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可谓党史口述资料的“百科全书”。
《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第3册经济卷)》(作者文世芳)是其中一册,记述的重要经济事件有:接管北平财经工作、接管上海纺织业、新中国工业起步、农业合作化运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三年困难时期、余秋里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彭德怀在三线、《工业二十条》起草始末、安徽农村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前后后、第三次大规模成套设备引进和宝钢建设、深圳特区初期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之初的打击走私、彭真与《工业企业法》的起草、关贸总协定、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4年前后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长江三峡工程、建设青藏铁路等。
《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第3册经济卷)》通过历史亲历者的口述和回忆,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的风雨历程,从不同侧面揭示党史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貌,提供了加强党史研究和党史教育的新资料、新视角。编撰者权威,口述者角色重要,内容系统全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和价值。
《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第3册经济卷)》(作者文世芳)记述的重要经济事件有:接管北平财经工作、接管上海纺织业、新中国工业起步、农业合作化运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三年困难时期、余秋里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彭德怀在三线、《工业二十条》起草始末、安徽农村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前后后、第三次大规模成套设备引进和宝钢建设、深圳特区初期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之初的打击走私、彭真与《工业企业法》的起草、关贸总协定、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4年前后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长江三峡工程、建设青藏铁路等。
到良乡后,中央、华北局从各地区调派的干部已经陆续报到。截至12月底,约到1000余人。到1949年1月底,已近2800人。干部的来源,大体上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央调来的,大多数是领导干部;二是从华北局机关和冀中、北岳、冀南来的,其中除部分是领导干部外,大多数是中下层骨干;三是华北局城工部刘仁从平、津动员来的地下党员、进步学生、工人和知识分子,他们熟悉城市,了解平、津情况。
物资接管委员会经过军管会批准,正式成立。委员名单,除叶、苏、戎三人外,还有王诤、刘建章、童陆生、徐驰、张云天、赵介、韩克宁、石金奎、程宏毅、赵子尚、李公侠。物资接管委员会下设5个部,部下又分设若干处。①财经接管部,部长由我兼,下面有财政接管处,处长赵子尚,副处长彭涛;金融接管处,处长张云天,副处长贾星五、殷玉昆、秦炎;企业接管处,处长徐驰;贸易接管处和城市供应指导处,处长赵介,副处长彭城、石金奎;农林水利接管处,处长陈凤桐;后勤接管处(后改为接管部),处长韩克宁,副处长霍嘉霖、邱一适。②交通接管部,部长王诤,副部长刘建章,下面有铁道处,处长刘建章(兼),副处长鲁文;交通接管处,处长马奔;电信接管处(后改为接管部),处长王诤(兼),副处长王子纲;邮政接管处,处长成安玉。③卫生接管部,部长苏井观(兼),副部长殷希彭、鲍敬恒,下设医院接管处、防疫接管处、制药厂接管处、市属医校接管处。④军政接管部,部长童陆生,下设军校接管处(军校、营房等)、司法接管处(法院、监狱等)、军政机关接管处。(上述两个部所设处的人选,我都记不起了)⑤房地产接管部,副部长马溪山,下面有房地产接管处,处长马溪山(兼);工商企业接管处,处长张通。物资接管委员会本部设秘书、人事两处,负责人有刘正言、李成瑞和冀克等同志。
我们的干部队伍庞大,来自四面八方,工作经历不同、思想水平不一,特别是绝大多数人对接管城市工作没有经验,不大了解党的城市政策,有不少人甚至从未进入过大城市,连城市的普通生活常识都不懂,不经过教育整顿,很难完成任务,可能还要出大差错。因此,军管会的领导要求对干部进行深入的政策教育、时事教育和纪律教育,还要讲一些城市生活常识。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才能很好地完成接管任务。
在政策教育方面,要求大家认真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1948年12月23日布告的《约法八章》。《八章》就是党的八项城市接管政策,不但被接管的旧机构人员要遵守,我们接管人员更要模范地遵守。叶剑英、彭真等领导同志多次向大家作报告,讲解八项接管政策,反复说明道理,使大家明白,我们是代表党和人民去接收城市、管理城市的,不仅要懂得并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城市政策,还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看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管与国民党的“劫收”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是完全有能力、有办法接管好大城市的。
在时事教育方面,主要学习新华通讯社播发的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和毛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要求大家充分理解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已经面临着全面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彻底摧毁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政权,着手建立一个崭新的新中国,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的人民政权。我们对北平的接管就是这个新天地的开端,要求大家满怀革命热情去完成这个任务。
在纪律教育方面,重新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军管会的人城守则。要求大家坚决做到“一切缴获要归公”,不拿一针一线,不动一草一木,模范地遵守纪律。对一些农村来的干部和战士,请来自城市的同志向他们介绍一些城市生活常识,电灯、电话、电车、电梯的使用方法,交通规则、文明礼貌等诸般生活琐事,使他们思想有准备,很快适应,不闹笑话,不出“洋相”。
在我们与傅作义将军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之后,又特别进行了一次和平接管的教育。因为和平解放与战争解放不同,对方是起义,站到人民这一边来了,已成为一家人,是主动移交,和平接收,因此态度要和蔼,避免盛气凌人。事实证明,以上这些教育,对接管工作起了很好的思想保证作用。
首先是调查研究接管对象,有多少个单位、隶属关系如何、在什么地方、主管单位负责任的人是谁,以及人员、设备、物资等情况。资料来源,主要依靠地下党组织提供,还有搜集到的文献资料、电话簿等。地下党组织力量特别强的电信局曾把该局的情况和处以上人员的名单、简历都整理出来送到良乡。我们根据这些情况,按照政策界限,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仔细审查,确定应否接管、归谁接管,并汇编成册,共计1061个单位,印发各接管部、处,据以核实接管。
与此同时,我们着手对已解放的郊区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仓库进行接管,为进城接管取得经验,这也是一种准备。北平的一些大企业多数在郊区,比如石景山钢铁厂、发电厂、门头沟煤矿、琉璃河水泥厂、清河制呢厂、长辛店铁路大厂、丰台仓库、西郊农业试验场、黄村和双桥电台等,都是在1948年12月下旬陆续派人接管的。北平郊区是打下来的,是战争接管。12月15日郊区解放时,我们还没有来,暂由部队和解放区的地方政府派人接管。我们的人员一到良乡,就派出铁道、邮电、企业、农业接管处去接管。实际上他们是边接管、边学习、边总结经验。在郊区接管中顺藤摸瓜,了解集聚了许多城内的情况资料。这一段工作对后来进城接管起了良好的先验作用。
另一项准备工作是调集粮、煤、油、盐,保证生活供应。我们物资接管工作的任务是:一面接管,一面注意组织人民生活供应。估计到北平城被围已久,生活用品供应不足,市场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苦,彭真、叶剑英一再指示,要及早准备调集粮、煤、油、盐,供应市场,平抑物价,解救城市人民的生活困苦。因此,我们特意成立了“城市供应指导处”,负责这项工作。并报经华北人民政府同意,确定从华北农村征收的粮油中,调集一部分粮食和食油,从门头沟调集一部分煤炭,准备进城供应,大约够全市200万人将近一个月的生活需要。为了配合市场供应,还准备了7亿元人民币,以兑换收回国民党发行的已大大贬值的金圆券,使人民币迅速占领金融市场。
为此,赵介、彭城等一到良乡报到,就接受任务立即去张家口、冀中催调粮油,同时要求徐驰同志负责,迅速恢复门头沟煤矿生产,供应煤炭。在华北解放区各地方政府和门头沟等地职工的大力支持下,他们都如期完成了任务。我们接管门头沟煤矿后,第一件事就是发给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借支工薪,解决手头急需。这样一来就博得人人高兴,个个欢喜。有的职工还高呼“共产党万岁”,说“人民政府为人民,说到做到,我们只有加劲生产,多出煤炭才能对得起共产党”。P2-4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资料征集办公室对过去征集、整理、出版的口述历史和回忆录进行系统梳理,并根据需要,吸收一些新的成果,编辑了《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系列丛书,以期为史学研究者提供更多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和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广大党史爱好者提供生动鲜活、可读性较强的党史读本。
对领导干部、老同志口述历史及回忆录进行征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是党史研究的基础,也是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党历来对此十分重视。1980年5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8年7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合并,组成新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成立,具体负责口述历史、回忆录和其他党史资料的征集工作。2001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发表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首次把党史工作概括为党史征编、研究、教育和宣传四个方面。按照这个精神,2002年,中央党史研究室成立了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把征集老同志的口述历史和回忆录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近十年来,征集办所征集并发表的老同志口述历史和回忆录已逾千万字。这些口述历史和回忆录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情况,是对党的历史文献的重要补充。由于这些资料在发表时曾经过认真地考订和印证,因而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
这套丛书在策划、选稿、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会的高度重视,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副主任曲青山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并担任丛书主编。宣传教育局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同志承担了丛书的选稿、编辑等具体工作。济南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为丛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这套丛书规模较大,加之我们的水平有限,丛书从内容到形式都难免存在不足,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