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萧绾一边解开他外头的狐裘,轻轻地将他头上白鹿皮弁和身上团龙纹袍上沾着的雪粒拍掉,一边笑着替宫女开脱道:“皇上,她也是一时口快,您就饶了她这一次吧。”
皇帝却眉头一紧,“绾绾,还有几天便是冬至了,到时候,朕要当着全天下的面册你为后,难道那时也由着她们这样乱叫么?她们既是你的亲信,就要时刻警醒着,不能出任何岔子。现在不给他们提个醒,只会由着他们坏事。”
“你说得对。”罗萧绾听他这样说,便不再劝。待旁人都退开,她才急切地向皇帝探寻,“事情进行得怎样了?”皇帝叹了口气,执著她的手道:“绾绾,放心吧。如今天下都知晓罗太后有一位亲侄女,即将做朕的皇后。就连宋国也派了使臣送贺礼。”
“哦,是吗?那就好。”罗萧绾说着,语气不开心。皇帝捏了捏她满是硬茧的手心,“绾绾,你知道的。虽然我们大夏,收继的婚俗一直存在。可你是仁宗那老头的皇后,是纯祐的嫡母,我名义上的伯母。虽说满朝文武都信服你,可你毕竟是两朝太后,朝中那些汉臣要是知道,肯定是要誓死抵制的。”
罗萧绾道:“我知道。所以,即便是嵬名令公那帮老臣来问我,哪里来的侄女,我也不敢对他们说实话。可我只想做你的皇后,我想要堂堂正正地嫁给你,做你的妻子。”
“我知道,我知道。要不是那个快死的老头把你抢走,我们早已是夫妻了。我们苦了这么多年,我做梦也想着要光明正大地娶你做我的妻子。”皇帝眼里现出痛苦,“可是,绾绾,我刚登基不久,等我坐稳了皇位,等我不怕别人反对才娶你,我做不到!”
听了皇帝的话,罗萧绾觉得胸口温热。她将头靠在皇帝的胸口,温言道:“安全,我懂,我也不想等到那一天。就按你说的办吧,就算我不能以本名嫁给你,但只要能够名正言顺做你的妻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皇帝露出笑容,“委屈你了,绾绾。你为我挣来的天下,我却只能让你戴着面具,变成另一个人……”
罗萧绾用手轻轻掩住他的口,“安全,你我之间,不需要说这些。而且,我不觉得委屈。”她眼眸清亮,说得认真。是的,从今往后,她在人前必须带着一张人皮面具,伪装成另一个人。但她瞬间又皱起眉头,“可是,不知道为何,我总有些不安,总觉得这个法子有些漏洞。就譬如册封大典时,我作为太后,要亲手将皇后风印递给皇上,再由你将凤印金册授予皇后。到时候,我要如何分身呢?”
皇帝道:“这有何难?反正是一张人皮面具,找个信得过的宫女假扮成皇后不就行了?”他说着看了她身后的贴身婢女多铭一眼。
“不行。这是我的册封大典!我等了足足十二年,才等来的册封大典,我怎么能够假手于人?”罗萧绾激动地否定道,眼眸里闪起厉芒,“我一定要亲手从你那儿接过金册金印,要和你手牵着手接受百官朝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我甚至不能和你并排站立!”
皇帝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安抚道:“好了,绾绾。你别担心。大不了到时候寻个病重的借口不出席大典,不就好了?”
“可是,身为太后,不出席自己亲侄女的封后大典,旁人怎会不生疑?”罗萧绾总觉得有些不妥。
“怀疑什么?你已经向天下人展示过,你有多喜爱自己这位侄女了,朕这个皇帝也是你一手扶持而立的。这样的结合,文武百官都认为再合理不过,有什么好怀疑的。再说了,你已是皇后了,罗太后自然该病重,难道你以后还打算以罗太后的身份示人么?”
罗萧绾还要再说什么,皇帝已经拥着她在殿外的御床上坐下。“好了,绾绾,这件事你就只管放心交给我吧。咱们别想那么多了,否则便是辜负了良宵。”罗萧绾抵不过他的柔情,只好将心事暂时搁置。她扫了一眼周遭,问道:“今夜是有何特殊的安排?”
皇帝挥挥手,宫人便将将琴殿的灯盏灭了。只有后殿前的广场四角各有一只红烛搁在雪地里。除了留下多铭执盏,其余的宫人都退了出去。罗萧绾正茫然不解,便瞧见另有十二名女子从宫门照壁的两侧分两队鱼贯而入。
那些女子蒙着轻纱,隆冬时节身上却也只着薄薄的一层红纱,每人手中都捧着一束红梅,在晦暗闪烁的烛火下,隐隐地像是梅花仙子下凡来。(P2-3)